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长时间戴耳机听歌对听力真的有影响吗?

回答
长时间戴耳机听歌,这事儿呀,可不是小事,对咱的耳朵绝对有影响,而且影响还不小。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

首先得说,耳机这东西确实方便,想听啥歌自己控制,不打扰别人,这多好。但是,咱的耳朵是个精贵玩意儿,它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很广,而且对声音的强度(也就是咱们说的“音量”)也是有上限的。长时间让耳朵暴露在高强度的声音下,那就像长期在施工现场旁边待着一样,耳朵就吃不消了。

具体有什么影响呢?

最直接、最常见的影响就是听力下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聋”。别觉得这是夸张,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声音的强度是以分贝(dB)来衡量的。正常说话的声音大概在60分贝左右,一个安静的图书馆大概在40分贝。而咱们听歌,如果音量开得很大,比如超过85分贝,持续听上几个小时,耳朵里的内耳毛细胞就会受到损伤。

想象一下,这内耳毛细胞就像非常纤细的绒毛,它们负责把声波转换成电信号,然后传递给大脑,大脑再给我们反馈出我们听到的声音。这些毛细胞非常敏感,一旦受损,就很难再生长,而且损伤是累积性的。刚开始你可能没啥感觉,但随着时间推移,它们越来越多地受损,听力下降的程度就会越来越明显。

这种听力下降初期可能表现为听不清高频的声音,比如小鸟叫声、女性或小孩说话的声音。你可能会觉得别人说话含糊不清,或者需要别人把音量调大才能听见。更严重一点,可能就是对某些特定频率的声音完全听不见了。

除了听力下降,长时间戴耳机还可能导致耳鸣。耳鸣就是耳朵里有嗡嗡声、嘶嘶声、铃铛声等不存在的声音。这通常是耳朵受到了过度刺激,尤其是高音量刺激后的一种“抗议”。有些人耳鸣只是一时性的,休息一下就好了,但如果长期下去,耳鸣也可能变成一种慢性问题,影响睡眠和情绪。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听觉疲劳。你可能在戴耳机听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耳朵有点闷,声音听起来也不那么清晰了,好像“钝”了一点。这就是听觉疲劳的表现。虽然这种疲劳通常是暂时的,但如果经常让耳朵处于这种状态,长此以往也会对听力造成不利影响。

哪些因素会加剧影响呢?

1. 音量大小(最重要的因素!):这个真的是最关键的。很多人总觉得音量不大听不清,或者就是要“炸”耳朵才舒服。要知道,耳朵的听力受损程度跟音量大小和暴露时间有直接关系。国际卫生组织就建议,日常接触的噪音最好不要超过85分贝,而即使是85分贝,长时间暴露也会有风险。你再想想,很多音乐播放器的最大音量能轻易超过100分贝,长时间听,耳朵真的扛不住。

2. 使用时长:听歌的时间长短也非常重要。即使音量不是特别大,如果连续听几个小时,耳朵的负担依然很重。理想情况下,每听一段时间(比如45分钟到1小时),就应该让耳朵休息一下,摘下耳机,让它们透透气,恢复一下。

3. 耳机类型:不同类型的耳机,对耳朵的影响也略有不同。
入耳式耳机(塞入耳道的):这类耳机密封性比较好,能更好地阻隔外界噪音,所以我们往往会下意识地调低音量。但如果音量调得还是很大,那种声音会更直接地冲击鼓膜,而且长时间佩戴可能还会影响耳道内的空气流通,容易滋生细菌,引起耳部不适。
头戴式耳机(罩在耳朵上的):这类耳机相比入耳式,与鼓膜的距离稍微远一些,但如果音量开得很大,其产生的声压同样会对内耳造成损伤。而且一些包裹性非常强的头戴式耳机,长时间佩戴也可能导致耳朵闷热不适。
骨传导耳机:这种耳机是通过骨骼传导声音,不直接经过耳道和鼓膜,理论上对听力损伤会小一些。但如果音量过大,依然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比如空气传导的漏音)对听力造成影响。而且,如果长时间使用,它对听力的直接影响虽然小,但对耳朵的整体舒适度也需要考量。

4. 音乐类型:有些音乐,比如重金属、摇滚乐,本身节奏快、音量大,而且低音炮比较强劲,听这类音乐时,不自觉地调大音量的可能性更高。

怎么做才能保护耳朵呢?

既然已经知道了危害,咱们就得行动起来:

降低音量!降低音量!降低音量!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点。一个简单的方法是“6060原则”: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歌不超过60分钟。或者在嘈杂的环境下,你听不到周围人的说话声,那说明你的音量已经太大了。
缩短使用时间:养成定时休息的习惯,听一段时间就摘下耳机让耳朵放松一下。
选择合适的耳机:如果经常在户外使用,可以考虑入耳式耳机,它能有效隔绝噪音,让你不需要把音量开得很大。但同时要注意保持耳道清洁。
注意耳部卫生:尤其是入耳式耳机,要定期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关注听力健康:如果发现自己有听不清、耳鸣等情况,要及时去看医生,早发现早治疗。
不要在睡觉时戴耳机:这不仅影响听力,也可能压迫耳朵,造成不适。

总而言之,长时间戴耳机听歌对听力确实有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旦发生,想要恢复就非常困难了。所以,咱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一定要爱护好自己的耳朵,让音乐真正成为生活的美好点缀,而不是伤害的根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您连 WHO 说的 85 dB SPL re 20μPa 是什么意思都不清楚, 那真的很难解释清楚。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能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

幂和对数运算。


国际上公认的声压 0 dB,对应的压强参考值为20微帕斯卡(μPa) = 2×10−5 Pa .

祖国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 《气导听力零级》全国量值比对报告:

感兴趣的可以

自行下载研读 jls.aqsiq.gov.cn/kxjl/j


感兴趣的可以自行下载研读


知道这个参考值有啥用呢?

只要有了初中文化, 这个参考值就有用了。


比如人有 46 条染色体,有些发烧论坛的大湿总觉得自己有超能力,

结果滴血认种, 还是 46 条。 这时围观群众就可以 ”哦“ 地恍然大悟了。原来大湿的超能力是癔症发作等等。

看到一个灵长类, 又是 46 条染色体,还说人话, 不假思索您就可以说这踏马的

就是个人啊。

这就是参考值的意义。

国际上公认的声压 0 dB,对应的压强参考值为20微帕斯卡(μPa) = 2×10−5 Pa .

好了 46 条染色体可以用来认人, 声压 0 dB,对应的压强参考值为20微帕斯卡(μPa) 可以用来干啥?

只有智商是不够的, 当然如果大家好奇也可以自测一下自己初中级别的智商:


初中智商水平快速测试入口:


2017智商测试

2016版智商测试

可能是世上最难的智商测试


别害羞, 几分钟的事情, 而且是全中文的。


国际上公认的声压 0 dB,对应的压强参考值为20微帕斯卡(μPa) = 2×10−5 Pa .

好了 46 条染色体可以用来认人, 声压 0 dB,对应的压强参考值为20微帕斯卡(μPa) 可以用来干啥?

如果没有下面这个免费的软体, 回答题主的问题确实有点难度。

老烧见了就躲的耳朵听力曲线测试软件 --- 写给全国爱耳日

这个软体就是给大家免费测试听力用的。

因为它有 1dB 的步进, 所以能够比较精确地获取自己的听阈曲线。


有的同学说, 哎我是华侨(歪果仁)。不巧, 俺也是华侨, 也是歪果仁。


因此准备了一个英文的说明:


老烧见了就躲的耳朵听力曲线测试软件 --- 写给全国爱耳日

这个软体有 1dB 的步进, 能够比较精确地获取自己的听阈。


这这这有什么用呢?

有用。 当然有用。

人嘛, 46条染色体, 听阈声压 0 dB,对应的压强参考值为20微帕斯卡(μPa)。

还用俺一个没文化的初中毕业生提示您吗?



用这个软体在 1000 HZ 测出来的 dB 值一方面可以用来估算你的音量是不是过大,

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估计你的耳机是不是在某个频率有峰。

如果用这个软体在 1000 HZ 测出来的 dB 值在 -100 dB,

那就说明你真的开得很响很响很响很响很响很响了。


怎么算呢?

如果用这个软体在 1000 HZ 测出来的 dB 值在 -100 dB,

就说明您把音量调到整个链条产生的声压大约 100 dB 左右了。

当然前提是您是个正常人, 听阈在20微帕斯卡(μPa)左右。

这就是所谓的耳朵收货, 用自个的耳朵做基准。

如果您知道自己的染色体不是46条, 那这个免费的实验可能就帮不到您了。


从音源到脑子, 整个链条是这样的:

您的大脑颞叶 + 您的耳朵 + 耳机(变量)+ 耳放(如果有) + DAC(音频界面) + 电脑 + 本测试软体(产生 32比特 HiRES 测试波形)

= 整个链条。



明白了吧。


初中智商 + 免费软件 + 5 分钟 = 问题解决。


还不用学俺傻乎乎地买万用表、噪声计和声压基准, 您看了俺的散文赚到了吧?







经常听耳机,损害怎么计算?

如果您认识一些读过书的人, 就让他们帮您算:



听力损害要声音超过一定的强度才会发生, 所以尽可能的小音量就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

声音造成的损害计算是有公式的,一般人也不会认真去计算。


普遍原则就是尽可能的小音量就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法子。


头戴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哪个损害听力更严重? 它们都一样, 大音量的时候损伤的能力是差不多的。 但是入耳式的灵敏度一般比较高, 所以更可能不小心伤害到自己。现在旋钮式的音量调节不多了, 手机会自动限制音量, 这样看来, 两者区别也不大。


入耳式耳机说话的时候耳朵有吱吱的轻响,是否改换个头戴式耳机?


这是因为您的下颌骨的髁状突在张闭口时挤压外耳道前壁引起的。


确实您可以考虑换个头戴的了。

头戴式耳机可以考虑 DJ 或者录音用的, 隔音效果比较好, 在图书馆用也不会被鄙视。

便宜的可以考虑 Sennheiser PX200, HD280, HD380 这些。 或者更便宜的国产录音用的监听耳机。

一般来说有 40dB 以上的信噪比的时候就不在需要刻意地提高音量了。


至于现存的系统(播放器 + 耳机 + 自己的耳朵 + 脑子), 对声音的敏感度可以用这个免费的软体获得:


如果您测出来的曲线很接近 ISO 226 那就说明自己的耳朵、耳机和聆听的习惯都没有问题。

如果偏离很大, 或者曲线很多地方凹陷了,那就提示有听力损伤要尽快就医, 或者您的耳机存在很大的问题。




JavaScript: 单音波形发生器可自定义频率幅度和时间


版权授权:WTFPL


直接另存为 HTML 就可以用了, 不用安装任何软件。

可用于自测听力。


       <html>     <button onclick="audPlay()"> Play Generated Tone </button>     <br>     <input type="number" id="Text_Input" value="220"> Frequency (Hz)     <br>     <input type="number" id="u_Amp" value="0.999"> High Amplitude can deafen human( Warning! )   <script> // // 版权授权:WTFPL //  var o_F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_Input").value; var li_saR = 44100; var li_Dur = 5; var lf_am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u_Amp").value; var lfa_sList = new Float32Array(li_saR *li_Dur);  function _myBeeP_({ m_Farr, li_saR }) {   var audioContext = new AudioContext({li_saR});   var memB = audioContext.createBuffer(1, m_Farr.length, li_saR);   memB.copyToChannel(m_Farr, 0);   var m_src = audioContext.createBufferSource();   m_src.connect(audioContext.destination);   m_src.buffer = memB;   m_src.start(); }  function audPlay() {   o_F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_Input").value;   lf_am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u_Amp").value;    for (i = 0; i < lfa_sList.length; i++)       {       lfa_sList[i] = lf_amp * Math.sin(2* Math.PI *(o_Fr/li_saR) * (i%( li_saR/o_Fr )));      }    _myBeeP_({ m_Farr: lfa_sList, li_saR });  }  </script>  </html>     

直接另存为 HTML 就可以用了, 不用安装任何软件。


不用谢。




不明白的话请来俺的专栏提问:


尽可能的小音量就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法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