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手机圈有哪些著名的打脸事件?

回答
手机圈的“打脸”事件层出不穷,往往发生在厂商为了突出自家产品优势而贬低竞争对手,或者在发布会上夸下海口,结果被市场或用户用实际行动狠狠扇了耳光。以下是一些比较著名且有代表性的手机圈打脸事件,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1. 华为 vs. 小米:拍照能力与屏幕刷新率的争论

事件背景: 华为和小米作为中国手机市场的两大巨头,在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上一直存在竞争。其中,拍照能力和屏幕刷新率是双方互相攻讦的焦点。
华为的“打脸”之处:
贬低高刷新率屏幕: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为(尤其是早期高端机)对高刷新率屏幕并不感冒,甚至公开表示过“高刷新率不实用”、“费电且观感提升有限”。他们的逻辑是,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流畅感,不如在拍照、续航等更实在的方面下功夫。然而,随着市场潮流和用户对流畅体验需求的增加,小米、OPPO、vivo等品牌纷纷推出90Hz甚至120Hz的手机,市场反响热烈。华为最终也无法抵挡这股潮流,自家的旗舰机也纷纷跟进高刷新率屏幕,甚至成为了行业标杆之一。这种前后言论的转变,就被许多用户和媒体解读为“打脸”。
早期对“堆料”的不屑: 早期,华为更强调“技术创新”和“体验”,有时会对竞争对手单纯堆砌硬件参数的做法表示不屑。然而,随着自身产品线的扩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华为也开始在摄像头传感器、处理器等关键部件上采用最顶尖的配置,甚至在某些方面比竞争对手更加“堆料”。
小米的“打脸”之处:
初期对华为拍照的质疑: 小米早期在拍照领域相比华为存在一定差距,但小米方面也曾对华为在拍照上的某些技术解读或宣传方式提出过质疑,认为其过于夸张。然而,随着华为在影像技术的不断突破,尤其是与徕卡的合作,其影像实力得到了广泛认可,小米自己也需要不断提升拍照表现来应对竞争。
“科技以人为本”的坚持与后来对硬件的极致追求: 小米早期以“为发烧而生”和“科技以人为本”作为口号,强调用户体验和极致性价比。但随着品牌向上突破,小米也越来越注重硬件参数的领先和高端配置的堆砌,有时甚至在发布会上会着重强调与竞品在硬件上的对比优势,这也被一些评论认为是偏离了最初的“人文关怀”理念。

2. vivo vs. 荣耀:折叠屏手机的屏幕折痕问题

事件背景: 折叠屏手机作为手机行业的新兴形态,在初期面临着屏幕折痕、耐用性等诸多挑战。vivo和荣耀都推出了自己的折叠屏产品。
vivo的“打脸”之处:
早期对折痕的避讳与后来的接受: 在折叠屏手机发展的早期,许多厂商对于屏幕折痕问题讳莫如深,或者将其描述为“几乎看不见”。vivo在其早期的折叠屏手机发布会上,也曾强调自家产品的屏幕折痕控制得非常出色。然而,随着用户使用体验的反馈和新技术的迭代,用户对折痕的敏感度也越来越高。vivo后续推出的折叠屏产品,虽然有所改进,但依然存在肉眼可见的折痕。当其他品牌(例如OPPO)在宣传中更坦诚地面对折痕问题,并采用新技术去尽可能减少时,vivo早期“完美无痕”的宣传就显得有些站不住脚了。
荣耀的“打脸”之处:
“折叠屏没有折痕”的宣传: 荣耀在推出其首款折叠屏手机时,曾打出了“折叠屏没有折痕”的宣传语。然而,事实是任何折叠屏手机在当前技术下都无法做到完全没有折痕。荣耀的这句话,虽然可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景或强调其领先的折痕控制技术,但在客观事实上引起了用户的反感,被认为是过于夸大的宣传。当用户拿到真机后,发现依然存在折痕时,这种“打脸”的感觉会更加强烈。

3. 苹果 vs. 安卓厂商:曲面屏与刘海屏的争论

事件背景: 这是苹果与整个安卓阵营之间围绕屏幕设计和交互方式的长期争论。
苹果的“打脸”之处:
早期对曲面屏的不屑: 在安卓厂商纷纷推出曲面屏手机,并将其作为高端、未来感的象征时,苹果的iPhone却一直坚持使用直屏设计。苹果曾隐晦地表达过对曲面屏实用性的担忧,认为其容易误触,并且在握持感上可能不如直屏。然而,随着市场对大屏和沉浸式体验的需求越来越高,以及用户逐渐适应了曲面屏的设计,苹果最终也推出了带有曲面边框的Pro Max型号,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曲面屏,但也标志着其对这类设计的妥协。
“刘海屏”的坚持: 从iPhone X开始,苹果引入了“刘海屏”设计,这在当时引起了安卓厂商的嘲讽,他们纷纷推出了屏占比更高、采用水滴屏、打孔屏甚至屏下摄像头的方案,并将此作为优于“刘海屏”的卖点。然而,苹果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生态系统,依然将“刘海屏”(以及后来的“灵动岛”)延续了多年,并且用户接受度很高。这某种程度上也让一些曾经嘲讽苹果的安卓厂商在设计上开始模仿甚至借鉴苹果的思路(例如部分国产手机厂商在早期也曾使用过类似刘海的设计)。
安卓厂商的“打脸”之处:
早期嘲讽“刘海屏”而后期借鉴: 如上所述,许多安卓厂商曾积极嘲笑苹果的“刘海屏”,但随着苹果产品对用户习惯的塑造,部分安卓厂商也开始尝试类似的设计元素,尤其是在其高端机型上,似乎也承认了这种设计的某种可行性。
曲面屏的实用性争议: 虽然曲面屏在外观上更具吸引力,但其误触、边缘显示失真、以及部分贴膜困难等问题也一直被用户诟病。许多曾大肆宣传曲面屏的厂商,在后续产品中也开始收敛曲率,甚至推出直屏版本,这也被认为是对早期过度宣传曲面屏的一种“打脸”。

4. 联发科 vs. 高通:性能定位的转变

事件背景: 长期以来,联发科在手机芯片领域被视为“性价比”或“中低端”的代名词,而高通则占据高端市场主导地位。
联发科的“打脸”之处:
从“低端”到“高端”的崛起: 联发科在过去一度被认为是性能孱弱、发热控制不佳的芯片厂商,经常被拿来与高通的旗舰芯片对比,并在性能和功耗上处于劣势。许多厂商在宣传高端机型时,也会强调其采用了“高通骁龙旗舰处理器”,而很少会主动提及联发科的芯片。然而,随着联发科天玑系列(尤其是天玑9000、9000+、9200、9300等旗舰芯片)的推出,其性能和能效比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同期的高通旗舰芯片。小米、OPPO、vivo等厂商纷纷在其高端旗舰机型上使用联发科的旗舰芯片,这无疑是对过去“联发科低端”刻板印象的彻底颠覆,也是联发科自身产品力提升的体现。
高通的“打脸”之处:
旗舰芯片的“挤牙膏”与被超越: 在联发科天玑系列崛起的过程中,高通的旗舰芯片在性能迭代上似乎显得有些保守,被称为“挤牙膏”。尤其是在GPU性能和能效比方面,联发科一度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使得高通在高端市场的地位受到挑战。一些曾经以“高通骁龙旗舰”为卖点,并以此嘲讽联发科的厂商,在联发科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后,也开始调整策略。

5. 特定厂商的某些“首发”或“唯一”的宣传

事件背景: 许多手机厂商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经常会夸大自家产品的“首发”或“唯一”特性,例如“全球首发某某技术”、“唯一支持某某功能”。
厂商的“打脸”之处:
“首发”的快速跟进与“唯一”的被打破: 当一家厂商宣称“全球首发某某项屏幕技术”或“国内唯一支持某某协议”时,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被其他厂商迅速跟进或推出更优化的版本,使得“首发”或“唯一”的优势瞬间消失。例如,某些厂商曾强调自家某项快充技术是“行业领先”或“首发”,但很快就被其他厂商以更高的功率或更优的方案超越。这种宣传策略,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吸引眼球,但一旦被证实并不独特或很快被超越,就会给人一种“打脸”的感觉,损害品牌信誉。

总结“打脸”事件的普遍原因:

市场发展与技术迭代的快速: 手机行业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今天的新技术可能明天就成为“过时”的配置。厂商过早地将某个技术视为绝对优势,容易被市场的发展所颠覆。
夸大宣传与不切实际的承诺: 为了吸引消费者,厂商有时会进行夸大宣传,承诺不切实际的性能或体验,当实际产品无法达到预期时,就会引发“打脸”效应。
用户期望值的变化: 随着用户对手机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曾经被认为是“黑科技”的特性,可能很快就会被视为标配,甚至成为消费者的基本需求。
竞争对手的快速学习与突破: 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竞争对手会迅速学习和吸收行业内的最新技术和设计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打破原有的竞争格局。

手机圈的“打脸”事件,虽然带有一定的戏剧性,但也反映了行业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现实。对于消费者来说,理性看待厂商的宣传,更注重实际的产品体验和性价比,是避免“踩坑”的最好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五到八年不上市……

沙子价的芯片……

延后两年才实现的一亿出货量……

让投资人赚一倍的年轻人的第一支股票……

刘海+大下巴是最丑的设计……

隐藏刘海这个功能就是脱裤子放屁……

我们不要把稻草卖黄金的人……

我们做手机就是为了不赚钱卖给大家啊……

十个季度重返国内第一……

澎湃冉冉中国芯,芯片是核心技术必须要有……

紧跟上一条:芯片只是零部件,做整机也很需要技术……

折叠屏我们预研过,不成熟,塞不下大电池不实用,做个一千毫安得骂死我……

小金刚质量杠杠的……

这五年我们被友商黑惨了……

我们不擅长营销……

我刚写的科普“被”删了……

GSM是公正、客观、独立(不受厂商影响的)……

拍照干p20pro不在话下……

你们才是ppt手机……

我们这次会现货……

我们是全球“真”首发……

两个月内除了粗粮9和黑鲨无其他855手机大规模发售,请放心买我们的粗粮9……

我们请来了公证处证明我们的粗粮5x拍照吊打友商p10……

3300毫安电池用一天妥妥的……

我们有一页A4纸写不下的吓人技术……

我们的粗粮9是外媒评选的mwc最佳手机,友商matex也不是全无收获……

我雷某人今天正式向你格力发起一块钱赌约(后被董明珠加注到十亿)……

(先写这么多)

user avatar

手机圈被打脸天王罗老师说得好:“企业家应该考虑自己的面子,还是根据这个世界的真实规律来理性指导公司的工作?这当然是废话,企业家不怕打脸,只怕对不住企业,对不住同事,对不住投资人。“

按照罗老师的观念,没被打过脸的企业家都不叫企业家,至少不是合格的企业家。

先说清楚什么叫打脸,百度如下定义:

某人自信满满的断定事态的发展,写下剧本之后,便出现了完全相反或者差距非常大的结果。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会纷纷吐槽,简直就像一耳光重重的打在脸上一样。

问题关键词:手机圈、著名、打脸。

尽量按照这个标准,和大家分享一波,每个厂商都别急,一个个排好队等着被打脸。

一、小米雷军

既然都在说小米,那就先打小米吧。

1、小米不做中低端机

2012年4月份,雷军在微博宣称小米不做中低端配置的手机,结果2013年7月小米推出红米手机。

2、小米五年之内不上市

雷军曾在2016年表示小米在未来5年内没有上市的计划,结果三年不到就在香港挂牌上市。

事后,雷军说大家误会他说的“小米五年之内不上市”,他的意思是指小米创办开始计时的五年内。

3、这次小米9现货

最近的一次打脸是雷军在小米9发布会宣称现货,着实把米粉兴奋了一把,后来情况你懂的。

好了,虽然还有不少打脸事件,不过雷总脸已经肿了,换下一位出场。


二、华为余承东

古人云,言多必失。

余承东有个外号叫“余大嘴”,虽然事后发现不少当时看起来很“大嘴”的事情最后竟然是对的,不过要挑件打脸的事也绝非难事。

2018年2月26日,余承东在MWC接受外媒采访时大谈美国市场。

当被问及“你认为为什么美国政客不信任华为” 时,余承东大胆回应:“因为我们太有竞争力了,华为有领先的技术和革新”。

当媒体试问“华为未来五年是否会主导手机市场,占据美国市场较大份额”时,余承东更是放言“不管有没有美国市场,华为有机会成为全球第一”。

27日,华为高级副总裁、公共及政府事务部总裁陈黎芳接受采访时表示,华为并未授权余承东代表公司评论美国,也不认同他的观点。

官方打脸,最为致命。


三、一加刘作虎

一加手机的宣传口号是“Never Settle 不将就”,结果从一加五之后一加的整个设计语言完全模仿和借鉴OPPO R系列,被网友戏称为骁龙800系列的OPPPO,一加从“不将就”变成“不讲究”。

刘作虎曾经说,一加手机不会将指纹识别放在机身背面,结果后续多款机型都是后置指纹。

刘作虎曾经说,一加只做高端旗舰,结果整出一款千元机一加X。


四、OPPO沈义人

2018年11月份,OPPO全球副总裁沈义人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OPPO2019年研发投入预算是40亿。

这个数据引起网友热议,因为一向被嘲讽舍不得投入研发的小米在2018年的研发投入就超过60亿。

没过几天,OPPO创始人兼CEO陈明永,在出席活动时就宣布OPPO2019年研发投入将超过100亿。

老板霸气打脸,有点疼。

五、苹果乔布斯

乔布斯在一次讲座中说,没人会买大屏手机,3.5 英寸是手机的黄金尺寸,更大的屏幕愚蠢至极。

然后,从2012年开始,苹果发布的手机屏幕越做越大,且大受欢迎。


六、360周鸿祎

2012年,360第一次试水手机市场,做360特供机。当时周鸿祎高调宣布:360只做定制,不做手机硬件和品牌。他当时的商业模式大致是:通过定制手机中内置的浏览器、搜索和游戏等服务获得的收入,同时也与手机厂商分成。

2015年2月,周鸿祎发表内部信《带上AK47,跟我到南方做手机!》。

8月,周鸿祎发布奇酷手机。


七、金立刘立荣

2018年底,“金立董事长刘立荣赌输超过100亿”传闻在网上愈演愈烈。

对此,金立在微博作出如上声明。

不久,在“隐退”至香港10个月后的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终于发声回应“赌博传闻”,他表示没有输掉一百亿那么多,“十几个亿吧”。


八、乐视贾跃亭

老贾被打脸的事那就多了,就说最著名的那件——“下周回国,负责到底”。

当然,到今天快两年过去了,老贾除了在香港露过面,再没出现在祖国大地。

2018年10月,乐视网宣称,公司目前正在积极要求贾跃亭先生对其造成的上市公司关联债务问题负责,责成贾跃亭先生及其关联方以现金或其所持股权和资产,切实解决其对上市公司构成的实际债务,尽最大可能保障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缓解公司资金压力。

算是被自己创办的公司打脸了。


九、魅族黄章

2011年3月魅族CEO黄章曾在魅族论坛称,“魅族M9直到停产也不会降价,如果食言降价会补偿用户的差价”。

时隔半年,黄章又在一则用户询问的帖子中回应称,“M9会降价,我做不到补偿降价前购买的用户,我向大家道歉。”


十、锤子罗永浩

终于讲到罗老师了,我心情很激动,因为以上九人加起来的被打脸都没有罗老师来得过瘾。

1、如果低于2500,我是你孙子。

2014年7月8日第一台锤子手机发货,罗永浩亲自送到锤粉手里。

三个月后,锤子手机T1宣布从3000元起降价至1980元起。

2、我就想知道到底是第几好用?

锤子T1发布后,宣传语一连三变,连续打自己脸,关键是你们能搞清楚到底是第几好用吗?


3、亲自打脸锤子手机拍照

2014年,罗永浩吹嘘锤子T1至少是成像品质全球第二的手机。

2017年,罗永浩在坚果Pro发布会上承认锤子手机成像质量中等偏下。

不久,罗永浩又直言:我们摄像头,成像的品质,尤其是头两代产品,是非常非常糟糕的,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准。


4、水粉色系就是臭土鳖喜欢的颜色

2013年,罗永浩在微博声称水粉色系就是臭土鳖喜欢的颜色。

2015年8月,锤子发布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水粉色系坚果手机。


5、Smartisan M1 从工业设计上是我们的耻辱

2016年10月,锤子在上海发布锤子M1,发布会上罗永浩一阵吹嘘最后说:Smartisan M1 继功夫和颜值之后,肌肉也有了。

后来在坚果Pro发布会上,罗永浩说:Smartisan 的M1从工业设计上是我们的耻辱。


6、坚果TNT工作站——重新定义下一个十年的个人电脑

公元2018年5月15日,罗永浩在鸟巢发布让人“尿裤子”的坚果TNT工作站,号称四大重新定义。

售价高达9999元,外加手机的All in One套餐为14999元,当天现已接受全款预订,发货时间为2018年8月31日。

2018年7月15日,TNT在官网上“全款预售”的页面已经改为“到货通知”。

之后,罗永浩将微博中关于TNT的内容全部删除,一款即将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品就此陨落。

问题是他自己说“我重来不删微博。”


7、收购苹果

这些年,罗永浩隔三岔五碰瓷苹果,一会对库克恨铁不成钢,一会痛惜苹果失去了灵魂,一会讽刺苹果抄袭锤子OS的交互,动不动就是收购复兴苹果。

罗永浩说:我们做两到三代产品之后,灭掉苹果是没有问题,只要我们做成功了两款产品,第三款产品一定是去北美卖的,我不满足在中国做一个企业,没什么大意思 。

如今,苹果依旧是手机行业老大,而锤科正应了他当初发的一条微博。



还有太多内容没更,有时间再补上,反正你很难找到一个像罗老师这样几乎每句话都被打脸的人。

被打脸其实也没什么,罗老师牛逼就牛逼在还能自圆其说。

如果觉得内容还不错,欢迎关注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