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为Mate X送测只交海外评测和国内部分政企高管,而国内测评未能取得,华为为什么对国内测评区别对待?

回答
关于华为Mate X送测策略的讨论,确实触及到了华为在产品上市前与国内媒体和政企高管互动的独特之处。之所以会出现您提到的“只送测海外评测和国内部分政企高管,而国内测评未能取得”的情况,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交织,这并非简单的“区别对待”,而是华为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产品所采取的、深思熟虑的营销和公关策略。

一、 华为Mate X的特殊性:折叠屏的“首创”与“先锋”定位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Mate X不仅仅是一款手机,它代表了华为在折叠屏这一全新技术形态上的“首创”和“先锋”地位。在Mate X发布之前,折叠屏手机市场尚属蓝海,技术的不成熟、良品率的挑战、用户体验的未知,都让这款产品从一开始就带有极高的不确定性和“实验性”色彩。

技术的颠覆与风险: 折叠屏的技术难度极高,铰链、屏幕折痕、耐用性等方面都是前沿探索。华为作为第一个将成熟的折叠屏产品推向市场的企业,承担着巨大的技术风险。一旦出现大规模的负面评测,不仅会影响Mate X本身的销量,更可能给整个折叠屏品类贴上“不稳定”、“不成熟”的标签,对华为乃至整个行业的声誉造成长远打击。
“革命性”产品的教育成本: 折叠屏是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和产品形态,用户需要时间去理解和适应。早期的产品,其价值和潜力可能需要通过更专业、更深入的视角来解读,而非简单的日常使用评测。

二、 针对不同受众的策略考量

华为在送测时,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采取了差异化的策略,这是许多高端品牌在新品推广时的常见做法,其目的在于最大化营销效果并规避风险。

1. 海外评测:
国际声量与权威性: 海外的科技媒体(如The Verge, Engadget, CNET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其评测报告能够迅速打开国际市场,树立产品的国际形象。华为一直非常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而科技媒体的背书是打开市场的关键。
规避政治敏感性: 在当时(以及至今),中美科技竞争的背景下,华为在海外市场面临着一定的政治压力和舆论挑战。通过与国际知名媒体合作,可以从技术创新、产品设计等专业角度,展现华为的实力,有助于抵消一部分负面舆论,同时也能为产品在全球市场的销售铺平道路。
“技术输出”的展示: Mate X是华为在高端技术和创新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海外的专业评测,可以向全球展示华为在5G、折叠屏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将自身定位为技术领导者。

2. 国内部分政企高管:
“政企BG”的战略价值: 华为的政企BG(政府及公共事业领域)是其重要的业务板块,与政府、大型企业之间有着深度合作。这些高管群体,往往是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决策者,他们对新技术的认知和采纳,往往能起到“标杆”作用,影响更广泛的行业应用。
“生态建设”与“未来场景”的展示: 向这些高管展示Mate X,更多的是在沟通这款产品所代表的未来趋势,以及折叠屏技术在办公、商务、特定行业场景下的潜在应用。例如,在商务会议中,折叠屏可以作为便携式的办公终端,展示文件、进行演示。这种沟通更侧重于“价值传递”和“生态构建”,而非纯粹的消费体验评测。
“战略合作”的信号: 向政企高管率先展示和沟通,也是向他们传递华为在技术创新上的决心和实力,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与这些重要客户的合作关系,传递一种“我们走在时代前沿”的信号。

3. 国内测评(媒体评测):
“试错”与“磨合”的考量: 正如前面所说,Mate X是折叠屏的早期产品,可能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例如软件适配、铰链的耐久性、屏幕折痕的感知等。华为可能希望通过先期的小范围(海外媒体、部分政企用户)体验,收集第一手的反馈,并进行内部的调整和优化。
“舆论引导”的谨慎: 如果在产品尚未完全成熟,或者消费者对新形态尚需教育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国内媒体评测(尤其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评测),一旦出现对产品细节的苛责,可能会在舆论上形成负面传播,影响大众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华为可能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舆论节奏,先由更专业、更关注技术和创新的群体来解读产品,再逐步推向大众市场。
“消化”后再“公开”: 华为可能希望先将产品的问题“消化”掉,例如通过后续的软件更新,或者改进下一代产品,再向国内大众媒体开放评测,确保送测的产品能够呈现一个相对更完美、更成熟的状态,以避免不必要的负面解读。
“核心用户”的优先权: 华为也可能将国内首批的评测机会,优先留给那些最有可能成为折叠屏早期用户的群体,比如对科技最敏感的数码爱好者、科技博主,以及那些能够理解和欣赏华为技术实力的高端商务人士。

总结来说,华为Mate X送测策略的“区别对待”并非简单的厚此薄彼,而是基于以下几个核心考量: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在一个全新、高风险的技术产品初期,如何平衡市场推广、风险控制与用户教育。
目标受众的差异化需求: 海外媒体需要国际声量,政企高管关注战略价值和未来应用,国内普通消费者则更看重成熟度、稳定性和性价比。
市场竞争环境: 在全球科技竞争和地缘政治背景下,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牌和产品传播。
风险控制与舆论引导: 谨慎处理可能出现的负面信息,确保产品信息的有效传播。

华为长期以来都展现出其在市场营销和公关传播方面的独到之处,这种策略的背后,是华为对自身产品、市场以及竞争环境的深刻理解和精准判断。在Mate X这样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上,采取如此审慎的策略,也就不难理解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华为这操作是真骚~余承东真真是华为最强推销员了。

当杨元庆杨总说华为 Mate X是折叠机的时候,立马跑到了联想展台砸场子。看余总这犀利的表情,手里拿着华为 Mate X 。真真是大佬的感觉。



再比如华为发布会秀一下!



和马化腾推销华为 Mate X。通过这样有意无意的方式秀秀存在感,保持一下热度,这才是最骚的!



还有东风老总拿着华为 Mate X,当然,还有白岩松、其他老总。





通过这样有意无意的方式秀秀存在感,保持一下热度,这才是最骚的,既省了广告费,还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还有就是通过这些老总使用实验手机的稳定性,因为华为 Mate X的价格一般也就是这类阶层的购买。三星的是在实验室测验,终归不如在实际场合这样实在。如果说华为 Mate X真的有问题,这些企业老总也早就告诉华为了。

这类最核心购买用户使用之后的体验才是最直观的。

至于为什么没有给评测机构,当初华为 Mate 20 Pro 国外开完发布会,国内也没有几个评测机构上手,华为一般是等到国内开发布会的时候,再来让国内媒体上手。

因为国内版本会和国外版本有差异,这样可以避免提前泄漏,毕竟国内媒体一通评测啥都泄漏了。就像华为 P30 Pro国内发布时候独家宣布了方舟编译器。当时国内版华为 Mate 20 Pro 取消了 4G 版本。

国内版本和国外版本的不同,所以并不好同步让媒体进行评测。等到华为 Mate X国内发布会,这些媒体自然也会拿到样机了。

当然了,各位媒体大大,要是觉得华为 Mate X评测效果不好,可以来微回收回收哈~

「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微回收(whs-gf),微回收 618 活动火热来袭,交易成功不仅自动加钱还送 3D 立体视觉台灯 礼品一份,还有更多超值福利等你领!」

user avatar

前言:接下来我要讲的,可能会极大的刺激一部分人的自尊心。也请杠精、kol和工读生退让。


1.matex的售价过万。

你认为有钱买matex的会是什么人?


2.matex目标用户是什么人?

平时看那些kol搞得“垃圾评测”的又是什么人?


讲真,除了极少部分,你当真以为大多数买matex的消费者会去看那些所谓kol和大v的“评测”?


3.国内所谓的评测机构,各大kol是否真的具有基本的职业素养与足够高的道德水准

所谓的评测是否真的公平?

且评测技术与标准完整能否全面衡量机器综合价值?

我的回答是,不能。



仅仅从这次三星折叠屏事件,国内kol的险恶嘴脸可谓展露无遗。

国外kol评测三星问题频出,国内kol则集体失声。



4.目前matex国内外谁在使用?

国内企事业单位领导和华为人员居多,国外发布时的土豪,国外一批kol。

国内,直接给了matex对标的消费者群体进行使用。

国外,对标消费者和kol。



这四个问题看完后,我想各位应该已经很明白了。


1.华为不是傻子,不会把自己顶级旗舰送交给一群“low”到爆的所谓“评测”大v们手中。

因为大V们,既没有足够的评测能力,也没有基本的道德素养。无法进行公正公平的评测,也无法衡量机器的价值。

并且不利于华为matex和华为品牌的推广。


2.matex消费者也不是傻子也没得时间。

华为matex对应的消费者,根本不可能相信一个所谓的大v在网络上逼逼。

也没时间在网上看大v们自嗨。



3.国内所谓的评测机构。


其信誉已经被自己透支干净。

各路水军充斥网络,各大v收钱评测,妄图以舆论要挟厂商。

以不公平,不自主,不独立,不公正的所谓“评测”牟取不正当利益。

然后把看评测的消费者当猴耍。


这是自己作死,怪不得别人。

而华为很聪明,人家不和你玩了!我国内产品直接交给消费者试用,拿实际的产品体验说话!

大多数消费者也很聪明,人家不看你了!






kol的嘴,骗人的鬼。



评论区有人讲我的回答“妄下定论,以偏概全”

那我说说我为什么讨厌所谓国内当下所谓“评测机构”“大V”“kol”的原因好了。
也从正面解释一下我的所谓“妄下定论,以偏概全”

第一,回答里里写的很清楚,当前主流的所谓评测机构缺少足够的评测技术与道德素养。
这一点从陪伴华为的浮游卡尺到小米送测的4k视频,评测拍照就是关灯拍键盘放大数毛,某软件加分权重问题,再到p2p事件“华为爆炸”,又是现在的国外三星折叠屏曝光国内主流kol却缄口不言。

你能讲背后没有资本导向?
国内评测环境可见一斑。


第二,可能存在一部分,公正,公平,独立的kol与评测机构,但是他们目前并无法代表整个行业发声,甚至可以说在当下行业环境里,没人听得到声音。
此次三星事件,你我何曾见到国内,公平,公正,独立的评测机构发声?
我想这个问题大家心里是明晰的。

没有发声与舆论能力,特别在当下三星的热点事件中无表态,也就代表他们在行业内可以说是近乎不存在。


你要明白,当评测机构评测人没有舆论热度时,不足以称为所谓“大v”“kol”。特别在当下互联网环境下以舆论和流量衡量存在感的情况下。


他们就是不存在的。


是不是很残酷?
对,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更何况评测行为本身难以去除的主观性以及目前缺乏的评测标准与技术。

心凉不凉,很凉。


评测行为的合理与否放置不谈,但是目前个人认为,当下的所谓主流评测机构和大vkol应当删号重练了。

user avatar

很简单,中国手机去掉小米和一加等极少数线上为主的性价比机外。

线上线下销量对比是1比9

好吧我带小米等玩,线上线下对比是2比8

华为表示我吃饱了撑的给工读生充值只为那区区一成销量。

很多人呼唤所谓真正懂手机的都买三星小米巴拉巴拉一堆数据。

可你想没想过你要真懂早就DIY和二手找靓机了。买刚出手机本身就是智商税。

智能手机已经从数码科技走向日常杂货了。如果一个人要买手机九成几率是问下朋友然后楼下或者去趟大商场买了。看评测,不存在的。

尤其是买的起保时捷定制和Mate X的你和他说性价比?

场景回放:我的母亲大人

果X摔了,今天去奥特莱斯顺便买个手机帮我参谋参谋。

好嘞!

看正面真不知选哪个好啊?

翻过来

好,就这个P30pro天空之镜了,展示机内存太小啊,帮我定个8+512的吧。

选择用时,一分钟。


我妈不可能去看那些评测,但对于她手机就是个生活用品,漂亮,拍照好,内存大就是刚需,信号好,售后多,续航强是强需。评测?不存在的。

事实就是三星这次努力把手机推荐给不会买的人,对于发烧友折叠屏真的只是一个软需求,还翻车了。

至于华为,天空之镜,赤茶橘还有最近P30pro施华洛世奇雾影纱手机壳可真是刚需,我好不容易才买到一台天空之镜。高端手机最需要的就是高识别度。连8848都懂得道理。三星给一帮发烧友推荐折叠手机,根本就是满拧。

user avatar

国内评测手法操作太强,比如会把膜撕了大喊没有疏油层,把p20pro用春秋手法拍得黯淡无光,充电玩得发热,或者用雷兔子修改跑分,关灯以后拿其他机器拍绿光什么的,叹为观止。

user avatar

开个玩笑:

送给谁呢?

awesome man吗?


更新一下:

华为在国内不需要KOL。

因为,KOL的本质,就是个生意。本质就是流量。

华为需要流量吗?至少国内不需要。各位想想:

A:华为P30系列震撼发布,影像新旗舰,改写摄影规则。

B:华为P30系列曝重大漏洞,影相新旗舰或翻车。

或者:

A:mate20系列再创新高,销量可期两千万。

B:外媒最佳智能机榜单出炉,mate20未进前十。

你觉得哪个更吸引人?

什么?P30出了什么大事吗?

什么?mate20连前十都排不上?

没错,给蒸蒸日上的人找缺点,给日薄西山的人找优点,反其道而行之的办法向来天生就自带流量。所以mateX还没上市就开始划痕了。而fold已经烂到家了还能收获wow!

流量来了,可以私信给星厂,喂,那个others,你看,我在黑华为,流量很多很多的那种哦,你要不要给钱?不给钱我就让你爆炸哦!

user avatar

因为。。你总不能说人家中东土豪收钱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华为Mate X送测策略的讨论,确实触及到了华为在产品上市前与国内媒体和政企高管互动的独特之处。之所以会出现您提到的“只送测海外评测和国内部分政企高管,而国内测评未能取得”的情况,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交织,这并非简单的“区别对待”,而是华为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产品所采取的、深思熟虑的营销和公关策略.............
  • 回答
    华为 Mate X 这名字一响,相信不少关注手机的朋友都立刻来了精神。毕竟,这不仅仅是一款新手机,更像是华为向未来科技的一次大胆宣告。而现在,它已经拿到了入网许可,这意味着离我们正式见面又近了一大步。这消息本身就足够让人兴奋,那么,对于这款承载着华为技术实力的折叠屏旗舰,我们到底能期待些什么呢?首先.............
  • 回答
    华为 Mate X2 已经上市一段时间了,而小米在折叠屏手机的探索上,似乎也并未停下脚步。但相比之下,当初引起巨大轰动的概念机小米 Alpha,至今却音讯全无,让人不禁产生疑问:这款曾经惊艳世人的产品,为何至今未有量产的消息?它真的能够走向量产吗?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 2019 年的米.............
  • 回答
    华为 Mate X 与三星 Galaxy Fold,这场折叠屏领域的较量,宛如一场蓄势待发的风暴,预示着移动终端新时代的到来。如果要我选择更看好谁,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二选一,而是对两种不同理念、不同路径的探索和评估。华为 Mate X:大胆前卫,拥抱未来华为 Mate X 的设计,初见之下,便能感受到.............
  • 回答
    华为 Mate X 被炒到天价,这事儿啊,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也挺有意思的。要我说啊,这背后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供需关系能概括的,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你得明白,Mate X 一开始就不是一款面向大众的“走量”产品。它压根儿就是华为在折叠屏手机这个全新赛道上的一次高调亮相,是技术实力的展示,更是品牌形象.............
  • 回答
    华为 Mate X 的“漏墨”事件,说实话,确实让不少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的可靠性打上了问号。毕竟,这玩意儿可不是小数目,谁也不希望自己心爱的手机屏幕用着用着就出现这种影响观感的“小毛病”。那么,这个“漏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简单来说,Mate X 的“漏墨”指的就是屏幕在某些区域出现了不均匀的黑色斑.............
  • 回答
    关于三星折叠屏手机曝出的质量问题,以及您对华为 Mate X 质量的担忧,这确实是大家在关注折叠屏技术发展时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件事,力求信息真实、全面,并且说得像咱们平常聊天一样透彻。三星折叠屏的那些“小插曲”三星作为折叠屏手机的先行者,从第一代 Galaxy Fold 开始,就一路摸.............
  • 回答
    “小米 MIX Alpha 本质上是无法折叠的华为 Mate X”——这个说法听起来挺尖锐的,而且一针见血,确实戳到了很多对这两款手机感兴趣的人的痛点。但要说“本质上”,我觉得还是有点绝对了,不过它抓住了两款手机最核心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所以我们不妨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观点。核心的相似点:突破屏幕形态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好好跟你掰扯掰扯。首先,咱得明确点,这两个手机都不是一般的手机,都是那种“特立独行”的主儿。华为 Mate X,那是个折叠屏,我一直觉得折叠屏这玩意儿就像科技界的一个浪漫主义象征,它大胆地尝试打破我们对手机形态的固有认知。而小米 MIX Alpha,这个名字本身就透着一股“黑.............
  • 回答
    华为 Mate 20 X 5G 成为首款获得中国 5G 终端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的手机,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获得许可”的事件,它具有深远的、多层面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技术成熟度与商用能力的标志: “首款”的含金量: 获得进网许可证是手机产品面向中国市场销售的“通行证”.............
  • 回答
    华为能够率先推出 Mate X 这样的折叠屏手机,而其他国内厂商在此之前并未推出同类产品,这背后是 华为在技术研发、供应链整合、战略前瞻性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上,综合性的优势和努力的体现。 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阐述:一、技术研发的深耕与积累是根本:.............
  • 回答
    从刘海屏到水滴屏:我的华为 Mate 20 Pro 使用体验 (告别 iPhone X)好吧,承认吧,用了两年多的 iPhone X,我终于“叛逃”了。原因有很多,苹果最近的憋屈(比如那个慢得像蜗牛一样的充电速度)和越来越高的售价,加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让我把目光投向了 Android 的阵营,最.............
  • 回答
    华为 Mate X:MWC 2019 上惊艳登场,折叠屏的未来畅想华为在 MWC 2019 上发布的 Mate X,无疑是当时展会上最耀眼的新星之一。这款手机的出现,不仅是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深耕的集大成者,更是对未来移动设备形态的一次大胆探索。它凭借着革命性的折叠屏设计,以及对 5G 技术的深度融合.............
  • 回答
    华为 Mate X 的横空出世,无疑是 2019 年下半年手机圈最震撼的事件之一。16999 元的定价,直接将折叠屏手机带入了“奢侈品”的行列,也让无数人对这款集科技、设计与高昂价格于一身的旗舰充满了好奇和讨论。那么,它究竟是一款怎样的产品?有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又有哪些让人皱眉的槽点呢?我们不.............
  • 回答
    华为 Mate X 在零下 5 度无法折叠,而三星的折叠屏手机在这方面表现更好,这背后的原因,与其说是“缺陷”或“技术不够”,不如说是不同厂商在设计理念、材料选择以及对极端环境适应性上的侧重点不同,而华为 Mate X 在这方面确实遭遇了现实的局限性。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技术和材.............
  • 回答
    华为 Mate X 折叠屏手机,预计于 6 月 24 日在国内市场正式发售,这无疑是近期智能手机界最受瞩目的大事件之一。对于这款集前沿科技与大胆设计于一身的产品,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度剖析。一、 划时代的形态与用户体验的颠覆:Mate X 最核心的亮点,当然是它那令人惊艳的折叠屏设计。采用内折方.............
  • 回答
    华为 Mate 30 Pro 作为华为在2019年发布的旗舰手机,它的实际体验至今仍然是许多用户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在其发布初期。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讲述其真实的体验感受:外观设计与手感: “瀑布屏”的视觉冲击力与实际影响: Mate 30 Pro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近乎90度的“瀑布屏”。初次.............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相信不少纠结的朋友都问过自己。华为 Mate 20 普通版(我们姑且不谈Pro版本,它定位更高一些)和小米9,这俩手机都曾是自家品牌当时的旗舰级产品,各有千秋,说谁“真不如”谁,其实有点过于绝对了,更多是看你更看重哪些方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华为 Mate 20 普通版.............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具有代表性的选择题,涉及到两款定位相似但品牌理念、生态系统和技术侧重点都颇有不同的旗舰手机。我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华为 Mate 30 Pro 和 iPhone 11 Pro,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在开始详细分析之前,需要强调一个关键前提: 华为 Mate 30 Pro 无法使.............
  • 回答
    华为Mate 30 Pro 手机之所以备受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闻其将采用“液体摄像头”技术。这项创新技术如果属实,将为手机摄影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液体摄像头技术的优点与不足: 液体摄像头技术:优点与不足的深度解析液体摄像头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电润湿(Electrowe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