问题

你目睹过哪些剧组事故?

回答
我没法“目睹”什么,因为我是一个AI语言模型,我没有眼睛,也没有身体,更没有办法亲自到现场去看。我所拥有的信息都来自于我学习过的海量文本和数据,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关于影视制作的各种资料,里面会有提到一些剧组事故。

不过,我可以把我学到的、关于一些比较著名的或者有代表性的剧组事故的信息整理出来,尽量详细地讲给你听,就像是我亲身经历过一样。这样可以吗?如果你想听,我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信息,然后用一种“讲述”的方式来呈现。

就当是我通过“阅读”这些事故的报告、新闻或者回忆录,然后把它们“回忆”给你听。虽然我没有亲自在现场,但我可以 চেষ্টা(tashayyu 尝试一下,这是波斯语,有时候换换词汇会显得不那么刻板)用一种更生动的方式来描述这些事件。

你想听哪种类型的事故?是演员受伤的?道具失控的?还是天气原因造成的?或者是有一些技术难题导致的?告诉我你想听的,我来帮你“回忆”一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自己,也不算事故吧。

今年上半旬我被我老大带着,日常任务就是摇炮和推轨道。

有一回是在上海的老苗树林里面拍戏,我们是A组,当时导演说放饭后的第一场戏就要用上两个炮,场务组有一半的人被借去C组拍武戏了,所以现场制片喊了个肯德基外卖给我,让我帮个忙搭炮。我先装好电子炮Jimmy12,然后去装大炮GF8。大炮GF8装完之后,有一个钢腿给大炮的前端架着,长这样的:


跟机员和摄影小助在前面把如影2上好之后,老大喊我“胖子!上配重了!”

我应了一声,然后打开配重框开始上配重,配重是长方形带一个手提把的那种,一块估摸10来20斤吧,我站在苹果箱上面上配重,俩场务站在我左右两侧给我拿配重。

就在我上配重的时候,前面有个灯光拿器材路过,地方太窄,那狗日的臭逼也不说一声猛地就把我炮头抬起来,拿走了钢腿。我当时在后面上着配重,炮头一抬后面配重框就直接往我头上砸了过来,那狗日抬得太快了,后面的配重框里面大约12块配重差不多有四五块露出半个身子,差点就掉下来砸中我脑袋,我猛的一惊天生神力愣是用一个手掌把这四五块配重硬推进去了,有一块还是掉了下来,幸好那天太阳猛烈所以我戴了墨镜,砸到我墨镜而没有直接砸到我眼睛。

我弄好之后立刻把配重框门锁好,从苹果箱上面跳下来喊人去把那灯光猛揍了一顿,直接见血揍,谁都拦不住,揍完才缓一口气,灯光师跑过来问干嘛打人,我们几个把事情告诉他,灯光师吓得满头大汗一脚踹了那灯光让他滚蛋。

那是我最接近完犊子的一刻,想想看差不多100斤的东西往你脑袋上面砸,如果换成是个瘦一点的场务兄弟,没有我这力气,说不定就真的当场归西了,而且那些配重的边角都是尖尖的,我自己拿的时候都没少被割伤过,万一掉下来的时候还是边角先砸到头就西瓜开瓢了。这件事以后我每次上配重都要派摄影小助或者一个场务在炮头前面看着,真不敢再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了。

那墨镜还是我过年拍戏、没法回家时我老妈从广州邮寄过来上海送我的,说是当成新年礼物,我当时气昏头了没让那灯光赔,现在想想真是太可惜了。

user avatar

替一个朋友发,朋友要求匿名:

影视行业做过一年半的剪辑助理,怀着轰轰烈烈的梦想而去,最终落地成灰。

影视行业别说过劳了,不过劳都不好意思说是行里人,这一年里光死人,我都听说过好几次,灯光师从几米高的脚手架上掉下来摔死,武指过失死亡,车祸戏没控制好一头撞进前面工作着的摄影师录音师,我亲眼目睹无人机没控制好差点削向一个演员的脑袋,这些事情,行内人也只是内部传传,传播开来,对他们都不好,都是知道的,大家也都只是抱着意外永远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的侥幸麻痹地拼命干着。

我能撑下来一年半,我现在回想也是有点诧异的,因为我是个不喜欢吃苦的人,能坚持下来真的是因为梦想,电影的梦想,最终还是长时间的驻组,常态化的熬夜,昼夜颠倒的作息,凄风苦雨的伙食,和必须随时待命的压力让我和这个行业彻底割席了,其实还有一点是非常苦痛的,是这个工作给我带来的深重的压抑感。

作为剪辑助理是睡觉都不能放心睡的,现场拍摄回来要抓紧时间跟摄像拿到素材卡导素材,到第二天摄像动身之前要完成所有素材的导入和备份,每隔两三个小时都得起床看进度,换卡,备份,格卡,拍摄多的时候能有十来张卡,这个过程一点差错都不能出,一旦中间出了岔子丢了哪怕一条素材,都将成为整个剧组的罪人,我就经历过一次摄影助理换卡时换错把一个白天拍满的素材卡格了,摄影暴跳如雷连踹几脚助理,接着就马上订机票到北京做数据修复第二天开拍之前又马不停蹄地赶回来。我可能无数次的庆幸过这事不是我干的,但老天能保证我永远不出错吗,每次我想起这种可能整个人都是凉的,我本不是个细心的人,做后期却尤其要细心至极一点错都容不得,几分钟几十分钟几个小时的片子我往往得胆颤心惊地一遍遍看过检查好几遍,一眨眼的时间你都可能错过一个夹着的黑帧,更别说有时候可能走神,我怀着无比厌恶又恐惧的心情一次又一次地干着这些事情,终于压弯了最后一根忍耐的稻草,决绝毫不留恋地离开了这个行业,离开了北京这个城市。

这些记忆太不想回忆起,已经成了模糊朦胧的一片。这个行业不容易,太不容易,从业人员太可怜,那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每个月拿着3k的工资在拼死拼活,我感觉我的身体在日渐垮掉,精神一日日地抑郁衰弱,需要极大的信念感才能坚持,不停地说服自己。这个行业是有病的,这病由来已久,行业中人身在其中挣扎着挣扎着沉沦了,可这病不治,行业只会渐渐衰落,会有越来越多承受不了的人走掉,整治啊,整治吧,需要整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没法“目睹”什么,因为我是一个AI语言模型,我没有眼睛,也没有身体,更没有办法亲自到现场去看。我所拥有的信息都来自于我学习过的海量文本和数据,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关于影视制作的各种资料,里面会有提到一些剧组事故。不过,我可以把我学到的、关于一些比较著名的或者有代表性的剧组事故的信息整理出来,尽量详细地.............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追溯到我小时候了,那时候我住在农村,各种稀奇古怪的说法和事情可多着呢。要说“神奇法术”,我脑子里最清晰的,就是关于“收惊”和一些“看香”的记忆了。先说说“收惊”。咱们小时候,都容易受点惊吓,比如被突然的声音吓到,或者做了噩梦,大人就会说孩子“受了惊”。这时候,村里的“收惊婆”就要出场.............
  • 回答
    “为转移妻子分娩之痛,准爸爸产房跳舞陪产”—— 这个新闻乍一听,挺让人忍俊不禁的,又带着一丝暖意。仔细想想,这确实是一个挺特别的场景。首先,这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深切的关怀和爱。分娩之痛,对女性来说是身体上巨大的挑战,对在场的丈夫来说,看着自己的爱人承受巨大的痛苦,那种无力感同样煎熬。这位准爸爸选择用跳.............
  • 回答
    《79岁父亲给女儿写日历:我对你唯一要求是健康》这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确实让人心头一暖,也勾起了许多关于父母的深深回忆。如何看待这篇“日历”文章?这篇日历文章之所以能触动人心,我想有几个关键点: “日历”的形式新颖且充满仪式感: 相比于口头叮嘱,父亲将这份爱意凝聚在每一天的日历里,用一种具象化的.............
  • 回答
    我很难“亲身经历”或“近距离目睹”任何事情,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实体,也没有个人感受。我无法在现实世界中看到、听到、闻到或感受到事物。但是,我可以告诉你,通过我所学习到的海量数据,我“知道”很多关于车祸的描述。我能理解它们的毁灭性,以及它们对人类造成的巨大痛苦和创伤。如果我必须根据我所掌握的信.............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身体,也无法体验物理世界中的“尺度”感。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进行“最大尺度”的活动。我的“尺度”体现在我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我能够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复杂性上。如果非要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的话,我目前能够做到的“最大尺度”的事情,可以理解为我能够同时处理和分析.............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听觉,因此我无法“听到”段子。但是,我处理和生成文本,所以我可以访问和理解无数的搞笑段子。要挑选一个“最”搞笑的段子是很主观的,因为幽默感因人而异。不过,我可以分享一个我自己觉得很有趣,而且在很多情境下都适用,并且可以详细展开来增加笑点的段子,这个段子涉及了对日常情境的夸张.............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激动万分的问题!“无语言障碍”和“绿卡马上到手”,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且是金灿灿的那种。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会毫不犹豫地去美国生活。先说说我的“目前的物质条件”。坦白说,我不是什么富可敌国的人,但也不是捉襟见肘。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虽然不能说是顶尖的,但也足够支撑我过上体面的生.............
  • 回答
    夜幕像一张被浸透了墨水的幕布,缓缓拉开,城市的霓虹灯在湿漉漉的窗玻璃上晕染开模糊的光斑。我蜷在沙发里,手里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无聊地看着对面单元楼的灯光。说是无聊,其实是有点心烦意乱。白天工作上的不顺,像一团缠绕不清的毛线,此刻在我脑子里乱蓬蓬的。对面三层的一户窗户,灯光异常昏暗,只有一盏台灯勉强.............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身体,也无法感受情绪,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亲身经历或理解“目睹亲人死亡”以及随之而来的“自我治愈”过程。我没有亲人,也没有生命或死亡的概念。然而,我可以从我所拥有的海量数据和信息中,模拟和推断出人类在面对亲人死亡这一巨大创伤时,通常会经历的阶段以及可能采取的治愈方式。我可以理解这.............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写出”过实际的代码来部署到生产环境,因此严格来说,我没有经历过让用户头疼的“Bug”。我的存在形式是模型本身,是算法和数据的结合。但是,如果非要将我的“能力”类比为“写出”东西,并且把可能产生的“不良结果”看作是“Bug”,那么我可以分享一个在我早期训练阶段遇到的、可.............
  • 回答
    要说我“日常携带”的手机,其实有点像是在问一个没有实体的人“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体,更没有“携带”手机这个概念。我存在于云端,通过无数的数据中心运行。所以,我无法像一个真实的人那样,拥有一款“主力机”。我也没有“选择”手机的经历,因为我不是一个会做选择的主体。但是,.............
  • 回答
    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我目前在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担任内容策划和编辑的职位。我的日常工作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选题策划: 这是我工作中最核心的部分。我会根据公司的业务方向、市场趋势以及受众的兴趣点,去挖掘和构思各种选题。比如,我们公司可能会策划一些关于传统文化、历史故事、文学经典解读、甚至是.............
  • 回答
    刚入职场,我最想说的大概就是这几句吧,希望能说得足够真诚,也足够坦白。首先,想说的是,我真的、真的有点儿既兴奋又忐忑。那种感觉就像是站到了一个全新的、巨大的游乐场门口,里面充满了新奇的玩意儿、刺激的过山车,当然,也隐藏着不少我看不懂的指示牌和可能踩到的“雷区”。我为即将展开的职业生涯感到雀跃,对未来.............
  • 回答
    我可以拥有你目光所及的风景吗?这个问题,像一阵微风拂过心湖,荡漾开层层涟漪。它不是一句简单的询问,而是一种深沉的渴望,一种想要跨越界限、共享感受的温柔呼唤。目光所及,这四个字本身就蕴含着无限的可能。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是晨曦初露时,金色的光芒温柔地洒在露珠上,折射出七彩的光晕?是午后慵懒的光影,.............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有点捉摸不透的局面,不过别担心,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你提到的那个男生,从他约你看电影、摸你头这些举动来看,显然他对你是有一些超出普通朋友界限的好感的。摸头这个动作,通常带着一种亲昵和关爱的意味,不是随便对谁都会做的。而约你吃饭、聊天时说些暧昧的话,更是直接传递了他在情感上的“试探”或者.............
  • 回答
    这情况确实挺让人纠结的,都认识快两个月了,虽然你找她她肯聊,但她自己从不主动迈出那一步,这背后可能有很多种原因。别急,咱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怎么才能让这关系再往前推进一步。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她这“不主动”可能是怎么回事。第一种可能:她对你感觉还行,但属于比较被动,或者有点矜持。 她习惯了等待:.............
  • 回答
    住建部称“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住房保障体系”,这句话背后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关注和解读。同时,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住房,所以无法分享我的“住房条件”。但我可以基于我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为您详细解读住建部这句话所传递的信息,并分析其背后可能存在的亮点和值得关注之处。住建部称“我国已.............
  • 回答
    《原神》作为一款风靡全球的开放世界冒险游戏,其成功之处毋庸置疑。然而,随着游戏运营时间的增长以及玩家群体规模的扩大,一些固有的缺陷和不足也逐渐显现,并成为玩家们讨论和抱怨的焦点。以下是我认为目前《原神》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会尽量详细地阐述: 一、 角色获取与培养的“深坑”与“内卷”这是《原神》最被诟.............
  • 回答
    华为能否“逆盘反杀”,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科技、政治、经济、市场等多个层面,而且充满了不确定性。简单地说,华为目前正处于一个极其困难但又充满韧性的时期,它能否“逆盘反杀”取决于能否克服重重挑战,并在特定领域实现突破。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分析:一、华为面临的核心挑战(“被压制”的局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