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要定义好未来是多久,一年,五年还是二十年。
如果不限定时间,你都可以说人类铁定凉,何况华为一家企业。
其次,你要定义什么程度叫凉。如果说收入下降,亏损和裁员一点就叫凉,那要凉的企业也太多了。
如果我们参考通信业上一个凉掉的巨头,nokia,的标准,所谓“未来凉”就是 五年后,营收下降80%,连续三年亏损,出售核心资产和业务自救,被迫艰难转型。
可以说在未来五年内,华为不会有上述的这种凉,华为的通信业务可能会有收入下降利润下滑但是技术并不落后,不会像nokia那样被新技术取代,华为的手机业务影响较大,但是只限于高端产品,华为其它业务仍然会高速发展比如华为云,华为企业服务。总体上华为未来五年会比较艰难,收入增速下降利润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可能也会有小幅裁员,但是由于它不是上市公司,不会有股价暴跌,华为的核心资产也不会打包出售,毕竟华为老板不姓张。华为的账面现金和融资能力保证他依然可以大规模投入研发,数以万计的工程师团队依然有战斗力。华为挺过特朗普下一个任期是肯定没问题的。
说点题外话,知乎个别用户的心理之阴暗,是非常令人厌恶的,对于华为的境遇不是报以同情和鼓励,而是看出殡不嫌殡大的看客心理,天天盼着这个倒那个凉的。
华为面临的困境是因为他目前代表了中国科技企业的最高水平,华为倒下会有更多高科技企业面临困境,那不仅仅是这些企业的问题,而是全体中国人的问题。
知乎作为社区的运营者,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鼓励些有争议的提问也是正常的,但是难道明星吸毒嫖娼出轨还不够吗?非要把华为拉下水才能挣够你们需要的最后一个铜板吗?
题主的想法非常荒谬。
不过可以理解,因为一个企业只有做面向消费者的toC业务才会被大众熟知,做面向企业的toB业务做得再牛逼也不会被大家知道。
然而华为在还没有开始做手机业务的时候,就已经是老大哥级别的庞然大物了。或者说是,比BAT还要猛的企业。华为崛起的时候,BAT都还正在创业呢。
就算今天华为手机业务全部消失,华为也依然是大而不倒的。
美国的制裁会略微影响一下华为,但动不了华为的根本。因为华为的toB业务本身是非常硬的,可以叫做「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你完全没必要为了心疼华为而购买华为的消费者产品,因为对公业务是华为的基本支柱,这部分美国根本动不了。
所以这么跟题主说,华为就算完全不做面向消费者的业务,也能活得好好的。对公业务即不依赖美国技术也不依赖自研芯片,完全不受制裁影响。消费者业务做多少都是赚的。
华为不存在凉凉一说,完全不需要对华为有任何意义上的担心。
绝不会。
不说别的,咱们只拿打印机举例。
华为最近推出了首款打印机PixLab。
答主 @凯二七 写的非常好,对于华为推出的首款打印机PixLab,他点明了其产品解决的用户痛点,那就是:
天下苦打印机连接久矣。
提起打印机,我们可能会想,打印机应该早已经成熟了吧,还有任何创新的空间吗,还有任何值得改进的地方吗?惠普佳能联想做的难道不好吗?华为为什么要参与呢?
但是,打印机真的没有任何改造升级的空间吗?真的已经到头了吗?真的没有华为施展的舞台了吗?
有的!那就是用户依然认为,现有的打印机,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我用起来打印机,总是需要把文件先用微信传输到电脑上,如果自己手边没有,那肯定还得麻烦认识的人,然后再看电脑有没有连着打印机。
如果在学校,可能就更麻烦了,因为学校的打印机也需要注册,步骤还有一大堆,非常反锁而细碎,打印一页纸,配置环境可能要花上半个小时。
另外,如果在外面,那肯定得打车去一个专门的打印店,这样又得花一大笔打车钱,还得花掉无数的宝贵时间。
我一个朋友也有相同的抱怨。
然而,面对这种情况,传统的打印机大厂有动作吗?
有,但还远远不够,而且敷衍应对,流于表面。
不是说“智能化”,“物联网”吗?
行啊,那我就给你加个app呗,把那些步骤移到app上不就得了吗?
但这依然无法解决问题。因为app下载起来又得花时间,而且还占手机空间。我又不是每天都打印,为啥要让我装个几十M的app呢?app还要弹广告呢。
况且,就算用起来app,实际效果也是一言难尽。
依然引用上面的回答,这种app装了比不装还麻烦。。。
根据评论区的精彩留言,我们也可以发现,现有的网络打印机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有等不了技术部门支持,不得不做“打印机守护者”的。
还有因为系统升级,操作变化,而导致打印机共享不了的
还有因为公司的网络打印机的操作流程和名称较为复杂,导致用户根本无法添加网络打印机的:
另外,也有用户抱怨。
我下载了手机版的wps但是到打印界面的时候让我扫描电脑上wps的二维码才可以打印,要是还用登陆电脑,还叫手机直接可以打印吗?我是想直接用手机打印文件可以解决吗。直接用手机打印不用开启电脑!!!
由此可见,对于传统的打印机,简单的“联网化”,“共享化”,“智能化”依然解决不了问题,甚至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操作问题,反而会使得用户添加打印机更麻烦,更头疼。
此时,华为入手了。
PixLab有什么优点呢?
打印机待配网状态下,靠近的设备自动弹窗,一键连接,进度全程可视。操作化繁为简,两步高效完成配网。
操作起来非常方便,根本没有那么多繁琐冗余的步骤,也没有那么多坑坑洼洼。
一个小小的打印机就能看出来,华为对于消费者的细节是多么的照顾,对于科技的把握是多么的敏锐,对于自己的通讯主业是多么的坚持,应用起来又是多么的灵活。
这就是华为。
这样的企业,根本不可能凉。
不会凉,只是从出门挣钱转为内卷了。
5g、高铁原本是准备出门搂金的,如今被堵回来了,但华为有背书,生存不会成问题,这几年华为已经以私有云为基础在各zf行业应用领域发力了,也不再理会当年“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的宣言了,数据中心、数据服务....有钱就行。
华为的问题在于,它是否会习惯于这种方式生存(躺平),它对于zf的价值在外,中国国内不缺软件服务商和运营商,如果它把解决生存的临时路线当作自己的方向走下去,它可能会沦为太极一类的二流公司,那么它对zf的价值就会下降,它的前途也会受影响(这个层面它比中兴压力更大)。
所以,华为的方向还是要发挥通讯领域的优势,毕竟这是国企中少有的几个能进入本领域全球核心圈的企业,如果放弃这个多年投入才拿到的位置仅仅为了赚钱而走软件服务商的路子(这类似IBM的路子,但ibm在做软件服务的同时在其他领域的投入并不少,也不缺全球细分领域领先地位)甚至从事其他行业领域,那这个企业的前途就不好说了,它也许仍然盈利,但不再会有几年前的锐气了,也不会再是中国产业升级面向世界突破技术壁垒的领军人物之一了。
我们希望看到华为变成另一个联想( 不排除在myz的博弈背景下发生引入外资的可能 )、太极吗。
很多评论质疑我回答中的一个词“国企”,好吧,手机打字,偷了个懒,国内企业而已,影响结论吗?如果有异议难道不是应该我的观点拿出自己的论点和论据吗?
背景:通讯行业从业多年,如今在大数据公司,同学朋友中华为任职的不少,同事中有从华为出来的也有跳槽华为的,公司和华为是战略合作合作关系,隔壁办公室就坐着华为同事,结论:我很清楚华为的性质,谢谢。
其他几个问题一起回答吧:
任何公司都有可能存在经营惯性,如果某个领域来钱快,有可能投入(资金、人才)就会向这个领域倾斜,如果抵挡不住这个诱惑就可能越走越远无法回头。
所以,做软件服务到底是解决生存问题的临时方向还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将决定华为将来是成为联想太极还是高通谷歌。
1、倪光南院士说:为了应对美国对我们断芯片的风险,我们开发出了一套“独门绝技”:用多个低芯片组合起来用,实现一个高性能芯片的功能(倪光南:断供却卡不了!因为我们还有这项“独门绝技”_腾讯新闻)。
“中国体系”同样包含服务器、数据库和存储,其中数据库软件是具有独创核心技术的,可以把数百、数千颗低端CPU芯片,聚合成比“IOE”更大的、统一的超强算力。
所以,除了手机这样的移动终端设备,华为是不会真正断芯的。
手机因为体积小、功耗必须低,所以必须使用最先进的芯片。
其他的场合,包括基站,都可以退而求其次,以牺牲功耗和体积来实现基站的功能。
所以,华为不会真凉。
2、最近,华为在矿山、电动汽车相继发力。
3、2020年华遭受了差不多半年的制裁,高端手机虽然麻烦了,但是年销售额仍然实现了增长。
注意,是增长!
2021年3月31日下午,华为在深圳总部正式发布了2020年财报。 ... 报告显示,华为业绩稳健增长,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914亿元,同比增长3.8%,净利润为646亿元,同比增长3.2%。(华为2020年年报)
4、目前网上有众多华为建芯片厂、国产28纳米光刻机和全产业链的消息。
拭目以待。
可能性几乎为零,华为荣耀拆分,接盘的是国资委。
这已经说明国家的态度了。
而且华为也不是腾讯阿里这种上市公司,可以说算得上国内目前民营里为数不多能拿的出手的,而且有技术,有竞争能力,能在海外产生利润,企业正向发展的公司。
互联网行业真正有苗头的其实不是什么腾讯阿里,而是字节。
字节是互联网行业唯一一个在海外打造了全球爆款产品的公司。
不过下场也很惨,直接被按死了。
本来以tiktok在海外发展的水平,说真的,公平竞争的话,完全有机会跟美国那几个互联网巨头掰手腕,但美国政府干预了,当然,也说明美国那些互联网公司怂了。
至于阿里腾讯百度,目前来看根本没这个资格。
另外我再来说说墙的事。
当今的互联网,其实在我眼里没有什么所谓的国际互联网这么一说,本质就是局域网。
而现在的全球,说白了就是两个大的局域网,一个是中国控制的墙内网,一个是美国控制的国际互联网。
中国想用国际互联网,但想有自己的控制权,你觉得美国会答应吗?
所以中国自己拉墙搞了个自己的内网。
我很难理解知乎一堆人阴阳怪气什么不接入国际互联网就是封闭不自由。
不就是个大点的局域网吗?有本事你让美国直接并入中国互联网接受中国政府监管控制啊→_→,那样大家不就在一个网里了,这样中国这不就是国际互联网了?
说白了这就是争夺互联网控制权罢了。
看看国外就明白了,互联网巨头清一色的美国企业,其他国家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现在这行,也就中美这两个玩家。
其他国家,一是没有中国这体量,想自己玩也玩不起来,二是,从接入国际互联网体系的那一刻,互联网这一块,已经没有机会了。
华为不会凉。
华为是个技术覆盖面很广的公司,既有手机这种能被美国卡脖子的领域,也有光通信等卡不了脖子的领域。更关键的是,由于现在的中美形势,中国已经不可能信任任何一家非100%本土化的公司来参与政府、社会通信设备领域。
所以华为在未来肯定会忍痛放弃某些已经获得成功的产品线,但不要紧,有些事情是做过了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剩下的等待技术短板补上来就可以了。而在华为能自己掌握的领域,安全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它会在国家层面获得更多的订单。
华为真正的优势不是已经获得的各种所谓成果,而是取得这些成果的工作方法和价值体系。
把华为的研发能力和组织能力用在任何领域,都很容易获得竞争优势,可以获得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有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批判性思考能力和良好的组织能力,又有大量的现金储备、良好的借贷信用,这种团队可以投入任何业务而获得盈利。
因为这是元能力,和业务没有关系——所有看过点漫画的人都知道那种有超强学习能力的角色都是可以混到最后一集的。
因为即使是编剧也很难解释ta怎么能挂掉。
华为去开酒店、搞旅游、送快递、做快餐连锁也一样会是第一集团的强劲对手。比如我完全不相信海底捞能在中长期打得赢华为火锅——你们相信吗?
所以,既然华为还没开始做各种显然它做就能拿得下的基础行业,那么当然意味着他们认为现有的业务利润率至少比那些行业高得多,连走闲棋都没必要。
另外,华为是最有机会第一个自主生产芯片的中国企业,仅凭着这个,华为只要想融资就会有大把钱在门口排队。
华为只要不上市,很难真的有什么本质的困难。
2021.11.20再更:
真没想到这么多点赞和回复,感谢各位的评论和批评。
最近看了电影《长津湖》,深深感到,自1921年到今天,这些先辈––从领袖到平民,共同塑造了中国新的精神,帮助我们从千年低谷走到了今天。
今天我们似乎小康富足,但与美丽郭相比有两个问题,第一对核心技术把控不足。。。第二,是中国的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远远落后于我们的真正实力,当然更逊于拯救银河系的美丽郭英雄。。。
而要想提升影响力,中国的文化和精神就必须强健!除了顶层构建,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些事,这些点滴,汇聚起来就是时代的洪流。
–––––––
利益相关,我是一个1997年加入华为的老员工,级别不低,股票不少。
2019年5月美丽国制裁宣布后,我曾经跟老婆说起了这个事,并提到我持有的公司股票在最坏的情况下会归零。
老婆说了一句话“哪怕股票一文不值,这时候你也需要跟公司在一起扛着”。说实话,我当时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我现在还在公司,过去了整两年,一直非常努力跟同事一起扛着。
说实话我不知道未来华为会不会凉,但对我个人来说最坏的结果就是股票归零,这个结果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安排,没啥。
对国家来说,如果华为倒下,一定会有更多的华为站起来。我跟年轻人接触多了,这种感觉就会更强烈。
2021.6.11更新
没想到这么多支持,也有不少嘲讽。
华为质量这么好,价格也合理,这样的良心企业怎么会凉?
特朗普先得过得了11月
我认为是的。
因为经过华为多年的发展,通信行业已经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了。
这也就是高赞回答中提到的。华为的挣扎。
华为就好像是一个池塘里面最大的鳄鱼。他经过努力,战胜了池塘中所有的同类。成为了池塘里面的霸主。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池塘里面水快干了。池塘快没有了。
因此上华为从通信行业转型做芯片。但是芯片行业现在也是逼近物理定律的极限了。集成度也很难提高了。华为只不过是从一个干涸的池塘跳到一个只有一点点水的池塘。毕竟现在量子芯片还做不出来。
顺便说一下。只要你对于现在的科技发展有一点点比较深入的了解。你就会知道,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视觉,石墨烯,量子计算这些新技术,目前来看,没法触发新一轮技术革命。人类文明的科技树卡住了。。华为只不过是这个宏大叙事下面的一粒尘埃。
这或许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和企业最大的悲哀吧。
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华为不只是对中国重要,对世界都是重要的。
因为华为的所有制,是这个世界孤例。
19万员工,9万持股。你可以把华为理解成一个众筹项目。
直接造就了华为战斗力的,是利润的全员分享。努力拼三年,就有股票。公司的利润,大家均分。
间接推动了华为巨额研发投资的,是高管持股比例匪夷所思的低。减少研发省下一百亿,任老爷子也只能分红一亿,九万员工分剩下的九十九亿。董事会投资理想与情怀的动力远高于任何资本主义股份制企业。阻碍一个企业投资未来的,永远是关注短期利益的股东。
所有的科技企业的CEO都需要想尽办法磨破嘴皮子说服董事会,说服大股东,说服投资者:要加大研发投入,未来才能才能帮你们赚更多的钱。大股东和投资人混迹资本市场这么久,判断是基于投资回报和风险偏好的,管理团队只是打工的,说了不算。
而这事儿在华为是反的,华为不上市,没有外部投资人捣乱,CEO需要想尽办法说服董事会的是:不能再涨研发预算了,要留点利润做分红,分红再减少员工们就心思不稳了。
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从小背的滚瓜烂熟的“生产资料共有““生产工具共有“
中国在深圳搞了这么个试验田,未来搞不好会炸到资本主义的根基的。现在全球有多少企业在研究华为特殊的所有制,以及这种诡异模式带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与全员主人翁意识。
这也是为什么各路资本家及金融巨头组织的各种小圈子从不带上任正非。这老爷子走自己的路,把全世界资本家的路都走窄了。
招人恨啊。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美国非杀华为不可跟这个事情有关,这种最大资本家持股不到1%的众筹公司未来要是再冒出一个两个乃至成了风潮,华尔街的投行们就可以改行去做餐饮了。
1947年3月,胡宗南率25万大军进军陕北。教员经过三思,决定中央机关撤出延安。
当时很多解放军战士和解放区干部都不理解这个做法,教员对新四旅团以上干部动情地说:我们吃了延安十年的小米饭,现在敌人来了,一拍屁股就走,哪个不难受呢?但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撤离前,教员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兵团的主要领导们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到了撤离的那天,教员在窑洞里迟迟不肯出来,多人去劝说都无效。最后是彭帅进去说:你不走,我的兵怎么调动?
教员这才出来坐上吉普,离开了延安王家坪。
一年后的1948年4月21日,延安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此时,距离中央机关撤出延安正好是一年零二十一天。教员所讲的“少则一年”的承诺兑现了,而且也兑现了“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的承诺。
七十多年后,我们再读这段历史。“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依旧适用于今天的现状。
最近知乎确实都在议论:MTK替代自研麒麟芯片这条腿再砍断,华为手机怕是活不过明年了。
于是,“野生ICT分析师”开始了铁口直断,搞起了预演:
拜托,连ICU都还没进呢,你们就在哭哪门子的丧?真要给华为手机下“病危通知”,也等到明年夏天也不为迟。一个个的,吃相怎么就这么不管不顾的?
华为手机也许真会“撤出延安”,但那又如何?难道胡宗南最后就能占住了陕甘宁根据地?
到底是从此就凉凉?还是要用一个华为手机换取中国科技产业的全面崛起?
咱们都把答案留给时间吧!一时半会儿的,咱们都还活着,看得到!
针对评论区的一些话,我想补充几句:
我提及中央机关撤退出延安这段历史,是想表达就算华为就算在手机业务受到重挫,只要队伍还在,信念不亡,一样可以等待时机,重新回来。有些人非要曲解为“把华为类比成党,把任类比成教员”,那么我只能说你“拉黑+删除”。
很多人说没有干货?什么是干货?现在一切都未完全明朗,我能乱说什么?反正无外乎两条路:活下来,死了去。我今天写这些, 其实就是奔着最坏的打算去,就算撑不住了,也要相信他们会有回来的一天的。
胡宗南为什么不能是类比为懂王、高通这些代表美国根本利益的人和公司?为什么非要拉来曲解为搞国内的对立?而且现在国内想搞对立的到底是谁?大家心里没数吗?
我坚信华为承受的打压的代价,必然是会有价值的。就算华为自己的牺牲无法弥补,也会通过中国科技产业的全面崛起来体现。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二十年,中国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难道指望欧美列强来相信你?
华为不是完美的公司,但至少在这次这件事上,他们没有黑点。你如果提出理性的评论,我欢迎。如果你发现自己被我拉黑了,或者你的评论不见了,请你反省一下你自己。
412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共产党凉了,
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共产党和红军凉了
抗日战争初中期,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凉了
国民党全面进攻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认为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铁定凉了
抗美援朝刚开始,绝大多数人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马上开始红色中国立国尔尔马上凉了。
三年灾害中苏决裂,好多人认为中国凉了,跑了好多人还有几个将军去了苏联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东欧巨变,好多人认为共产主义凉了中国凉了
现在,这个世纪二十年代了,你问我华为是不是凉了?我说,知道啥叫趋势吗?!
中国不会凉,华为不会凉。
我家这几年,除了老婆跟风,手机三丧用了,苹果用了,去年换了华为,笔记本微软用了联想用了,今年也会换华为!
网上杂音多,随他去,我们会按着自己的意愿来,我就喜欢华为,怎么了?!
/让我修改
也对下边一些回复做个回答
华为代表不了党,也代表不了国家。
但是华为代表了中国人在通信高科技领域也能做成第一,代表了一种近似集体所有制下分配的方向,代表了一个孜孜以求创建商业巨擎的可能,代表了脱离传统行业不以压榨不以恶劣工作条件不以坑蒙拐骗也能致富的道路,代表了很多年轻人阶层跃升的道路。
指责华为996007的,应该都是进不去的,在华为的,离开华为的都是得到自己能得到。
所以你怎么样,怎么说,我不会理睬。
/更新下,没想到头一个这么多赞还有这么多反馈的回答是这个
其实,任总作为一个古稀老人,他成长在那个年代,又当过兵。
一个企业,他的特质往往与创始人的性格紧密相关,华为这个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所经历的蜕变阵痛磨难,是大多数人感受不到的。我感觉华为未雨绸缪,不甘人后,尤其是提前布局应对未来可能的打压,任总作为华为的引路人,一定深得毛选真传。华为能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企业,比较高的薪资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另一个因素就是团队内外驱动力了。
抨击华为的人,怎么说呢,一大部分是觉得996 007,可是人家这样可以给超好的报酬啊。可以让购房,改变阶层,实现价值成为现实。另一部分人,怎么说呢,指责华为没芯片制造等核心技术。这个吧,对手里面也有团队,早早就会研究数据判断趋势,早早就防着这手呢。再说,谁说华为没有为之做准备呢。第三部分,就是为黑而黑了,也是道德,历史,政治经济学,地缘政治学素养过低的因素吧。新中国一穷二白基础上发展到现在,相对发达经济体的差距已经缩小很多了,但是不能要求国家现在就能让大多数人像美国七八十年代普通人的生活一样舒适,虽然这是目标,是复兴之后的可期待的,也许,我们这代人仍然忙碌,可是为了子孙,我愿意继续忙碌。
不会。
做正确的事情,就会有正确的回报。
很多人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才会永远在幻想中迷茫,并最终无法面对现实。
肯定啊,未来华为肯定会凉。这还用问?
太阳还有五十亿年就要凉了,你华为还能比太阳牛逼?
身份敏感,先匿了。
简单说几个现状吧:
1.电子办公用品采购。以前是联想、得力、方正等品牌居多,现在是只要华为有,一律用华为,仅我们一家单位去年就对公采购了420万以上的华为产品,据了解全国各个兄弟单位也差不多是这个情况,总价多少我不好估量,但保守估计乘以个100是没啥问题的——这没包括特别花钱的设备。
2.今年jw统一采购了100万部mate30作为工作手机发放,你可以算算这是多少钱。
3.个人来说,之前我们一家都是苹果用户,现在是我爸mate30pro加freebuds3加watch2,我妈mate40pro,我自己p40pro+加matepadpro12.6加freebuds pro加matebook14,像我这种情况同事中很普遍。
简单回答几个问题:
1.华为是不是gov指定采购对象?
不是,首先是没有任何文件支持,其次是没有领导明确表达过类似说辞。
2.为什么会产生“华为优先”的结果?
对公物资采购是一件挺复杂的事,超过一定金额的物资采购都要经过市场调研、上会研究再招投标的,采购完了还会面临各种审计。
表面上看制度充分保证了各个品牌之间的公平竞争,但作为具体操办人,其实还是有办法在竞标中表露出一定的倾向。比如具体操办人建议买华为,在理由充分的情况下领导只要一点头,那么供应商自己就会对竞标方案做出调整。
所以导致华为优先的结果,原因在于整个系统的人上下都憋着一口气,自发的想帮助华为,再加上这中间还真没什么利益牵扯,所以哪怕华为性价比不高,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审计的人也不好说什么(审计的人想帮华为的恐怕也不少)。这可能也是导致华为产品黄牛价格飞涨的一个因素吧。
评论区有很多拿联想来比较的,我没法说的太直白,只能说联想对体质内的理解是大师级的,但凡管采购,真的很难拒绝它周到且安全的服务,所以联想占对公采购的大头无可厚非,太特么考验人性了。
对比华为,同样是担责任,选他真的只能捞个情怀。甚至有的时候连情怀都捞不着,我有一次实在忍不住联系他们的高级客服主管,说的很直白了,不管你啥配置,只要把win7系统给我装好就行,实在不会就去问问联想。
结果人家就一句话:非常抱歉,做不到。
说实话,像这种一根筋非要站着挣钱的科技公司,我不知道还有没有第二家。
至于我本人支持华为,不是因为它代表国货,而是因为它是唯一能争取到国际话语权的中国企业,中国不缺好企业,缺的是能走出去的好企业。只有企业走出去了,我们的声音才能传出去,才能被理解、被尊重,否则我们永远都是世界的大魔王!
截止目前1500多条评论,大部分我都看了,关于消费爱国情怀的问题出现了很多次,我拿自身经历讲讲自己的理解吧。
我出身一个小城市,小时候家境尚可,吃穿用度在当时来说比较普通。
大概是03年,我上的私立初中,开始跟着小伙伴学穿“名牌”,那时候主流品牌是李宁安踏,但我们一般穿穿茵宝锐步匡威(那个年代小城市的阿迪耐克全是假货,三教九流都在穿,以至于正品根本穿不出去)。
等上高中开始用手机,从三星x699到诺基亚n95,然后cd机、随身听、mp3、mp4什么的全都是外国品牌,感觉上谁用国内的牌子谁就要被瞧不起。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我对“国货”、对“体质”的偏见是非常深的。
那么我的转变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是上大学。上大学以前我只知道中国有很多有钱人,常说一句话叫“12亿人9亿农民”,我一度认为自己就是那9亿农民之一,即便我连锄头都没摸过。
直到上了大学,天南海北的同学站在了一起,我才意识到不是所有男生都会打球,不是所有男生都穿名牌,不是所有男生都有手机——可是以前的我真的不知道吗?恐怕不是,这类同学其实是随处可见的,是我不自觉的把我和他们划分成了不一样的存在,是我不自觉的认为只有我周边的人和比我好的人才是“人”,所以我才认为自己很普通,才认为自己是穷人家的孩子,直到大学按分数招录学生,让我被迫接受了我们都一样的事实,才算是打开了我正确认知世界的大门。
这是我的经历,放大了说也是发达国家老百姓对我们国家的看法,为什么要支持华为,为什么要支持国防建设?没有国防建设,这帮人上人就不会被迫坐下来听我们说话,没有华为这种能走出去的企业,我们说的话他们就听不懂。
说到底,中国再强也无法对抗全世界,让大家被迫坐下来听我们说话可能只是一厢情愿,实际能做的恐怕只有依靠走出去的企业。
我知道美国的金融霸权和西方世界的“科技税”,但我觉得华为的意义远不止这些,这百年来中国人活的太累了,我真的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和世界和解,通过什么方式都好。
酒后胡言,不知所云。
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作为农业国,长期军阀混战,中国面对的全面工业化的日军,面对的是其它工业化过了的联军,面对的是买办和地主阶层的长久压迫,中国人民也站起来了,取得了胜利。
抗美援朝开始,中国面对的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及其联军,中国人民也不曾惧怕,直接把霉菌以及其联军按在了三八线。
现在华为面临的形式要比之前的强的多,只是未来最先进的芯片暂时不能造了,技术都在人都在,作为华为最强大的后盾中国市场也在,中国人民也在,怎么会凉凉?中国人从来都不是泥巴捏的,不曾被恶霸吓到过。
反而华为经此一役,补齐自己的短板,你以为未来美帝的芯片公司还会有饭吃?未来美帝的芯片产业企业不死一半以上才怪。
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和中美矛盾息息相关。
美国的诉求是:中国只搞低端“血汗工厂”,高端的蛋糕只能留给发达国家,所以类似于阿尔卡特、华为这样的企业一定要搞垮。
我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我国是一个大国,不往高端走就必然陷入经济停滞,向高端产业进军的步伐不能停下。
所以两国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
而华为不与美国妥协,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为保障我国通讯领域独立自主意义重大。如果华为倒了,基本意味着中美科技战的失败,有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所以只要华为不自己作死,我国一定会帮它撑住!
只要华为不自己作死,大概率不会凉。
如高赞所说,华为早已不在是一家企业,于我们国家而言,是高科技领域的一面旗帜。于美国而言,是必须要拿下的一个堡垒。这像极了抗美援朝中的上甘岭,本来不算特别重要的战略要地,但打着打着,随着双方不断的投入兵力,就成了双方开战以来最激烈,最血腥的绞肉机式的战斗。
华为会倒么?这不,新基建来了,新举国体质来了,深圳的房价都下跌了 (房价下跌和华为没有关系,但和建设健康的消费市场必须有关系)
华为不会倒,因为华为背靠着14亿人的消费市场,背后有14亿的国人,有强大的动员能力的政府,有民主集中制的中国特色。
上甘岭我们赢了么?没输!
华为会倒么?至少不会是第二个日本,德国,法国的高科技企业。
以前看书讲到统帅,都会提一句强大的战斗意志,以为是套话,后来年级大了,渐渐懂了,面对着一批批前赴后继倒下的战友,面对着尸山血海,倒下的不是数字,是一个个一起生活过的鲜活的面孔,还有没有勇气战斗下去?面对不得不面对的添油战,还能不能把最后的老本押上去,面对着可能的失败还能不能顶住压力,不顾生前身后名,战斗下去。作为国人,当然希望华为战斗到最后,最后肯定会赢。
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看见别人受伤了,生病了,那种疼,那样痛苦,设身处地的想,觉得发生在自习身上,一定受不了,一定会晕过去,但真发生在自己身上,也就那样,牙齿都不用咬,最多抽搐一下,就过去了。
以上答案来自华为p40pro机主。
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下一步做好准备手机用荣耀或nova.
不说别的,深圳和东莞两个财政富得爆炸的政府也不敢让华为凉了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