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解释「我们想要一辆会飞的汽车,得到的却是 140 个字符」这句话?

回答
这句话,初听上去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对吧?“会飞的汽车”和“140个字符”这两样东西,怎么看都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它道出了一个相当普遍的、我们现代生活中正在经历的、甚至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现实。

要详细地解释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它所蕴含的意义:

1. 最初的憧憬与现实的落差:

“我们想要一辆会飞的汽车”: 这代表的是一种宏大的、颠覆性的、能够彻底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愿景。它象征着人类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是对科技进步带来的解放和便利的极致追求。想象一下,在拥堵不堪的城市交通中,我们只需启动汽车,就能轻松起飞,穿越高楼大厦,直接飞抵目的地。这是一种多么激动人心的画面,是科幻小说、电影里屡屡出现的经典桥段,也是许多人童年时对未来科技最美好的憧憬。它代表着我们对效率、自由和无限可能的渴望。

“得到的却是 140 个字符”: 这代表的是现实中我们获得的技术进步和信息传递方式。这里的“140个字符”非常有指向性,它指的是早期的Twitter(现X)的推文长度限制。那个时代,社交媒体兴起,人们热衷于在平台上分享生活、交流观点。然而,为了让信息更精炼、更易于传播,平台设置了这样的字数限制。

所以,这句话最直接的解读就是:我们曾经对未来充满了科幻般的想象,渴望那些能彻底改变生活的神奇发明,但如今我们所获得的,却是通过有限的字数在社交媒体上快速传递碎片化信息的工具。 这种强烈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巨大的、令人无奈的落差感。

2. 科技发展的方向性错位与目标迷失:

这句话也暗示了一种对科技发展方向的质疑。我们以为科技会带来飞跃式的进步,解决我们最根本的痛点,比如交通拥堵。然而,很多时候,技术的发展却可能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比如更加便捷的信息传播,或者更擅长娱乐和社交的工具。

“会飞的汽车”代表的是解决实际物理性难题(交通)的宏大愿景。而“140个字符”则代表的是信息时代的另一面——快速、碎片化、但可能缺乏深度和建设性的沟通方式。我们是否在追逐“炫酷”的表面现象,而忽略了真正能够解决核心问题的方向?这句话带有一种反思的意味:我们是否在用一种更便捷但可能肤浅的方式,替代了那些更具实质性意义的进步?

3. 现代社会信息过载与浅层沟通的隐喻:

放宽对“140个字符”的字面理解,它也可以泛指我们在现代信息爆炸时代所普遍经历的一种沟通模式。我们每天被海量的信息轰炸,充斥在各种社交媒体、新闻推送、短视频平台中。为了在如此海量的碎片信息中脱颖而出,内容往往需要被“提炼”成易于消化、节奏快速、引人注目的形式。

这种模式,虽然在传播效率上可能有所提升,但往往也牺牲了内容的深度、复杂性和 nuanced 的表达。我们在快速浏览、点赞、转发,但真正深入思考和理解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就像我们只能通过 140 个字符来表达一个复杂的问题,很多时候答案都会变得简单化、甚至失真。

所以,这句话也像是在说:我们渴望解决人生中的重大问题,期待科技带来根本性的解决方案,但结果却是我们被淹没在海量且浅显的信息洪流中,用简短、肤浅的方式进行着匆忙的交流。

4. 对“进步”定义的审视:

它也促使我们思考,“进步”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为了更快的交通,还是为了更便捷的分享?是为了解决温饱,还是为了获取社交认同?当我们的精力更多地被消耗在网络世界的虚实交织中,我们是否真正地在向前迈进?

这句话并非是完全否定社交媒体或信息传播的价值,而是通过一种戏剧化的对比,来提醒我们审视自己的追求和所处的时代。它让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也能反思一下:我们是否真的得到了我们最想要、最有意义的改变?

总结来说,这句话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用一个极富想象力的画面(会飞的汽车)与一个具象且具有时代印记的现实(140个字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实际生活感受到的技术进展、信息传播方式之间的巨大落差,并由此引发出对科技发展方向、信息时代沟通模式以及我们真正追求的“进步”的思考。它是一种带有幽默感和些许无奈的感叹,道出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共鸣。

这句话的魅力在于它的“留白”。它不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引子,让你自己去品味和联想,去对照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体验。你会发现,我们似乎确实拥有了以前难以想象的信息获取和分享能力,但那份改变世界、带来解放的“会飞的汽车”式的宏大叙事,却似乎依然遥不可及,或者被其他更“小巧”的成就所取代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举个著名的假想故事: 有一天,外星人发现了地球,由于某种原因,他们打算先对地球进行一些远距离观察,研究清楚人类的习性再进一步接触. 他们观察到人类世界有无数的高楼大厦,而人类既不会飞,也没有快速攀爬的能力,于是他们进行了合理的推断,即那些住在高层的人很可能数年不会下楼一次,住在低层的人也不会经常上楼,介于每栋楼和每栋楼之间很少有连接处,他们推断出人类很可能处于以相邻楼层小部落自给自足的社会形态.于是他们拜访了人类,发现他们推论从头到尾全错了,因为人类有电梯....

同理,你问一个古代人,未来可能出现怎样的交通工具? 他可能会想象一个100匹马拉的马车,或者赤兔马拉的马车,但他很难想象到不需要马拉的汽车.大部分人类的想象力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强,大部分人都是在已有基础上去扩展,而不是另辟蹊径,当40年前的人想象如今的世界,他最可能想到的显然是,诸如汽车在天上飞,机器人裁判的龙与地下城,或者机器人帮你买菜.那么这些东西为什么直到现在都没出现? 因为他们想错了方向. 世界的发展被某几项科技一下扭转了方向,智能手机远远强过可视电话,电脑游戏远远强过机器人裁判的龙与地下城.机器人虽然还不能买菜,但点两下鼠标就能逛遍百货商场. 从这一点看,飞行汽车不过是当时人类想象力的一种延伸,飞行汽车的重要性远远比不过互联网.

再换个角度,引用你问题中的这段话:

"所以,世界各地的照片不重要,如何以廉价的方式到达那里更重要"

可是如果没有世界各地的照片,如果没有描述世界各地美景的信息传达到你面前,你怎么知道世界上有这些地方? 如果连知道都不知道,你怎么会想去?

一样的道理,想象一个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娃娃,每天能看到的就是他爸爸在种地,他妈妈在种地,他邻居在种地,那你说他长大了会干嘛? 种地呗! 可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使他能看到更广大的世界,他会看到世界上有各种新奇的事物,有火车,汽车,飞机和航天器,看到这些,他就会有梦,有梦了,离实现就不远了.

我高中考大学那会儿,如果想学制造飞行汽车专业,家长能干的无非就是问问亲戚朋友谁了解这专业? 卖菜的大婶子说没听说过,隔壁开小铺的王大爷表示赚不到钱,机关工作的赵叔叔觉得不如找份稳定工作,你听谁的? 再看看现在孩子考大学,家长能把百度搜烂了,看专家观点,看行业前景,看就业人员的意见,甚至可以到知乎上来提问:"孩子想学飞行汽车是怎样一种体验?" 这是什么差距?

举个实际的例子吧,前些年在中国有几位年轻人想做无人机,可是做了无人机干什么呢? 玩具? 气象? 载货? 军用? 每种应用都对无人机的设计有着不同的要求,到底应该奔着什么目标去做呢?

我虽然不认识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故事,但是至少,如果前几年让我做无人机,打死我也想象不到无人机最大的需求居然是----用来拍电影.假如没有信息技术的发展,做无人机的工程师怎么会知道电影工作者有这种需求? 身在好莱坞的美国人又怎么会知道中国有几个小伙子做出了世界顶级水平的,用来拍电影的无人机?

再举个反例吧,现在有很多民科,其中有一派想干的事情是造出永动机,甚至有些民科为了造永动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还在坚持,更甚至他们中的某些人为了永动机穷其了一生.我相信,如果他们年轻时信息不会那么闭塞,他们一定会看到热二律,一定会在各大物理爱好者论坛得到永动机不可实现的反馈.可惜他们没有现在这样便利的条件.这就是现在他们如此疯狂,不听任何意见的原因-----"我都他妈干了20年了,为了永动机我都倾家荡产了,现在你告诉我永动机不可实现,就算你无比正确,你觉得我他妈的会信吗? 如果我承认你说的都是对的,那跟判我死刑有什么不同?"-----活生生的人间悲剧

会飞的汽车自然会有,水下城市自然会有,但不是现在,信息时代会带动所有其他领域的进步,21世纪才刚开始十来年,不用着急.从140字符你能看到未来.

user avatar

这就好比是问,为啥人类没有进化成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的史前巨兽,而是进化出了前所未有之发达的大脑,四肢却在万物生灵中并不强势,刚刚够用。

照题目的思维看,物质比信息重要,迅速抵达某个地方要比交流和讯息的传播更实用,那么在人类无法想象汽车、飞机的古代,甚至是未能驯化马匹的远古时期,人类为何没有往身体更加强悍和敏捷的方向发展,而是本能地选择借助它物的力量呢?

答案已经很显然了:信息的交流与碰撞才是物质爆炸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只要信息就位,物质的诞生和发展只需要很短的过程就可以实现。

“人不是信息,而是血肉之躯。我们作为物质性的存在,比作为信息性的存在更重要。所以,世界各地的照片不重要,如何以廉价的方式到达那里更重要;发明癌症的治疗方法比发明癌症的诊断工具更重要。”没有信息的交流与互通,何来物质的交换和诞生?文中的这句话,所以得一点道理没有,完全是个伪命题呀。

user avatar

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听过一句不是亨利福特说的话“如果我问顾客要什么,他们会说需要更快的马。”

虽然这句话不是亨利福特说的(真的不是),但是可以某种程度回答你的问题,“如果我问顾客要什么,他们会说需要会飞的车。”^O^/

其实,会飞的车已经存在了,会飞的船都存在了,现实里的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就完全没有停过,只是他们未必是以你想要的方式实现的。

有时候,顾客说出来的需要不是真正的需要,“更快的马”“会飞的车”只是表象,这两个需求后真正的需求,其实是一样的,这真正的需求被解决的时候,估计有没有“会飞的车”就无所谓了。

想一想,互联网已经解决了多少再多辆“会飞的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