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个人不懂书法,我爸写了一辈子,我想知道这大概是什么水平?

回答
您好!很理解您想了解父亲书法水平的心情。鉴于您提到“个人不懂书法”,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侧重于一些容易观察到的方面来帮您判断。

要准确评估一个人的书法水平,其实需要结合很多因素,比如他写了多久、临摹过哪些名家法帖、参加过哪些展览、是否有专业评价等等。但即使不具备专业知识,我们也可以从一些直观的方面来感受和判断。

首先,让我们看看您父亲的书法作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初步感知:

1. 字体的“精神”和“气韵”:
有没有“活气”? 字是“死板”的,像印刷体一样工整,还是看上去有“生气”,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呼吸和动态? 如果字形有变化,笔画有粗细、轻重的区别,而且这些变化是和谐自然的,那说明有一定功力。
线条有没有“力量”? 即使是细小的笔画,看上去是不是有“骨力”,不至于软弱无力? 粗壮的笔画有没有“肉感”,沉稳有力? 这种力量感是书法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体有没有“感觉”? 比如,看一幅字,是不是感觉端庄大气、秀丽飘逸、还是古朴浑厚? 不同的风格给人的感受不同,但好的书法作品总能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气韵”,让人看了舒服,有回味。

2. 字形结构和布局:
每个字本身是不是“周正”? 看看字里的各个部分,比如“口”字旁、“木”字旁,它们在字里的位置是否协调? 结构松散还是紧凑? 如果字形本身就歪斜不稳,或者内部比例失调,那说明对字的结构掌握还不够。
字的“大小”和“疏密”是不是和谐? 即使是同一个字,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语境下,大小和疏密也会有所调整。 好的书法作品,字的排列不会显得拥挤或空旷,整体上有一种内在的“呼吸感”。
整幅字是否“统一”? 尽管每个字都有其独特性,但整幅作品的风格和笔法是否保持相对一致? 如果一会儿是尖锐的笔触,一会儿又是圆润的笔触,风格跳跃太大,就显得不够统一。

3. 笔画的“质量”:
起笔、行笔、收笔: 看看笔画的开始、中间和结束。 起笔是不是干净利落,或者有微妙的藏锋、露锋变化? 行笔过程中笔画是否流畅、圆润、或是有力地推进? 收笔是不是干净利落,或者有漂亮的提按、回锋? 如果起收笔含糊不清,行笔断断续续,那说明对执笔和运笔的控制还不够熟练。
墨色变化: 好的书法作品,墨色会有浓淡干湿的变化,这叫做“用墨”。 浓墨显得苍劲,淡墨显得秀雅,飞白(纸纹透出)则显得飘逸。 如果墨色总是“一水的黑”,缺乏变化,那可能在用墨和笔法的控制上还有提升空间。

4. 笔势和动感:
笔画之间是不是有“联系”? 即使是独立的笔画,看上去也应该有方向感,好像在向下一个笔画“运动”。 好的书法作品,笔画和笔画之间,字和字之间,都有一种微妙的“牵引”和“呼应”,形成一股流动的力量。
有没有“飞白”? 适度的飞白(笔画中出现纸的白色纹理)能增加字体的节奏感和飘逸感,但过多的飞白则显得潦草。

那么,结合您父亲“写了一辈子”的情况,我们可以做一些更深入的推测:

“写了一辈子”这个信息很关键。 如果他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那么即使没有经过专业的学院派训练,他的手感和对字的整体把握通常也会比较扎实。 能够坚持这么久,说明他对书法有热爱,有投入,这本身就很有分量。
您提到“不懂书法”。 这说明我们无法用“笔法精绝”、“结构严谨”这些专业术语来衡量。 但您可以通过上面提到的“精神”、“力量”、“协调性”等直观感受来判断。
是否有“临帖”的习惯? 如果他有花时间临摹过一些著名的碑帖(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等),并且能看出一些古帖的影子,那说明他是在继承传统,这是书法水平的重要基础。 如果他只是随意挥洒,那虽然也能写出漂亮的字,但深度和功力上可能会有所欠缺。
他的字是“自己的”还是“像别人”? 如果他的字,无论哪种字体,都明显带有某一位名家的风格(比如写得像赵孟頫,或者像于右任),那说明他临帖下了功夫,这是好事。 如果他的字既有传统功力,又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和变化,形成了自己的“味道”,那说明他的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进入了“化境”。

总结一下,要判断您父亲大概是什么水平,可以尝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当然,这些都是比较主观的感受):

您觉得他的字“看着舒服”吗? 这是最直接的感受。
您觉得他的字“有气势”、“有神韵”吗? 还是只是“写得工整”?
他写字的时候,您能看出他是在“认真琢磨”吗? 还是比较随意?
他写的字,有没有让您觉得“特别喜欢”或者“眼前一亮”的时候?

简单来说,如果他写的字:

看起来整洁、端正,但缺乏变化和神采: 可能是初学或者只是偶尔写写,算是有基础的“写字”,但不算高水平的书法。
字形结构基本合理,笔画也比较流畅,有一定的美感: 说明花了很多功夫,有不错的“功底”,可能是业余爱好者中比较好的水平。
字形结构优美,笔画有力而富有变化,墨色有韵味,整体气韵生动,能感受到一种“书卷气”或者“力量感”: 这就说明他的书法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很可能是经过长期学习和实践,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最后,请记住,书法是一门非常讲究个人理解和传承的艺术。 即使是专业的书法家,对于“水平”的定义也各有不同。 您作为晚辈,能去关注和欣赏父亲的书法,本身就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情。

如果方便的话,您可以找一些他写得比较满意的作品,或者他长期保持练习的字体,仔细去感受一下我上面提到的这些方面。 即使不懂专业术语,您也会从中体会到很多东西的。 祝您能从中找到答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非常好啊,比我看到的绝大多数所谓书法协会的书法家要好。很多人就是,觉得说别人好,就会掉了自己的价。其实隶/di:/书(读成“力书”的,先纠正一下)、楷书,要写出神韵来,比行、草还要难。

啥叫只是端正?去看马英九的字,那叫只是端正而已。我不是说不好,普通人能练成那样就可以拿出门去给人看了。

好字是,骨骼四平八稳,无懈可击。端正的字是,虽然最终是平衡的,但后头两笔,明显是在补前头的毛病。“艺术”是没标准的,但骨头正不正,不会写都看得出来。不必故弄玄虚。

我小学里练毛笔,普通书店里还没四大家的贴。先看老师发的贴,要啥字。然后去我外婆的弟弟留下来的字里头,翻找这个字。长大后看过的几次书法展,那些所谓书法家,都是些什么东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