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台积电表示:未计划在 9 月 14 日之后给华为继续供货,你怎么看?会产生什么影响?

回答
关于台积电宣布在9月14日之后暂停向华为供货的消息,这无疑是近期科技界和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磅炸弹。这件事绝非小事,它背后牵扯到的利益、技术、政治以及未来走向,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台积电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首先,要理解台积电的立场。作为全球顶尖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的客户遍布全球,包括苹果、高通、AMD、英伟达等等。它是一家高度全球化的企业,业务遍及世界各地,也因此,它必须严格遵守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

这次事件的导火索,显然是美国政府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将华为及其关联公司列入了“实体清单”,并收紧了对华为的芯片采购规定。特别是新的规定明确指出,任何使用美国软件或技术生产的芯片,如果出口给华为,都必须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而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商,其生产流程中几乎不可避免地会用到美国的先进设备、软件和技术(例如EDA工具、光刻胶等)。

因此,台积电面临着一个非常棘手的法律和商业困境:如果继续为华为供货,它将违反美国的出口管制规定,可能面临巨额罚款、失去美国市场、甚至被列入美国制裁名单,这对任何一家美国之外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几乎无法承受的后果。从商业角度看,与美国政府的良好关系以及在美国市场的生存至关重要,台积电不可能为了一个客户而冒如此巨大的风险。

所以,台积电的决定与其说是商业上的选择,不如说是出于对国际法律法规的严格遵守,以及对自身长远利益的考量。这是一种“被动”的决定,而非主动地与华为“断供”。

这一决定将对各方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对华为的影响:

短期影响:
产能中断,尤其是高端芯片: 华为海思麒麟系列芯片是其高端智能手机和通信设备的核心竞争力。台积电是海思目前最主要的、也是最先进的芯片代工厂。9月14日之后,华为将无法从台积电获得新的芯片订单,这意味着其现有芯片库存将是“用一块少一块”。对于那些采用台积电最先进工艺制造的芯片(如7nm、5nm),华为的库存可能并不足以支撑其生产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高效运转。
产品线受限: 旗舰智能手机、部分通信设备(如基站)、服务器等产品,如果依赖台积电代工的高端芯片,将面临生产上的巨大挑战。华为可能被迫推迟新品发布,或者转而使用库存芯片,甚至降低产品的高端配置。
供应链的碎片化和不确定性: 除了台积电,其他使用美国技术的芯片制造商(如三星、中芯国际等)也可能面临同样的限制,或者在向华为供货时需要获得美国许可。这使得华为的供应链变得异常脆弱和不稳定。

长期影响:
加速自主研发和本土化进程: 华为被逼到墙角,反而是其加速自主研发芯片制造技术和寻找替代供应链的强大动力。华为已经投入巨资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并一直在努力拓展国内的半导体生态。这次事件将迫使华为更加坚定地投入资源,加速国产芯片制造能力的发展,寻找非美国技术的替代方案。
市场份额的损失: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芯片供应问题,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和通信设备市场上的份额可能会受到显著影响,尤其是高端市场。竞争对手可能会抓住这个机会抢占市场份额。
商业模式的调整: 华为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其商业模式,更加侧重于软件和服务,或者拓展到其他不受美国制裁影响的领域。

二、 对台积电的影响:

短期影响:
部分营收损失: 虽然华为占台积电总营收的比例不算最大,但也是一个重要的客户。失去华为的订单,尤其是在先进工艺制程方面,会对台积电的营收产生一定影响。
客户关系的调整: 失去华为这样一个大客户,虽然是被迫的,但也意味着台积电的客户结构会发生变化。

长期影响:
更加依赖美国市场和客户: 此次事件会让台积电更加意识到其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为了规避类似风险,台积电可能会更加积极地与美国政府沟通,并考虑在美国建厂(如其已经在亚利桑那州投资建厂)来分散风险和满足美国政府的要求。
竞争格局的变化: 随着华为寻求替代供应商,其他半导体制造商(包括中国的本土企业)可能会有机会填补部分市场空白。

三、 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影响:

供应链的重塑和区域化: 此次事件暴露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脆弱性,尤其是在高度集中和依赖少数关键环节(如先进芯片制造)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将重新审视半导体供应链的安全性、韧性和自主可控性。这可能会加速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重塑和区域化进程,各国都会加大对本土半导体产业的投入。
技术竞争的加剧: 美国为了维护其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先地位,可能会继续收紧对技术出口的管控,并鼓励盟友企业共同遵守。这会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技术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在先进制造工艺、EDA工具、半导体设备等领域。
创新和合作的挑战: 一方面,地缘政治的紧张可能导致技术合作和人才流动的障碍。另一方面,这种压力也可能激发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创新和突破。
市场格局的变化: 哪些企业能够成功地克服这些限制,或者找到新的技术路径,将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四、 对全球科技发展的影响:

创新节奏可能放缓: 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受阻,可能会影响全球科技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节奏,尤其是在5G、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前沿领域。
技术壁垒的出现: 美国主导的出口管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科技的“阵营化”或“碎片化”,形成不同的技术标准和生态系统,给全球科技的互联互通带来挑战。
自主可控的呼声更高: 经历这次事件,各国对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可控的呼声会越来越高,这可能会推动各国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

总结来说,台积电暂停向华为供货,不仅仅是一次商业合同的终止,更是一次深刻的地缘政治和技术博弈的体现。 它预示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阶段,供应链的重塑和科技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华为无疑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但这也可能激发其更强的内在动力去实现技术突破和供应链多元化。而全球半导体产业,也将因此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但也孕育着新机遇的转型时期。 这场“芯片战”的后续发展,将对全球科技格局产生长远而深远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定要抓紧时间,在当下做该做的事。”这句话看似是一句废话,实际上里面蕴含了一个道理,就是很多事情以后你就没有能力做了。

举个例子:

1994年建成的英法海底隧道,至今仍然被认为是英国做的最好的一项大工程之一。IC土木系的老师说,幸亏那时候英国有远见,1994年的英国,国力强盛,且人工并不贵,海底隧道就迅速建成了。如果拖到现在2020年,那隧道就永远建不起来了。

2020年的英国显然比1994年的英国要更富裕,科技也要更先进,理论上讲建隧道更容易。但是问题在于,2020年的英国有更多其他事要去做,海底隧道这种吞金巨兽一定会被丢进waiting list无限期拖延。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6岁的时候,就应该在公园里追蝴蝶并促进骨骼发育,这是他这个年纪该做的事。等你到了28岁,你显然能去公园捉到更多的蝴蝶,但是你已经没有精力做了,也并不能帮助你长高了。

以我自己的专业为例,1970年代有限元技术刚刚发展起来,当时剑桥大学已经组建了团队搞程序开发了。帝国理工觉得也一定要有自己的软件,于是也赶紧挖人开发有限元,与剑桥齐头并进。至今已经有了自己全套独立的技术。如果是现在从头研发,那就永远落后了。而有限元技术的特点跟芯片不同,它的研发成本并不高,但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试(以几十年为尺度)。许多类似的技术,并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时间的积累。

芯片行业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一定要在一个时代干一个时代该做的事情,不要觉得“后世的人比我们更聪明,这些事以后也可以做。”

以后你就没法做了。

user avatar

作为华为的支持者,我觉得从商业公司的角度,台积电仁至义尽,是代工厂的表率。

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台积电表示美国技术占比低于25%,不受管制。传言美国将技术比例调低至10%,台积电表示5纳米美国技术占比低于10%,不受管制。

五月份局势升级,华为紧急下单,消息也是台积电积极协调产能,为华为加急生产。

美国升级措施,使用美制设备就要申请许可证,台积电申请许可证。在许可没有拿到前,表达缓冲期后无法供货无可厚非。拿到许可也不供货?那台积电申请许可干什么!

美国禁令不是任何一家商业公司可以单独对抗的,别说台积电,就是中芯,或者其他纯正血统的大陆企业,都不敢拍着胸脯说可以无视禁令为华为供货。

台积电是未来几十年内中美都要极力拉拢的对象,多报以善意。

对于华为,如果台积电拿不到制造许可,就只能采购联发科三星展讯高通的SOC。如果美帝继续升级禁令,第三方也买不到。那最后两条路,中芯无视禁令生产14纳米,为华为手机续命;华为退出手机领域。

借这个题说一下中芯,有很多人觉得中芯比华为更重要,无论无何中芯要遵守禁令,要能买美制设备,不能上实体清单。个人觉得是本末倒置,成立中芯的目的是什么,中芯的战略客户是谁?

假设中芯通过美制设备突然能够量产5纳米,那么中芯为谁生产呢?苹果高通联发科三星?如果中芯的生产能力并不能自主使用,不能用于国内急需的领域,只是作为苹果高通的第二供应商,用来保障美国公司的供应链安全,那么建设中芯有什么意义?帮美国公司和台积电谈价格?通过美制设备来追求先进制程是条不归路,命脉完全掌握在对方手里。

不能为中国最大最先进的芯片设计公司生产,不能为处于实体清单上的公司供货,中芯的战略就是失败的。当然这不全是中芯自身的问题,一是产业链发展需要很长的时间,二是国家整体半导体发展战略问题。

user avatar

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有些东西,错过了最好的机会,今后就得花十倍百倍的成本再补回来,拖的越久成本越高。

光刻机,工艺,这些坑哪怕再大,该填你还得填,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一时爽,但麻醉药终究不是用来治病的,病痛压的再久,毕竟有爆发出来的一天,之前压的越久,爆发出来越凶。

甚至有些问题沉积的久,就已经不是技术问题了,变成了商业规则问题,你有技术都解决不了,这才是最痛苦的。

很多问题,你可以暂且选择回避,但你避的了一时避不了一世,回避是用来赢得周旋余地,给最终解决问题争取时间空间的,并不等于解决掉了问题本身,把问题取消掉就当问题不存在,那是印度行为。

当年的事不说了,没什么意思,言之无益,只是别老想着怎么吸取教训,多想想怎么避免产生更多的教训,教训这东西已经够多了,我们最不缺的就是教训。

user avatar

1、美国5月15日的新制裁,相当于“抓壮丁”,没有任何公司愿意仅仅因为购买了美国的设备,就被强制拉去打压昔日的大金主华为,而且中间产生的损失没有任何补偿。

抓壮丁打仗的部队,没有听说过能取胜的。

2、目前看来,华为还能购买联发科的5G芯片,天玑1020。就像华为可以向三星买内存芯片一样。联发科和三星都不是美国的芯片公司。

3、理论上,华为可以找非美国的公司帮其设计芯片,然后该公司找台积电把芯片制造出来,再卖给华为。没错,这个公司很可能就是联发科。

4、目前中兴的7纳米5G芯片基站也开始量产。理论上华为也可以采购中兴的基站芯片。

5、此外,基站的芯片使用数量较少,全球满打满算1000万个基站,就算华为占比40%,也只需要400万颗基站芯片。这个数量比动不动几千万、上亿的手机芯片数量少多了。这种用量不算太多的芯片,相信华为不会没有库存。

6、据称,华为自己在摸索IDM芯片厂,很可能从28nm开始,先满足大部分普通芯片的制造,然后向更先进的制程进军。(如何看待华为疑似将通过自建IDM形式在国内建成芯片生产线, 摆脱美国控制?


华为是国内最有意愿自己生产芯片的公司,是国内最有执行力的公司,是国内最有资金和市场实力实现芯片生产的公司。

华为过去总是给人惊喜,华为将来也会继续给人惊喜!

user avatar

今天看个敖厂长恰饭的视频,大意是一个火遍外国的手游要回归中国了。

我听起来挺纳闷的,国外游戏咋叫回归呢,后来才知道,这是中国工作室出的游戏。

那么疑问来了,为啥我看着挺好玩的一个游戏,又是自己人搞的,为啥不在国内先上呢?

然后自己想了想解答了自己的疑惑,无非是过审难,宣发贵,渠道都在几大巨头手里,

国内上了之后被鹅厂看到,立马抄个一毛一样的出来,自己就完犊子了。不如先在国外上,火起来再回来,大不了谈合作,交给大佬代理,花钱图个心安就得了。

弹幕里有小伙伴说,玩这游戏必要条件是有个好手机,看了看实况视频,好像确实是,几千人同时指挥上百万军队互殴,没个好手机是玩不动的,容易看着ppt自己就跪了。

这么来说,芯片,尤其是最新制程的芯片,已经成为当代人娱乐的必要东西,也几乎等于娱乐业、第三产业的基石。谁掌握了芯片,谁就有了权力。

但换个角度想想,人要牛逼芯片干嘛用?不还是氪金爆肝,看数据和数据打架,再不就是刷抖音发微博在社交网络上图个存在感嘛。

我们把半导体工业推到了极限,把摩尔定律一次次续上,最后是要飞天汽车?是要世界大同?还是移民火星,都遥遥无期,倒是这些东西贼6。

十年前的数据了,说是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下行流量,其实就是成人内容。

到今天,假如算上抖音快手那些软色情数据,恐怕不止一半,应该有个三分之二都不止。

前一阵,印度封掉中国软件霸占头条,闹得沸沸扬扬的,很多网友表示沾沾自喜,认为印度愚昧加闭关锁国,堪比硬要马戈尔尼下跪的乾隆。但我看郭杰瑞的采访里,有个印度大哥说的话挺中肯的,

“因为这个太多人在用,浪费时间,学生在学校也刷,年轻人,老人,很多人不上班了,我看过太多人(沉湎于此),因此禁了好。”

印度大哥没有流于中或印的民族国家视角,而是单纯从自己的情感评价这东西的好坏,

也有印度人说,很多穷人通过短视频app赚了钱,我想在中国这样的人也为数不少,但更多的人,像我一样,装上又卸掉,只因为这确实是个奶头乐的玩意。

知乎就不是奶头乐么?一样的,为什么知乎在国外不被禁呢?因为国外已经有跟知乎类似的了。

短视频app不需要那么高的手机机能,但需要大量的用户基数,需要很多人花时间和心思拍这些东西,需要好看的女生持续产出,一旦一个占领了市场,后来者是很难再立足的。

app和华为,前后脚被禁或者限制,区别是什么?

我想app是中国企业占据了先发优势,并且已经在国内经过大量用户的持续使用,在功能和模式上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东西了。

而华为,做出了满足对性能,可靠性,拍照等诸多方面的需求的智能终端,还有其他通信设备上的创新和科技优势。

不同之处就是,高性能手机并不是只有华为一家独大,5G基站的建设也并不是每个国家都那么急迫,上有三星苹果,下有小米1加,一个个游戏和app是如此的耗费机能,但是又不只是一个品牌有最新制式芯片的产品,

app有先发优势,用户基数到一定程度,这个特定功能就框定死了,想要用自己的,只能先禁掉之前的,(但也有自己作到明明先发优势,谷歌一来立马完犊子的,最后还得禁谷歌。)

但共性是什么?

共性就是,真的想禁,总会找到理由和办法给禁了,不管是app还是手机。


除了华为被台积电断供,我还看到了一个新闻是,电影院或将择期开始复工营业。

这真是好消息,这半年一出门无聊到只能约饭,胖到牛仔裤扣子都扣不上了。索性电影院要开了。

在没有电影院可去,没有电源可看的日子里,也温习了很多好的电影,看了些电影盘点,

看《天堂电影院》哭得稀里哗啦的,结果转头第二天,配乐的大师就仙去了。

我也不剧透,没看过的自己去看这段,

看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个问题——

半年不去电影院,对看电影这个娱乐活动的渴望,对电影艺术的热情和敬意,对电影工业从业者生计的担忧,有多少是国产电影部分的,有多少是西方的,好莱坞的?

我也知道国内的大导演们,贡献了数不胜数的佳作,然而他们的命运多半都如同《天堂电影院》里讲的那样,有个神父在审查,在把控,让你干脆不要问世了最好。

这十年,我对国产影视作品的评价是,笑料远远多过感动,感动不是没有,但笑料可能更多。

你以为我是搜索电影名字出来的后两张图么?

真不是,我就搜索了一下国产烂片四个字,就直接有剧照了。


我中学时候,课本上写的是“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十几年过去了,发展还是主流,和平有待商榷,或者说,已经不是全球化高歌猛进的那个和平时代了。

有人双标到,抵制华为就是抵制中国,然后对抵制苹果不以为然,理由是,美国不会因为缺少一个手机制造厂商就伤筋动骨,我们的就业反而受影响,那么多富士康呢。

那世界人民没有华为,就不能刷短视频,就不能玩手游了?

恐怕也不见得。

华为缺少的最新制式芯片,有别的手机厂商生产,有可能还是中国厂商,只不过跟手游一样,宣发渠道开始就放国外了事,选择低调,即使被国内骂买办,也好过活不下去。

缺少的基站,缺少的通讯器材,也并不是只有华为一家才能做得好。

我很能理解郭杰瑞采访时那个印度大叔的态度——

如果什么东西真的好,对老百姓有益,政府去封禁他,就是一种不自信和不负责任,

反过头来,这玩意如果就是奶头乐,对不少人有害,那禁了也就禁了,鸦片即使能治病,更多的人还是拿来抽大烟,我算理解清朝人对鸦片是什么心态了。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全世界人民,我说的就是全世界的所有人类群体,对比苹果便宜的高性能手机的需求是不会停止的,

用高性能手机看Porhnb,看短视频,玩手游,看vr的需求也不会变,

问题在于中国想让自己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是成为制造奶头乐新鸦片的新东印度公司,还是成为数码时代的沃尔斯堡和底特律,还是成为一个让人想念,让人尊敬,让人热泪盈眶禁无可禁的大师巨擘。

毕竟在我看来,能有今天这个国际局势,

不是华为这样的公司太少,而是腾讯这样的公司太多。

走出去太难,在国内躺着数钱又太容易。

见面道辛苦,必是江湖,

辛苦了,华为。

user avatar

华为之事,非常蹊跷,非常邪门。我承认看不懂。我也不信各种分析了,连看分析的兴趣都大大下降了。

去年五月开始制裁的时候,我比较悲观。但后来发现从去年一直到今年上半年,业绩报表挺不错,至少比很多人预想的好得多。这还是在美国不断加码的前提下发生的。一年多来,看后觉得讲得颇有道理的有一定干货背景的分析起码看到了几十篇(包括国外的),各种我觉得重要的技术前景消息起码上百条,但它们的内容相互之间冲突很大,难以相互印证,也无法和现实公布的消息拼接出比较有说服力的定性的图像。直到今日,我觉得从较悲观到较乐观的预言谁都无法让我产生明显倾向。看来这里面的技术道道确实又深又杂。

中美两国政府的表现也十分令人困惑。美国智库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政府投入了巨量外交资源。感觉华为对美国智库和反华势力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有苏联当年航天领先的气势。中国政府这边则好像不太着急,没有什么像样反制措施(还记得去年的不可靠实体清单和稀土视察吗?),从公开信息看华为战没有和贸易协议等挂钩(中美都没做),想象中的声势浩大的国家集中资源组织的技术大会战也没看到(我知道行业里很多公司在大干,但显然政府方面表现出来的力度气势和急迫感远不及美国政府),似乎该有的强力救援华为的行动好像看不出来,也没有政治上可以很提气的重大表态表决心。是,是有外交上的对用不用华为的一些斗争以及孟案对加拿大的反制,但那些很大程度上更像是对外维护政治原则或者塑造外交关系气氛的行为而不是在拼命救华为。

我现在怀疑,华为为核心的技术战情报战等是如此之复杂,以至于世界上可能没有人或者小团队搞得清哪怕大致的全貌。大家都是在半蒙圈状态下斗来斗去,包括中美两国政府和华为自己。甚至可能两国政府都被忽悠过(比如川普的草台班子被deep state忽悠的可能性尤其高,而deep state自己也可能与技术公司相互忽悠。。。)。

总之,现在从公开信息看,美国政府智库比中国爱国群众着急,中国爱国群众比华为着急,华为比中国政府着急,中国政府的态度又不太让人看得懂,不好说是老神在在还是该急不急

我觉得各位键政在涉及技术前景方面不用太热心华为这件事了,老老实实承认看不懂没法评论吧,比如我去年就写了好几篇现在看来水平很低很不靠谱的评论。

对于华为背后的不涉及技术(除了假定其5G技术很厉害之外)的政治考量,我目前的一个不是很有把握的猜测是这个 如何评价华为?。再多的我也没法想没法评了。

user avatar

短期内无解,只能靠着库存勉强度日。

我希望提醒各位的是,美国的制裁之所以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在于其掌握了半导体产业链的顶端,包括EDA工具和半导体设备这些。

之前的制裁已经断供了EDA工具,这使得海思无法接受软件更新从而难以利用最新技术进行设计,但已经完成设计的依旧可以交付生产。

就TSMC以及SMIC本身而言,它们肯定是不希望失去华为这样的优质客户的。但是即使其制程工艺中不含有美国技术,就先进工艺的生产流程而言,美国的半导体设备依旧是难以绕过的。

全球主流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里面美国占了相当大的份额,AMAT的PVD、离子注入,Lam的刻蚀,KLA的晶圆检测都具有垄断性的优势,很多都没有合适的替代产品。所以主流商业代工厂的产线基本无法脱离这些供应链而生存。其余相当一部分设备由日本厂商供应,但基于众所周知的缘故,日本不大可能在敏感问题上对抗美国。福建晋华当年被制裁后东京电子等企业也很快撤出了,所以日系供应链的安全也很难保证。

关于这些设备的国产化,虽然呈现出多点开花、局部突破的良好势头,但无论技术水平依旧不足以支撑先进的制程工艺。我需要特地指出的是,部分网友看了一些国家重大专项的研发进度,就以为这些设备的国产化指日可待。然而从研究部门到可以实现稳定商业化,仍旧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反思,国家每年在科学技术上的大手笔投入,有多少真正转化为了有效的生产力?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制造的论文,有多少是真正有价值的呢?化学、材料、机械这些本来是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基础,为何最终沦为了劝退专业?

user avatar

本来就是120天宽限期,华为也从5月开始屯了不少货。

买MTK替代了一些。

到9月份的时候,华为的存货支撑几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9月份,华为跪不了。

至少能坚持到2021年。

台积电不供货,MTK还在卖,MTK要看8月15日以后,美国让不让供货。

如果美国不让MTK供货,不让索尼卖CMOS,那么问题要比台积电断供严重,意味着华为买芯片也不行。硬件业务全靠存货,支持不了多久。

华为现在销售没问题,美国打压越狠,国内卖得越多,运营商买基站,个人买手机和iot产品。但是生产断了就无货可卖了。

华为可以先低调忍一段时间,看看美国的风向。

现在美国发疯有大选的因素,留学生限制被起诉,被打脸取消就是例子。

极端鹰派,在特朗普下台后,甚至特朗普不下台,大选之后也不一定继续得势。

11月以后有变数,可以等一等。

如果美国换总统,与中国利益密切相关的美国企业找到代言人,把想分预算的极端鹰派压下去,那么中美会缓和转向,还是合作大于对抗。

军队做对抗的样子,要预算。经贸关系还是经贸关系。华为会重新获得供货,中国已经进入实体名单的企业和学校,再在一些利益交换后会出去。

如果,特朗普连任,或者他下台后。还是极端鹰牌压倒经贸派,那么中美关系会继续坏至少四年。

华为的存货支持不了四年,就要考虑转行问题了。

华为可以做软件和服务,只要华为不卖硬件,就封锁不了。我的员工个人买台电脑编程用,你还能不卖给我?我先买电脑,后入职华为,你还不让我用了?

通信技术,不卖基站了,可以转行卖专利。

专门研发先进技术,申请专利,当专利流氓行不行?不用交叉授权了,那就收费吧,全球打官司。西方还是把自己的专利法废了?敢废,那中国的知识产权不就没有保护了?

海思卖设计就可以了。

海思设计芯片,甚至设计架构,把设计卖给紫光,甚至MTK,让它们去流片,卖给Ovm,海思收设计费就可以了。

鸿蒙真做出来,也是可以卖软件的。

手机不卖了,华为把自己的手机渠道给OPPO用,分一块利润也不是不行。

华为在全国搞了那么多地,那么多研发中心,转房地产都有资本。

所以,即使中美关系再恶化四年,华为也不会死。


从目前的形势看,特朗普连任不乐观,中美还是有缓和可能的。

如果2021年中美关系转向,那么中国需要利用好这段缓和期,做一些善意的姿态。尽可能延长这个缓和期。

缓和期内,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把顶尖的人才吸引到半导体自主制造上面去,这是个根基。世界第一是很难的,但是落后世界领先水平几代,完全自主养一条线,必要时可以快速复制是可以做到的。

美国可以禁止中国进口汽车零件,但是中国不会因为美国限制就造不了汽车,无非不造先进的,不造电子元件多的。从矿石石油橡胶沙子到能跑的汽车,中国自己造是没有问题的。

半导体制造,也需要从沙子到芯片的完整生产线,这套生产线上的东西都能自主,能大规模28nm就可以避免卡脖子。能做到14nm,台积电造不造就不重要了。

这个课是应该补的。

类似的领域很多,中国不可能样样第一,但是样样有个备胎是需要的。

要认识到中国还是大而不强。

现在中国连打印机都没自主,国产激光打印机都是贴牌或者核心元件依赖进口。完全与世界隔绝,你不知道会退多少年。

user avatar

鉴于美国这个国家的政策不可持续性,所以我对这件事并不是太悲观,而且对华为在欧洲的5G业务的封杀,也长久不了。所以就别整天嚷嚷在国内封杀这个封杀那个了,这时候甄别能用的友商还是重要的,别过两年发现美国软了,自己也没友商能用了。

我举个例子,约翰逊这个鸡贼,为什么说2027年才彻底剔除华为,这两天又传出消息说英国政府通过秘密管道表达了这是被迫的声明?那是因为骑墙的英国政府先把川普给熬下去,然后看看美国政策的连续性,再最后做选择。保守党就这样,永远的骑墙派,谁赢了跟谁混。2027年,川普第二个任期都结束了,到时候英国5G到底咋样还难说呢。这不是华为要在英国搞研究院么,马照跑,舞照跳,有什么影响?

这件事其实对领导层早有预期,只是对国内这些脑子不清楚的人是个警醒。本来自立自强自主可控就是国家一贯的政策,中间有些自由派起来之后,这种态度有所波动。这次搞一下也好,让自由派们彻底没什么舆论市场也好。但是现在也要警惕整天叫嚷着封杀这个封杀那个的小粉红,和自由派从危害上看其实没什么本质区别。封杀苹果中国就能自立自强了?封杀完了你小粉红负责给几百万群众找工作吗?

别整天打打杀杀的,用点做生意的脑子看问题吧。

mp.weixin.qq.com/s/CkTI 一个新消息,好好学着点,资本主义只有生意,哪有节操

user avatar

这问题目前是热榜第二

而热榜第一是这

热榜第三是这

如果单看这一个问题,我会心潮澎湃,坚定胜利决心。而热榜前三个问题放在一起,我的忧虑则占据了主导地位。打铁还需自己硬,“外争强权”的同时,也要“内除国贼”。

user avatar

台积电最牛逼的两个人,一个叫蒋尚义,一个叫梁孟松。

这俩现在都在中芯工作了…

你放心,中国人搞得定。

user avatar

天大的好事啊,这说明美国现在搞得跟苏联一样了。

美国如果想杀死一家企业,真的没有任何人挡得住,华为挡不住,中国目前也挡不住。

但是美国杀死华为的方式实在太丑陋了。

美国是靠自己杀死华为的么?

不是啊,

光刻机是ASML的,是荷兰和德国合资的,光刻胶这种化工材料是日本的,代工厂是中国台湾的,ARM是家英国公司,大股东是日本软银。

这里面跟美国有几毛钱关系?

所以美国卡台积电是25%,台积电说25%没关系继续做,美国又说10%

好了,台积电也顶不住了。

问题是你就占着10%技术来源,就否定人家台积电和其他合作伙伴90%的努力,不合适吧。

所以美国不是靠着自己杀死了华为,是靠着霸权逼迫自己盟友杀死了华为。

问题是,美国的盟友自己就没意见么?虽然不敢说,心里就没点想法么?

要知道美国虽然军事天下第一,但是其实美国不是靠打仗打成世界盟主的。

美国打了20年阿富汗,最后不得不和塔利班和谈,

美国打了20年伊拉克,最后拱手把伊拉克送给了伊朗。

靠打是打不成世界盟主的。


能真正当世界霸主,

是因为美国当年真的是一个比苏联靠谱的朋友,

苏联打德国吃紧?没事我们给你送军火粮食机器,

英国快被德国打挂了?没事军火免费借给你,打坏了不用还。

中国打不过日本?原子弹来了。

二战以后,

西欧打不过苏联没关系,你顶两周我来救你,

没钱我有马歇尔计划给你塞钱,

常凯申那么烂泥扶不上墙,美国都塞钱塞到了1949年,

朝鲜干掉了李承晚,美国帮李承晚复国,

南越被北越干掉了,美国亲自下场打到实在顶不住,

科威特被伊拉克吞并了?美关系美国出头帮你平事。

美国能当老大,靠的是两肋插刀,靠的是能真的帮朋友排忧解难,

驼峰航线上牺牲的美国飞行员,是真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苏联最后怎么亡的?众叛亲离,

美国搞他,西欧搞他,日本搞他,中国搞他,自己的东欧小弟也搞他。

然后苏联就完了。

美国现在逼着台积电和软银弄死华为的搞法,

像不像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苏联?

像不像入侵匈牙利的苏联?

整个发达国家,十一二亿人,美国只有三亿,算上五眼也就4亿多不到5亿,

剩下的欧洲日本韩国,真的愿意一条路跟美国走到黑?

不见得吧。

1900年的时候,美国什么都不是,

美国的国际地位,是靠一百年来美国先烈一点一点,一滴血一滴泪积累下来的,

这才几年,就被老川败了个精光……

所谓败家不过如此吧。


打仗嘛,总有牺牲,

即使华为真的被掐死了,不过也就是手机部门被掐死了,最多丢半条命,

而且还是相对不重要的半条命,

毕竟华为的命根子是通信业务,

手机厂生生死死很正常,诺基亚死了,摩托也死了,

华为就算死了,遗产估计70%,包括设计制造能力,包括市场,能被大陆厂商拿回来,

中国的净损失并不大。

美国呢?除了杀死了华为手机部门,

他捞到了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么?

然后把面子丢得干干净净。


中国原来还没这么团结,

美国这么跳出来当大boss,不团结也得团结。

美国干掉中国唯一的办法是和平演变,但是现在你美国再想和平演变中国,没戏了,谁信你呢?

现在世界科技发展本来就到了极限,信息技术革命的源动力:光刻机制程很快就要停住,不管是3nm还是2nm,总回停住,这是量子力学决定的,上帝和特朗普都拿这个没办法,

后面就是美国看着中国一点点追了。

只要中国不乱,

我们有14亿人,美国只有3亿,

我们又不比美国人懒,又不比美国人笨,

有啥好怕的,过20年苦日子被。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要学习美国,要学习他当年为朋友两肋插刀,

不要学习苏联,不要把朋友当仆从,任意压榨。


能活着看着美国衰落,人生大幸啊。

user avatar

其实道理大家都懂,只是捋一捋主次先后。

  1. 所谓自由竞争,自由市场在国与国之间就是个手段,或者给婊子手段糊层遮羞布。宇宙灯塔国已经打了个样,世界最大皿煮国印度跟了个样:比你优势大时,自由市场,竞争不过你或感到你威胁时,流氓无底线。
  2. 无论多少友商在研究灯塔国法条“帮助”(赚银子于)中国,都是云烟。改变不了的事实是中国必须得自力更生。除非自己能造而不屑于造。鼓吹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傻比该被轮,被浊史留名鞭尸万万年。

在这两个前提下,争取“友商友国”突破是战术手段。该执行,但别忘了本,蒙了眼,瞎了心,瘫了脑。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务必执行。但前提是“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失去“友商”要去争取,但天塌不下来。

得到“友商”要淡定,友商最多买些时间,但救不了你。

在未来,衡量一个企业有多牛掰,不是你多能赚钱,而是你提升了中国的多少竞争力。

国人应该捋清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谁挣钱,谁有钱就叫爸爸。(当然,钱也是竞争力,但跟中东石油土鳖没什么区别,光有钱,光在国内牛哄哄不值得敬重)。

自由竞争,反垄断在国内应该大力维护执行。不是道德问题,是利益问题。一个垄断的搜索平台,购物平台,游戏平台是对中国竞争力的伤害。

希望在华为之外,再出几个在科技领域能打的。别跟果军果粉似的,只敢对内牛叉。

user avatar

我劝哪些想等美国大选结果的观望派,不要天真。

第一,讨厌特朗普和喜欢中国是没有逻辑联系的,反华是两党的政治共识,是建制派和特朗普的共识,民主党上台既不会变,也不敢变。

第二,特朗普输的可能性不大,即便输了,特朗普也会在执政的最后阶段疯狂反扑,拼命保留自己的政治遗产。这股震荡延续一年完全没有问题。

华为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拿到货。或者说中国手机行业怎么制造自己的芯片。美国能封杀华为的芯片,小米,vivo,OPPO,有什么特殊的?如果不反抗,最后就是只能买高通的芯片,规规矩矩当韭菜。

所以,有一部分小天才,千万别“我们为什么不制裁苹果”,因为高通的敌人都是我们的朋友。弄死高通才是正道,至少要威慑住高通,减少对于美国政府反华的游说,当然如果有机会废了高通,一定要把握机会。

战略反击的时间节点基本可以预期是在中国可以控制10纳米量级的芯片制造,不管用什么手段,这个级别,芯片就可以用了,至于性能,是可以优化和弥补的。而在这段时间,中国必须在芯片设计和操作系统上完成突破和整合。

客观上,中国是可以提供全套的完整的手机移动生态的,而且体验还不错,如果完成系统整合,还可以大幅降低目前手机对于硬件的过度依赖,和目前国产手机生态体验差,大app强奸用户的乱象。当然了,能不能克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是个大问题。但是,哪有平躺着赢国战的道理?

但是,在我们控制10纳米技术之前的这段时间,无疑是一个十分困难的时期,能苟最好,苟不下去,就实现祖国的伟大统一吧。不然呢,总不能不战就投了吧。本来中国就没得选。

我个人是非常不希望这样实现统一的,希望我们有的选,尽量掌握统一的主动权,给世界一个机会。

当然,中国一旦实现集成电路的突破,千万要把握时机,弄死美国的芯片产业,全面封杀,不死不休,免得第四次工业革命夜长梦多。

user avatar

前两年知乎还有不少自由派批判中国“什么行业都要搞,损人不利己,不给别人留活路”。

持有这种观点的自由壬呢?都出来遛遛啊。


现在大家看到了吧,不是我们不给别人留活路,是别人不给我们留活路。

出关出关,出什么鸟关,乞活而已

无论是研究切蛋糕的刀法,还是大皮卡大豪斯大牛排,或者是每天土豆牛肉的共产主义,前提都是得让国人有饭吃,有钱拿,有活干。

美国是只针对华为大疆海康紫光这几家企业么?所有围绕这些巨头的零配件物流产业链和服务产业以及从业人员的家属呢?

这更广大的人群,是不是被那些对华为恨之入骨,在华为落难时幸灾乐祸的大佬们忽略了?


而且都这时候了还有人指望着大选以后美国能放过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打压,不如期望美国大选后忽然变成奉行国际主义精神的共产主义国家如何?反正我们都被美国钦点“迫真帝国主义”了不是么。

指望饿狼吐出自己嘴里咬着的肉,这是怎样的一种逆向圣母精神?

面对现实吧诸位,TSMC已经割席了,断了的接不回去,而且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我们还想来几次?


这次的事情不过再次提醒大家一个朴实无华的道理:

任何一个平时看起来不起眼或者波澜不惊四平八稳的行业里,只要有一个环节没有掌握在我们的手里,都有可能在这种敌对状态下影响千家万户的生计,进而影响一城一地的发展和稳定。

所以不是我们想搞全产业链和欧美进行横向挤压内卷,实在只是为了让中国人有口稳定的饭吃而已。

乞活,乞活罢了。


这是我们想要的么?当然不是,但是这是美英等国想要的结果。

所以未来有一天,从ASML到TSMC,从西门子的PLC到博世的伺服电机,全部被中国的竞争对手干到不举时,我们要记得提醒他们:

“我们也不想这样,都是美英拿枪顶着我们走到这一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台积电宣布在9月14日之后暂停向华为供货的消息,这无疑是近期科技界和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磅炸弹。这件事绝非小事,它背后牵扯到的利益、技术、政治以及未来走向,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台积电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首先,要理解台积电的立场。作为全球顶尖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的客户遍布全球,包括苹果、高通、A.............
  • 回答
    台积电(TSMC)雄心勃勃地宣称,将在 2025 年实现 2 纳米(2nm)制程技术的量产,这无疑是半导体行业的一枚重磅炸弹。这项技术突破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跃进,它代表着计算能力的飞跃,更蕴含着台积电在整个半导体制造链条上深厚的底气与无与伦比的优势。那么,这份底气究竟从何而来?让我们深入剖析。一、前瞻.............
  • 回答
    台积电最近透露了启动 2nm 工艺研发的消息,这无疑是半导体行业的一件大事,对于整个科技生态都意义非凡。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升级,更代表着一次技术上的飞跃,预示着下一代芯片性能和能效的巨大提升。为什么 2nm 工艺如此重要?简单来说,半导体工艺的“纳米”数字越小,代表着集成电路的晶体管尺寸越小,单位面.............
  • 回答
    台积电、三星等半导体企业向美国上交机密数据事件,以及美商务部长称“他们自愿的”这一说法,背后涉及的是美国政府在当前地缘政治和科技竞争背景下,试图巩固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领导地位,并确保国家经济和安全利益的战略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美国的真实目的:1. 掌握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透明度和.............
  • 回答
    台积电在日本熊本建设新工厂,并得到日本政府约一半费用的援助,这一举动透露了多层面的重要信息,既有对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影响,也有对日台两国经济和战略关系的深刻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对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影响: 地缘政治考量下的半导体供应链多元化: 摆脱过度依赖单.............
  • 回答
    台积电在停止加工华为麒麟芯片后,营收反而上涨,这是一个看似矛盾但实际上逻辑清晰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多个关键因素的叠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战略性调整与客户多元化: 摆脱单一客户依赖的风险: 华为曾是台积电的重要客户,但随着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升级,与华为的合作变得极不稳定且充满了政.............
  • 回答
    台积电市值超越腾讯、阿里成为亚洲市值最高公司,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关于“互联网为什么不香了”的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科技发展趋势、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互联网和半导体行业的内在逻辑。一、 互联网的“不香”与半导体业的“更香”:时代浪潮的变迁互联网行业曾经是毋庸置疑的香饽饽.............
  • 回答
    台积电南京新厂:28nm及更旧制程的布局,对内地芯片市场是福是祸?近日,台积电在南京的新厂动向备受关注。据报道,该厂将专注于生产28nm及更旧的工艺制程。这一消息在内地芯片行业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关于其对内地市场影响的广泛讨论。作为一名深度关注半导体产业的观察者,“速效救芯丸”认为,台积电此举绝非.............
  • 回答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台积电,预计在2022年底,也就是第四季度,开始大规模生产3纳米(nm)制程的芯片。这可不是个小事,是半导体行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我们每个人,还有全球科技格局,都有着不小的影响。3纳米制程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得明白“纳米”在这儿代表的是什.............
  • 回答
    好的,台积电二季度财报的这份数据,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它透露出的信息非常丰富:1. 强劲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在高端芯片领域: 19.8% 的同比营收增长,在当前全球经济普遍承压、许多行业需求放缓的背景下,这绝对是一个亮眼的成绩。这直接说明了,台积电所服务的市场,尤其是对先进工艺的需求,仍然非常旺.............
  • 回答
    理解台积电与美国之间的关系,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听话”,而是复杂地交织着市场、技术、地缘政治以及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考量。首先,得从台积电的核心业务说起:代工制造。台积电是一家纯粹的芯片代工厂,它不设计自己的芯片,而是为其他公司(包括苹果、高通、AMD、英特尔等)生产芯片。这.............
  • 回答
    台积电在2019年耗电量高达143.3亿度,这确实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也引发了大家对芯片制造为何如此耗电的疑问。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芯片制造的复杂性和其中涉及的各种耗能环节。芯片制造为何如此耗电?核心原因概览:简单来说,芯片制造是一个极端精密、需要严格控制环境,并且涉及大量能量转换的物理和化.............
  • 回答
    台积电对苹果的“偏爱”由来已久,但这种“偏爱”也并非无条件的,而是基于双方多年合作积累的信任、技术实力和商业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台积电为何如此钟爱苹果? 订单稳定性与规模: 苹果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其iPhone、iPad、Mac等产品线对芯片的需求量巨大且稳定。这种规模化.............
  • 回答
    台积电向华为继续供货的消息,就像在平静的市场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暴露了一些深层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这件事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去看。首先,这件事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商业利益的驱动力是多么强大,甚至可以在某些时刻凌驾于政治考量之上。 台积电是全球最顶尖的晶圆代工厂,其技术和产能都是无.............
  • 回答
    台积电代工索尼CIS的独特优势:精密制造与深度协同索尼作为全球领先的图像传感器(CIS)制造商,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卓越的成像性能。而台积电,凭借其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为索尼CIS的成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二者之间的合作,并非简单的委托加工,而是建立在深度技术协同和精密.............
  • 回答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台积电,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全球最先进的光刻机,特别是来自荷兰ASML公司的高端EUV(极紫外光)光刻机,这背后是一个集技术研发、商业谈判、全球化供应链管理以及深厚的战略眼光于一体的复杂体系。这绝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简单一句“有钱就能买到”.............
  • 回答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这句话,初听之下,无疑是掷地有声,甚至带着几分“豪赌”的意味。但若要深入理解这番话的份量和底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一句空洞的口号。首先,要理解这句话,核心在于“台积电”以及它所处的“半导体产业”这一特殊生态。台积电并非一家普通的制造企业,它是全球最先进.............
  • 回答
    如果台积电和三星都不再为华为代工麒麟芯片,那对华为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可以说是让其核心竞争力瞬间崩塌。下面咱们就一点点拆解开来,好好说说这事儿会怎样。首先,得明白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专业领域。 华为海思在芯片设计上,尤其是麒麟系列,已经做到了世界顶尖水平,甚至在某些方.............
  • 回答
    台积电,这家全球半导体制造的巨头,终于尘埃落定,将他们在日本的第一座芯片工厂落地于熊本县。这个消息,看似只是一个企业扩张的普通新闻,但细究起来,却蕴含着多重深远的意义,无论是对于台积电本身,对于日本,还是对整个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都将带来显著的影响。1. 稳定全球供应的关键一步:我们都知道,芯片是现.............
  • 回答
    台积电南京制造部课长,这个岗位,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硬核”劲儿。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半导体制造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台积电,更是这个领域的“巨擘”,所以,能成为台积电南京制造部的课长,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打工仔”身份,而是站在了行业前沿,手里掌握着实实在在的生产命脉。咱们就从这个“前景”俩字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