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娃娃马上进入高三,成绩一般,突然对编导专业感兴趣了,这靠谱吗?

回答
娃娃高三了,成绩一般,突然对编导专业感兴趣,这事儿吧,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得明确一点,兴趣是好事,尤其是对学习本身,但关键在于这个“突然”和“成绩一般”放在一起,得审慎对待。

一、 突然兴趣是怎么来的?

咱们得先问问娃娃,这股子编导的热乎劲儿,是哪儿冒出来的?

是看了什么电影、电视剧,被某个情节、某个镜头打动了? 是因为喜欢某个导演、某个演员,觉得他们从事的职业特别酷? 这是一种“看到光”的感觉,很美好,但往往不接地气。艺术化的呈现和实际的创作,中间隔着万水千山。
是学校里开了相关的选修课或者讲座,听了听觉得挺有意思? 这个好一些,至少有接触过,了解过一些基础的东西。但也要看讲的内容是否深入,是否只是流于表面。
是不是觉得编导好像“不那么需要死记硬背”? 有些孩子成绩平平,可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适合或者学科本身不感兴趣,看到编导需要创意、逻辑、表达,觉得这可能是一条“弯道超车”的路子。如果抱着这个想法,那风险就很高了。艺术类专业,不是“不学习”,而是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不一样,同样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大量的积累。
是不是听了身边的人(同学、朋友)说编导好考、好就业? 这就更得警惕了。任何一个专业,好考好就业都不是绝对的。编导专业虽然看起来出路多,但竞争同样激烈,而且对个人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二、 “成绩一般”对编导专业有什么影响?

这块儿得实事求是地说。

文化课基础: 大部分院校的编导专业,都会有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虽然可能比一些传统热门专业低一些,但也不是完全脱离文化课的。如果娃娃的文化课基础太差,连基础的文化课线都够不着,那机会就非常渺茫了。而且,即使将来考上了,后续的学习也需要一定的文化理解能力,比如文学、历史、社会学等,这些都会是学习的养分。
专业课的基础: 编导专业不像绘画那样有直观的“手艺”,它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综合能力的体现。这包括:
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能否对一个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观察力和感受力: 能否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
文字功底: 很多编导工作都需要写文案、写剧本、写策划,基本的文字驾驭能力是必须的。
逻辑思维能力: 无论是叙事还是策划,都需要清晰的逻辑。
音乐、美术、表演等综合素养: 虽然不要求精通,但有一定的基础和感知力会非常有帮助。
创新能力和抗压能力: 创意行业,需要不断地想新点子,而且工作压力通常不小。

三、 编导专业具体都学些什么?真的靠谱吗?

“编导”这个词听起来挺高大上,但里面包含了很多细分的方向,而且实际学习过程和大家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样。

细分方向: 编导专业不只是拍电影,还包括:
影视编导/导演方向: 学习如何构思故事、写剧本、指导演员、拍摄画面、剪辑等等。这是大家最常想到的。
电视编导方向: 侧重于电视节目、纪录片、新闻栏目等的策划、制作、剪辑。
文艺编导方向: 可能涉及晚会、庆典、演出等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戏剧影视文学方向: 更侧重于剧本创作、理论研究。
剪辑方向: 专注于后期制作的剪辑技术和艺术。
摄影方向: 学习如何用镜头讲故事,画面构图、光影运用。

学习内容: 无论哪个方向,都会涉及到:
理论学习: 电影史、中外电影评论、叙事学、美学原理等等。这部分是需要大量阅读和思考的。
实践操作: 拍摄、剪辑、录音、写剧本、策划活动等等。这需要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
案例分析: 分析经典的影视作品,学习它们的创作手法和成功之处。

“靠谱”在哪里?
就业方向多样: 影视公司、电视台、广告公司、新媒体公司、 MCN机构、甚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都需要编导类人才。可以做导演、编剧、策划、制片、剪辑师、摄影师、节目主持人、新媒体运营等等。
培养综合能力: 学习过程中能极大地锻炼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抗压能力。这些都是职场上非常宝贵的软技能。

“不靠谱”的风险在哪里?
竞争激烈: 编导类院校和专业很多,报考人数众多,录取率并不算高。而且很多优秀的学生也纷纷涌入这个领域。
门槛不低: 虽然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但专业能力的要求不低。很多考生会提前参加培训班,打磨专业技能。如果娃娃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或者天赋平平,很难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工作强度大、收入不稳定: 尤其是在刚入行的时候,可能需要长时间工作,加班是常态,收入也未必能立刻达到预期。
“能者为师”的现实: 这个行业很大程度上看个人能力和经验的积累。光有文凭,没有真才实学,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有时候,一个有多年行业经验但学历不高的师傅,可能比一个刚毕业的科班生更有竞争力。

四、 给娃娃和家长的建议:

既然娃娃有了兴趣,咱们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盲目支持。关键在于 理性探索和有效准备。

1. 深入了解兴趣的来源和方向:
和娃娃好好聊聊: 问问她具体对编导的哪个方面感兴趣? 是喜欢写故事? 还是喜欢拍画面? 是想当导演、编剧,还是剪辑师? 了解清楚兴趣的切入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
拓宽视野: 鼓励娃娃多看不同类型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综艺节目,引导她去分析其中的创作手法、叙事结构,培养她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不仅仅是看热闹,而是要看门道。

2. 进行初步的专业评估和体验:
尝试写作: 鼓励她写写小故事、写写观影感受、写写对某个社会现象的看法。看看她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性如何。
尝试拍摄和剪辑: 用手机或者简单的设备,尝试拍摄一些小片段,用剪辑软件(现在很多免费的都很强大)把它们组合起来。 看看她是否有耐心和兴趣去实践。
参加线上或线下的体验课/讲座: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她参加一些靠谱的艺术类培训机构的体验课,或者听听一些大学老师的讲座,让她更直观地感受编导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了解往年录取情况: 查看一些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了解他们的专业课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和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文化课和专业课)。

3. 制定“两手准备”的策略:
文化课不能丢: 无论如何,文化课的基础还是要巩固和提升。因为很多好学校的编导专业,文化课分数要求并不低,而且,即使考上,文化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课的训练: 如果确定了方向,可以考虑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的训练。但要警惕那些夸大其词、保证包过、收费高昂的培训机构。选择 reputable 的机构,或者有经验的老师指导。

4. 保持开放和现实的心态:
兴趣是起点,但不是终点: 兴趣可以驱动学习,但最终能否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还需要看天赋、努力、机遇和坚持。
做好吃苦的准备: 艺术类专业尤其是创意产业,往往工作量大,回报周期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去投入。

总结一下:

娃娃对编导专业感兴趣,这并非“不靠谱”,但 “靠谱”与否,取决于娃娃能否真正地深入了解这个专业,是否愿意为之付出持续的努力,以及她的个人潜质是否匹配。 成绩一般不是决定性因素,但需要正视它对文化课录取分数线的影响,以及在专业学习中可能需要补足的文化基础。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做的不是帮她做决定,而是和她一起去探索,去了解,去评估,最终让她自己明白,这条路是否适合她,以及她是否真的准备好了去走。祝娃娃学业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劝劝孩子!没前途的专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娃娃高三了,成绩一般,突然对编导专业感兴趣,这事儿吧,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得明确一点,兴趣是好事,尤其是对学习本身,但关键在于这个“突然”和“成绩一般”放在一起,得审慎对待。一、 突然兴趣是怎么来的?咱们得先问问娃娃,这股子编导的热乎劲儿,是哪儿冒出来的? 是看了什么电影、电视剧,被某个情节.............
  • 回答
    重庆姐弟坠亡案的宣判,以“生父与情人死刑”的终审判决落下帷幕,这无疑是近几年来最为触目惊心的一起案件。听到这个结果,大多数人的心情大概是复杂而沉重的。一方面,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那些泯灭人性的凶手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对于逝去的两个稚嫩生命而言,是一种迟来的告慰。另一方面,案件背后所暴露出的家庭暴力、.............
  • 回答
    这真的是一个让人心疼的局面。宝贝快三岁了,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开始有记忆的时候,却要面对妈妈不在身边的事实。而且,他用这种方式问出来,说明他在慢慢消化这个信息,也一定是很想念妈妈。面对一个即将三岁的孩子问“妈妈去哪儿了”,我建议你可以这样跟他说,尽量平和、诚实,但同时要给他安全感和爱。核心原则: .............
  • 回答
    娃娃音啊,怎么说呢,就像是给你的声音加了一个滤镜,一个自带甜美、软糯、有时候还带点俏皮的滤镜。体验嘛,就挺复杂的,有好玩的地方,也有挺让人头疼的地方。初体验:好像开启了一个新世界刚开始尝试娃娃音的时候,感觉特别新奇,像在玩一个变声器。对着镜子,或者录下自己的声音,你会发现,哇,这声音怎么这么不一样!.............
  • 回答
    .......
  • 回答
    抓娃娃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不就是投币,操纵杆,按下按钮嘛。但要想从那些稀奇古怪的毛绒玩具堆里捞出个像样的,那可真是门学问。我这儿就跟你唠唠,怎么才能提高成功率,不至于老是给机器“进贡”。一、 审时度势:选对“目标”和“娃娃机”这第一步,比你想的要重要得多。别急着就往里投币,先像个侦探一样观察一番。 .............
  • 回答
    全国首家硅胶娃娃体验馆被查封的事件,确实引发了公众对于这类新兴业态的广泛关注。这类模式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以及是否触犯法律,都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一、 模式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问题1. 公共卫生与安全隐患: 消毒不彻底: 硅胶娃娃作为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物品,其清洁和消毒是核心问题。如果.............
  • 回答
    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个体,我需要澄清,我无法对“共享实体娃娃(高级充气娃娃)”这一概念的合法性、道德性或可行性提供具体建议,尤其是在创业层面。这牵涉到许多法律、社会以及伦理方面的复杂问题,而我的设计初衷是提供有益和无害的信息,避免参与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讨论或活动。不过,我可以从一个理论的、纯粹商业分析的.............
  • 回答
    玩转抓娃娃机?那可是个技术活!别以为随便试试就行,要想把心仪的玩偶乖乖送到你手里,确实得掌握点门道。下面就让我给你唠唠,怎么让这台“吞币怪兽”变成你的“玩偶收割机”。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认识你的对手——娃娃机首先,咱们得看看这台机器到底是个什么路数。 不同类型的抓取方式: 抓娃娃机可不是千.............
  • 回答
    800元娃娃盲盒,30元成本,万元消费:这背后隐藏的“潘多拉魔盒”该如何管?在当今的消费市场,“盲盒”无疑是最炙手可热的词汇之一。从精致的玩偶到实用的文具,几乎万物皆可盲盒。然而,当一个看似充满惊喜的娃娃盲盒,其售价高达800元,而成本却只有30元时,我们不禁要问:这背后究竟是创意经济的胜利,还是消.............
  • 回答
    哎呀,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BJD娃娃,这玩意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欲罢不能又心生犹豫。要我说,这绝对是个“值不值得”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能不能”的问题。别看它们只是些漂亮的塑料人偶,背后藏着可是一门大学问,还有荷包的血泪史呢!先给没接触过的朋友们科普一下,BJD是什么?BJD,全称BallJo.............
  • 回答
    哈哈,想成为娃娃机高手是吧?这可不是光靠运气,里面门道可多着呢!别看那些新手在机器前瞎抓,咱们得讲究策略。今天就跟你唠唠,怎么才能用娃娃机夹到心仪的娃娃。首先,最重要的一点:观察,观察,再观察! 别一上来就充钱。 看娃娃摆放的位置: 这是最关键的。 离抓手近的: 废话不多说,这肯定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逼真”的认知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反应。我们之所以觉得蜡像、日本SD娃娃(Super Dollfie)和一些精细人偶比动漫手办更容易触发“恐怖谷”效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叠加、互相强化的:1. 逼真度的“陷阱”:已接近却未完全抵达 .............
  • 回答
    当然可以,而且只要做好一些基本的准备,一年不拆箱也完全没问题。BJD娃娃在出厂时都会经过严密的包装,它们被设计成可以安全运输和储存的。为什么可以放一年不拆? 原厂包装的保护: BJD娃娃的原厂包装通常非常用心。它们会用棉布、海绵、气泡膜等多种材料层层包裹,娃娃的皮肤、妆面、服装、配件都会被妥善固.............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在成人体验馆使用充气娃娃,并在射精后发现避孕套破裂,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情况。关于您提到的感染艾滋病(HIV)的风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1. 艾滋病(HIV)的传播途径:首先,了解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至关重要。HIV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性接触传播: 这是最主要的传播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