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下一战为何美国不参加同盟国这边呢?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但前提有些误解。美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的同盟国一方,并且在战争后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猜测你之所以会产生“美国未参加同盟国”的疑问,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 初期中立态度: 美国在一战爆发初期,确实采取了严格的中立政策,并没有立即加入任何一方。
2. 参战时间晚: 相较于英法等欧洲主要国家,美国正式参战的时间(1917年4月6日)要晚得多。
3. “同盟国”与“协约国”的称谓差异: 在中文语境中,我们通常称呼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德国、奥匈帝国等国作战的阵营为“协约国”(Allied Powers),而非“同盟国”(Axis Powers,后者常用于指二战中的轴心国)。因此,如果你的问题是“美国为何不参加同盟国(指轴心国)这边”,那么答案就是因为美国明确站在了与德国为首的阵营作战的协约国一边。

为了更清晰地回答你的疑问,我将从美国初期的中立政策、以及最终促使其加入协约国的因素等方面详细阐述,以澄清可能存在的误解。



美国在一战中的立场:从中立到参战

1. 初期中立政策(1914年 1917年初)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立即宣布美国奉行中立政策。这一政策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国内多元化人口: 当时美国拥有大量来自欧洲的移民及其后裔,他们对战争的立场各不相同。例如,有大量德国裔和奥匈裔移民支持他们的祖国,而英裔和法裔则倾向于同盟国(即后来的协约国)。维持中立有助于避免国内的族群矛盾激化。
经济利益考量: 美国在经济上与欧洲各国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偏袒任何一方,都可能损害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利益。保持中立允许美国继续向交战双方出售商品,从中获利。尽管英国通过海上封锁限制了美国对德国的贸易,但美国对协约国的出口额仍然远超对同盟国的出口额。
地理隔离: 美国与欧洲大陆相隔大西洋,没有直接的领土或安全威胁。这使得美国不像欧洲国家那样感受战争的紧迫性,可以从容地选择不卷入冲突。
威尔逊总统的理想主义: 威尔逊总统本人希望将美国定位为一个超然的、可以最终调解冲突的公正第三方。他相信美国可以在战争结束后发挥重要的和平缔造者作用。

在这一时期,美国虽然是中立国,但其经济活动和政治立场已逐渐向协约国倾斜,尽管官方强调的是严格的中立。

2. 促使美国参战的关键因素

尽管初期保持中立,但一系列事件和因素逐渐打破了美国的立场,最终将其推向了协约国一方。这些因素是美国最终“参加同盟国”(实为协约国)的原因:

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Unrestricted Submarine Warfare):
背景: 英国实行海上封锁,试图切断德国的补给。德国为应对,也实行了潜艇封锁,试图切断进入英国的船只。
卢西塔尼亚号事件(RMS Lusitania, 1915年5月7日): 德国潜艇击沉了英国的卢西塔尼亚号邮轮,造成超过1100人死亡,其中包括128名美国公民。这一事件在美国国内激起了强烈的愤慨,很多人认为这是野蛮的行为,并呼吁对德宣战。
德国的短暂让步: 在美国的压力下,德国曾一度承诺限制其潜艇活动,避免攻击民用船只。
恢复无限制潜艇战(1917年2月1日): 德国在一战后期,面对协约国严密的封锁,为了在军事上取得决定性胜利,重新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这意味着德国潜艇将不事先警告地攻击所有进入其划定战区的船只,包括中立国的船只。这一决定直接损害了美国的航运利益和公民安全。

经济联系和贷款:
美国虽然名义上中立,但其经济已与协约国深度绑定。美国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物资,这些国家是美国商品的主要买家。如果协约国战败,美国在此方面的巨额投资将化为乌有。德国的潜艇战直接威胁到这些贸易航线。

齐默尔曼电报(Zimmermann Telegram, 1917年1月):
内容: 这是德国外交部长阿尔弗雷德·齐默尔曼(Alfred Zimmermann)致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一份秘密电报。电报提议如果美国对德宣战,德国将与墨西哥结盟,并承诺在墨西哥战胜美国后,将帮助墨西哥收回在19世纪美墨战争中失去的领土(包括德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
泄露与公开: 这份电报被英国截获并破译,随后提供给了美国。当这份电报被公之于众时,在美国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这被视为德国对美国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并将许多原本持中立态度的美国人推向了支持参战的一边。

意识形态和“民主化世界”的理想:
总统威尔逊越来越多地将这场战争视为一场争取自由民主的斗争。他认为德国的军国主义和专制政府是民主世界的威胁。他在1917年提出,美国参战是为了“让世界变得安全,以实现民主”。他希望通过参战,为战后建立一个基于国际合作和自决的新世界秩序奠定基础。

对协约国的同情: 尽管有德国裔等族群的支持者,但大部分美国公众和政治精英对德国在战争初期的行为(如入侵中立国比利时)以及其在战争中的某些策略(如潜艇战)感到反感。

3. 美国正式参战(1917年4月6日)

综合以上因素,特别是德国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和齐默尔曼电报的公开,使美国公众舆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917年4月2日,威尔逊总统向国会提交宣战议案,并于4月6日获得了批准,美国正式对德宣战,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协约国阵营的重要一员。



总结:

美国在一战中并未加入德奥等国组成的同盟国(Axis Powers),而是加入了对抗它们的协约国(Allied Powers),例如英国、法国、俄国(在1917年革命前)。美国初期的中立政策是基于国内、经济和地理等多方面考量,但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公民生命财产的威胁、齐默尔曼电报暴露的敌意,以及威尔逊总统关于民主和国际秩序的理想,最终促使美国改变立场,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美国的参战极大地增强了协约国的经济、军事和士气,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关键贡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1917年美国就没想当什么世界老大,当老大有什么用呢?欧洲人统治了半个地球还要承担责任还要搞基建,投入的钱让本国的工业无法发展,基建落后。投资生产出来的东西还要冲击本国低端产业,这有什么好?为什么不能让别人干这些事美国只管赚钱?所以1917年美国的愿望是让别人结婚自己谈恋爱。体现在威尔逊总统的理想上就是两个“公海自由”和“门户开放”。

威尔逊总统从来不是什么理想主义者,他是一个典型的保守主义者,在他看来有色人种是不是人都是问题。如果他们能自己管理自己当然好,如果有人愿意统治他们还不花美国人的钱也不错,反正美国人不当这个老大。

所以对美国来说最好的是始终保持中立让欧洲强国两败俱伤,这就是威尔逊的“没有胜利者的和平”。当欧洲没有胜利者的时候,美国无疑就是最大的赢家了。但为什么美国还要参战呢?

因为美国不是威尔逊一家的啊。美国还有真正的进步主义者呢啊。他们早就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定义成民主和专制的战争了,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肉眼屏蔽沙皇俄国的。要解释这个问题就必须明白美国虽然不参战但不等于美国人不做生意。但当时英国掌握着制海权,英国在整个大西洋上封锁中欧盟国。中立国不但不允许卖粮食和物资给盟国,连卖给荷兰丹麦这样的中立国也不行,因为英国不允许它们再转卖给德奥。

所以美国虽然始终在做生意,但客观上它只能跟协约国做生意。而且协约国的钱根本没法长期从美国订货,那怎么办呢?贷款咯。所以虽然美国没参战,但jp摩根已经放出了一笔惊人规模的贷款给协约国。这笔贷款让美国企业家大发其财,却让美国的物价上涨、生活成本高涨。威尔逊能够连任靠的就是这种不满。他对出口收税,还给码头工人争取更高的收入。

那为什么美国还要参战呢?因为德意志帝国并不清楚美国到底在搞什么鬼。在威廉二世皇帝看来美国早就是协约国了。所以威尔逊总统前脚想教训一下jp摩根,后脚威廉皇帝就宣布了无限制潜艇战。于是jp摩根的传声筒就有了充分的理由鼓吹战争。但即便如此威尔逊依然没有参战,但英国的钱马上就要枯竭,如果美国不参战也不允许民间继续大规模给英国放贷,印度、爱尔兰四面楚歌的英国就会崩溃。所以英国又给jp摩根找到了新的猛料,这就是《戚默尔曼电报》。

德意志帝国要把美国好几个州许给墨西哥这件事成功的激起了普遍愤怒,但德意志帝国居然自己把这个件事给认下了。外交国务秘书戚默尔曼先生承认确实有这么一份电报。于是战争终于爆发了。

所以说很多人其实误解了美国参战的原因。美国真正想参战的是那些在战争里大发横财的商人和给英国人大笔贷款的银行家。是华尔街要参战,而不是美国人民,威尔逊能够连任靠的也是反对参战的人民。但华尔街背靠德意志帝国终于成功的把美国拉下了水。

但威尔逊总统并不打算因此就让美国变成协约国。他在短暂的战争里一直都坚持美国的自由选择。而他这样做的目的说到底还是两个,公海自由和门户开放。美国才不打算在1917年结果英法所扮演的那种世界老大的角色。美国人只想当地球的男朋友,不打算领证。所以威尔逊总统虽然参战却坚持让英国人用船运美国士兵去欧洲。英国人得把给英法运粮食的船腾出来运美国兵,让协约国挨饿,而美国政府组织的商船队则从事其他能赚钱的项目。

即使作了英国的盟友威尔逊总统的海军扩张计划依然没有取消,如果英国不同意公海自由威尔逊总统就建设世界第一大舰队。而且即使在战胜之后,威尔逊总统亲自到访英国的时候也公开表示“别跟我提什么盎格鲁撒克逊,这玩意早就代表不了美国人民了”。如果英国不打算放弃它的海上霸权美国就把英国打下去。

在凡尔赛会议上也一样,威尔逊总统一边表示德国赔款不宜太高,但协约国欠美国的钱必须还。如果你们不要赔款就还不起,那就让德国多赔点好了,但你们的帐必须还。

所以说到底美国在1917年根本就没有扮演世界霸主的念头,因为那时候整个地球还没有找到一个支撑一个霸主的有效经济模式,在优势的基础上赚钱是更好的模式。这和罗马人不愿意征服地中海世界更愿意靠自己的霸权赚钱是一个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二战之于美国更像一个挺着肚子扯证的故事。我们已经这样了你再不管只能面对一个贸易保护的欧洲了!你再让我们为了战斗机付现金,我们就投降,你们就只能自己把轰炸机开过大西洋了!

于是租借法案来了!美国海军保障大西洋航道来了!苏联老可怕啦!坦克开到布列坦尼才需要停下检修!于是马歇尔计划来了!

所有这些都是逐渐摸索出来的,但你跟威尔逊说再过二十多年美国就要扮演欧洲人民他爹,给欧洲的小朋友寄包裹,里边都是霉菌标准口粮,美国兵要跑到东京去审判日本人,威尔逊肯定觉得你疯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