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布鲁图究竟做的对不对呢,假如凯撒没被刺杀,他究竟会不会宣布称王呢,罗马的共和制还能持续多长时间呢?

回答
这几个问题,可以说是历史学界永恒的辩论焦点,足以让无数研究者皓首穷经。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剥开来看。

布鲁图到底做对了没有?

这是一个没有绝对答案的问题,因为“对”与“错”往往取决于你站在哪个立场,以及你如何定义“罗马的利益”。

支持布鲁图的观点(“对”):
维护共和理想: 布鲁图和他的同谋者们,特别是“自由派”的贵族,坚信罗马的共和制是其伟大的根基。他们认为凯撒越过军阀的界限,独揽大权,已经威胁到了共和国的生存。凯撒在亚历山大战争、内战中的胜利,以及他被授予的“终身保民官”和“终身独裁官”等头衔,都让他们看到了共和国被一个人架空的危险。在他们看来,刺杀凯撒是拯救共和国免受君主制侵蚀的唯一途径,是为了恢复所谓的“自由”。
防止专制统治: 凯撒打破了罗马共和国政治的许多传统惯例,他利用军队的效忠来对抗元老院和人民大会,并且似乎有建立世袭统治的倾向。布鲁图和他的追随者们认为,如果任由凯撒继续下去,罗马将无可挽回地滑向一个人说了算的专制时代,而这与罗马自建国以来所追求的“公民自由”是背道而驰的。
历史先例的召唤: 布鲁图家族本身就有驱逐最后一位国王(Tarquinius Superbus)的光辉历史,并且以“Brutus”这个名字本身就意味着“笨拙”或“粗野”,但被赋予了“解放者”的含义。这个名字对布鲁图来说,是一种沉重的家族遗产和责任感,他或许觉得自己是在延续先祖的事业,是在清除新的“王”。

反对布鲁图的观点(“错”):
加剧了混乱和内战: 刺杀凯撒并没有如布鲁图所愿般恢复共和,反而直接点燃了更大规模的内战。安东尼和屋大维继承了凯撒的遗志(或者说是权力),并对刺杀者发起了清算。这场内战比之前凯撒与庞培之间的内战更加血腥和持久,最终导致了三巨头统治和奥古斯都的崛起,共和国的死亡进程反而被加速了。
凯撒的改革和民众支持: 凯撒并非一个空有武力的暴君。他在治理上也做出了许多受民众欢迎的改革,比如减免债务、分配土地、改革历法等。他的统治虽然打破了旧规,但在许多方面满足了当时社会对稳定和秩序的渴求,尤其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和内战之后。许多人可能觉得,即使凯撒掌握了极大的权力,他的统治也比无休止的内斗和派系倾轧要好。
动机的复杂性: 布鲁图们的动机并非全然是高尚的共和理想。许多参与刺杀的贵族,可能更多的是担心自己失去在共和国体系下的特权和地位,对凯撒的权力扩张感到不安。这种“捍卫共和”的口号,可能也包含了一部分维护自身利益的考量。
政治手段的失效: 即使布鲁图认为凯撒是一个危险人物,采取刺杀这样极端的方式,从政治运作的角度来看,也是一种失败。他未能找到一种更温和、更符合政治进程的方式来限制凯撒的权力,或者说,他低估了凯撒的个人影响力以及他所代表的社会思潮。

总结来说,布鲁图的行为在“理念”层面,是为了捍卫他所珍视的共和制度,这是有其逻辑和历史根源的。但在“实践”层面,他的行为导致了比他试图阻止的更糟糕的后果,加速了共和国的灭亡,这让他“做对”了吗?就很值得商榷了。

假如凯撒没被刺杀,他究竟会不会宣布称王呢?

这个问题同样扑朔迷离,但我们可以从凯撒的行动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来推测:

证据表明他有意称王:
“终身独裁官”的头衔: 这是最直接的证据。虽然“独裁官”在罗马共和国历史上是存在的,但“终身”的头衔,实际上已经剥夺了其临时性和任期制的共和性质,直接将权力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中,这与王权非常相似。
拥立雕像的待遇: 凯撒允许在神庙中为自己立雕像,并且与罗马的创始人(如罗慕路斯)并列,甚至有人(如安东尼)试图给他加冕“国王”的头衔(虽然凯撒拒绝了,但这一举动本身就非常有暗示性)。
对贵族传统的不屑: 凯撒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出对传统共和制度的轻视,他更倾向于直接管理和命令,而非复杂的政治协商。他改革元老院,大量任命支持者进入,也削弱了传统贵族的权力基础。
军事和个人崇拜: 凯撒是一位极具个人魅力的军事领袖,他的军队对他效忠超过对罗马共和国。这种高度集中的个人效忠,是建立君主制的天然土壤。

他可能采取更微妙的方式:
“第一公民”的模式: 凯撒可能不会像希腊城邦的僭主那样,直接采用“国王”这个充满负面历史色彩的头衔。罗马人对“王”这个词非常敏感,毕竟他们驱逐过国王。他可能更愿意采取类似于“第一公民”(Princeps)的称谓,就像后来奥古斯都那样,以一种看似温和、不破坏共和形式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家族世袭的可能性: 凯撒晚年对他的侄孙屋大维寄予厚望,并将其作为继承人。这本身就暗示了他有建立一个世袭王朝的意愿,而“王”是世袭权力最典型的象征。

所以,即便凯撒没有被刺杀,他有没有可能“宣布称王”,答案很可能是“非常有可能”,至少是以一种接近王权的、终身世袭的统治形式出现。他可能不会直接用“Rex”这个词,而是通过其他头衔和制度安排来达到类似的目的。

罗马的共和制还能持续多长时间?

这是一个关于罗马历史走向的终极哲学问题。即便凯撒不死,共和制也早已病入膏肓,只是一个空壳。

共和制的根本危机:
贫富差距与社会矛盾: 罗马的扩张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这些财富主要集中在少数贵族手中,而大量农民因长期服役失去土地,涌入城市成为无产者。这种社会矛盾的激化,是共和国政治动荡的根源。
军事力量的个人化: 随着罗马对外战争的频繁,将军们与其军队之间形成了强大的个人联系,军队效忠于将军而非国家。这使得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个人(如马略、苏拉、庞培、凯撒)能够挑战甚至推翻国家体制。
政治制度的僵化: 罗马共和国的制度设计,是在一个小城邦时代形成的,面对庞大的帝国,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元老院的权力分配、公民大会的运作效率,都无法有效解决帝国范围内的治理问题。
派系斗争的失控: 共和国晚期,政治被各种派系(如马略和苏拉的支持者,后来的克拉苏、庞培、凯撒)所把持,暴力和政治暗杀频发,政治斗争已经演变成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凯撒的出现与共和国的“加速死亡”:
凯撒是这些危机的集大成者,他利用并加剧了这些矛盾,最终打破了旧的平衡。他的崛起,与其说是一个“意外”,不如说是一种“必然”。
即使没有凯撒,也很有可能会出现另一个具有相似能力和野心的人物来填补权力真空。共和国的肌体已经太虚弱了,无法抵抗那些试图利用其弱点来攫取权力的人。

共和制“名存实亡”的时期:
很多人认为,从格拉古兄弟改革失败(公元前133年)开始,罗马共和国就已经走上了衰败之路。
马略和苏拉的内战(公元前80年代)进一步摧毁了共和国的政治规范。
“前三巨头”(凯撒、庞培、克拉苏)的政治联盟,标志着元老院对国家实际控制力的瓦解。
从这个角度看,凯撒被刺杀(公元前44年)时,罗马的共和制已经可以说“名存实亡”了。它只是一个政治躯壳,内部的权力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后凯撒时代的混乱:
凯撒死后,罗马经历了更长久的内战,包括安东尼与屋大维的决战(公元前31年,亚克兴角海战)。
屋大维最终获胜,并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政治操作,确立了“元首制”(Principate),这实际上是帝制的开端,虽然他依旧保留了共和制的许多“形式”。

所以,如果凯撒不死,罗马的共和制也最多只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但其内在的生命力已经几乎耗尽。它很可能在另一个像凯撒那样的人物带领下,或者在更漫长的内乱和权力斗争后,以一种新的形式(很可能是君主制或某种形式的寡头统治)取代。

粗略估算,如果凯撒没有被刺杀,那么共和国作为一种实际的政治体制,或许还能维持个几十年,比如到屋大维真正大权独揽并确立元首制(大约在公元前27年)的这个节点,可以看作是共和制的正式“终结”。但从历史的趋势来看,它很可能在这个时间点之前,就已经因为内在的矛盾而走向瓦解。

总而言之,布鲁图的选择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但它更像是在一艘即将沉没的船上,在船体破损最严重的地方,做出了一个徒劳的修补尝试。凯撒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而共和国的衰亡,是罗马社会自身长期积累的深层危机的必然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分析布鲁图的行为前,要先了解其人的背景

首先,马库斯.布鲁图是开创罗马共和国的卢修斯.布鲁图斯[1]的后裔,由于他的父亲在其幼年时被庞贝[2]杀死,所以他自幼是由其舅父小加图[3]抚养长大,众所周知,小加图是凯撒在元老院的最大敌人,而小加图的妹妹(异父)暨布鲁图的母亲则是凯撒的情妇[4]。这是马库斯.布鲁图的亲缘背景

其次,马库斯.布鲁图在小加图的影响下,接受了古希腊的三大哲学流派之一的斯多葛学派的思想,而这一学派的道德哲学基本与中国的儒学类似[5],注重个人修养,清心寡欲[6],但在政治哲学上,斯多葛学派比儒学要激烈地多,他们认同贵族共和,并且认为刺杀独裁者是荣耀。这是马库斯.布鲁图的思想背景

然后,马库斯.布鲁图在其成人后,做的第一件出名的事情是刺杀其杀父仇人庞贝,但是失败了,在小加图的帮助下,逃亡到了近东,希腊一带,并在此度过了其青年岁月,在希腊期间,布鲁图斯更深地接触了斯多葛学派。随着庞贝与共和派的和解,布鲁图斯回到了罗马,并且进入了元老院,在这里布鲁图斯成为了与西塞罗[7]齐名的雄辩家。布鲁图斯在凯撒渡过卢比孔河进军罗马之际,离开罗马并追随庞贝,据传庞贝在休息的时候听闻布鲁图斯投奔他,兴奋地跳下床光着脚迎接布鲁图斯。所以马库斯.布鲁图是坚定的共和派,这一点毫无疑问,这是布鲁图斯的政治背景。

最后是凯撒与布鲁图斯的关系,凯撒与布鲁图斯的母亲是情人关系,罗马城甚至有传言布鲁图斯是凯撒的儿子,但实际上这确实也是传言。凯撒在法萨卢庞贝决战之前,向全军下达了命令,务必要生擒布鲁图斯,即使布鲁图斯持武器反抗。而凯撒这一举动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布鲁图斯的母亲欺骗凯撒说布鲁图斯有可能是他的儿子,毕竟凯撒当时还没有儿子。另一说是凯撒想借助布鲁图斯家族的荣耀,毕竟凯撒也下过同样的命令要生擒小加图,而加图家族同样也声名显赫。法萨卢决战之后,布鲁图斯被凯撒赦免,并在其安排下出任了山南高卢祭司[8],首席法务官等职位。

所以从布鲁图斯的个人成长背景来看,尽管凯撒赦免了布鲁图斯,但在凯撒逼迫元老院封他为终身独裁官后,布鲁图斯策划刺杀凯撒的举动一点都不意外。而在此之前,小加图在北非战败自杀,得知消息的布鲁图斯与其贵族妻子离婚而改娶小加图的女儿为妻,这一举动说明了什么已经非常明白了。

至于说“布鲁图究竟做的对不对呢”,这要看从什么立场上看,如果是从当时普通的罗马市民来看,凯撒的遗嘱[9]中将其部分财产留给贫民,将其花园留给罗马公民当作公园,而布鲁图斯却刺杀了凯撒,直接损伤了他们的利益,而布鲁图斯慷慨激昂地表示“我爱凯撒,但我更爱罗马”,这显然又不能给贫苦的罗马公民带来实质性的利益,所以他们反对布鲁图斯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从饱受君主独裁之苦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民众的角度来看,布鲁图斯刺杀了暴君,当然是英雄,所以在法国大革命中布鲁图斯又是革命群众的偶像[10]。有一个小插曲,刺杀林肯的凶手约翰·威尔克斯·布斯也是布鲁图斯的粉丝[11],在百老汇的剧院包厢中刺杀了林肯之后,他跳上了舞台,对惊呆了的观众说了一句布鲁图斯的名言:这是暴君应得的下场(thus always to tyrants)[12]

布斯在包厢里近距离刺杀林肯后,跳下包厢并为此摔断了腿,就为了对观众们说一句:Sic semper tyrannis,但观众们听不懂并且都吓坏了。

至于说“而假如凯撒没被刺杀,他究竟会不会宣布称王呢”,这个是显而易见的,凯撒已经是终身独裁官了,集立法、行政、司法、经济、军事于一身,跟国王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之后的罗马帝国皇帝实际就是所谓的第一公民(元首)加上军事领导人,而凯撒只是没有正式带上王冠而已。

至于说“罗马的共和制还能持续多长时间呢”,那即使布鲁图斯在腓力比会战[13]中战胜安东尼,共和制恐怕也只是苟延残喘而已,这是大环境所决定的,罗马当时已经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大国,共和制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所导致的行政低效难以维持这么大的国家,而且罗马没有发展出古代中国一样的文官制度和教化系统,对于各色人种的统治基本上就是税官加上军事镇压(后期有宗教),所以需要独裁者快速有效地做决定,而如果是交由元老院处理,漫长的辩论加上行政手续,等到做出决定,黄花菜也凉了。另外从“喀提林阴谋”[14]事件中可看出,一方面共和派自己打破了共和派坚持的法律,公正等原则,处死了喀提林,而另一方面凯撒所代表的新晋军事贵族却主张依照法律行事,不能处决罗马公民。共和派在处理喀提林阴谋推翻共和的事件中,自己都在不自觉地动摇共和派的根基,这实际上也是因为共和制已经无法平衡各阶层的利益,已经走到了末路。

无论如何,布鲁图斯的个人品格基本遵循了一个斯多葛学者的守则,清正公平,他并没有因为庞贝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而始终与其为敌,也没有因为凯撒赦免过自己而对其屈膝奉承。在刺杀凯撒之后,他的挚友卡西乌斯[15]建议他杀死同时在场的安东尼[16],但布鲁图斯认为安东尼无罪,制止了卡西乌斯。布鲁图斯也曾经为不愿被奴役而投身火海的克桑托斯自由民而痛哭[17],虽然这影响了他在军队中的形象。同时代的历史学家普鲁塔克认为布鲁图斯是刺杀凯撒的元老中唯一出于公义的完人,甚至是敌人对其也敬重有加,安东尼在获悉布鲁图斯自杀后,为其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这与安东尼处死西塞罗后,将其双手砍下钉在元老院讲台的行为大相径庭。在其死后,他治理过的山南高卢地区的人们自发为其树立了雕像,奥古斯都在视察山南高卢的时候发现了这座雕像,也许是出于胜利者的宽容,屋大维并没有毁坏这座雕像。布鲁图斯的妻子,小加图的女儿在得知其夫死讯后,乘人不备吞炭自杀。

布鲁图斯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据说凯撒在击败本都国王后写给元老院的信中那句著名的话:我来,我看见,我征服,就是出自布鲁图斯之手。其在自杀前,也略带戏谑地留下了他的遗言:我还是会逃亡,只是这次我是用手,不是用脚。由于古代文件保存问题,布鲁图斯仅留存于世的只有一些信件,其在写给元老院领袖西塞罗的信件中写道:

倘若继续报着对人类奴性和卑劣性的厌恶,无论活在世界哪个角落,也不会为流亡的命运感到悲哀。正因为如此,若必须对使人产生奴性的专制主义者屈服才能回到罗马,我宁愿选择继续流亡,因为凡得自由之地,皆是我心中之罗马。

参考

  1. ^ 塔克文二世之子强暴了布鲁图斯的儿媳卢克莱西亚,布鲁图斯认为这是对其私有财产的侵犯,因此联合其他贵族推翻了王政,他处死了两个支持王政的儿子,并且在于保王军决战时战死。死后,罗马人民在元老院外树立了雕像纪念他,而在马库斯.布鲁图斯策划刺杀凯撒前,罗马城散布着雕像的眼睛在流血的谣言。
  2. ^ 前三巨头之一,奉独裁者苏拉之命杀死了布鲁图斯的父亲
  3. ^ 共和派领袖,彻底摧毁迦太基的大加图是其先祖
  4. ^ 凯撒与小加图在元老院辩论卡提林阴谋时,凯撒掏出事先准备的讲稿朗诵起来,然而凯撒掏出的却是布鲁图斯母亲给他的情书。
  5. ^ 明末的传教士利玛窦曾将儒学称之为中国的斯多葛
  6. ^ 具体可参看罗马帝国的哲人王马可.奥略留的《沉思录》
  7. ^ 罗马法的制定者,著名的法学家
  8. ^ 凯撒对高卢的治理是神权与治权统一
  9. ^ 安东尼在凯撒葬礼朗读了遗嘱,因而在与布鲁图斯的辩论中获得了罗马公民的支持
  10. ^ 伏尔泰创作了悲剧《布鲁图斯》,罗伯斯庇尔的办公室有布鲁图斯的画像
  11. ^ 约翰·威尔克斯·布斯的哥哥埃德温.布斯是百老汇最著名的演员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哈姆雷特扮演者,他也扮演布鲁图斯,而布斯的另一个哥哥的姓名就是小布鲁图斯.布斯,而兄弟三人的父亲则是大布鲁图斯.布斯。
  12. ^ 在莎士比亚的剧中,凯撒在刺杀的人群中发现了布鲁图斯,惊讶地说道:还有你,布鲁图(and you? brutu),布鲁图斯回答了这句台词。
  13. ^ 共和派基于兵力上的劣势,由卡西乌斯带领较弱的军队挖深沟迎战安东尼,而由布鲁图斯率领主力迎击屋大维。结果,布鲁图斯抓住战机,击溃了屋大维,屋大维逃入沼泽地才幸免,且损失了两万人;而卡西乌斯则不出意料地被安东尼击败,但只损失了九千人,战败后的卡西乌斯焦急地等待布鲁图斯的战况消息,然而布鲁图斯派来的信使因急于向卡西乌斯汇报胜利的消息,显得风尘仆仆,非常狼狈,卡西乌斯在远处看到后,以为布鲁图斯已经战败,未等信使到来即绝望自杀。信使在看到这一结局后也羞愧自杀。其后,布鲁图斯的海军击败了安东尼和屋大维的补给舰队,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在看到战况后,也撤走了埃及的补给船队,安东尼和屋大维实际已经陷入绝境,布鲁图斯因为在希腊地区有很高的声望,所以他即征召了相当多的希腊自愿者从军,也获得了足够的补给,所以他制定了固守的战略,并挖掘深沟以防安东尼突袭,但其手下的将领认为这样的胜利缺乏荣誉,坚持要求出战,由于布鲁图斯在军中缺乏威望,所以只能被迫出战,最后被背水一战的安东尼击败
  14. ^ 卡提林阴谋推翻共和制,自立为国王
  15. ^ 共和派元老,也是宿将,曾经作为克拉苏的财务官出征帕提亚,在克拉苏不听其劝告战败身死后,带领残兵死守叙利亚,多次击败帕提亚的后续进攻,后作为庞贝的海军将领,全歼了凯撒的海军。战后被凯撒赦免,后策划刺杀凯撒,由于缺乏号召力,劝说布鲁图斯加入。死后被布鲁图斯称作“最后的罗马人”
  16. ^ 后三巨头,凯撒副将,在腓力批会战中击败了卡西乌斯和布鲁图斯
  17. ^ 布鲁图斯为筹集军费攻击自由城邦克桑托斯,城破后,克桑托斯自由民集体自焚,布鲁图斯虽下令赦免他们并努力抢救,但只有一百余人幸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几个问题,可以说是历史学界永恒的辩论焦点,足以让无数研究者皓首穷经。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剥开来看。布鲁图到底做对了没有?这是一个没有绝对答案的问题,因为“对”与“错”往往取决于你站在哪个立场,以及你如何定义“罗马的利益”。 支持布鲁图的观点(“对”): 维护共和理想: 布鲁图和他的同谋.............
  • 回答
    .......
  • 回答
    布鲁斯·班纳,一个在漫威宇宙中如同核弹般的存在,他的聪明才智早已超乎常人。但如果说他拥有七个博士学位,这可不是什么小小的成就,而是真正令人咋舌的智力与毅力上的双重挑战。我们不妨来深入剖析一下,拿到这七个博士学位,究竟需要多大的“硬实力”。首先,我们要明确,博士学位不仅仅是“读了很多书”的证明。它代表.............
  • 回答
    英政府对阿布(Roman Abramovich)实施制裁一事,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待:制裁的背景、阿布本人的情况、以及制裁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得回到大背景——俄乌冲突。自俄罗斯于2022年2月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以英国、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对俄罗斯采.............
  • 回答
    阿不思·邓布利多,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校长,被公认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巫师之一。他的强大之处并非仅仅体现在他施展的魔咒威力有多么惊人,更在于他那深邃的智慧、超凡的勇气、以及他身上所散发出的、能够感召和激励他人的独特魅力。要详尽地描绘他的强大,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从魔法技艺上来说,邓布利多无疑是.............
  • 回答
    嘿,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骁龙660和麒麟960这俩处理器,顺便聊聊小米6X这发布会的事儿。说实话,这俩处理器吧,放在一起比,确实有点意思,虽然定位不完全一样,但放在当年的手机市场里,都是大家伙儿级别的。骁龙660 vs. 麒麟960: cancha上的较量先说说骁龙660。高通这几年在自家中高端.............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触及到了布鲁斯·韦恩这个角色最核心的纠结与抉择。他并非没想过用财富匡扶正义,事实上,他一直在这样做,只是方式有所不同。但他之所以最终选择成为蝙蝠侠,这背后有着更为深刻、更为个人化的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白,布鲁斯·韦恩拥有的财富,绝非普通意义上的“有钱”。那是韦恩企业——一个庞大的工业.............
  • 回答
    布鲁诺的死,确实与他公开支持日心说以及他所倡导的更为广阔的宇宙观紧密相关,但将原因简单归结为“捍卫科学”可能过于简化了复杂的历史背景。他的遭遇,更像是那个时代宗教与思想碰撞下的悲剧,而科学,尤其是日心说,只是一个引爆点,触发了更深层次的冲突。让我们梳理一下整个过程:1. 布鲁诺的宇宙观:乔尔丹诺·布.............
  • 回答
    布鲁诺·费尔南德斯,这个名字在老特拉福德响彻至今,他加盟曼联,绝对不仅仅是带来了一位球员,更像是在那个动荡不安的赛季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带来了久违的希望和一种久违的“领袖气质”。救火队员,更是引擎启动者:曼联当时正经历一段低迷期,进攻端缺乏创造力,进球效率不高,球队整体显得有些死气沉沉。索尔斯克亚.............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奥兰多·布鲁姆,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几分古老欧洲的浪漫气息,也伴随着好莱坞的光辉。要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其中牵扯到的可不只是银幕上的精灵王子或是海盗。首先,从他的早期经历来看,你可以感觉到他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劲儿。他在伦敦出生长大,家庭条件算不上优渥。年轻的时候,他热爱运动,尤其擅长滑雪和帆船,这倒.............
  • 回答
    听到布鲁斯·威利斯罹患失语症,即将告别他奉献了数十年的银幕,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这位硬汉,曾经是无数人心目中那个无所不能、嘴里叼着烟、眼神里带着一丝疲惫却又坚定不移的英雄。他的告别,不仅仅是一个演员的退场,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落幕。要说印象深刻的经典形象,那真是一抓一大把,但有几个角色,仿佛就像刻在了我的.............
  • 回答
    烧死布鲁诺,监禁哥白尼的教廷,在当时那个时代,确实展现了一种强大的、不容置疑的权威,但也暴露出了其在面对思想变革时的僵化与保守。要理解为什么教廷没有进行“制度创新”来应对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布鲁诺的思想,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社会、政治、宗教以及思想背景。首先,我们要明白,“制度创新”这个概念本身,在那.............
  • 回答
    布鲁斯·韦恩,一个继承了巨额财富的男人,他本可以轻轻松松地享受他父亲留下的帝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童年目睹父母惨死的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对罪恶的仇恨,以及一种近乎偏执的责任感。于是,他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成为蝙蝠侠,一个在黑夜中打击犯罪的义警。那么,为什么布鲁斯·韦恩选择成为一个义.............
  • 回答
    托尼·斯塔克和布鲁斯·韦恩,这两位漫威和DC宇宙中最具代表性的富豪超级英雄,虽然都身处镁光灯下,都拥有改变世界的资源和决心,但他们的风格却仿佛是硬币的两面,截然不同。这并非偶然,而是他们各自的成长经历、价值观以及应对世界的方式所决定的。首先,我们得从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说起。托尼·斯塔克,一个生.............
  • 回答
    电影里布鲁斯·班纳之所以对托尼·斯塔克那么信任,这事儿可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你想想,班纳这人,本身就带着一种“我惹不起,你也离我远点”的标签,因为他肚子里揣着个随时可能炸裂的绿巨人。这种极度的自我封闭和谨慎,让他很难真正对人敞开心扉。但是托尼不一样。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他俩就像两个极端,一个闷声.............
  • 回答
    哈哈哈,这个问题可真是太有意思了!哥谭的守护神布鲁斯·韦恩,还有我们川皇孙笑川,这俩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怎么就被你给联系到一块儿去了呢?不过话说回来,既然你这么想知道,那我就给你好好掰扯掰扯,咱们用咱自己的话说,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AI腔。首先得捋清楚这俩人都是谁。布鲁斯·韦恩,就是那个白天是花花公子.............
  • 回答
    布鲁斯(Blues)音乐,绝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类型”。它是一种深刻的文化遗产,一种承载着历史、情感和人类生存智慧的语言。尊重布鲁斯,是因为它触及了我们最本真的部分,并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了世界。1. 它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讲述着美国的根基:布鲁斯诞生于美国南方,特别是在非裔美国人的社区里。它不是凭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