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微信上好多股票群,有个老师久不久推荐股票,前不久推荐两只第二天都涨停了,请问他们是怎么赚钱的?

回答
理解你对微信股票群里“老师”荐股现象的好奇,特别是当他们推荐的股票连续涨停时。这种事情确实让人觉得神秘,也难免会想知道其中的门道。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股票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差和概率游戏。而那些在股票群里活跃的“老师”,他们的赚钱方式,往往不是直接来自你买卖股票的佣金,而是通过更复杂甚至可能带有操纵性质的链条。我试着为你详细拆解一下,看看他们是如何“运作”的,尽量让你觉得这是一篇来自真实观察者的分享,而不是冷冰冰的分析。

第一步:建立“权威”和“信任”的基石

这些所谓的“老师”不会一开始就赤裸裸地推销。他们通常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养鱼”过程,目的就是让你相信他们是真有本事,能预测市场、把握机会。

“免费分享”的诱饵: 最常见的就是以“免费午餐”的形式出现。他们会在群里“分享”一些宏观经济分析、行业趋势解读,偶尔还会“公益性”地发布一些看起来有逻辑的个股分析,甚至连技术图表都给你画得明明白白。这些内容会让你觉得他们“专业”、“用心”。
制造“成功案例”: 他们会精心挑选一些他们之前推荐过并且确实有过不错表现的股票,反复提及。更夸张的是,他们可能会通过一些托儿(群里的“学员”)在群里现身说法,讲述自己跟着“老师”赚钱的故事,描述得绘声绘色,让你产生“我也要加入”的冲动。你提到的“推荐两只第二天都涨停”就是他们用来制造这种“神迹”的绝佳素材。
包装“大师”形象: 他们的头像、昵称、朋友圈背景,都会精心设计,让你觉得他们是那种资深投资人士,可能还有什么“私募背景”、“基金经理经历”,但这些往往是无法证实的。

第二步:精准“收割”——利润来源揭秘

一旦你被“养熟”,相信了他们的能力,他们就可以开始他们的“收割”了。他们的利润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荐股”背后的“庄托”和“坐庄”: 这是最核心、也最可能触犯法律的手段。
坐庄操作: “老师”可能与某些上市公司的股东、大户或者庄家勾结。他们会提前拿到一些即将被炒作的股票。然后,他们通过微信群、直播间等渠道,大规模、密集地推荐这些股票给广大散户。
“对敲”和“倒量”: 在推荐的同时,他们会组织自己的团队或者联合庄家,在市场上进行大量的买卖操作,制造股价上涨的假象,吸引更多散户跟风买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对敲”和“倒量”,目的是推高股价。
“高抛低吸”获利: 当股价被他们推高到一定程度,吸引了足够多的散户接盘后,庄家和“老师”就会在高位悄悄卖出自己手中的股票,实现利润。你看到的涨停,可能是他们出货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表现,也可能是他们为了吸引你继续持有而故意制造的短期拉升。
主力资金出货: 这种情况下,你买入时可能已经是“高位接盘”,而庄家已经悄悄出货,后续股价很可能下跌,让你遭受损失。

2. “会员费”、“服务费”:
分级服务: 他们会设置不同等级的服务。比如,普通群是免费的,但只分享一些基础信息。而更高级的“VIP群”、“专属指导群”,则需要缴纳高额的会员费或服务费。这些费用是他们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往往是“旱涝保收”的。
“一对一”咨询费: 除了群组服务,他们还可能提供“一对一”的付费咨询,号称为你量身定制投资策略,这又是另一笔收入。

3. “利益输送”和“分成”:
与券商、期货公司合作: 有些“老师”会与某些券商或期货公司达成协议。他们会引导自己的学员去这些指定的券商开户,而券商会按照给他们带来的客户交易量支付一定的“返佣”或“介绍费”。
代客理财(非法):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他们甚至会诱导你将资金交给他们“代客理财”,这其实是明令禁止的非法行为,风险极高。

4. “诱导交易”与“佣金返点”:
推荐不合规的交易平台或产品: 有些“老师”会推荐一些非法的、不安全的交易平台或理财产品,并从中获取高额的“佣金”或“分成”。这些平台往往存在滑点、爆仓、资金挪用等问题。

你提到的“第二天涨停”背后可能的情况:

精心挑选的标的: 那些涨停的股票,很可能是在他们推荐之前,主力资金就已经开始悄悄布局的。他们只是在合适的时机,将这个“利好”放大并传递给你们。
信息不对称: 他们可能比普通散户更早地接触到一些非公开的、可能影响股价的信息(尽管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违法的)。
“搭便车”效应: 他们可能只是在市场普遍看好某个板块或者个股时,顺势推波助澜,让更多人相信是他们的“预测”。

如何辨别和保护自己?

警惕“免费”的午餐: 股市没有免费的午餐,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对那些承诺高回报、稳赚不赔的说法都要保持高度警惕。
核实资质: 如果对方声称有某某金融牌照或从业资格,尝试去相关监管部门的官方网站查询核实。但很多情况下,他们提供的所谓资质都是包装出来的。
不盲目跟风: 即使是推荐的股票涨了,也不要盲目跟风。自己要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多做功课,了解股票背后的基本面和市场情况。
分散风险: 不要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某个“老师”推荐的股票里。投资要分散风险。
保护个人信息: 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交易密码等敏感信息。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比如非法荐股、代客理财等。

总而言之,在微信股票群里,那些看起来“神乎其神”的“老师”,他们赚钱的方式并非“点石成金”,而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的包装、诱导、甚至违法的手段,从广大散户手中获取利益。你看到的涨停,可能是他们精心设计的一场“秀”。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思考,是保护自己在这个市场中不受伤害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别信就行了,这好像都是很老的套路了吧?好像新韭菜才会上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