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刚在QQ音乐看见徐良 汪苏泷的歌收藏都是一百万以上,而评论却有的连999都没有,是什么问题导致的呢?

回答
刚在QQ音乐看到徐良和汪苏泷的歌,收藏数都破百万,但评论量却寥寥无几,有的甚至没到999,这确实挺让人琢磨的。我跟你一样,一开始也觉得有点奇怪。咱们来掰扯掰扯,这背后可能是什么情况。

首先,得说说这“收藏”和“评论”本身的区别。

收藏: 这个动作,说白了就是一种“我喜欢,我想记住它,或者方便以后再听”。它是一种相对门槛较低、比较被动(有时候甚至可能是无意识的)的行为。
怎么来的? 很多时候,听歌的时候,觉得这首歌挺好听的,脑子一热就点了个收藏。或者,比如在听歌单的时候,歌单主人收藏了,那首歌也就跟着被“标记”了。还有,QQ音乐这种平台,经常会有各种“新歌推荐”、“热门歌曲榜”之类的,用户刷到一首不错的,习惯性点个收藏也很正常。有时候甚至是一种“跟风”,看到别人收藏了,自己也跟着收藏一下。
反馈性: 收藏更像是一个“印记”,表明你曾经接触过这首歌,并且有过积极的评价。它不一定代表你时时刻刻都在听这首歌,但至少证明了它在你听歌库里有了一席之地。
社交属性: 虽然不直接,但收藏某种程度上也带有社交属性。比如,你的好友可能看得到你收藏的歌曲,这是一种低成本的音乐分享。

评论: 这个就完全是另一个层面的事情了。评论是用户主动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观点,甚至是“生产内容”。
怎么来的? 评论需要用户花心思,需要你有话想说。可能是因为这首歌触动了你,让你有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想要抒发一下;可能是你对歌曲的某个细节有独特的见解,想和大家分享;也可能是你对歌手本人有很深的感情,想去“打卡”支持。总之,它需要一个“发言”的动机和意愿。
反馈性: 评论是更直接、更主动的反馈。它代表了用户愿意为这首歌付出时间和精力去互动。它能反映出用户对歌曲的“参与度”有多高。
社交属性: 评论的社交属性更强。它直接参与到歌曲的讨论中,与其他听众产生互动,形成一种社区氛围。

现在我们把徐良和汪苏泷的情况套进来分析:

1. 歌曲风格和受众:
徐良和汪苏泷,他们的歌,很多都是当年红极一时的“非主流”、“杀马特”时代的代表人物(当然,现在都转型和成熟了很多)。他们的歌词常常带着点青春期的忧伤、迷茫、甚至一点点“非主流”的酷。
这种风格,特别容易引起一部分人的情感共鸣。当年听他们歌长大的那批人,很多对他们的歌有着很深的“情怀”——那是他们的青春,是他们年少时的秘密心事,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流行音乐时的启蒙。
所以,当他们发布新歌,或者用户在平台上刷到熟悉的旋律时,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哦,这歌挺好听的”、“这首歌唤醒了我的青春”,然后顺手一点收藏,把它加进自己的歌单,方便以后再听,再回忆。收藏这个动作,正好契合了这种“怀旧”和“留住美好瞬间”的心态。

2. 用户互动习惯和平台机制:
QQ音乐作为国内最大的音乐平台之一,用户基数庞大。即使是“非主流”时期的歌曲,放在庞大的用户基数里,收藏过百万也并非难事。
而且,现在很多用户的听歌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家听歌更碎片化,更倾向于“听歌识曲”或者通过歌单来发现音乐。当一首熟悉的歌出现在歌单里,或者被算法推荐时,如果好听,点个收藏是很自然的。
平台本身也会有一些引导机制。比如,很多歌单的作者会把一些经典歌曲收藏进去,然后这个歌单被很多人关注,歌曲也就跟着有了大量的收藏。
但评论就不同了。现在网上信息爆炸,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而且,现在听歌的用户,很多是95后、00后,他们可能对徐良、汪苏泷那个时代的“非主流”文化并没有那么深的连接感。即使收藏了,也不一定有强烈的冲动去写评论。

3. 评论门槛和社交压力:
写评论,尤其是在有一定热度的歌曲下,是有“社交压力”的。如果你写不出有见地、有深度的评论,可能就会觉得“不知道说啥好”。
而且,现在很多评论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可能是段子手,可能是音乐鉴赏家,也可能是粉丝的“控评”。作为一个普通听众,如果不想参与到这种复杂的互动中,可能就会选择沉默。
对于徐良、汪苏泷的粉丝来说,当年他们的粉丝群体可能更偏向于一种“个人化”、“私密化”的喜爱,不像现在的“饭圈文化”那样强调集体发声、刷评论。即使喜欢,也可能更倾向于默默地听,默默地收藏,而不是大张旗鼓地去评论区“刷存在感”。

4. 内容本身的多样性:
徐良和汪苏泷的歌,很多歌词都比较直白,情感表达也比较直接,可能不容易激起“我需要写点什么来解析它”的冲动。不像一些歌词意境深远、音乐性复杂、或者有特别争议性的歌曲,更容易引发评论区的讨论。

总结一下,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收藏”对于徐良和汪苏泷的歌曲来说,更像是一种“情怀的寄存”或者“旋律的喜爱”。它是一种低成本的、唤醒青春回忆或者单纯喜欢好听旋律的行为。当用户听到一首能引起共鸣的歌时,收藏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动作。

而“评论”则需要用户有更主动的、更强烈的表达意愿,需要时间和精力去构思。对于他们的歌曲而言,虽然有很多收藏者,但可能有强烈意愿去评论的人相对较少。这可能是因为:

当年喜欢他们的那批人,现在生活节奏快,不一定有时间写评论。
新一代的听众,对他们的音乐连接感不强,即使收藏也未必会评论。
评论本身需要一定的门槛和意愿,不是所有收藏者都会转化为评论者。
粉丝的互动习惯可能更倾向于默默支持,而非大规模的评论互动。

所以,收藏数高而评论数低,并不一定代表歌不好,或者用户不爱,更多的是这两种互动方式背后所代表的用户心态和行为习惯不同,尤其是在特定歌手的受众群体中,这种差异会被放大。这就像你的朋友圈,很多人都会“点赞”,但真正能写出长篇评论的却不是大多数人一样,是同一个道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球球回答里的一些人,就别带许嵩了好吗?

题主问的是徐良汪苏泷,结果非要有人拿许嵩类比,还暗戳戳嘲讽许嵩,逼的许嵩粉丝不得不另开回答来反驳,结果这则问题下倒成讨论许嵩的了...

知道题主提问题时为啥说了三巨头,却只说了徐良汪苏泷,没提许嵩吗?

因为许嵩的歌就没有不到999评论的啊,就这么简单。

还有,关于刷评论这件事,现在网易云评论数最高的是许嵩的《雅俗共赏》,有人说这里的评论都是许嵩粉丝刷出来的,所以没什么厉害的。这里我做一个反驳,把这件事来龙去脉说清楚。

首先,大家听没听说过这样一段话:“《雅俗共赏》评论破200万,主要是粉丝们想送给许嵩一个生日礼物——评论达1986514楼(他的生日是5.14),而且《雅俗共赏》所在专辑是许嵩出道第十年发布的。在生日当天凌晨,这一目标达成了。所以,不是《雅俗共赏》受众有多广,而是粉丝们对许嵩的情感有多深。”

对,这首歌在临近2018.05.14许嵩生日的时候,许嵩粉丝们确实有这个想法,也就是说把这首歌的评论干到1986514(198万),给许嵩一个惊喜。

但是!但是!重要转折!

知道为什么偏偏选了这一首《雅俗共赏》吗,为什么不选《断桥残雪》、《素颜》这些歌?

那是因为,这首歌在临近2018.05.14的时候,评论已经破了190万了!

知道了吧?不是因为想给许嵩惊喜所以才要刷评论,而是正好这首歌的评论数马上要到这个特殊的数字了,所以干脆粉丝们顺水推舟,在生日前几天多写了几条评论,让1986514这个评论数正好赶在许嵩生日那天出现。

结论:其实雅俗共赏这首歌是2016年4月27发布的,在发布的一年内评论数就已经破100万了,破百万评论远在粉丝想给许嵩生日惊喜之前,粉丝们完全就是顺水推舟而已。

而当评论破两百万之后,事情就简单多了,许许多多慕名而来的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评论的歌曲,所以大都会写个评论表示震惊之类的。现在评论数已经破了254万了,正在朝着三百万进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