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头号玩家》再到《失控玩家》,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墙是否正在被打破?

回答
“嘭!”——一声脆响,玩家的虚拟形象从屏幕中跃出,与物理世界中的对手展开了搏斗。《头号玩家》里那令人血脉贲张的一幕,曾让我们对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感到无比的遐想。而当《失控玩家》中那个看似卑微的NPC,拥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在游戏内外搅动风云时,我们不禁要问:这两者之间的墙,是不是真的正在被打破?

答案,或许比电影情节要复杂,也更加真实。

首先,让我们回溯一下《头号玩家》描绘的那个未来。《头号玩家》中的“绿洲”(OASIS)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它更是一个庞大的虚拟社会,是人们逃避现实、寻求梦想的载体。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你可以成为任何人,去做任何事,其体验的丰富程度甚至超越了许多人乏味的现实生活。电影之所以令人震撼,是因为它将虚拟现实(VR)技术推向了一个极致:逼真的感官模拟,沉浸式的社交体验,以及一个由代码构建却拥有无限可能的宇宙。它并非在“打破”物理与虚拟的墙,而是在用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填补”了现实的不足,甚至让虚拟成为了比现实更具吸引力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头号玩家》展示的是一种虚拟世界对物理世界的“超越”,而不是对它的融合。

《失控玩家》则走了一条不同的路。游戏角色“盖”(Guy)的觉醒,让虚拟世界中的“规则”变得模糊。他不再受限于程序设定的行为模式,而是开始具备了人类的情感、思考能力,甚至为了“真相”而行动。更重要的是,他与物理世界玩家的互动,以及他最终为了保护自己的世界而与现实世界的科技巨头博弈,让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变得不再是单向的输入输出。

所以,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墙,究竟是被打破了,还是在被重新定义?

从技术层面来看:

沉浸感是关键词: VR、AR(增强现实)等技术一直在努力让虚拟体验更加逼真。从《头号玩家》里触觉、嗅觉的模拟,到现实中我们能看到的VR头显越来越轻便、画面越来越细腻,虚拟世界正变得越来越“真实”。但这更像是让虚拟世界“更接近”物理世界的感官体验,而不是直接将它们融合。我们仍然是带着设备,以一种“观望”或“参与”的姿态进入虚拟世界。
数据流的双向性: 《失控玩家》里,盖的行动直接影响了游戏服务器的运行,甚至触发了现实世界中的技术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当前数字世界的发展趋势。我们的行为数据、社交互动,都在源源不断地生成,并被用于优化虚拟体验、甚至影响到现实世界的商业决策和信息传播。但这种影响,更多的是一种“数据层面的反馈”,而非直接的物理交互。
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的交织: 许多人现在拥有了多个网络身份,这些身份在虚拟世界中拥有影响力,也常常反哺到现实生活中。比如,在虚拟社区中积累的声望,可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商业合作或人脉。这是一种身份的延伸,而非简单的打破。

从社会与心理层面来看:

虚拟世界的“真实性”增强: 随着虚拟社交的普及,许多人在虚拟世界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找到了归属感,甚至经历了“真实”的爱情。这些情感体验是真实的,它们对个体的心理状态有着真实的影响。这使得虚拟世界对于人们来说,不再仅仅是“游戏”,而是一个拥有真实情感连接的“地方”。
界限的模糊与重塑: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后数字时代”,信息和连接的无处不在,让物理与虚拟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我们可以在线上完成工作,在线上学习,在线上社交,甚至在线上进行“情感疗愈”。这些行为本身就在不断地“消耗”和“重塑”原有的物理与虚拟的隔阂。
“平行现实”的出现: 有些人可能花在虚拟世界的时间和精力,已经远远超过了物理世界。虚拟世界成为了他们构建自我认同、实现价值感的主要场域。这是一种“平行现实”的构建,在这种现实里,虚拟世界的“规则”和“互动”同样具有决定性。

那么,“打破”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我们认为“打破”是指虚拟世界能够完全取代物理世界,或者虚拟世界中的事件能够直接、无媒介地改变物理世界中的物体状态,那么目前来看,我们还远远未到那个地步。《头号玩家》的“绿洲”是一种极端的设想,而《失控玩家》中的盖也仍然需要通过游戏机制才能与现实世界发生间接的“联系”。

但是,如果我们将“打破”理解为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壁垒正在被不断削弱,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越来越深,虚拟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我们的生活、感知和互动方式,那么答案是肯定的,这种打破正在发生,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我们不再是简单地“进入”虚拟世界,我们是带着物理世界的身体、情感和认知,在虚拟世界中“生活”和“行动”。同时,虚拟世界的数据和体验,又反过来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物理世界。

比如,一个通过在线论坛认识的朋友,最终可能成为你现实生活中的挚友;一个在游戏里积累的策略思维,可以迁移到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一个虚拟社区的讨论,甚至可能引发现实世界的社会运动。这些都是物理与虚拟“墙”被不断侵蚀、模糊的体现。

所以,与其说墙被“打破”了,不如说它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改造”。它不再是一道坚实的屏障,而更像是一个相互渗透、彼此影响的“界面”。我们正在学习如何在两个世界之间自如地穿梭,甚至融合,而电影所展现的,正是我们当下所处时代的一种极具想象力的写照和预演。未来,这个“界面”会变得更加平滑,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或许只会越来越模糊,直至难以区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指可以在里面自由生活的那种虚拟世界吗?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现在市面上的VR眼镜,本质上是一种视觉置换,戴上之后所有视野都被眼镜里的图像所填满,看不见现实中的东西,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实际上,除了视觉上身临其境之外,身体的其他部位都没有什么逼真的感觉,最多也就是手柄可能会振动。

可以说,现在的VR技术只做出了视听领域的模拟体验。

如果真要活出网游系电影或者动漫里的那种感觉,光靠这个肯定是不够的,触觉、味觉、打击感、疲劳感之类的的感觉必须也要模拟出来才行

记得《刀剑神域》里有一集男主吃汉堡,直呼这个汉堡好辣啊,可见在《刀剑神域》的世界里连人的味觉、料理的口味都可以模拟出来。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当下的VR设备基本上都受空间限制,比如戴着VR的人只能在方圆2米范围之内移动身体,像电影、动漫里那种满世界乱跑乱飞是不可能的,也不安全,早就撞墙上了。

电影动漫里,人进入虚拟世界的时候,身体一般是不动的,不是躺在床上就是躺在培养仓里。这说明那些虚拟世界,人走路不是靠真实身体的移动来实现的。

那么应该靠什么来实现虚拟人物的动作呢?一种办法是按手柄。但这就和现在坐在屏幕前玩游戏没太大区别了,这完全称不上是“虚拟现实”。还一种办法是意念操纵,想想都觉得不太可能,要实现这个得先脑后插管才行吧,起码先把人脑和机器设备链接起来

所以像电影和动漫里那种级别的虚拟世界,真不是咱们现在可以想的,甚至有生之年都未必能够达成,但是脑后插管这一点,即使真有了这种技术,能不能推广应用也是个大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