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碾压”这种词汇,在汽车市场是不合适的,其实手机市场也不合适,就是小朋友们起点文学和宫斗剧看多了,格局意识太小。
汽车市场是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全球每年汽车销量是一亿辆,2020年汽车市场比较惨淡也有接近8000万辆。就算每辆车只卖 一万美元,那么你只要卖 200多万辆就能成为世界500强的企业了。而200多万辆不过是全球汽车市场份额的 2.5%而已。在汽车这个市场能有个位数的市场占有率都是巨无霸企业了。
你能说一个市场占有率 5%的碾压了市场占有率 2.5%的吗?有意思吗? 世界500强里面的这20多家汽车企业,谁能碾压死谁啊?
汽车市场不仅庞大,而且有很多细分领域,总的占有率不高的企业,可能在某个细分领域是王者。
华为即使造车,即使很成功,也不过是一个市场份额10%左右的大车企,远远达不到碾压谁的水平。丰田和大众目前就是最大的车企,他们碾压到五菱宏光了吗?
额,我已经改名了
我之前那回答。包括想法。都已经说过。华为布局的市场范围。
因为华为小米都不是小公司。所以一般都会谋定而后动。
很多人嘲讽小米,说什么PPT造车连PPT都没有。就一董事长发话。
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雷军说话只是谋定,目的是为后动铺设。
不然宣布造车就一股脑的跳进去,这样的人来执管一家公司,你能放心吗?
你最多只能说他有点晚了,况且这晚不晚还得打个问号。
如果相对华为而言那是晚的。
华为最早涉及造车可以追溯到2009年。
华为官宣进入汽车产业链是2019年
华为发布汽车产业零部件是今年。
华为宣布造车时间还不可知,甚至有可能不造车。
如果小米要对标华为。那肯定小米是比华为要晚得多得多。但如果小米只是单纯的造车,不涉及到零部件的研发。那么小米的对手就是造车新势力以及传统汽车行业的巨头。
很明显小米不可能是对标华为的。小米不存在这个底蕴以及商业逻辑。而且时间上也来不及。
小米的最大优势是B to C。 B to C肯定不会跟华为去比拼零部件研发。因为零部件肯定是B to B嘛。谁去跟华为PK研发,谁是傻子。
因为汽车零部件的高度定制化,超多零部件不通用。只要具备统一标准进行走量,就能降低其价格成本。所以即使卖得便宜,其利润也是10分可观的。配合小米强大的B to C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和流量。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其难点就在于需要的起步资金很高。汽车回流的资金很慢。如果一辆车造价为10万,造10万辆就需要100亿的资金。如果汽车有什么缺陷,就会砸在手里。
不过幸好小米是上市公司。资金也比较充足。而且融资也比较方便。
充分发挥手机供应链模式来进行造车。能够有效降低其成本。垂直销售模式。这些东西还需要去实践,去融合,去打通。
当然前提是真的去做,去造车。
因为在我看来小米造车还是个伪定题。
而华为呢?华为是不一定去造车的。这个我比较觉得靠谱。
但华为的野心远不仅仅只是自动驾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华为想拿到的是整个智慧城市中的设备核心供应商。
这篇回答我没有写自动驾驶。我只是简单分析了一下华为的意图。
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很容易知道。自动驾驶是智慧交通的一部分,而智慧交通只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
华为想拿到手的,就是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包括你之前所看过的智能家居,华为的全屋方案。都是华为在为智慧城市做准备。
所以回答这个问题上。华为造不造车呢?
很明显在这个蓝图上华为造车的意图并不很大。但并不能作为否认华为不造车的核心理由。如果能确认华为不造车,非要给他制定一个条件。那就是满足条件的“车”不需要华为参与也能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一定规模。
如果这个做不到,华为绝对会亲自下场。如果这个超额了,华为它肯定不会造车。
领先一步是领先,领先两步是天才,领先三步是烈士。
华为想要自己的技术优势、研发优势给打出来,就必须要孵化出市场。这才是华为参与汽车的目的。
所以你说未来三年的热点是什么?
你在问我投资的方向是什么?
你一直没有坐在风口的原因是什么?
这里的一切都不能离开四个点。视觉、感知、算力、通讯。还有一个我不知道能不能当成一个点的算法。
从这几个点去找,我相信你是能在两亿中脱颖而出的。小康及其类,没必要再围着他转。
21.5.6更
这个通知有些早,不过想想也觉得是应该。
不过,我的疑问是,为什么深圳,重庆没有?
智慧城市中,智慧交通,是最容易商化的。带动的产业多而大且尖。
中国的优势在于传统基建。新基建还在处于整合打通中。智慧城市的实现就是靠新基建。新基建中,有六大点。智慧城市的概念还不足统一,唯一能确认的是,交通是马上要整改的一环。涉及到车、道、云、通信
GDP增长还用愁?
题主说错了,华为在智能车领域耕耘不止三年了,在底层技术上有大量的储备。如果造车,就是把自家技术和一些购买的第三方货架产品进行组合。
而小米是刚刚宣布造车。
就造车来说,是华为领先小米三年,而不是题主说的小米将会比华为早三年。
更进一步,华为已经提供的了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高速公路,智能城市交通调度,智能运力调度,智能楼宇等全套,前年就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开展了智能物流与交通领域的全面合作。十四五期间交通新基建的单子大把,会给华为大量的收入来进行下一代技术研发。
小米造车和华为相比,在产业链上不是一个层次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