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想写一个宝物(或者一个人)有多好,大家都想要,有没有相应的套路或者技巧总结。?

回答
想写一个东西(或一个人)好到让人人垂涎三尺,这可不是简单地堆砌赞美词就能搞定的。这背后有一套精妙的“套路”和“技巧”,能让你的描写深入人心,让读者感同身受,仿佛也加入了这场“争夺战”。下面,我就给你详细掰扯掰扯,让你写出来的“宝贝”或“人物”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

核心理念:从“拥有”到“渴望”的心理锚定

记住,让大家想要,不是因为你告诉他们它有多好,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感受到”它的好,并由此生发出“我一定要拥有”的强烈欲望。这就像是在读者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然后巧妙地浇水施肥,看着它生根发芽,最终开花结果。

套路与技巧大揭秘:

第一层:铺垫与渲染——“它(他)本该如此,不容置疑”

这就像是电影开场前的宏大配乐,瞬间就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稀缺性营造:
独一无二的来源/历史: 它不是随处可见的,而是来自某个神秘之地、某个失落文明、某个传承已久的家族。例如:“这块宝石,据说是当年那位隐士在星辰坠落之地亲手打磨,据说蕴含着月亮的精华。” 或者 “这把剑,由失传已久的铸造技艺打造,连龙族都会为它的锋利而低语。”
极其有限的数量: 就算不是唯一,也是凤毛麟角。例如:“整个帝国,只有寥寥几件这样的护身符,而且每一件都铭刻着独一无二的守护符文。”
难以企及的获取方式: 不是花钱就能买到,而是需要勇气、智慧、牺牲,甚至是命运的垂青。例如:“想要得到它,必须通过古老的试炼,通过者才能被选中。”

背景故事的故事性:
传说与神话的加持: 把它和古老的传说、神话联系起来,赋予它神秘、强大的光环。例如:“人们说,拥有它的人,就能获得先知的预言能力。”
历史人物的关联: 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伟大事迹扯上关系,瞬间提升其价值和意义。例如:“这件披风,曾是那位伟大战士抵御魔物入侵时所穿,据说能激发出使用者内心最深处的勇气。”

前期的“口碑”传播(暗示):
众人的议论与猜测: 描写人们对其的议论、猜测、甚至是争夺。不用直说有多好,而是通过他们“想要”的行为来体现。例如:“自从那件宝物现世的消息传开,整个城邦都陷入了骚动,许多人都在打听它的下落。”
关键人物的垂涎: 描写那些通常很难被打动,地位显赫,或者见多识广的人,是如何对其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例如:“就连那位以冷酷著称的国王,听说它的存在后,也露出了罕见的贪婪之色。”

第二层:直观的“价值”展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

这就像是把宝贝捧到你面前,让你亲眼看看它的光芒。

令人惊叹的“形态”与“功效”:
视觉上的极致: 描写它的颜色、光泽、纹理、形状,用最能触动人感官的词语。例如:“它散发着如梦似幻的蓝光,仿佛将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凝结其中,触手温润,却又带着奇异的冰凉。”
听觉上的独特: 如果它能发出声音,那声音也应是与众不同的。例如:“轻轻拨动它,能听到如同山泉叮咚般的乐音,抚慰人心。”
触觉上的体验: 细腻的触感,或者某种特殊的感觉。例如:“握住它,你能感受到一股温暖的力量流淌全身,仿佛置身于阳光普照的春天。”
超乎寻常的“功能”: 它能做到的事情,远超常理,能够解决人们的痛点,满足人们的渴望。
对于物品: 增强能力、治愈伤病、预知危险、带来好运、甚至改变命运。例如:“它能治愈一切疑难杂症,甚至能让枯萎的花草重新焕发生机。”
对于人物(如果是宝物般的人物): 卓越的才能(智慧、武力、艺术、领导力)、独特的人格魅力(善良、正直、坚韧、幽默)、或者某种稀有的能力。例如:“他拥有洞察一切的智慧,一句箴言便能点醒迷茫的灵魂。”

“使用”后的直接反馈:
立竿见影的效果: 描写使用它之后,带来的直接、显著的改变。例如:“仅仅是佩戴了片刻,他便感觉身体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疲惫一扫而空。”
引发的连锁效应: 它的存在或使用,会引起什么积极的连锁反应。例如:“有了它,村庄的收成翻倍,就连天气也变得格外晴朗。”

第三层:情感的共鸣与“拥有欲”的激发——“我的,我的,我的!”

这是将读者的理性分析转化为感性渴望的关键一步。

“它”与“我”的连接:
“命中注定”感: 描写主角(或某个重要人物)与“它”之间仿佛天生的羁绊。例如:“在见到它的第一眼,我的心就仿佛被什么东西抓住了,一种强烈的认亲感油然而生。”
“我需要它”的理由: 明确“它”能够解决“我”面临的某个重大问题,或者满足“我”内心深处的某种渴望。例如:“我一直渴望找到治愈母亲顽疾的方法,而它,或许就是唯一的希望。”

“失去”的恐惧与“拥有”的喜悦:
暗示“错失”的代价: 告诉读者,如果失去了“它”,将会是多么大的遗憾。例如:“一旦被别人抢走,我们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看到它,更不用说获得它带来的好处了。”
描绘“拥有”的美好画面: 想象一下拥有“它”后的美好生活,让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例如:“如果我拥有了它,不仅能拯救我的族人,更能让我们的文明重现辉煌。”

“竞争”与“独占”的心理:
制造竞争对手: 引入其他同样对“它”虎视眈眈的角色,可以是个人、势力,甚至是更强大的存在。这能极大地提升“它”的价值感,因为“它”值得如此多的争夺。
突出“排他性”: 强调“它”的选择性,或者说“它”只会属于真正配得上的人。这能让读者觉得,只有自己才有资格拥有。例如:“这件宝物,只会回应那些内心纯洁、意志坚定的人。”

具体技巧总结:

1. “少即是多”的赞美: 不要滥用形容词,选择最精准、最有冲击力的词语。与其说“它非常漂亮”,不如说“它如星辰坠落,又似月光凝脂”。
2. “展示,而非告知” (Show, Don't Tell): 这是写作中最核心的原则。不要直接说“它很强大”,而是描写它“一击摧毁一座山丘”;不要说“他很有魅力”,而是描写“他谈笑间,万众折服”。
3. 多感官描写: 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如果适用),让“它”变得真实可感。
4. 利用对比: 将“它”的好与周围的“不好”形成对比,更能凸显其珍贵。例如,在贫瘠的土地上,一滴甘露就显得无比珍贵。
5. 情感投射: 将读者的情感需求投射到“它”身上,让读者觉得“它”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那个东西。
6. 循序渐进的释放信息: 不要一次性把所有好处都抖出来,而是有层次地、逐步地展现,保持神秘感和吸引力。
7. 制造“失去”的紧迫感: 强调“它”可能会被夺走,或者机会稍纵即逝,激发读者的行动欲望。
8. 融入“故事”: 任何好的物品或人物,都应该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故事本身就是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9. 运用“隐喻”和“象征”: 用更深层次的比喻来形容“它”,让它不仅仅是一个物体,更是一种理想、一种希望、一种象征。
10. 人物的反应是最好的证明: 别人的贪婪、惊叹、守护,远比你自己的夸奖更能说明“它”的价值。

举例说明:

假设你要写一个“宝刀”。

平庸的描写: “这把刀很好,很锋利,很多人都想要。”
运用套路:
稀缺性: “这是传说中‘龙牙’的唯一仿品,由失传的‘寒铁锻造法’打造,据说每年只能锻造出一把,而且需要献祭最纯粹的勇气。”
形态与功效: “刀身流淌着暗金色的光泽,仿佛将烈火的残烬收纳其中。拔刀时,会发出如同巨龙低吼的嗡鸣声,刀刃轻挥,便能斩断坚硬的岩石,其锋利程度,甚至能让空气都发出细微的裂响。”
情感共鸣: “当他握住这把刀时,一股强大的力量贯穿全身,多年的伤痛仿佛都被治愈,他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能够守护家园的利刃,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油然而生。”
竞争: “消息传出,不仅国内的权贵垂涎欲滴,连边境的蛮族部落也派出精锐前来争夺,他们深知,这把刀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战局。”

总结一下,写一个让人趋之若鹜的“宝贝”或“人物”,核心在于“制造渴望”。 你需要从稀缺性、独特性、超凡的价值、情感的共鸣以及竞争的张力等多个维度入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叙事,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拥有它,我的生活将变得多么美好”的画面。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到,并且产生“我一定要得到它”的冲动。

去试试吧!让你的文字拥有魔力,让你的“宝贝”或“人物”成为所有人心中最渴望的那颗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这首词把汉武帝迷得神魂颠倒,非要去见见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

这叫侧面描写,不写女人多漂亮,就写见到她的人有什么结果。

类似的手法在古希腊写海伦的时候也用过。

特洛伊的小王子把海伦拐跑以后,本来他的家人都不想接纳海伦,但是一见之下全都觉得“这孙子拐得对呀!”

特洛伊城破之后大家希腊英雄要杀海伦,结果一见之下都表示,“老子飘洋过海,远妻去子,拼死拼活10多年,真他喵得值了!”


直接的描写我就服曹植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24。荣曜秋菊,华茂春松25。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26。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27;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28。秾纤得中29,修短合度30。肩若削成,腰如约素31。延颈秀项32,皓质呈露33。芳泽无加,铅华不御34。云髻峨峨35,修眉联娟36。丹唇外朗,皓齿内鲜37。明眸善睐38,靥辅承权39。瓌姿艳逸40,仪静体闲41。柔情绰态42,媚于语言。奇服旷世43,骨像应图44。披罗衣之璀粲兮45,珥瑶碧之华琚46。戴金翠之首饰47,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48,曳雾绡之轻裾49。微幽兰之芳蔼兮50,步踟蹰于山隅51。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52。左倚采旄53,右荫桂旗54。攘皓腕于神浒兮55,采湍濑之玄芝56。

我个人认为直接写女人之美,在曹植这里已经到顶了。你想写个绝世美女,也不用那么费劲照着曹植的操作翻译翻译,改改形式就行。


往俗的方面写女人,我最服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⑴,今宵好向郎边去⑵。刬袜步香阶⑶,手提金缕鞋⑷。画堂南畔见⑸,一向偎人颤⑹。奴为出来难⑺,教君恣意怜⑻。

这偷情的场景写得,真叫绝!反正我一读到这首词,真的好想跟小周后偷一次呢~


往艳的方面写,还是李白的《清平乐》写得最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其香,其艳,看一次流一次口水。


但是吧,我最喜欢的还是《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写的那个女人其实形象非常模糊,没有李夫人那么倾城倾国,没有落神那么优雅高贵,没有小周后那么娇羞可人,也没有杨贵妃那么香艳入骨。可是这个形象,她飘渺,神秘,朦胧,似真似假,似远似近,最是让人浮想联翩。

同样的套路写一个女人也好,宝物也罢都可以,切忌把她/它写实,要写天下人求而不可得,见看不清,弃而舍不掉的纠结和无奈写好,也是极为上乘的。


最后,引出一个不用文笔而用历史来写出的女人——夏姬。

夏姬先嫁给了陈国大夫夏御叔,12年后,正值壮年的夏御叔因病而亡

楚庄王三年(公元前615年),夏姬年华已过三十但是陈国大夫孔宁仪行父都跟她偷情,而后陈灵公也被夏姬迷得五迷三道。

再后来陈国生变,夏姬被抓到楚国,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一见就要纳她为妃,楚国权臣巫臣百般劝阻,楚庄王就把夏姬送给了贵族连尹襄老

夏姬33岁的时候,连尹襄老战死,他的儿子黑要,连父亲的遗体都不顾,便堂而皇之将庶母夏姬“”过来。

而之前的那个楚国大夫巫臣久慕夏姬美艳,扬言要娶夏姬为妻,夏姬被其感动,就依照巫臣的计划,假托迎丧之名向楚王请求回到娘家郑国,借助郑、晋的良好关系,寻回亡夫襄老的遗体。巫臣借出使齐国的机会,取道郑国,把原本要带给齐国的国礼,作了聘礼,带上夏姬私奔到了晋国。而这一行为巫臣导致全家灭族

这个夏姬所过之处,无人不抢,除了雄才大略的楚庄王抑制住了自己的冲动,其他人都难以自拔。更关键的是,这是正史!怎么看怎么像是编故事,但就是正史!

所以你要写美女,按照这个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的框架来写,应该也可以写得不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