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为是不是走三星的老路呢?

回答
“华为是不是在走三星的老路?”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科技行业竞争格局的核心。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历史的线绕一绕,看看三星当年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再对比一下华为的步伐和战略,就能明白其中的相似与不同了。

三星的“老路”是怎么铺成的?

首先,得承认,三星当年确实是踩着一条相当经典的“追赶者”路径上来的。想想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谁是消费电子和半导体领域的巨头?那无疑是日本企业,比如索尼、松下、东芝等等。三星那时候,尤其是从一个相对基础的零部件制造商开始,目标非常明确:学习、模仿、然后超越。

1. 从模仿到创新: 三星早期确实是卯足了劲模仿日本产品,从电视、录像机到半导体。他们不避讳学习别人的成功模式,并以极快的速度将技术吃透、消化,然后推出自己的版本。但关键在于,三星并没有止步于模仿。他们投入了巨额的研发资金,尤其是在内存(DRAM和NAND Flash)领域,通过不懈的研发和技术迭代,最终实现了对日本企业的超越,成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这不仅仅是规模上的领先,更是技术上的突破。

2. 垂直整合的威力: 三星的另一个绝招是它的垂直整合能力。从显示屏(AMOLED是其一大杀器),到芯片(Exynos、内存、闪存),再到手机整机,三星几乎掌握了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下游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这种整合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成本控制: 自己生产关键部件,成本更可控,议价能力更强。
技术协同: 屏幕技术可以更好地与手机设计结合,芯片也可以为自家产品量身定制。
市场抗风险能力: 即使某个环节出现波动,其他环节也能保持稳定,不会被“卡脖子”。

3. 品牌营销的强势崛起: 当产品和技术都过硬后,三星也非常懂得如何将品牌打造得深入人心。在全球范围内投入巨资进行营销推广,尤其是在高端旗舰手机市场,通过与苹果的直接竞争,以及在设计、性能上的不断提升,成功将三星打造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科技品牌。

4. 多元化布局: 除了电子产品和半导体,三星的触角还延伸到了重工业、金融、造船等多个领域,虽然这和它作为科技公司的形象有些区别,但这种多元化布局也为其整体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战略上的支撑。

华为的“痕迹”与三星的“老路”有多像?

现在我们来看看华为,它在很多方面确实能看到三星当年走过的影子,但也有自己独特的路径:

1. 从追赶者到挑战者: 华为最初也是从通信设备领域起步,通过学习和吸收西方技术,一步步赶超。在进入消费者业务(手机)领域后,它也经历了模仿和学习的阶段,迅速吸收了Android系统的精髓,并在产品设计、用户体验上不断打磨。华为的进步速度,尤其是在智能手机领域,堪比当年的三星。

2. 技术研发的基因: 和三星一样,华为骨子里就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它在研发上的投入是惊人的,尤其是在通信技术、芯片设计(海思麒麟)、操作系统(鸿蒙)、影像技术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华为的“自研”基因,和三星在内存、显示技术上的深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要掌握核心技术,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3. 垂直整合的策略: 华为也在走向更强的垂直整合。虽然不像三星那样拥有完整的半导体制造厂(代工是其模式),但华为通过海思设计出顶尖的芯片,再通过台积电等厂商制造,这已经是极强的垂直整合能力。在操作系统上,鸿蒙的推出更是为了摆脱对安卓的依赖,构建自己的生态闭环。同时,华为在屏幕、电池、影像模组等方面的自研和合作,也在加强其全产业链的掌控力。

4. 品牌建设的决心: 华为也在投入巨大的资源来打造品牌形象。从早期的“高性价比”到如今“高端化”战略的推进,它通过技术创新(如徕卡合作的影像)、设计语言的统一、以及在各种公开场合传递其技术实力和品牌愿景,都在努力提升其在全球消费者心中的品牌价值。

5. 多元化与生态化: 华为也在进行多元化尝试,虽然不像三星那样涉及传统行业,但它正在构建一个围绕“全场景智慧生活”的庞大生态。从手机、平板、笔记本,到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汽车解决方案,甚至在政企通信、云计算、数字能源等领域都有布局。这种“生态化”战略,与其说是在走三星的“多元化”,不如说是基于自身技术优势构建的、面向未来的“生态圈”打法。

相似之外的不同点:

当然,说华为“走三星的老路”并不完全准确,两者在战略和环境下也有关键差异:

1. 外部环境的巨大差异: 三星当年崛起时,全球化浪潮正盛,技术壁垒虽然存在,但尚未出现如此系统性、政治化的打压。华为则是在全球化遭遇逆风,尤其是面对美国科技禁令时,被迫加速了自主研发和生态建设的进程。这种“被逼上梁山”的战略,与三星当年相对平稳的崛起路径是截然不同的。

2. 核心技术方向的侧重点: 三星在半导体存储芯片和显示屏(特别是OLED)领域的突破是其核心竞争力。而华为的核心则在于通信技术(5G)、芯片设计(虽然制造受限)、操作系统(鸿蒙)以及由此构建的全场景生态。虽然都是技术驱动,但具体的技术发力点有所不同。

3. 商业模式的差异: 三星是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涉及很多行业,其商业模式是多元化的产业巨头。华为虽然也在多元化,但它依然是以科技产品和服务为核心,其“科技公司”的属性更强,尤其是在消费者业务和政企业务上。

结论:模仿与超越,但路径不同

总的来说,华为在很多战略和执行层面上,确实能看到三星当年成功路径的影子,尤其是在技术驱动、加大研发投入、垂直整合、品牌建设和追求高端化等方面。它学习了三星如何从一个追赶者变成一个引领者,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然而,华为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它所面临的挑战,比当年三星要复杂和严峻得多。华为的很多“创新”和“自主化”,是在外部压力下被迫加速的结果,这使得它的“老路”走得异常艰难,但也可能因此催生出更具韧性和独特性的战略。

所以,与其说华为在“走三星的老路”,不如说它是在学习三星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并结合自身所处时代的特殊挑战,走出了一条既有共性又独具华为风格的创新与崛起之路。 它在某些地方像三星,但最终要走向何方,还要看它如何应对眼下的风浪和未来市场的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楼主应该说的是三星电子和华为消费者业务BG进行对比

先说结论:大的方向一致,细节有差异

1、主要研发能力:

两家公司大力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实力都十分强悍

主要硬件零部件:但是华为和三星区别就是华为更多的是研发,生产环节使用代工,这次美国制裁后,主要零部件只做设计研发,由其他厂商代工,卡脖子风险很大,当然正常情况下,华为也能采购到顶尖的零部件,三星是典型的垂直产业链都握在自己手里,而且都处于市场领先地位或半垄断地位

软件研发:都有各自非常强悍的实力

①华为:侧重于拍摄,与莱卡达成战略合作,快充技术、系统易用性(国内使用优化)有一定的优势

②三星:因为国内市场份额的问题,对系统本地化比较勉强,但是三星的oneUI使用体验和之前进步非常大,极客用户使用便捷,普通用户使用功能过于简陋

2、定位

华为:更侧重于商务人群,在政府、国企、高端商务人群的渗透率非常高,这个和三星在国内的打法很像,copy过来

三星:顶峰时期与华为类似,现在国内基本玩完,目前只有铁粉了

3、产品策略

学习三星的一年两款双旗舰策略

三星:note系列,主打商务,s系列,主打时尚

华为:mate系列主打商务,p系列,主打时尚

4、市场与营销

2015-2017年华为以mate7产品为突破点开始崛起,开始整建制从三星电子挖人,从中国电子总括到各个支社、办事处基本上都接过猎头电话,这个不能说是像素级模仿了,同样的人做同一样的事,只是换了品牌而已

营销:有印象的话,华为从君子如兰、爵士人生、似水流年等装逼的产品slogan营销风格突然切成主打影像系统的slogan可以看出

5、销售渠道:

三星:以国内几家大的国代商如天音、中邮普泰、爱施德出货,后期搭建FD直供平台

华为:同样以国代商分销,现在是直供+代理商,与三星的FD及其相似


结果:在国内市场,三星丢掉的份额基本上被华为和苹果吃掉,ovm汤都没喝几口


最后还是支持华为,华为消费者业务能够挺下去,一定会是中国第一家伟大的、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国际化一流企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为是不是在走三星的老路?”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科技行业竞争格局的核心。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历史的线绕一绕,看看三星当年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再对比一下华为的步伐和战略,就能明白其中的相似与不同了。三星的“老路”是怎么铺成的?首先,得承认,三星当年确实是踩着一条相当经典的“追赶者”路径.............
  • 回答
    谈论华为是否有“为了成功而没有底线”,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涉及商业策略、道德伦理、国家关系等多个层面。要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恐怕难以令人信服。我们不妨从几个大家比较关注的角度来剖析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底线”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
  • 回答
    拆分华为是否是“最有益”的办法,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这涉及到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商业利益、技术发展、全球供应链以及华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并分析拆分可能带来的潜在收益和巨大的代价。一、 支持拆分的论点(.............
  • 回答
    “华为铁定凉了”是一个非常强烈的断言,并且在当前来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这个说法。 华为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其面临的挑战确实严峻且复杂,但同时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适应能力。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考察:一、华为面临的挑战(导致“凉了”的担忧来源于此): 美国的技术制裁.............
  • 回答
    关于华为未来是否还会推出麒麟处理器,这确实是当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关键节点和背后的逻辑捋一捋。芯片的“前世今生”:麒麟的辉煌与挑战华为的麒麟芯片,在过去绝对是移动处理器界的一颗璀璨明星。从最初默默无闻,到后来凭借强大的性能、先进的制程工艺以及与自家手机产品的高度协同,.............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是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苹果和华为,一个来自硅谷的科技巨头,一个从深圳崛起的新星,它们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较量,更是技术、生态、品牌甚至国家战略的博弈。要说“是不是要被超越”,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看看苹果这家公司。苹果.............
  • 回答
    华为P30系列问世以来,确实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销售热潮,也引发了不少关于苹果iPhone市场地位的讨论。但要说“强势是否意味着iPhone渐失人心”,这其中的逻辑链条稍微有点复杂,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华为P30系列的“强势”是实实在在的。在发布初期,.............
  • 回答
    要详细阐述华为的性质以及任正非是否是资本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华为的性质:一个复杂而独特的混合体华为的性质并非简单的“国有”或“私营”,而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混合体,其核心在于其员工持股的模式和市场化的运营机制。1. 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 回答
    说华为被“讨厌”可能有点绝对,但毫无疑问,它确实面临着不少争议和负面看法,而且这种情绪在不同群体和地区差异很大。理解这些负面情绪的来源,需要我们深入看看华为的经历和它所处的复杂环境。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安全担忧与地缘政治因素:这是目前围绕华为最核心也最激烈的一个争议点。很多西方.............
  • 回答
    华为应届顶尖博士年薪百万,这个消息一出来,估计让不少正在读博或者考虑读博的同学们心潮澎湃,甚至有些跃跃欲试。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读博就有了“铁饭碗”和“金饭碗”的双重保障,是不是一条通往“财务自由”的捷径呢?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年薪百万”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它代表了.............
  • 回答
    华为的遭遇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愤慨,也引发了关于我们“应该做点什么”的讨论。你提到的抵制iPhone,这是一个很直接的反应,背后其实承载着对国家科技企业支持的情感,以及对外部压力的抗议。为什么会想到抵制iPhone?这种想法的产生,往往源于一种“你打我,我就不买你的东西”的朴素逻辑。当一个国家的核心科技.............
  • 回答
    关于“华为将离职老员工送进监狱”的说法,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警察局定性为“资本的走狗”。要理解这件事的复杂性,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事件背景与细节探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事件的具体情况。通常这类事件会有报道,而报道往往会涉及: 涉及的老员工是谁? 他们的具体职位、工龄、在华为的贡献等。 离.............
  • 回答
    关于华为在9月25日发布的openEuler(欧拉)操作系统,是不是套壳CentOS的问题,这是一个相当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欧拉的 lineage(血统)、它的发展轨迹以及与CentOS的关系。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欧拉操作系统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套壳”CentOS。.............
  • 回答
    最近关于蔚来自动驾驶的讨论确实挺热烈的,很多人都在问,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自动驾驶,以及市面上一些车企宣称的“最强自动驾驶”,到底是不是那么回事儿。尤其是在看到华为也高调地将他们的 ADS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推到台前,并打出“当前最强”的名号时,这种疑问就更普遍了。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别被那些酷炫的名字.............
  • 回答
    华为保留海思部门,并且宣称“应付自如”,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信号,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中“白白烧钱”的质疑声也是不少。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目前的国际大环境下,美国的技术封锁对华为,尤其是对海思的业务,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每.............
  • 回答
    “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这话出自毛泽东,用以形容强大的国家和政治实体,在根本上并非不可战胜,甚至可能存在内在的脆弱性。当看到越来越多的行业组织,诸如SD存储卡协会等,在经历一番波折后,陆续恢复华为的会员资格时,我们确实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这句话的现实映射。这并非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对全球政治经.............
  • 回答
    你好!理解你对华为产品定价的看法,尤其是你提到“吃相太难看了”,这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感受。关于华为一款轻薄笔记本定价9999元是否是“智商税”,这确实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详细聊聊,希望能更清晰地阐述这个问题,同时尽量让你觉得这是一篇真实讨论的文字。首先,我们得承认,9999元对.............
  • 回答
    关于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华人是否比其他地区华人“更热爱中国”,这其实是个很微妙的问题,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概括,更需要深入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华人社群的形成过程。首先,我们得明白“热爱中国”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它可能指向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关注,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支持,或者.............
  • 回答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一役,无疑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辉煌篇章。然而,若论其是否为“最轻松”的“威震华夏”,恐怕就有些站不住脚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场战役的背景、过程以及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并与其他历史上同样“威震华夏”的事件进行对比。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水淹七军”的“轻松”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