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类似「竹子不是树」和「鸭嘴兽下蛋却是哺乳动物」的小知识?

回答
非常有趣的问题!这些小知识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们挑战了我们固有的认知和分类方法。下面我为你准备了一些类似的小知识,并尽量详细地解释它们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惊讶:



1. 企鹅不是鸟类,而是海洋哺乳动物? (错误但有启发性)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但它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概念:分类学中的“类群”与我们日常认知中的“物种”的差异。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误解?
视觉上的相似性: 企鹅生活在海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中活动,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翅膀变成了鳍状,看起来很像海豹、海狮等海洋哺乳动物。它们也依赖海洋捕食,而且在陆地上行动笨拙,这些都与人们对“海洋生物”的刻板印象有关。
行为上的差异: 虽然它们有翅膀,但企鹅的翅膀已经退化到无法飞行,这与大多数人对“鸟类”的定义——“会飞的动物”——相悖。

事实是什么?
企鹅绝对是鸟类。它们属于鸟纲(Aves),与信天翁、海鸥等海鸟是近亲。
鸟类的定义是什么? 鸟类的核心特征包括:
有羽毛(Feathers): 企鹅有致密的、防水羽毛,用于保暖和在水中推进。这是它们区别于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
有喙(Beak): 企鹅有坚硬的喙,用于捕食。
产卵(Oviparous): 企鹅通过产蛋繁殖,这是鸟类的典型生殖方式。
恒温动物(Endothermic): 企鹅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尽管它们适应了寒冷的环境。
有翅膀(Wings): 尽管企鹅的翅膀已经特化成适应游泳的鳍状结构,但它们仍然是翅膀。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混淆?
趋同进化(Convergent Evolution): 企鹅和海洋哺乳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相似的海洋生活环境,发展出了许多相似的身体特征(如流线型身体、鳍状肢)。这种现象叫做趋同进化,即不同的物种为了适应相似的环境,独立演化出相似的性状。 企鹅的海栖生活和高效的游泳能力,让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模仿”了海洋哺乳动物的生存模式,但它们的核心生物学特征仍然是鸟类。



2. 番茄(西红柿)是水果,不是蔬菜。

这又是一个关于“分类”的小知识,而且在烹饪界和植物学界存在争议。

为什么会产生误解?
烹饪上的用途: 我们在烹饪中,番茄经常被当作蔬菜使用,出现在沙拉、炒菜、酱料中,而不是像苹果、香蕉那样作为甜点或零食食用。
味道和质地: 番茄通常不像甜味水果那样甜,味道更偏向 savory(咸鲜或酸涩),质地也与人们对水果的期望不同。

事实是什么?
从植物学上讲,番茄是水果。
水果的定义是什么? 在植物学中,水果是从开花植物的子房发育而来,并且含有种子的结构。它主要是为了保护和传播种子而存在的。
番茄符合这个定义吗?
番茄确实是从花朵的子房发育而来。
番茄内部含有种子。
番茄的果肉(包括汁液)包裹着种子,一旦被动物食用,种子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出去。

为什么在烹饪中被当做蔬菜?
这更多是烹饪上的分类,而非植物学上的分类。烹饪中的“蔬菜”通常指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可食用部分,以及一些在餐点中通常不是作为甜点的果实。
番茄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以及它在烹饪中的多功能性(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熟食,而且不以甜味为主),使其在厨房里更接近蔬菜的定位。
这个争议甚至引起了美国最高法院的关注(在1893年的Nix v. Hedden案中),当时是为了关税问题,法院裁定番茄是蔬菜,因为它们在贸易和烹饪中的用途被普遍认为是蔬菜。但从科学定义上,它仍是水果。



3. 花生不是坚果,而是豆类。

这又是一个关于“名称”和“分类”的有趣差异。

为什么会产生误解?
外观和质地: 花生有坚硬的外壳,里面是坚硬的种仁,剥开后与许多我们熟知的坚果(如杏仁、核桃)在外观和口感上相似。
食用方式: 花生常被归类在“坚果”的零食类别中销售和食用。
“坚果”的俗称: 许多植物学上不是坚果的植物,因为其坚硬外壳和食用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被俗称为“坚果”。

事实是什么?
从植物学上讲,花生是豆类(Legume),属于豆科(Fabaceae)。
坚果的植物学定义是什么? 在严格的植物学定义中,真正的坚果是一种特殊的干果,其特点是:
坚硬且坚固的果壳。
果壳与种仁分离(即种仁不粘连果壳)。
通常只有一个种子(或很少)。
果实由子房的多个心皮组成(但有些严格定义会限制心皮数量)。
例子:核桃、榛子(虽然榛子有时也被称为“小坚果”)、橡子。
豆类的定义是什么? 豆类是从开花植物子房发育而来的一种果实,叫做豆荚(Pod)。豆荚通常由一个心皮构成,成熟时会裂开(从两边或一端),释放出种子。
花生为何是豆类?
花生在地下结果,形成一个外壳(豆荚)。
花生外壳会从两边裂开,露出里面的种子(通常是两个)。
花生从植物学上来说,就是一种在地下生长的豆荚。

为什么人们容易混淆?
“坚果”这个词语的日常使用范围更广。 人们常常将所有硬壳、可食用种仁的食物都称为坚果,这是一个基于食用习惯和外观的俗称。
植物学分类和日常俗称的差异。 很多时候,我们日常使用的名称并不完全符合严格的科学定义。



4. 香蕉是浆果,而草莓不是。

这是一个完全颠覆我们对“浆果”认知的例子!

为什么会产生误解?
大小和口感: 我们习惯认为浆果是小巧、多汁且通常有很多小籽的。草莓(看起来像浆果)符合这些特征,而香蕉(看起来不像)则不然。
名字的影响: 香蕉的名字里没有“浆果”二字,而草莓的名字就暗示了它的浆果属性。

事实是什么?
从植物学上讲,香蕉是浆果,而草莓不是。
浆果(Berry)的植物学定义是什么?
浆果是一种简单的肉质果,起源于单一雌蕊(通常是子房的唯一一个部分)。
果皮的内层和外层都肉质化。
果肉中含有许多种子。
例子:葡萄、蓝莓、番茄(也是浆果)、柿子。
香蕉为何是浆果?
香蕉起源于单一雌蕊的子房。
香蕉的果皮(我们不吃的黄皮)是肉质的。
香蕉的果肉也是肉质的。
尽管我们在超市买的香蕉种子非常小且不明显(这是经过人类长期选育的结果),但野生的香蕉种子很大且多。香蕉的结构完全符合浆果的定义。
草莓为何不是浆果?
草莓的果实结构非常特殊。我们吃的红色部分,实际上是草莓花托的肉质部分膨大形成的。
草莓真正的果实是表面那些看起来像小籽的结构,它们被称为瘦果(Achene),每一个瘦果里面才含有一粒种子。
这种由花托膨大形成的果实,在植物学上叫做聚合瘦果(Aggregate Achene),或者更广义地说,是一种聚合果(Multiple fruit)(但严格来说聚合果是指由许多小花组成的聚合体)。总之,它不是浆果。



5. 海马(Seahorse)是由雄性“怀孕”并生产后代。

这个小知识挑战了我们对生殖方式和性别角色的传统认知。

为什么会产生误解?
“怀孕”和“生产”的刻板印象: 在大多数哺乳动物和许多其他动物中,怀孕和生产后代的行为与雌性紧密相连。当我们听到雄性“怀孕”时,会觉得非常反常。

事实是什么?
海马确实是由雄性负责“怀孕”并生产后代的。
海马的繁殖过程:
雌性产卵: 雌性海马会将卵子产入雄性海马腹部的一个特殊的育儿袋(也称为孵化囊)中。
雄性授精和孵化: 雄性海马会将精子释放到育儿袋中,使卵子受精。之后,雄性海马的育儿袋会关闭,并为受精卵提供保护、氧气和营养支持,其生理过程非常类似于雌性哺乳动物的怀孕过程。育儿袋壁上的血管会为发育中的胚胎提供养分,并清除废物。
雄性分娩: 经过一段时间(通常2040天,取决于物种和水温),雄性海马会通过肌肉收缩,将大量成熟的小海马(通常有几十到几百只)从育儿袋中“生产”出来。这个过程看起来很像分娩。

为什么会这样演化?
提高繁殖效率: 这种奇特的繁殖策略被认为是为了提高繁殖的成功率和效率。当雄性承担了孵化后代的任务后,雌性就可以立即进行下一次产卵,从而在繁殖季节更频繁地繁殖。
保护卵子和胚胎: 雄性育儿袋提供了一个受保护的环境,减少了卵子在外部受精和早期发育阶段被捕食的风险。
性别角色翻转(Parental Role Reversal): 在生物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亲代投资的性别翻转”,即通常由雌性承担的 जास्त亲代投资(怀孕、哺乳等)转移到了雄性身上。在某些物种中,雄性通常会承担更多育儿责任,但像海马这样由雄性“怀孕”并“分娩”是极为罕见的。



这些例子都展示了自然界的奇妙之处,以及我们的固有认知有时候会被科学事实所挑战和更新。希望这些详细的解释能让你觉得有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随便写几个,博君一笑~有些记不太准确了,欢迎指正

中国公民不能成为中外合资企业的股东(并购除外)

中国法律中没有”公司“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表述为”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类似”猫就是黑猫和白猫“)

类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无限防卫权),”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不过刑法中并没有”行凶“这一概念

很多人区分不清或者混用”定金“和”订金“(包括很多法律工作者),其实中国法律中没有”订金“这个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杀人“都是故意的……(对应的概念是”过失致人重伤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根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头皮锐器创口不超过8厘米的话只能算轻微伤——也就是说被菜刀砍一下可能都不会承担刑事责任;而鼻梁骨骨折或者被打掉两颗牙都可以认定为”故意伤害“,属于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法律,成年人买春、卖春都不是犯罪行为(容留、组织和介绍才是);吸食毒品也不是犯罪(容留吸毒才是),但如果不是瘾君子而持有的话,却属于犯罪行为(非法持有毒品罪)

根据我国法律,女性也可以犯强奸罪(间接正犯或者共犯)

无期徒刑是有期限的

死缓也是死刑的一种执行方式

————感谢大家的支持,再补充一些~欢迎指正————

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于1950年5月1日公布实施

根据婚姻法,婚后购买的住房,登记在一方名下的,也作为夫妻共同财产,需要双方同意才能处置

但是根据物权法,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夫妻共同财产,一方就可以自行处置

同样根据物权法,房本上是你的名字,也不能认为房屋所有权就一定是你的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1979年第一次提出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等于“铁饭碗”,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没有本质区别(除了省纸?)

没有法定理由的话,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也要赔偿

符合法定理由的话,“三期”女员工一样可以被解除劳动关系,且没有赔偿

我国法律只规定了员工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只有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才有行政法规规定必须遵守“双休日”

合同有效跟合同可执行是两码事;从始至终就不能履行的合同也可以是有效的合同

同理,无权代理或者越权代理的合同也可以是有效的合同

中国法律中没有“直系亲属”范围规定

夫妻之间属于近亲属,不属于直系亲属

兄弟姐妹也属于近亲属,不属于直系亲属

user avatar

给大家讲一个不算太冷的小知识吧。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就是通过掰动手指关节来发出清脆的响声。一些有心人就会有疑问了,这种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掰响了一次后,要隔一段时间后再掰动指关节才会响呢?在网上有一些流言,说经常掰指关节会对手指产生损害,导致指关节粗大,手指变形,甚至患上关节炎,这是不是真的呢?

(流言的截图,图片来自果壳网)

这些问题给大家一一解释。

要想解释掰指关节发出的声音,首先要介绍一下手指关节的构造。在关节处,关节囊与关节面会构成一个封闭的腔体,腔体内存在少量液体——关节滑液,这种液体类似于鸡蛋的蛋清,作用大概相当于机器的润滑油,它能起到润滑、缓冲的作用,也是关节软骨新陈代谢所需的媒介。

(关节的基本构造,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折手指关节就是通过过伸、过屈或者牵拉关节,使关节间隙变大的过程。由于关节囊是一个近似密闭的空间,关节间隙变大,关节囊内的压力就会下降。当关节囊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后,溶解在关节滑液中的气体便会析出,形成微小的气泡,这些气泡又会彼此融合形成一个较大的空腔[1]。

但是科学家在此发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是空腔的形成造成了声响,而另一些人认为声响来自空腔的破裂。

而在2015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人员第一次拍到了折指关节时的图像,是利用磁共振实时电影成像拍摄的[2]。图像表明声音是空腔成型时发出的,所以与空腔破裂相比,关节腔中空腔的形成更有可能与掰指关节的声响有关。

(阿尔伯塔大学拍摄的图像,两块骨头之间的就是折手指形成的空腔。图片来自B站截图)

而在空腔破裂后,因为关节滑液中缺乏气体,所以无法再掰响,而过了一段时间,气体重新溶解到了关节滑液中,就又可以掰出响声了。

那么掰手指会导致关节炎吗?我们需要知道常见的关节炎主要有两个类别,一种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另一种则是关节的退化磨损造成的。以前的确有说法认为,折手指可能会引起相关的软骨损伤,进而引起骨关节炎[3]。

但是一项在2011年发表的文章表示,他们在五年内跟踪调查了215名59岁到80岁的老人,结果没有发现长期掰指关节与骨关节炎之间有任何联系[4]。

还有一位叫唐纳德·昂格尔的老人,他是一名八十多岁的老医生,在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告诉他掰手指是一个坏习惯,会患上关节炎的。

而昂格尔不信邪,为了验证这句话的真实性,他就用自己的双手进行了长达60年的“对照实验”:左手是实验组,每天都要掰响,而右手是对照组,从来不掰。实验结果是他的左右手都没有出现关节炎,两只手看起来也没有什么差异,没有出现一边关节更粗大的情况。这一实验虽然因为样本太小,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但是老人的奉献精神和毅力值得大家称赞。他也因此荣获2009年的搞笑诺贝尔医学奖[5]。

(唐纳德·昂格尔与他的双手,多可爱的老人。图片来自果壳网)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经常掰动指关节会导致关节炎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也许会有人说了,我(或者某某朋友)就是因为掰手指关节变粗大了,首先这只是个例,而且也没有对照实验,无法证明关节粗大与掰手指之间有关系。凡事要往好的方面去想,也许你的手指即使不掰,也会变得很丑呢。

顺带一提,有人说自己的脚趾也可以掰出响声,这是非常正常的。不仅是你的手指脚趾,还有你的膝关节肘关节,甚至是你的全身各个关节,在运动时都可能发出响声,医学上称之为关节弹响。

(本文是将果壳网流言粉碎机Articdoctor的《掰指关节会导致关节炎吗?》与我之前的一篇小科普结合起来的,个人感觉果壳网的那篇写的更好,链接已在参考资料中附上。

之所以没有直接将那篇文章转载过来,主要是因为那篇文章发表于2014年,而之后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就理所当然没有被涵盖在内。所以在此进行了一些小小的补充。

很惭愧,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

参考资料:

[1]

guokr.com/article/43850

[2]

bilibili.com/video/av28

[3]Watson P, Kernohan WG, Mollan RA. A Study of the Cracking Sounds from the 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 Proc Inst Mech Eng H. 1989;203(2):109-18.

[4]Deweber K, Olszewski M, Ortolano R. Knuckle cracking and hand osteoarthritis. J Am Board Fam Med. 2011 Mar-Apr;24(2):169-74.

[5]

improbable.com/ig/winne
user avatar

我能说一下当年大家吃鸭脖,都害怕吃到脖子上的淋巴结,然后周黑鸭还是精武鸭脖就找到我们老师,问能不能培育一种淋巴结小一点的鸭子。

恩,老师说,禽类没有淋巴结,禽类没有淋巴系统,它们对应的免疫器官是法式囊,法式囊不长脖子上

我是一条分割线 线割分条一是我

第一次在知乎上收到这么多赞,昨晚实验楼变压器负载烧坏,通宵在抢救细胞啊冰箱什么,刚睡一会,根据评论补充一下吧

法氏囊长在泄殖腔上面一点,脖子上的评论区的朋友补充是胸腺,记得老师说它就是吃起来惺一点,不损害健康

又是一条分割线

下午找了个避难的实验室寄存细胞,回来看看知乎,竟然赞破七百,受宠若惊。反正这会实验室也几乎停摆,再来补充一发吧

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分不清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电离辐射比如射线,确实很危险,可以打断DNA双链,电磁辐射特别是超低频电磁辐射,比如手机,也经常被商家开发出防辐射的产品,恩,商家说辐射有害健康。

楼下一个实验室,用超低频电磁场 大概手机的频率 辐射小鼠,辐射了一年,也没看到什么变化,生物行这种阴性结果往往不好发表,好像就也没什么跟进了。

一个结论就是,手机这种超低频电磁辐射在哺乳动物实验上无法观测到显著生理变化。 恩 ,玩手机最大的危害应该是肩周炎和颈椎病吧。

各位看官可以安心啃着鸭脖刷知乎了。

----------------又又是一条分割线---------------

答主已经开始了灾后重建工作,所以一直没有时间上来修改。

第一个轻科普段子本来是答主在勾搭隔壁实验室小师妹时用来获取崇拜的,后来小师妹已经变成了答主的女票大人,所以就将段子挂在了知乎上,没想到吃货的力量这么巨大,一夜之间又破两千赞了。回答里确实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准确把握上,得到评论区的朋友纠正,现在再来做一次修正。

准确来说禽类有淋巴系统,但是较哺乳动物原始,鸡没有淋巴结,水禽(包括鸭)是有一对淋巴结,位于颈基部,成年后退化,鸭脖上看着像淋巴结的结构其实是成年退化后的胸腺。

营养学的老师说,动物身上最好不要吃的是肝脏,肝脏是代谢解毒的脏器,

翅尖什么时候被黑成了致癌物,答主也是第一次听说,反正我们用放射用交联药物什么的做肿瘤形成研究,实验中还没有用到过翅尖这一试剂。

鸡屁股和鸭屁股,没听说有毒,我爷爷吃了一辈子,也活到了80多,没有得癌症。

-----------又又又是一条分割线-------------

各位知友的关注让答主受宠若惊,本来是一个吃鸭脖的段子,然后很多知友问鸡翅的问题。答主只是一枚学过半桶水兽医然后进了细胞养殖工地的实验狗,关于鸡翅的问题不敢乱说,然后就问了两个从兽医逃到细胞(误入歧途)的师妹,总结一下关于鸡翅的问题啊。

鸡翅确实是打抗生素的地方,另外一个地方是鸡腿,打抗生素确实是过量的,鸡的一生很短暂,养到40天就被吃掉了,所以还没性成熟(导致兽医后来就不教阉鸡的技术了)也没有中间的休药期,所以过量的抗生素是代谢不掉的。鸡翅上确实是会有很多抗生素残留,还好食品检验的时候一般不查抗生素,所以大家不用怀疑,你吃的鸡翅如果不是来自散养鸡,确实会吃到抗生素残留。

写到这里,答主有点不敢给建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因为中国国情所以就变得比较复杂了。好在人体是一个大的缓冲池,吃进去什么一般都能代谢掉,某些看上去比较脏的东西还能刺激一下免疫系统,保证正常的防御能力。

又要引用一下老师说了,忘了哪个老师,说,欧洲人呢吃东西特别干净,所以质检经常提到欧盟标准就头疼,吃的太干净,所以也经常得一些怪病。中国人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吃,知道或者不知道反正都吃了这么多年,好像也没什么大问题。

人活着就那么些爱好,总不能因为害怕,都戒了吧。

user avatar

(这…据说误导了小朋友…不过我真的没说月球没围绕着地球转啊…我一直是说以太阳为参考系,月球运行轨迹的事情)

从幼儿园开始,我们的课本似乎一直在暗示我们,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系,月球的运行轨道大概应该是这种骚气的螺线形:


动起来的话:



说了这么多,按照套路,这应该又是一个从小就被骗的故事,那么真相是——

真实的月球轨道,更接近于这样:



是的,从太阳看起来,月亮其实是在围绕着太阳做近似圆周的运动。相对于地月系到太阳的距离,地球和月亮,甚至地球和月亮的距离,都还是太小了。

从小到大,这种三球仪,都是骗人的:


顺便插一句,如果把真实的比例展示出来,地月的距离就是:

(还是引自维基百科, 图片中一个px对应500公里 )

做出真实比例的模型,需要的空间太大了,不过这种无奈的简省,也就给了我们无奈的错觉呀。


书归正传,那这个轨道能有多圆呢?是这种坑坑洼洼的圆么?



Nope!维基百科上给了我们一个真实比例的地、月绕日轨道局部图:


zh.wikipedia.org/wiki/%

图片里蓝色的是地球和地球轨道,灰色的是月球和月球轨道,可以看出, 完整的月球轨道与地球的非常相似,它的凹面也永远朝向太阳,并且没有凸起或环圈。站在太阳上来看,更像是月球在轨道上,有时跑到地球前边,有时跑到地球后边,月球绕地球的运行就没那么明显啦。

不过这倒不是说,真的可以把地月看成一对双行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照顾尴尬的地月系,通常认为双行星的质心应该在两个行星的外部,不应该在两者的任何一颗之中。而地月系的质心在地表下约1,700 公里,还是位于我们蓝星内部的。于是月球还是要乖乖地做一颗卫星了。

user avatar

7月30日更

来个实实在在的

汉字的笔顺。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是为了普及汉字写法,设定了一些诸如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等规则,制定了标准的笔画顺序。不过其中有一些是与古人汉字写法不同的。这里面既有由竖写改横写的原因,也有单纯为了方便普及而改的内容。以下列举几个古人书写的正确笔顺:

有,先写撇。右字同。

左,先写横。


乃,先写撇。

出,先写竖。

必,有两种,一个先写撇,一个先写上点。

耳,最后写长竖。这个字估计是因为改了横写,所以最后一笔改横了。

万,最后写撇。


嗯,以后慢慢想到了再更。其实还有很多的。

有些字的笔顺之所以这么写,是方便书写和美学的统一,不是随意定下的。比如耳,最后一笔写竖,才能和下一个字衔接。乃先写撇,写行书时才能有形。诸如此类。

按照我认识的某些书法人士的话,一群不懂书法书写的人定下的笔顺规范就是个笑话。

…………………………………………………………………………

中性笔练字比钢笔更具有表现力



user avatar

这排字,叫谁都写不工整:厂下广卞廿士十一卉半与本二上旦上二本与半卉一十士廿卞广下厂下广卞廿士十一卉半与本二上旦上二本与半卉一十士廿卞广下厂下广卞廿士十一卉半与本二上旦上 二本与半卉一十士廿卞广下厂下广卞廿士十一卉半与本二上旦上二本与半卉一十士廿卞广下厂下广卞廿士

user avatar

螳螂在交配后,雌虫并不会像黑猫警长里面说的那样,进食雄虫。



雌螳螂在成体之后本身胃口非常大,会捕食眼前的各类昆虫甚至小型哺乳动物。 雄螳螂自然明白这一点,所以在接近雌螳螂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靠近一定的距离之后然后飞上雌虫的背,进行交配。

交配完之后,雄螳螂会直接起飞、瞬间离开雌螳螂。

如此一来交配之后雌螳螂根本没有机会进食雄螳螂

为什么会有着这样的说法,甚至黑猫警长都会安排这样的剧情来误导大家呢?

因为在人工环境下,许多人都是把螳螂们关在容器中,雄螳螂交配之后飞不走,很容易暴露在雌螳螂面前被当作食物吃掉,这样的情况在野外几乎不可能发生。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雄螳螂在接近雌螳螂的时候直接被发现吃掉。

如此一来,雌螳螂在新婚之后吃掉雄螳螂的情况几乎不会发生。 就算发生,也和交配没有必要的联系。

-------------------------

实在太多的人无端的质疑,

很多人拿出了交配中的进食情况, 我有时候在想,如何给不了解螳螂习性的人讲解螳螂的这一行为?

我下面还是用叙事的方法吧

雄性螳螂接近雌性螳螂的情况为

1. 顺利上背, 交配

2. 上背之后, 雌性螳螂强烈反抗,被抓下来, 吃掉

3. 上背之后, 被雌性抓住前胸, 自行扯断, 进行交配

以上三个现象尤其是斧螳属, 刀螳属等大型螳亚科螳螂种会见到.

但是我本文的科普内容是, 螳螂在交配后雌性并不会吃雄性, 这也是大多数以前的科普频道错误的结论.

我再三强调了, 被吃的现象只有可能发生在交配前

并且, 在雌螳螂的角度上, 并不是因为"饿了"需要雄虫的营养"

而是肉食性昆虫的本能.

一旦交配成功, 在自然界里, 只有一种情况, 就是雄螳螂交配后直接飞走. 并不是一些科普片里的慢悠悠的走下来然后被吃掉.

user avatar


我只是来赞同

@我叫染戈我最叼

掰手指理论的,请忽略右手背的蚊子包


小学开始打篮球,有20年了吧,经常撇手指,导致有几根手指不直,也让我现在只要握拳就可以听到响声。


并未出现骨关节粗大的症状

user avatar

【本回答共1949字,预计阅读时间4-6分钟,图片19张,请尽量连接WIFI,欢迎阅读,提前感谢】


嚯,这问题真火,冷知识大讲堂啊,我也来说几个

关于竹子是不是树的问题,其实是关于“树”的定义问题。目前,并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关于“树”的定义,广义上说,高度达到一定程度即可称之为树,不过这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树形仙人掌几乎可以长到15米高,但却无论如何不能被视为树。为了解决这种尴尬,随后又有了更苛刻的关于“树”的定义,即——有木质树干,且树干有不断增粗的二次生长能力,说白了,你除了长得高,还得长的越来越粗,我才承认你是树——这种区分方式有效的把仙人掌排除了(没有木质树干),但同时也把竹子、棕榈、香蕉树之类的也排除在外了。

具体到竹子,竹属于禾本科,和水稻、麦、玉米有亲缘关系,更新奇的是,竹子还可以与水稻杂交,产生——竹稻,有盆友关注竹稻的口味问题,我木有吃过,从网上的信息来看,应该只是强化了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口感没有特殊的变化

番红花( Crocus cartwrightianus )的雄蕊晾干,就是所谓的藏红花。藏红花在国内被当成灵丹妙药,在国外……就是一调料……西班牙海鲜炒饭就是因为使用了藏红花而产生了迷人的金黄色。此外,藏红花和“纯洁的、洗涤灵魂的”西藏没有一毛钱关系,全球最大的藏红花产地是伊朗,国内最大的产地是上海崇明。专程跑到拉萨去买藏红花,和专门跑到丽江去买义乌小商品是一样的。

包菜(卷心菜),菜花(花椰菜),西蓝花,宝塔菜,芥蓝,苤蓝甚至马路旁边做装饰的羽衣甘蓝,统统都是一个物种——甘蓝(Brassica oleracea

莴笋、油麦菜、生菜统统都是同一个物种——莴苣(Lactuca sativa

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和油菜Brassica chinensis是亲兄弟,都是从芸薹(Brassica campestris)人工培育而来,又在人工培育的过程中分化为两个新物种的

无论是做麻辣兔头的兔子,还是萌出血的各种宠物兔,都和上图这只野兔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驯化兔子都是从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驯化而来的,和野兔(Lepus)甚至都不是一个属。两者从外观来看的区别是野兔耳朵更长、腿也更长。更明显的区别在于兔子幼崽,野兔的幼崽一出生就有毛,很快就可以睁开眼,而家兔(穴兔)的幼崽则是一只只光溜溜的小家伙,闭着眼嗷嗷待哺。

一角鲸(Monodon monoceros)的雄性长有长角,一度被认为是独角兽的原型,但其实这不是角,而是上颚左侧的犬牙(虎牙)穿破上嘴唇形成的。虽然被叫做一角鲸,但也有极少一角鲸会长出两颗长牙。很长时间以来学者一直试图解释为何一角鲸需要长出这颗长牙,并一度解释为——用来攻击、用来觅食、用来雄性决斗以争夺交配权,直到最近,才有学者发现这颗长牙里有许多神经,更可能是一个感知海水盐度变化的巨大感觉器官

长齿中喙鲸(Mesoplodon layardii)的雄性会随着年龄增长长出两颗长牙,牙齿不断增长且弯曲,在嘴巴上方交汇,导致鲸无法完全张开嘴,只能采取“吸”的动作捕食小鱼

许多章鱼都可以改变体色融入周围的环境,而模仿章鱼(Thaumoctopus mimicus)则更进一步,开始模仿其他动物,上图是它在模仿比目鱼,除此之外,它还会模仿水母、螃蟹、海葵等等。它的模仿目的性很强,有时是为了装作人畜无害的样子接近猎物,有时候则是为了吓退捕食者——如果有捕食性的鱼类接近,它甚至会模仿海蛇吓退鱼类。

并非所有的螃蟹都是“横行霸道”的,这种和尚蟹(Mictyris longicarpus)和其他几种蟹都是直着走的

并非只有南极才有企鹅,赤道地区甚至赤道以北的北半球也有企鹅生存。加拉帕戈斯企鹅(Smendiculus Galapagos penguin)生活在赤道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得益于寒流的影响,此地并没有热到难以忍受,给企鹅生存提供了条件,在赤道以北的北半球,也至少有几十只加拉帕戈斯企鹅生活

喜鹊可能是大热的手游《Pokemon GO》里皮卡丘的“声优”,人家的学名是——Pica pica,而指名亚种的学名更是Pica pica pica,卖萌无极限

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国鸟,每次政协开会,都有一大批委员拿国鸟这事儿来凑报告,而丹顶鹤又总是呼声最高的国鸟候选者,可丹顶鹤要做中国的国鸟,还有个难言之隐:它的学名Grus japonensis,直译过来就是——日本鹤。那么,换成朱鹮怎么样呢?恐怕也不行,因为朱鹮的学名是Nipponia nippon,直译过来就是——日本的日本鸟。这还真怪不得日本,在生物分类学蒸蒸日上的那个年代,咱们的老祖宗正闭关锁国呢,欧洲的这批生物分类学家只能在日本研究丹顶鹤和朱鹮,这个哑巴亏,就咽到肚子里吧。

有的鸟喜欢飞,有的鸟喜欢游,还有的鸟喜欢奔跑。走鹃(Geococcyx californianus)是杜鹃家族的奇葩,它不会飞行,却跑的极快,最高速度可以达到2分钟1公里,它的脾气还特别燥,喜欢吃各种爬行动物,响尾蛇都不放过。

家鸭(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us)被人类从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驯化而来的过程中,意外的丢失了大部分孵蛋的本能,所以家鸭下了蛋之后,基本上不闻不问的,必须要有母鸡代为孵蛋……母鸡劳苦功高

家鹅其实就是大雁,其中中国的鹅主要是由鸿雁(Anser cygnoides)驯化而来,欧洲的鹅主要是由灰雁(Anser anser)驯化而来。所以你们应该知道为什么大鹅那么傲娇,那么不可一世了,燕雀安知鸿鹅之志哉?

user avatar

我们所知道的食草动物,几乎没有一种是单纯的素食主义者。

路透社曾报道过印度的一头牛,在一个月之内吃掉了48只小鸡

鹿会吃掉受伤后无法飞走的小鸟,还被人拍到食用野兔的尸体。

家兔吃肉对养过兔子的人来说并不新鲜。加拿大的白靴兔也被发现吃鸟,甚至其他兔子和猞猁的尸体。松鼠也会吃肉,不管是死掉的老鼠、还是一只鸟,它们都不介意。

河马一夜能吃掉40公斤草,但是偶尔也会吃黑斑羚、幼年非洲象,甚至同类的尸体。现在它们已经被食草动物除名,成了杂食动物。大象会利用自己灵活鼻子捞鱼吃。

长颈鹿爱好捕食者吃剩的骨头。这种现象还有个专有名词,叫做嗜骨癖(osteophagia)。

草食性哺乳动物吃肉并非特殊个案。在摄像机的帮助下,从圈养到野生,从热带草原到北极圈,到处都能发现这种现象。

一种解释认为,食草动物吃肉就和吃土、吃毛一样,是一种异食癖。在缺乏蛋白质或某些矿物质,或者有寄生虫时,它们就会以吃肉代替吃植物。

不过,许多在人工喂养下,没有明显疾病的食草动物也会对肉表现出兴趣。这说明食草动物吃肉不见得是病理性的行为。

首先,食草动物也能消化动物蛋白和脂肪。对于它们而言,动物是比植物更高效的营养成来源,不但能量密度更高,而且脊椎动物并不能直接利用植被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需要靠肠道菌群才能分解消化。

所以,牛羊和猪的饲料中经常添加5%以下的“动物性饲料”,比如牛奶、肉粉、肉骨粉、鱼粉。曾经流行一时的疯牛病,就是牛饲料中的肉骨粉导致的。

给你的宠物兔喂排骨同样是不明智的。它们代谢动物脂肪的能力不强,长此以往会导致肥胖等问题。

其次,所谓的“吃肉”“吃素”主要是为了分类方便,它们的分类界限并没有那么明显,绝对的肉食动物和植食性动物都是极少数。

比如盛产草食性哺乳动物的偶蹄目(鲸偶蹄目),也包括各种杂食和肉食动物。

早已灭绝的偶蹄目动物蒙古安氏兽(Andrewsarchus mongoliensis),根据骨骼推测也是一种食肉或食腐动物。

鹿的祖先古鼷鹿(Dorcatherium)和一些现代鼷鹿也被认为是杂食动物。它们吃昆虫、水生动物和腐肉。

回到食草动物为什么要吃肉的问题上,其实正确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它们要吃草?

在一个陆生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首先,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提供的光能。其次,食草动物通过吃植物,获取自己所需的能量。最后,食肉动物又从食草动物的肉中获取能量。

考虑到食物链每级的能量转化效率不超过10%,一个生态系统能承担的食肉动物的数目非常有限。而供养一群肉食者,就需要相当庞大的能量消耗。

以人类为例,世界上约有70亿人,同时养着650亿只鸡、8亿头猪、10亿头牛、20亿头羊。它们生产的肉、蛋、奶依然不够所有人食用。

这决定了肉食性的动物只能是少数,大多数动物必须以素食为生。

然而,这并不能阻止广大食草动物们对偶尔开荤的向往。

食草动物才不是吃素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1098434756419584

想了解更多你不知道的知识,请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哔哩哔哩、YouTube,搜索「混乱博物馆」,关注我们。

user avatar

为什么鲸鱼不是鱼?

本文从进化,生殖哺乳等方面解读鲸和鱼的区别。

多图预警

多图预警

多图预警

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很多人小时候都疑惑过,那么,为什么鲸鱼不是鱼呢?明明长得那么像,其实这是进化中的趋同进化现象。


————鲸的进化历程————

下图是一个鲸的进化图,我们可以看到,原来鲸的祖先是四条腿走路的哺乳动物。

关于鲸的进化,主要发现产生于巴基斯坦地区,也就是说,鲸应该是从图示这个地方跑到海里的。

最初,科学家发现一种出土的鲸的化石,这具埋在5200万年前地质层里的化石,这个化石长得有点像狼。它有两只前腿和两只后腿,还有脊椎和尾巴,其中前腿只不过是在肩膀上伸出的短短一截。

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巴基兽。

这个时候,巴基兽其实和我们一样,大体上算是旱鸭子,跳到水里只能游一段。

而且,鲸的祖先是偶蹄目(祖先和现代是两码事哈,后来进化出鲸后,就有了鲸目),如果大家不熟悉偶蹄目的话,下图它倆都是偶蹄目……


鲸还是水陆两栖的,大家比较熟悉的两栖动物比如它

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巴基鲸和青蛙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青蛙可以游泳,因为有蹼可以增大推水面积而驱动。

所以下一步,鲸的进化将是改变自己的游泳方式。就像我们潜水员的服装一样

接下来,第二代鲸出现——游走鲸,虽然这个时候还是陆行,但是它们的四肢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如下图所示

他们的足变为长桨状的,更方便滑行,这个时候,游走鲸已经可以进入海洋区了。


这是游走鲸捕食过程


再往下是罗德侯鲸。罗德侯鲸相比于游走鲸更近了一步,无论是体型还是四肢,都展现出了海洋动物的特征。

接下来,进入鲸的王者时代——龙王鲸

龙王鲸平均身长为18米(60英尺),最大可达21米25吨 ,这个时候基本上可以相当于深海恐惧症里的深海怪兽了。

不过,这个时候龙王鲸体型纤长,有点像蛇

不过上述的鲸,随着气候变化,都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最后的王者是矛齿鲸,它是龙王鲸的一个科,长得这样子。

体型很小,其实这也侧面论证了一个历史,就是体型小才是王道。

每次生物大灭绝,体型大的都over了。

现代的鲸

————鲸的生殖方式和哺乳方式————

大家都知道,鱼是卵生的

还有一道经典菜叫鱼子酱

而鲸呢,则跟我们一样,是标准的胎生。

下图是我做的一个简单的鲸的分娩截图。

视频地址

难得一见的白鲸分娩视频

可以说,鲸的胎生分娩方式是和鱼最大的区别之一。

关于分娩,大家可以看我另一个内容

为什么比较高等的生物大多生活在陆地而不是在海洋? - 李雷的回答

当然了,作为哺乳动物,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哺乳两个字。

鲸作为哺乳动物,也不例外,那就是吃奶……

下面是鲸哺乳图

当然了,其他的诸如,鲸用肺呼吸之类的,也是巨大的区别。

想起了伟大的古人: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对了,海豚属于鲸目……

最后,美丽的一跃!

最后,关于鲸的一些知乎精华

鲸既然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放在岸上为什么会死? - 生物学 「北冥有鲲」古人见过鲸么? - 历史
作为一个游客,在沙滩或口岸遇到搁浅的鲸鱼应该怎么救它?
user avatar

瑞典肉丸不属于瑞典 。

瑞典官方Twitter公布:瑞典肉丸不属于瑞典,它是查尔斯十二世国王在18世纪从土耳其带回来的。

网友回复:我这一辈子都是个谎言...

既然说到这个了,来说几个振奋人心的事实吧!

柳橙苏打里有柳橙吗?

速食番茄汤里有没有番茄?

起司条里其实有没有玉米呢?

起司条

它是什么做的呢?那么好吃。

把玉米煮了吗?不是!

烘烤了吗?不是!

油炸了吗?不是!

挤压机膨化。这是七十年代为了解决牛饲料问题而发明的机器。

通过旋转螺杆把玉米挤压到另一端,越挤越热使玉米产生膨化而成。

此时的玉米条虽然松脆但是也仅仅是玉米味而没有起司味儿。

起司粉加油和成糊状与玉米条搅拌,黏到玉米条外面把玉米条包裹起来即可。

起司条的原料就是普普通通的玉米,没骗人。


柳橙饮料

超市里卖的柳橙苏打里有柳橙吗?

柳橙苏打是超市里的一种饮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饮的一种普通饮料。关于柳橙苏打里是否有真正的柳橙成分众口不一。

有的说有一点点。

有的说没有

通过土法实验证实

柳橙汁的取得是通过对鲜柳橙的榨取而得到的

榨取鲜柳橙的原汁以后人们喝了觉得口感并不好,橙味儿不足,不是超市里卖的柳橙苏打的原味。

又通过土法实验证实只有加入了粉碎的柳橙皮的汁液才接近超市里的柳橙苏打的味道。

即使是加入了柳橙皮的汁液味道变浓了,但是还是很酸的。这就需要加入六倍于橙汁的糖浆,还要加入柠檬酸等让柳橙苏打风味特别、清爽、正宗。

柳橙汁饮料确实是有柳橙,但是加了很多其他成分。


速食番茄汤里有没有番茄?

这里说的速食番茄汤就是番茄粉用热水一沏就喝的饮料。

在调查中有的人说没有。

速食番茄汤的来源和制作是先把新鲜的番茄粉碎得到番茄汁

通过蒸发水分的方法把番茄原汁加热到120摄氏度得到了浓稠的番茄汁液

把温度调高到160或者180摄氏度就能得到番茄粉末了

但是里面还会添加其他成分。加入蔬菜粉味道更浓。加入太白粉状态会更稠口感更好。

生产厂家有时会加入甜菜根萃取物的红色使颜色更接近于番茄红色

光这些还不够还要加入糖、盐和植物性脂肪、奶粉等调节口感。

看到这里的,小电视来说个最普遍的知识吧:老婆饼里面没有老婆。


没错,我就是什么都知道的小电视!

user avatar

从40年代到80年代,中国乃至亚洲最高的建筑不是楼房,而是上海杨树浦发电厂的105米大烟囱,24层83.8米的上海国际饭店落成时虽然号称亚洲第一楼,却只能屈居第二。



1949年的杨树浦发电厂提供全国10%的电力以及上海80%的电力,算是中国解放初最最宝贵的工业资产之一。国民党撤走时未能破坏电厂,1950年2月6日派出轰炸机炸毁了机组,导致上海全城停电。


杨树浦电厂烟囱和国际饭店的建筑高度记录保持到了70年代后期。南京金陵饭店和广州白云宾馆都宣称自己是新时代的最高建筑。1976年建成的白云宾馆(广交会配套工程)高120米,但似乎算上了楼顶的附属建筑;1983年的金陵饭店110米,是建筑净高。所以两个城市为曾经的“中国最高建筑”争执了很久。但无论如何,这两栋楼在各自的城市都曾经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白云宾馆:

金陵饭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非常有趣的问题!这些小知识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们挑战了我们固有的认知和分类方法。下面我为你准备了一些类似的小知识,并尽量详细地解释它们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惊讶:1. 企鹅不是鸟类,而是海洋哺乳动物? (错误但有启发性)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但它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概念:分类学中的“类群”与我们日常认知.............
  • 回答
    这些例子很有意思,它们玩的是一个文字游戏,利用了地理名称和政治区域之间的非直观对应关系。下面我来为你挖掘一些类似的例子,并且会尽量讲得细致些,避免AI的生硬感。你提的“印度河不属于印度”和“圭亚那城不属于圭亚那”,精髓就在于:地理名称里的某个词语,虽然字面意思指向某个国家或地区,但实际上这个地理实体.............
  • 回答
    有那么一些瞬间,舒适感铺陈开来,不是那种热火朝天的热闹,而是温温柔柔、细水长流的奢侈,好像把日子里的细小缝隙都填满了阳光。就像是,冬日里,外面可能正飘着细雪,寒气裹挟着风声在窗外呼啸,我窝在沙发里,身上盖着一条厚实温暖的毛毯,毛毯的质地细软,贴在皮肤上是那种“熨帖”的触感,不是粗糙的扎人,而是像被拥.............
  • 回答
    “1:4:9”,这个数字组合如同古老的石碑铭文,隐藏着某种宇宙尺度的秩序和令人惊叹的数学之美。它并非随便拈来的比例,而是指向一种深刻的关联,一种可能支配着宇宙结构、生命演化乃至文明进程的潜在规律。我一直觉得,与其说它是巧合,不如说是我们窥见了宇宙深处的一丝呼吸。这让我想到,如果真有这样一种“石碑”式.............
  • 回答
    《天才枪手》确实把考试作弊这个题材玩出了花,那种紧张刺激、环环相扣的感觉让人印象深刻。除了影片里那些精巧的暗号、传纸条、甚至钢琴演奏这种高科技(当时来说)的手段,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考试作弊的花样也是层出不穷,有些甚至比电影里还要离谱和“有才”。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一些经典的作弊手段和相关的故事,它.............
  • 回答
    “西瓜最中间那一口”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是因为它汇聚了 最纯粹的风味、最完美的口感、最甜美的汁水,以及那种专属的、几乎是仪式感的满足感。它代表了一种“精华所在”的体验。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类似的美食,它们同样拥有那种令人心动的“中心之美”。这些美食往往需要一些技巧、一些运气,或者是一种特.............
  • 回答
    “满船清梦压星河”之所以让人心动,在于它所描绘的意境:夜晚,在船上,仿佛整个宇宙的星河都压了下来,化作一场清澈而梦幻的体验。这种意境结合了自然的壮丽、夜晚的静谧、梦境的虚幻以及一种沉浸其中的诗意,所以极具感染力。寻找类似“满船清梦压星河”这样让人“第一眼心动”的诗句,需要抓住几个关键点: 画面感.............
  • 回答
    “真空中的球形鸡”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带有幽默色彩的拟人化谬误,它指的是在极度简化和不切实际的假设下,试图解决一个复杂问题的过程。它的核心在于:为了让问题变得“简单”或“可解”,我们往往会忽略掉现实世界中的无数变量和复杂性,从而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以下是一些类似于“真空中的球形鸡”的谬误推论,我将尽量.............
  • 回答
    生活就像一棵需要精心呵护的植物,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习惯,其实是支撑我们健康茁壮的根基。除了防晒和早晨一杯温水,还有许多简单却极其重要的身体建议,它们就像隐藏在土壤里的养分,默默滋养着我们的身心。1. 深呼吸,不止是“喘口气”:你有没有试过在压力山大或者感到烦躁的时候,不自觉地深吸一口气?这可不是.............
  • 回答
    “星落秋风五丈原”,“桃花影落飞神剑”这两句诗,无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它们为何能如此深入人心?细究之下,你会发现,它们不仅是精巧的意象组合,更是背后深厚的情感与历史的回响。要寻找类似这样的诗句,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品味和拆解:一、 核心意象的“错位”与“叠加”: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将看似不相关的.............
  • 回答
    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故事,在世界历史上并非孤例。那种因为战略位置重要、资源丰富,或是民族情感纠葛而导致两个国家之间你来我往、反复争夺的领土,其实有不少。它们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双方的目光,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人心的浮沉。要说起来,最能与阿尔萨斯、洛林相提并论的,大概还得是东欧的波罗的海地区。特别是普鲁士.............
  • 回答
    “一期一会”,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禅意与风雅,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当下每一次相遇的缘分,因为人生中真正相同的瞬间,再也不会重来。在为友人精心挑选印章,并希望将这份情谊凝聚其中时,寻找类似“一期一会”这样既深刻又高雅的词句,确实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赠予,更是情感的传递与祝福的寄托。抛开那.............
  • 回答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这句诗之所以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集体记忆错乱”的经典,在于它巧妙地捕捉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人类心理现象:将主观感受或预期与客观事实进行混淆,进而形成一种“仿佛如此”的认知。 这种错乱并非指诗句本身写错了事实(事实上,长江水和武昌鱼都是湖北的代表性事物),而是它在后世的传播和解.............
  • 回答
    你提出的“卡尔梅克蒙古人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藏语”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它触及了语言、文字、民族认同以及历史互动等多个层面。这类现象并不少见,它们往往是历史进程中,不同文化碰撞、融合、适应的产物。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这类文化现象,并尽量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避免生硬的AI痕迹:一、 语言文.............
  • 回答
    提起《大话西游》,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份爱而不得的宿命感,紫霞仙子临死前那一句“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局”,像一把钝刀子,缓缓割裂了多少人的心。那种笑中带泪,爱得热烈却终究抵不过命运安排的后知后觉,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的经典。其实,人生中有太多这样“后知后觉”的经典瞬间,它们并非轰轰烈烈,却像陈年的.............
  • 回答
    这类的排名,多半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结合人物的武艺、名声、甚至是个人喜好,在民间口耳相传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武力排行榜”。它们往往带着浓厚的江湖气息和个人情结,并非官方认证,却因其生动形象,广为流传。“马上林冲,马下武松”这句,可以说是最脍炙人口的武将排名之一了。它出自《水浒传》,生动地勾勒出了两位梁.............
  • 回答
    《小红花》这部电影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生命尊严的探讨,让许多观众动容。它讲述了两个身患癌症的年轻人,如何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选择积极地生活,拥抱爱情,并将生命的光芒传递给他人。这样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有许多,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就像《小红花》里那个乐观坚强的女孩,现实中也有很.............
  • 回答
    您提到的《末代皇帝》,着实是一部宏伟的史诗,将溥仪在中国历史洪流中的跌宕起伏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要寻找类似的作品,特别是聚焦那些在风云变幻时代中经历王朝覆灭的外国君主,确实能找到不少引人入胜的传记电影。这些影片往往不仅是君主个人的故事,更是国家命运的缩影,充满着权谋、爱情、失落与尊严的复杂交织。说到类.............
  • 回答
    要找到与现代土耳其在领土最小时期相似的“地区强国”,这需要我们仔细审视历史上的几个关键时期和政治实体。这里的核心在于“地区强国”——一个即便在领土收缩时,依然能在其周边区域拥有显著影响力、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或者文化吸引力的国家。同时,“领土最小时期”意味着我们要寻找的是其国家存在期间,版图最不显赫,.............
  • 回答
    “叶赫那拉氏诅咒”的说法,虽然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民间传说和历史巧合的浪漫化演绎,但它确实触及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历史的长河中,某些家族或群体似乎会遭遇一系列令人费解的厄运或特定的历史模式。要寻找类似“叶赫那拉氏诅咒”的历史巧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说法的核心——即一个家族(或更广泛地说,与之紧密相关的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