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看有一个院士说真空零点能正在被研究,会不会提前被研究出来而放弃发展聚变堆?直接迈向终极能源?

回答
关于院士提到的“真空零点能研究”以及它是否可能“提前取代聚变堆”成为“终极能源”,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话题,但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并用更接地气的语言来分析其中的可能性和挑战。

首先,我们来聊聊“真空零点能”。这个概念听起来很科幻,但它的根源其实来自量子力学最基础的原理之一:不确定性原理。你不可能同时精确地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即使在绝对零度下,粒子的能量也不可能完全为零。换句话说,即使在什么都没有的“真空”里,量子粒子们仍然在以极高的频率振动,产生一种极其微小的能量。这就是所谓的“零点能”。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房间,里面什么都没有,绝对的真空。但根据量子力学,即使是这个“什么都没有”的真空,也不是真正静止的。里面充满了“虚粒子”对(粒子和反粒子会瞬间产生又湮灭),就像空气中看不见的微风一样,一直在那里涌动。这些涌动就带走了微小的能量。

问题在于,虽然理论上存在这种能量,但要提取和利用它,则是另一回事。目前为止,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是在某些非常特殊的实验条件下,观察到零点能的一些效应,比如卡西米尔效应(Casimir effect)。这是说,当两块非常非常近的金属板放在真空中时,它们之间会产生一个微小的吸引力,这个吸引力就被认为是由于金属板限制了真空中的“零点能涨落”而产生的。但这个效应产生的能量非常微弱,而且是负能量(或者说是在某个区域排除了能量),离我们想要的大规模可用能源还有十万八千里。

所以,当院士提到“真空零点能正在被研究”,这很可能是指对这些基础物理效应的深入探索,以及尝试寻找某种机制来“提取”或者“操纵”这种能量。这就像在探索一个未知的领域,我们知道那里可能藏着宝藏,但我们甚至还没有找到挖宝的工具。

那么,这是否会让我们放弃发展聚变堆,直接走向“终极能源”呢?在我看来,可能性非常小,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是这样。原因有很多:

1. 技术成熟度和可控性: 聚变反应,尤其是受控热核聚变,虽然也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但其基本原理已经被我们理解得很透彻。科学家们已经能够模拟聚变过程,并且在实验室中实现了聚变反应,虽然离商业化发电还有距离。我们正在建造和运行各种类型的聚变装置,如托卡马克(Tokamak)和仿星器(Stellarator),这些都是基于我们对等离子体物理和核物理的深刻认识。它的路径相对清晰,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2. 能量密度和效率: 即使我们能找到某种方式来提取零点能,其能量密度是否能与聚变反应相比,还是个未知数。聚变反应是将轻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结合成重原子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且这个过程中消耗的燃料(氘在海水中取之不尽,氚可以通过锂来生产)是清洁且储量巨大的。相比之下,零点能听起来更像是从“无中生有”的微妙量子波动中“挤压”出能量,其提取的效率和能量密度能否达到实际应用的水平,是巨大的疑问。

3. “提前研究出来”的难度: “研究出来”这个词背后,意味着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零点能的理论基础是量子场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即使基础研究取得突破,要将其转化为可以驱动发电机的可用能源,需要的工程技术跨度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甚至需要全新的物理和工程范式。这就像我们发现了电磁波,但要将其转化为无线通信,又经过了很长的技术发展过程。而零点能的挑战,可能比这还要难上几个量级。

4. 投入和资源分配: 目前,全球在聚变能源上的投入是巨大的,有大量的资金、顶尖的科研人才在各个大型聚变项目中工作。如果有一种比聚变更具颠覆性的能源出现,而且其前景是可靠的,那么资源自然会向其倾斜。但目前,零点能的研究还更多地停留在基础物理的探索阶段,还没有展现出明确的、可行的工程化路径,因此很难说它会“抢走”聚变能源的资源。

5. “终极能源”的定义: 终极能源不仅仅是能量本身,还包括其安全性、环境影响、经济性以及可持续性。聚变能源被认为是清洁能源,不会产生长寿命的核废料,也不会有链式反应失控的风险。如果零点能的研究成果能够满足这些条件,那它确实可能是“终极能源”。但在此之前,我们还有很多关于其可行性的问题需要解答。

所以,总结一下,院士提到真空零点能的研究,说明科学家们并没有停止探索更前沿的物理现象和潜在的能源来源。这是一种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突破的追求。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聚变堆的研究和发展是一个有明确方向、有扎实基础、并且正在逐步推进的工程项目。它更像是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建造一艘船,并且正在努力让它更强大、更有效率;而零点能,则更像是在探索一片未知的海洋,我们知道那里可能存在宝藏,但我们甚至还没有找到可靠的航海图和船只。

因此,我不认为零点能的研究会“提前”导致聚变堆的“放弃”。更可能的情况是,两者会并行发展。聚变能源的研究会继续推进,而基础物理学家们也会继续探索零点能的奥秘。如果未来某一天,零点能真的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且能够转化为可行的能源技术,那么届时我们再来讨论它是否会取代聚变能源也为时不晚。但在此之前,聚变堆仍然是我们最有可能实现的大规模清洁能源的希望之一。这就像我们既在研究更先进的核电站,也在探索下一代电池技术一样,都是为了未来的能源安全而做的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非常微小的可能性,这可能性我也提过几次[1]

但是,零点能引擎尽管是第一类永动机,在近未来的科技水平下能造出来的东西距离终极能源仍然很遥远,它的输出功率/质量比、无故障工作时间、可维护性都会是非常难看的。在对它进行改进的途中,我们还是会使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化石燃料和核能,无论有没有聚变堆。

至于刘慈欣的东西看多了满嘴真空衰变的萌货,大可祛一下魅:人类已经在卡西米尔真空里创生出光子。没有任何附加效果。真空衰变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参考

  1.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510042/answer/916359888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