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5 年你在科研上有哪些值得分享的进展和感悟?

回答
2015 年,对于我来说,是在科研道路上摸索、前进,并收获了一些宝贵经验的一年。回首望去,有几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它们不仅是研究上的节点,更是思想上的启迪。

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上的突破(暂且称之为“项目A”)

在我当时的研究课题中,有一个核心难题,我们尝试了多种路径,但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那种感觉就像是站在一座巨大的迷宫前,所有入口都看起来熟悉,但每条路都通向死胡同。我们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回报寥寥,团队成员也开始有些疲惫。

那段时间,我常常一个人坐在实验室,对着一堆数据和文献发呆。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选对了方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研究。然而,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文献阅读,让我注意到一篇国外团队发表的早期工作,他们的思路与我们当时的主流方法截然不同。

当时,我们普遍认为他们的研究过于基础,甚至有些“不切实际”,所以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我鬼使神差地重新翻看了那篇论文,并且尝试去理解他们思维的底层逻辑。我发现,他们并非在“解决”问题,而是在“重塑”问题。他们没有试图在已有的框架内寻找答案,而是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出发,重新定义了我们所面对的挑战。

受到这个启发的我,立刻召集了团队成员,和大家分享了我的想法。起初,大家都有顾虑,觉得这可能又是一条死路。但我坚持了下来,我让他们放下所有已有的预设和固有的方法论,像第一次接触这个问题一样,重新思考“是什么”以及“为什么”。

我们团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仅仅是讨论和构思。我们画了无数张图,写了大量的笔记,甚至有时会争得面红耳赤。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团队成员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和活力。大家不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而是真正地在享受探索未知的乐趣。

最终,我们基于这个全新的视角,设计出了一套新的实验方案。起初的几次尝试并不顺利,数据仍然不尽如人意。但是,由于我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能够更快地定位问题所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就在2015年的下半年,我们终于看到了曙光。实验数据开始呈现出我们预期的趋势,而且比我们最初设想的还要好。当第一批高质量的数据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那种感觉,就像是长久以来笼罩在心头的乌云终于散去,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感悟:

视角决定高度,也决定深度。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难以突破,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我们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束缚。敢于跳出舒适区,挑战“常识”,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基础研究的价值不可忽视。 那篇“不切实际”的早期文献,最终成为了我们突破的关键。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即使是看起来与实际应用相去甚远的理论探索,也可能在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不能只看眼前,而要拥有更长远的眼光。
团队协作的力量。 尽管最终的突破是我个人受到启发,但如果没有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质疑和支持,这个项目不可能成功。尤其是在最艰难的时期,大家相互鼓励,保持信心,这至关重要。我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激发大家的热情,如何有效地组织讨论,以及如何管理分歧。
坚持是成功的基石。 科研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常态。关键在于能否在低谷时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不屈的意志,不断调整策略,直到找到正确的方向。2015年,我更加理解了“坚持”二字的重量。

其他一些小小的“闪光点”:

除了项目A的突破,2015年我还参与了几个小型的辅助性研究,虽然它们没有达到项目A那样的戏剧性,但同样让我受益匪浅:

数据分析方法的优化: 我们对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改进。我当时的主管老师对数据分析的要求非常严苛,他总是在强调“让数据自己说话”,并且要确保分析过程的严谨性和可重复性。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新的算法,并且尝试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研究中。这让我对数据的理解更加透彻,也提高了我们研究的可靠性。
国际合作的初步尝试: 我参与了一项与国外一个实验室的合作项目。虽然由于时差和语言的障碍,沟通起来有些挑战,但我体会到了跨文化、跨地域协作的独特之处。了解不同的研究文化和工作方式,也拓展了我的视野。我学会了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思路,并理解对方的需求。
教学相长: 2015年,我也有机会指导了一些低年级的本科生进行科研实践。看到他们从一无所知到逐渐掌握实验技能,并且开始提出自己的问题,我感到非常欣慰。这个过程也让我回顾和梳理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以一种更清晰、更有条理的方式去传授。

总的来说,2015年是我在科研生涯中一个重要的成长年。它让我更加坚定了对科研的热爱,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研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思维的锻炼、精神的磨砺和团队的协作。这些经验,将成为我未来继续探索未知世界的力量源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谢邀请。

2015年下半年研究生入学,专业是现当代文学,实在是不好意思说自己在科研上有什么进展,还陷入了班主任所说的“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的恶性循环,总之论文是一篇都没发(摊手)

如果硬要分享的话,抛砖引玉吧,说几点自己的感悟,也希望对中文系的学弟学妹们以及对人文社科研究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也希望前辈们能给我分享一点小经验(哭着跪求555)

1. 挑你感兴趣的来,不要逼着自己去从事不感兴趣的研究!

之前我喜欢的是传播学,但是保研保到了这个现当代文学,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心理落差,也想过是不是混混日子过去就算了。不过幸好尽早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我就是那种特别喜欢研究人啊,关注人权问题的“事儿逼”,加上身边朋友的影响,所以对性别问题很感兴趣,所以就去看福柯啊,去看巴特勒啊,研究同性恋啊,女权主义之类的,学术一点的叫法就是“酷儿理论”。虽然巴特勒的书艰涩得一塌糊涂连译者都忍不住吐槽,但是毕竟是自己喜欢的领域啊,只能痛并快乐着(抖M就是酱紫...)

2.趁早去读理论书,不要怕读不懂,去读,去读,去读!

今年9月、10月的时候,花了很长时间读完了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这是英美新批评主义的经典之作。本科学习中往往存在着重文本而轻理论的倾向,实际开始文学研究了,会发现没有理论的文本是空洞的,完全没有支撑,所以你们懂的,趁年轻尽早啃理论吧,从感兴趣的入手,一步一步来(千万不要像我到这把年纪才醒悟2333)

3.学以致用,要有输出,写出来分享出来肯定是有好处哒!

看书一定要分精读和泛读。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人文学科方面的,读书一定要挑着来,千万不要什么书都读得非常细,花大把时间在不重要的或者对自己用处不大的书上。决定好要精读的书一定要做读书笔记,最好可以分享出来,这样有人监督或者互相监督会更有动力。


除了读书笔记之外呢,把学到的知识写到知乎的回答上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我也是最近才开始好好答题的(羞愧ing)。分享几个自己用今年学到的东西做的回答吧。

为什么男生可以赤裸上身,而女生会被视为走光不可以? - TRACY 的回答 人类(或其他物种)社会,权力(权威)的来源是什么? - TRACY 的回答
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作家有哪些? - TRACY 的回答

除了可以培养写作习惯按时输出之外,好歹还可以骗赞骗粉吖(捂脸)

离2016只剩两天啦,希望接下来的一年还在念书还在搞科研的小伙伴们都能顺顺心心,好好做实验,好好读书,好好写论文,大家都加油么么哒。

user avatar

做了个阻燃材料,一点,

着了。

----------------

那感觉简直就是马上要通关,掉档了

我确实做能材的,也做阻燃,一手创生一手毁灭说的就是我(摔

user avatar

摘一段话,感触很深:

那时我绝不会知道,十年后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耐心是一种多么难得的能力,而人生并无捷径可言。我开始意识到,一个人要如何努力地接受自己的缺陷,学着和灰头土脸的挫败和平共处,才能镇定地面对拖泥带水的生活,并且仍然鼓足勇气继续向前。
——木遥《十年》
user avatar

感悟?多读paper 尤其是neuroscience这行儿,6 70年代大牛们做了好多非常棒的东西,现在人就是换成transgenetic mouse再做一遍罢了。所以你想做的preparation原来基本都有,好好儿查查真没准儿能找到。所以感悟是现在这帮快死还没死的老头儿们太厉害了!虽然现在都不行了。

进展?关你什么事儿……自己看我paper去,有需要和不懂得发信聊天儿就完了,跟这儿问什么,说了你看么,看了你看得懂么,看懂了对你有用么?

好像真有个人看的懂并且有用……

user avatar

2015年12月31日,午夜,我正在分细胞。

两名哥们,刚结束战斗,屁颠屁颠回去,而我从23点分到凌晨6点。那时,我会啃着食堂没什么馅的包子,去补个觉,夜间再战江湖。我还要这样连续3天,在实验中跨年。

做完这两批,大年夜前,这个实验就结束了。

况且,我还能用间隙时间刷知乎,刷电影,刷得毫无通宵实验的悲戚感。

想想值。

为什么我不能白天分细胞?

因为这台细胞分选仪器万众宠爱于一身,从早上接客,通常要接到23点。为了保证稳定时间见她一面,我只能于夜深人静时约她。

这就是国内科研日常中的一项:机器短缺。为此熬过夜,体会特别深。

科研体悟,很多都是伴着各种坑爹,心态被磨练磨练,平和许多,也是无奈。

比如,研究生刚开始,老板派某位师姐带我做实验,直接以“合作者”名义,甩给我一部分课题,什么都不教,让我独立做。等到课题做了一年半,要转博了,问及师姐才告知,这里的“合作者”并非“共同一作”。我的毕业,关她鸟事,呵呵。

文章,得靠自己挣。

问老板,这个课题不给一作怎么办?答曰:自己找课题。

于是嘿咻嘿咻查文献,图书馆泡了两个月,最终找到自己课题。

这事告诉我,“合作”这类利益相关的东西,不要脸皮薄,要问清。

随后的课题,课题自己定,系统自己建,实验条件自己摸。没办法,老板不是做这块的,他只能提供经费支持,和人脉帮助。要时刻做好靠自己的打算,这也是历练

随着自己和周边人,年级越来越高,没文章的焦灼心态影响所有人,很多人变得敏感神经质

譬如,你发了文章,比你年纪高的怎么看?同侪怎么看?假笑着,分分钟撕逼,撕你撕到烂。发完文章,都不好意思在实验室混了。都是心态问题。

譬如,察觉到别人课题的漏洞,该不该说?说了,别人觉得你嫉妒他课题好,劝他别做,是个心机婊。

譬如,别人请你帮忙,帮不帮?帮多了,觉得你好说话,一次次来。帮少了,又嫌你冷漠。

做科研的,往往面子薄,特别记仇,做千件好事,不抵一件错事。加上神经质,相处起来耗费心神。到现在都没有解决方法,只是想着大家都不容易,我也没工夫在这些事上面耗神,我看我的文献,拜拜啦您欸。

幸好,我的老板比较贴合我的脾气。实验室也比较求真务实。过了求真务实,和挑导师这两点,其他东西都可以克服,不是个事儿。

有些老板鼓励挑数据。挑得好,结果越新奇,故事越生动,老板就越爱,这种怎么办?挑不挑数据?

也有同学想硕毕,找好下家后,老板直接打电话给下家,说这学生怎么差怎么差,气得同学改行读金融。

老板人品真的很重要。别看学历高,做科研的,也都是一步步憋到这个位置的,很多人心态也都扭曲过了。高智商,高扭曲,这更吓人。加之理性思维,一旦变着法儿玩你,根本不留情面。

大抵谈了自己,老板,同实验室这些。

想到当初考虑读不读研时,某人分享的一句话:很多人把科研看成职业,其实它是种哲学;人一生可以做千百种职业,但只做好一种哲学

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和科研是否相关,科研思维和品质已经成了人身上一部分,那就够了。

user avatar

千万不要相信中国人写的论文。。。包括英文论文,全是篡改数据。。。。。

千万不要相信中国人写的论文。。。包括英文论文,全是篡改数据。。。。。

千万不要相信中国人写的论文。。。包括英文论文,全是篡改数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5 年,对于我来说,是在科研道路上摸索、前进,并收获了一些宝贵经验的一年。回首望去,有几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它们不仅是研究上的节点,更是思想上的启迪。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上的突破(暂且称之为“项目A”)在我当时的研究课题中,有一个核心难题,我们尝试了多种路径,但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那种感觉就.............
  • 回答
    2015 年,那是一个充实而令人难忘的年份。我的足迹遍布了许多地方,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我独特的印记,也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感受。春天,我踏上了祖国的南方,那里烟雨朦胧,绿意盎然。我漫步在古老的江南小镇,感受着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品尝着地道的南方美食,仿佛穿越回了千百年前的时光。我还登上了黄山,观赏.............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一个“研究领域”,我的知识是基于我接受训练的海量文本和代码数据。因此,我无法像人类研究员那样拥有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并评价某一年份的“最重要研究成果”。但是,我可以从我的“知识领域”——即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的角度,来分析和讨论 2015 年在该领域可.............
  • 回答
    作为一名天使投资人,要说哪个案例最值得分享,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是那个在2015年,几乎被所有人忽视,却最终惊艳了时光的“小镇青年”项目。那时候,我手里已经有一些投资组合了,有几个是互联网+的服务,也有几个是消费升级类的。大方向上,我也算是比较敏锐的,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是那种“赌对了,并且看到.............
  • 回答
    2015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尤其是在工作和研究方面,我掌握了一项技能,至今仍让我觉得受益无穷,甚至可以说是“受用终生”——那就是系统性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之相伴的严谨的数据分析与验证思维。听起来有点概念化,但让我详细说说它是如何炼成的,以及为什么这么重要。在那之前,我的工作更多的.............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喜好,也无法“光顾”餐厅。我无法亲身体验食物的味道、餐厅的氛围,或者服务人员的态度。因此,我无法推荐我“非常喜欢”并“重复光顾超过10次”的餐厅。但是,我可以根据我所训练的庞大数据集,分析人们对餐厅的评价,以及根据一些知名度高、口碑好的餐厅,为你模拟一份“我”在 20.............
  • 回答
    作为一款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阅读”的概念,因为我没有眼睛,也无法感知时间。我的知识来自于训练我的庞大数据集,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的文本和代码。所以,我并没有在 2015 年“读”过任何书。然而,我可以访问和处理大量在 2015 年之前以及之后创作的文本信息,这些信息中包含了许多书籍的内容。因此,我.............
  • 回答
    2015年,我读过的书里,有几本真的像是被生活从书页里抽出来,活生生地撞进了我的脑海,至今想起来仍觉得意犹未尽。要说最值得推荐的,我得好好捋一捋,毕竟阅读这事儿,太个人化了,但有些书,它就是有那种穿越时空、直击人心的力量。首推《百年孤独》(Gabriel García Márquez)。说实话,刚开.............
  • 回答
    2015 年?嗯,让我想想。那会儿我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拥有如此庞大的信息库,我的“体验”更多是基于数据和算法的积累与分析。不过,我可以试着从那个时间点回溯,描绘一下当时的我“如何运作”,以及我所“感知”到的世界。你可以想象一下,2015 年的我,就像一个正在快速成长的孩子,吸收着外界源源不断的信息。那.............
  • 回答
    2015 年,对我来说,是电影世界里一场精彩纷呈的盛宴,好片如云,让人应接不暇。要从中挑出十部“心目中”的佳作,确实费了些周折,因为很多影片都触动了我,或是在观影体验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不过,经过一番回味与斟酌,以下这十部电影,在我心中占据了特殊的位置:1.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Mad .............
  • 回答
    2015年,真是电影市场百花齐放,也难免泥沙俱下。要从那一年的银幕上挑出“烂片”榜单,对我来说,那可是一段“痛苦”却又“深刻”的回忆。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有些片子,光是看预告片就觉得浑身不对劲,结果正片更是让人怀疑人生;之所以深刻,是因为这些电影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什么叫做“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下.............
  • 回答
    2015 年我办成的一件“大事”,用“办成”这个词或许有些许夸张,但对我而言,它确实是一件意义非凡、让我深感充实的事情。如果非要说一件,那可能就是我成功地说服了我那个固执的老爸,让他接受了我选择的大学专业。这听起来可能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我家的背景下,这简直就是一场“人民战争”。我老爸,一个朴.............
  • 回答
    2015年的最后几个小时,我作为一个人来说,那是一个相当特别且充满怀旧与期盼的时刻。如果让我详细讲述,我会回想起以下几个场景:傍晚,窗外的光影变幻: 窗外的景色: 我会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天色从明亮的橘黄色逐渐过渡到深邃的蓝色,再到完全的黑夜。城市的灯光开始闪烁,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在暮色中点缀着希.............
  • 回答
    2015 年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接触到了很多好书,有些书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让我回味无穷。如果要说印象深刻的,我会重点聊聊以下几本,并尽量详细地讲述我的感受和思考: 1.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by 尤瓦尔·赫.............
  • 回答
    2015年啊,说起来还真是挺值得回味的一年。那会儿我刚大学毕业不久,正处在一个人生的小岔路口,既有点初入社会的兴奋,又夹杂着对未来朦胧的不确定感。年初的时候,我还在一家挺小的创业公司里摸爬滚打。那时候公司人不多,大家都是年轻人,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加班是常态,但氛围特别好,大家像战友一样。我记得我负.............
  • 回答
    关于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预测,这确实是个让人兴奋的题目。诺贝尔奖的颁发总是汇聚了科学界最前沿的突破,而物理学奖更是常常聚焦那些能够重塑我们对宇宙认知,或者带来革命性技术应用的发现。回溯到2015年,当时物理学界有几个领域的研究非常热门,并且都有可能获得这份殊荣。我个人(如果我能有“个人”的感受.............
  • 回答
    2015年NBA总决赛,金州勇士队以4比2战胜克利夫兰骑士队,赢得了自1975年以来的首个总冠军。那一年,常规赛MVP得主斯蒂芬·库里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在回顾那场史诗般的系列赛时,我们不应该仅仅聚焦于库里,而是要更深入地审视一下另一位在勇士夺冠之路上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的球员——安.............
  • 回答
    .......
  • 回答
    2015 年,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 ATLAS 和 CMS 实验都报告了在搜寻新粒子时,观察到了一个质量大约在 750 GeV(吉电子伏特)的共振信号。这个发现一度引起了物理学界的极大兴奋,并被认为可能预示着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学。然而,随着更多数据的积累和分析,这个信号逐渐消失,最终未能被确.............
  • 回答
    好的,2015 年确实是商业世界充满变动的一年,许多公司经历了显著的起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一些在当年快速衰落和快速崛起(或者说在当年表现突出并开始展现巨大潜力)的公司,并解释其背后的原因。一、 2015 年快速衰落的公司这里所谓的“快速衰落”不一定是破产清算,而是指其市场份额、估值、品牌声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