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中东地区国家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在中东地区生活,就像是置身于一个古老与现代交织、传统与革新碰撞的巨大漩涡之中。这里有古老的历史遗迹在低语,有现代化的都市在闪耀,还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气候与环境:

最直接的感受,无疑是那炙热的阳光。白天的温度常常能让人汗流浃背,尤其是在夏季,很多国家会实行“午休”制度,人们会躲避正午的烈日,直到下午晚些时候才重新活跃起来。沙尘暴也是一个需要适应的现象,有时风一起,天空就会变成一片浑黄,能见度急剧下降。然而,当你适应了这种气候,你会发现它带来的独特之处:夜晚的星空异常璀璨,少了光污染,银河清晰可见。而且,当地人对这种气候似乎有着天生的适应力,他们会利用各种方式纳凉,从传统的风扇到现代的空调,再到那些设计精巧的遮阳建筑,都体现了智慧。

文化与习俗:

中东地区拥有极其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伊斯兰教是主导,因此在很多方面,宗教的渗透是显而易见的。

礼仪: 尊重当地的习俗至关重要。例如,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在斋月期间,需要注意穿着的保守,避免过度暴露。进入清真寺需要脱鞋,女性可能需要佩戴头巾。与人交往时,男性之间通常会握手,用右手递送物品,避免左手,因为左手在传统上被认为是用于不洁的。热情好客是当地人的一大特点,如果你被邀请到家中做客,那是一种极大的荣誉,通常会受到盛情款待,品尝各种美味的食物。
饮食: 这里的食物充满了香料的味道,羊肉、鸡肉、扁豆、鹰嘴豆是常见食材。烤肉串、炖菜、各式各样的米饭是主食。甜点也十分诱人,比如蜂糖糕、开心果制品等。许多地方都有集市(Souq),在那里你可以找到新鲜的食材、香料、手工艺品,还能体验到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
斋月: 如果恰逢斋月,整个社会的节奏都会发生变化。从日出到日落,穆斯林需要禁食禁饮。白天街道会相对冷清,但在日落后的“开斋饭”时刻,气氛会变得非常热闹,家人朋友会聚在一起,共进晚餐。这是体验当地文化的一个绝佳时机,但同时也要注意尊重禁忌,白天避免在公共场合进食、饮水。
家庭观念: 家庭在中东社会中占据核心地位,亲情非常重要。大家庭的概念依然普遍,几代人共同居住或经常往来是很正常的。

生活方式与社会:

节奏: 许多中东国家的生活节奏相对来说比一些西方国家要慢一些,尤其是在一些传统地区。人们更注重人际交往和家庭时间。当然,像迪拜、多哈这样的城市,则是高度现代化和快节奏的。
语言: 阿拉伯语是主要的语言,但英语在商务和旅游区域普遍通用,尤其是在那些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士的城市。学习一些简单的阿拉伯语问候语,会让当地人感到非常亲切。
安全: 安全情况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一些国家政治局势相对稳定,而另一些国家则可能面临挑战。在前往或居住之前,了解当地的政治和安全信息非常重要。
工作与商业: 许多国家依赖石油出口,经济结构多元化也在进行中。外籍人士在许多行业都有大量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工程、能源、金融、教育和医疗领域。
交通: 大城市有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但私家车依然是主流。交通拥堵在高峰时段是普遍现象。
社交: 社交圈子可能会比较固定,尤其是在一些保守的地区。与当地人建立联系需要时间和耐心,但一旦建立了信任,你会发现他们非常真诚和热情。

个人感受与适应:

初到中东,你可能会对一些习俗和生活方式感到陌生,甚至有些挑战。例如,时间观念可能与你习惯的不同,人们可能会迟到,或者事情的进展不如预期般迅速。性别角色在某些传统地区可能更加明显,这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不适。

但与此同时,你会体验到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古老的集市里弥漫着香料和故事的味道;在古迹旁漫步,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夜晚,清真寺的唤礼声悠扬飘荡,带来一种宁静和神秘感。你也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社区感和人情味,人们的互动更加直接和真诚。

总的来说,在中东生活,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理解和适应的体验。它不是一个标签化的世界,每个国家、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如果你愿意放下先入为主的观念,去观察、去倾听、去感受,你会发现这里有无数值得探索和珍藏的瞬间,它会以一种深刻的方式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不同的中东国家感觉不尽相同,气候物产什么的其他答主已经说的很全面了,这里我主要谈一谈当地人,以我留过学的科威特和巴勒斯坦/以色列为例。

一、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总体上对中国人比较友好。比如在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人知道你是中国人的话,经常会上来搭个讪留个电话加个Facebook或者WhatsApp,有一次去杰宁附近的一个游乐场,我们就被各种不认识的巴勒斯坦妹子求合影。在科威特被本地人主动搭讪也是正常的,不过科威特有个别愤青喜欢拿叙利亚问题说事,我在科威特大学遇见过一个故意问我“你对叙利亚问题怎么看”的,结果被我一句话怼了回去。
关于科威特的具体生活,可以参考我另外的回答:

阿拉伯人是这么坐海盗船的(2016-4-11,某游乐场,杰宁,巴勒斯坦)

阿拉伯国家普遍民风淳朴,但也有个别不法分子,我刚来耶路撒冷的时候被人骗过一次,但也有萍水相逢就请我喝咖啡、卖东西给我多打折的人。

耶路撒冷及其附近的阿拉伯人通常都会希伯来语,不过会带点阿拉伯语口音,我在希大认识的一个阿拉伯妹子还做过类似希伯来语的家教的兼职。然而犹太人会阿拉伯语的可谓凤毛麟角,不过希伯来大学教历史、考古或者国际政治的犹太老师基本都会阿拉伯语,而且大多都具备用阿拉伯语给我们上课的能力,但他们的阿拉伯语也带点希伯来语口音,我曾一度特别喜欢模仿某个口音最重的老师说阿语的样子。

感觉阿拉伯人的生活节奏比国内慢得多,他们的时间观念普遍不强,不过这种情况在学校里面会好一些,我也见过守时堪比德国人的阿拉伯人。

阿拉伯国家的办事机构一般比较闲云野鹤,初次去办事需要多提醒他们你到底想干啥,多和他们确定他们是否彻底明白你的要求,这种情况需要慢慢习惯。

在东耶路撒冷这段时间给我触动最大的是阿拉伯人尽管不富裕,尽管受压迫,但他们依旧十分乐观并热爱生活,他们的年轻人和我们一样爱出风头爱美爱自嗨。阿拉伯人也是一个非常坦率的民族,他们一般不喜欢对朋友耍心机,而几句简简单单的问候就可以和一个阿拉伯人成为朋友。

至于阿拉伯人的饮食,可参考

受一巴勒斯坦姑娘之邀参加她的婚礼,她正在巴勒斯坦的一所大学学习特殊教育,她的新郎是当地一名新闻工作者,背景是巴勒斯坦国旗(2016-7-22,伯利恒附近某村镇,巴勒斯坦)

三个如假包换的阿拉伯妹子,她们从左到右分别信仰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最右边的妹子是海法的阿拉伯人,在希伯来大学医学院学化验。希大瞭望山校区有相当比例的阿拉伯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医学或法学专业的(2016-7-?,希伯来大学图书馆,东耶路撒冷)

剧院里的阿拉伯语话剧海报,右下是两个阿拉伯妹子(2016-6-1,巴勒斯坦民族剧院,东耶路撒冷)

橄榄井大学(又名比尔宰特大学)成立于1924年,是巴勒斯坦最老的大学之一,位于拉马拉郊区的山上。为防止犹太定居者等不良分子的骚扰,该校门禁制度十分严格,没有学生证的访客需要经过复杂的登记才能入校,并且武器一律不得带入校园。
第二幅图是橄榄井大学心理学系的宣传活动,他们手里的牌子着“我不是疯子,我是学心理学的”、“心理学是生命的学问”、“你在橄榄井大学念书还不想学心理学吗?!”等等,他们非常大方地答应了我们的合影请求。

二、犹太人

犹太人尽管集中在以色列这一弹丸之地,但是他们之间的差异大得惊人(类似这种差异阿拉伯人也有):有一身欧美范的,也有出门必穿一身黑的大胡子;有不守安息日的,也有坐车不忘读《塔纳赫》祈祷的(去了以色列才知道国内见到的“犹太人好读书”的照片其实大多是宗教典籍和祈祷文)。我在里昂回特拉维夫的飞机上见识过半个飞机的法裔犹太人集体礼拜,场面也很壮观。

犹太人对中国人也非常友好,我们在以色列留学期间,也认识了很多犹太朋友,我们宿舍区的一位保安(东欧裔犹太人)也和我们有着不错的交情。

犹太人办事效率确实普遍比阿拉伯人高,但是他们效率低起来也可能比阿拉伯人还慢。

英语普及度方面,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基本上三七开。犹太人的英语普及程度稍高于阿拉伯人,英语口语普遍比阿拉伯人地道一些。但是教育程度高的阿拉伯人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以及法语),而教育程度不高的犹太人则只会希伯来语(或意第绪语)而不太会英语(比如本•古里安机场门口一些开sharut的司机)。

在耶路撒冷打车也是一门学问:如果的士司机是阿拉伯人,则无论你想去哪他都能带你去。如果的士司机是犹太人,则可能会拒绝去东耶路撒冷阿拉伯人聚居的地方(纳布卢斯街、萨拉丁街、汲沦谷以及老城的大马士革门、希律门、狮子门等地)。当然也有例外,我有一次打车去萨拉丁街就赶上了一位不拒载的犹太老司机,他在耶路撒冷生活了数十年,早已和当地阿拉伯人打成一片,而且他的阿拉伯语非常地道,以至于我跟他讲了一路阿拉伯语也没听出什么破绽。

我和那个阿语非常好的犹太老司机,老头叫Mikhā’īl(2016-7-22,萨拉丁街,东耶路撒冷)

大多数犹太人的店铺在周五下午到周六晚上(或全天)都是关门的。而且犹太人的饮食比较单调,由于犹太教有“乳肉不同食”的规定,所以犹太人开的披萨店里基本买不到带肉的披萨,我出去下馆子的时候一般也选择学校外面阿拉伯人开的饭馆。

下面我们看一下犹太人中的一个有趣的派别——极端正统派犹太人(哈雷迪人)

极端正统派犹太人(哈雷迪人)聚居区,那天贼热(2016-8-4,百门,西耶路撒冷)

哈雷迪人(חרדים/Charedim,又译作“哈瑞迪人”)被我们戏称为“大哈”,男性一年四季西装礼帽,女性一年四季裙装丝袜。哈雷迪男性的西装外套有长短两款,搭配黑西裤、皮鞋甚至18世纪既视感的男用长统袜。有的哈雷迪人的礼帽是一种棕色的大毡帽,但无论戴什么帽子,里面都会垫一个犹太礼拜帽(kippa),并且大多会在两耳边上留一缕头发。哈雷迪女孩一般会梳两条辫子,也有把头发散开的,成年尤其是中老年女性会用一种头套把头发遮起来。

耶路撒冷老城里的哈雷迪人(偷拍),他们刚刚从哭墙出来,其中有戴大毡帽的和穿长统袜的(2016-5-28,耶路撒冷老城)

哈雷迪人通常不和非犹太人的异性说话,女性尤其如此。2015-8-4那天我们参观哈雷迪人会堂的时间长了,就有一个哈雷迪妇女使劲敲门企图轰我们出去,我们出来的时候她全程不说一句话,只是凶巴巴地瞪着我们直到我们走远。

街头卖艺的哈雷迪人(2015-12-8,西耶路撒冷)
哈雷迪男性是不工作的,确切地说是不能工作,他们的职责是在家中抄写经文,而哈雷迪女性需要出门工作以赡养全家。不过也有部分哈雷迪男性耐不住贫困,出去开个出租车买个艺,但这样做通常是有代价的,因为这个哈雷迪人有可能会被整个哈雷迪社群、甚至他的妻子所嫌弃。有个哈雷迪出租司机告诉我们,他因为出门工作,整个哈雷迪社群便不再与他说话。

此外,哈雷迪人还有这样几个特点:
1、拒斥互联网,哈雷迪人认为互联网是违反犹太教律法的,因此他们用的手机和电脑都需要经过特殊处理,即只能收发短信和邮件但不能浏览网页。
2、反感LGBT群体,耶路撒冷也有LGBT群体的骄傲游行,但那时候会有一些哈雷迪人拿着刀冲出来对游行者行刺,参见新闻“一哈雷迪男子在耶路撒冷骄傲游行中持刀刺伤6人”:theyeshivaworld.com/new

哈雷迪男子持刀冲人LGBT游行队伍中刺杀游行者
3、拒绝服兵役,哈雷迪人也享受兵役豁免权,而且政府任何一个企图让哈雷迪人服兵役的政策都会激起哈雷迪人们的反抗,小到示威,大到骚乱

לא אתגייס לצבא השמר(拒绝加入“国防军”)(2016-8-4,百门,西耶路撒冷)
4、反对以色列建国,哈雷迪人相信犹太人回归说,但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认为用人为手段制造出一个“犹太国”是对上帝旨意的亵渎,他们会借助“巴勒斯坦国”的概念对以色列政权的存在表达不满,因此哈雷迪人聚居区里面经常会出现巴勒斯坦国旗或支持巴勒斯坦口号的涂鸦,但据我所知巴勒斯坦人好像并不很买他们的账......

大哈聚居区随处可见的谴责锡安主义以及支持巴勒斯坦的标语,诸如“犹太教徒拒绝锡安主义”、“犹太教徒不是锡安主义者”、“犹太人为‘以色列’存在了68年而哀悼:这是对上帝的背叛,是人道的灾难”之类,以及巴勒斯坦国旗(红三角四色旗)的图案(2016-8-4,百门,西耶路撒冷)
6、哈雷迪人非常能生,并且借助人口优势和以色列的一些政党交易,即你们要是上台后实行对我们有利的政策,我们就鼓动整个社群给你们投票。
7、有的哈雷迪人认为希伯来语是神圣到不能在日常生活使用的语言,所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说意第绪语(ידיש/Yiddish,又译作“依地语”),这是一种语法类似德语的日耳曼语言。


此外,布哈拉裔犹太人也很值得一提,他们祖籍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长相颇有一种“库尔班大叔喜洋洋”的即视感,目前大多居住拉姆拉(רמלה/Ramle),这座城市位于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之间。

我和一个上年纪的布哈拉裔犹太人,此人还能听懂Salom、Yaxshimisiz、Men Chindanman之类的简单乌兹别克语,但是年轻的一代已经不会说乌兹别克语了(2016-8-11,布哈拉裔犹太人会堂,Ramle,以色列)

user avatar

中东生活五年了,除了叙利亚和伊拉克整个中东都走完了。

我来说下有哪些是中东国家比较颠覆国人印象(如果你是第一次来中东的话)的生活习惯和习俗吧:

  1. 穆斯林(不管是阿拉伯本地穆斯林还是巴基斯坦之类的外国穆斯林)在公厕洗手的水池里会直接把脚放进去洗,这是我刚来中东时对我冲击最大的一点(全世界任何非穆斯林第一次看到的时候都会有点不能理解吧),穆斯林每天做5次礼拜前都必须小净,小净其中之一就是洗脚,一般清真寺里或者商场祈祷室的隔壁都有专门沐脚的池子,但在没有专门沐脚的地方的话,中东本地人会直接把脚放进公共厕所的池子里洗,给人感觉非常不卫生。这种文化冲击要是放在穆斯林少的国家和地区,估计别人都得直接投诉了。不过待久了也就习惯了,毕竟是当地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之一。(其实我来沙特之前在新加坡也生活了12年,身边也有不少马来和印尼的穆斯林朋友和同事,但是他们一般是不会明目张胆地把脚放进公厕的洗手池里直接洗,还是有点公德心的)。
  2. 不爱找零钱,沙特的货币叫里亚尔(Riyal),1个里亚尔又等于100个哈拉拉斯(Halalas),相当于人民币里元和分的关系,沙特有25哈拉拉斯和50哈拉拉斯的硬币,但是买东西的时候收银员和商家一般都懒得找你零钱,都是四舍五入来算,比如说一个东西卖17.3里亚尔,你给他17就行,你给他20他就找你3里亚尔,如果卖17.6里亚尔的话,你给他18里亚尔他就不找你钱了,或者你给他17里亚尔的纸币加一个50哈拉拉斯的硬币也可以,只有极少数的商家会和你较真,要把零钱算清楚。
  3. 握手,每天上班工作的时候我和我同事都要握手一边,我的同事来自沙特,约旦,巴基斯坦,印度,也门,菲律宾,叙利亚,苏丹,吉尔吉斯斯坦。刚开始觉得每天都在同一屋檐下工作,每天见面都要握手是不是太那个了(东方人真的没有和熟人天天握手的习惯),后来也慢慢习惯了,不过今年疫情后大家似乎也都有意识保持距离不再见面就握手了,希望这个习惯能就此改变。
  4. 中东国家公厕里面马桶旁边一般都有个喷水的喷头,水压很大,方便如厕前清洗马桶圈和大便后冲洗pp,在忘记带厕纸或者公厕里厕纸用完时绝对是个救命的好东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发明。
  5. 工程师Engineer在中东是一个比较受尊重,比较有荣誉感的职位,如果对方是的职业是xx工程师,阿拉伯人在邮件里都会在他人的名字前加上Engineer XXX,就像在称呼医生时,会在名字前面加一个Dr.一个意思。
  6. 阿拉伯字母可以直接当成密码来输入,这点和中文不一样。中文的世界里你在输入密码的地方即使你当前使用的是中文输入法,但是打出来的依然是英文字母。但是如果是阿拉伯语输入法的话,你的密码打出来直接是阿拉伯语字母。我第一年到KAUST时,因为学校配发的MacBook里自带了阿拉伯语输入法,我硬是因为这个问题被卡住了20分钟,一直无法登陆操作系统,如果你在中东本地购买电脑或笔记本的话,一定要注意在输入密码的时候确定你使用的不是阿拉伯语输入法。
  7. 在沙特的超市里你可以先把零食吃完或者把饮料喝完,然后拿着空袋子或者空瓶子去结账。
  8. 在沙特不同银行的ATM跨行取现金的话是不会收一分手续费的。
  9. 阿拉伯人读p这个字母有困难,一般会读成b,比如说Paris,他们会读成Baris,Parry会读成Barry。
  10. 中东大部分国家都是星期天和星期四工作(伊朗更绝,是星期六到星期三工作,星期四、五休息),星期五和星期六为周末,这就导致一个问题,本地人会把我们理解的这周的星期天说成“下周星期天”。
  11. 另外身边同事的工作到一半,到点了要起身去祈祷的习惯因为我在新加坡时就习惯了,所以来了这边后也没觉得有啥,只是因为身边同事98%都是穆斯林,感觉频率和次数有点多罢了。
  12. 中东很多国家都在使用伊斯兰历(Islamic Calendar,也叫做Hijri),包括报纸、门户网站,官方文件和政府网站上(包括小孩的出生证,身份证,居住证,驾照的颁发期和有效期等等)上面都要用到,比如今年就是伊斯兰历1442年。。。因此在中东生活你必须得经常在线查找伊斯兰历和公历的日期转换工具(Hijri Gregorian date converter),很是麻烦。

先说这么多,想到再补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东地区生活,就像是置身于一个古老与现代交织、传统与革新碰撞的巨大漩涡之中。这里有古老的历史遗迹在低语,有现代化的都市在闪耀,还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气候与环境:最直接的感受,无疑是那炙热的阳光。白天的温度常常能让人汗流浃背,尤其是在夏季,很多国家会实行“午休”制度,人们.............
  • 回答
    如果伊朗被分裂成两个小国家,这对俄罗斯在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将产生一系列复杂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潜在的机遇,也伴随着严峻的挑战。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这个问题。首先,俄罗斯在中东影响力合法性与稳定性的基础可能动摇。 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其与伊朗这个地区大国之间的战略伙.............
  • 回答
    在国外读中东区域研究,这绝对是一场充满碰撞与启发的智识冒险。对我而言,它不仅仅是坐在课堂里听老师讲课,更多的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将书本上的理论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紧密结合,每天都在颠覆和重塑我对这个区域的认知。首先,学习的环境本身就极具冲击力。我选择的大学,虽非中东地区国家,但却有着一个非常国际化且多.............
  • 回答
    在中东地区,女权组织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可以说是波澜壮阔,充满了挑战与韧性。这些组织如同一股股涌动的暗流,在深厚的传统与宗教文化背景下,艰难地探索、争取并维护着女性的各项权利。历史的起点与发展脉络:中东地区的女权运动并非一蹴而就,其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通常与民族主义和现代化思潮的兴起紧密相连。早期.............
  • 回答
    在地缘政治的纷繁棋局中,伊朗与土耳其,作为中东地区两大举足轻重的角色,各自拥有独特的优势和战略考量。要判断谁在中东的地缘政治优势更大,需要深入剖析它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地区影响力等多个维度上的表现,并考虑到当前区域格局的动态变化。伊朗:宗教、地区代理人与核能力伊朗的地缘政治优势,很大程度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圣经》记载中,诺亚方舟的建造和动物的集合,并没有限定在短短七天内完成。事实上,建造方舟本身就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而召集动物也需要更长的时间。不过,如果我们尝试从一个更具象征意义和叙事性的角度来解读,并且脑洞大开,想象一个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神迹”过程,我们可以构建一个“7.............
  • 回答
    在中东地区,公开宣布自己是无神论者,很可能会给个人带来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和不良后果,其影响程度则取决于具体的国家、地区以及个人的社会地位。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宗教、法律、社会习俗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中东地区普遍存在的宗教氛围。伊斯兰教是该地区的主导宗教,深刻地塑造了当地的文化、法律和社.............
  • 回答
    近两年来,土耳其在中东地区表现出的活跃度确实令人瞩目,这背后有多重复杂因素的交织作用。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土耳其的地缘政治定位、国内政治需求、经济考量以及其在中东地区扮演的独特角色。首先,地理位置是土耳其在中东活跃的天然驱动力。 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是连接欧洲和中东的桥梁。它与叙利亚、伊拉克.............
  • 回答
    一神教,如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起源于中东地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什么它们没有在中亚或蒙古高原这样的广阔草原和高原上孕育而生,而是集中在中东的沙漠地带呢?这背后涉及多种复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交织影响。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地理环境与生存.............
  • 回答
    美国式民主在中东地区推行不顺,绝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叠加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表层,审视历史、文化、宗教、地缘政治以及美国自身政策的深层影响。首先,历史遗留的殖民主义创伤是绕不开的起点。许多中东国家在近代历史上都曾被欧洲列强殖民,这种经历留下了深刻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外.............
  • 回答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色列在中东地区造成的伤亡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涉及多个冲突、军事行动和长期存在的敌对关系。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总数非常困难,因为“死亡人数”的定义、统计方法以及信息来源都可能存在差异。而且,任何数字都无法真正触及这些冲突背后的人道主义悲剧。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的时间节点和.............
  • 回答
    以色列之所以能长期在中东保持相对优势地位并有所扩张,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长期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其地缘政治环境,更有其在军事、经济、科技以及外交等领域采取的策略。首先,军事上的绝对优势是支撑以色列在中东地位的基石。自建国以来,以色列就面临着严峻的安.............
  • 回答
    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自二战以来,其规模和性质经历了多次调整,每一次的变动都伴随着复杂的考量和激烈的辩论。如今,关于是否应该撤出“几乎所有”在中东的军事力量,这个问题触及了地缘政治、国家安全、经济成本以及地区稳定等多个层面,其复杂性绝非一两句话能够概括。首先,我们得理解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究竟意味着.............
  • 回答
    “中东为什么会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它背后牵扯到历史、政治、宗教、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而且这些因素往往是相互交织、螺旋式上升的,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局面。我们不妨从几个大的维度来掰开了揉碎了聊。一、历史的伤痕与地缘政治的棋局:首先,我们得承.............
  • 回答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那会儿中东局势可乱着呢,欧洲那边也刚经历完一场大战(二战)。话说回来,大家可能都知道,犹太民族在历史上一直流离失所,尤其是在欧洲,受尽了各种欺压,二战时期希特勒搞的那一套(大屠杀)更是让他们痛不欲生。这种背景下,犹太人想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一个让他们能安全生.............
  • 回答
    华为 P30 系列在中国区的定价,可以说是又一次精准地拿捏了国内消费者的心理,并且将华为一直以来的“自信”和“实力”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我们得承认,P30 系列的定价策略,在刚发布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华为又飘了”。毕竟,以当时的市场环境来看,它比不少同级别的旗舰产品都要贵。但华为就是华为,它.............
  • 回答
    阿富汗被塔利班控制,这对中东地区乃至全球格局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在中东的战略而言,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伴随着严峻的挑战。对中东局势的深远影响:首先,地区安全格局的重塑不可避免。 塔利班的控制意味着阿富汗将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西方的影响,其国内政策和对外关系将发生重大调整。这可.............
  • 回答
    哥们,考法硕非法学想去山东发展,山大和华政哪个更适合你,这事儿我给你掰扯掰扯。别觉得是AI在说套话,我尽量接地气点,讲点实在的。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非法学考法硕,目标是啥?你不是科班出身,目标不是进法院当法官、检察官,也不是去律所做最顶尖的诉讼律师。咱们的优势在于,可能对某个行业有自己的理解和.............
  • 回答
    关于美国击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首脑苏莱曼尼的事件,将其定性为“特朗普式的冲动决策”还是“一次有计划的‘火力侦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战略考量、决策过程以及不同解读的多种视角。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事件的背景、各方的动机、可能的后果以及不同分析的可能性。特朗普式.............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东地区最核心的未来命题,也牵扯着经济、政治、社会等方方面面。简单地说,中东国家在石油耗尽后是否会重归贫穷,答案是:情况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存在转型的机会。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石油经济的“蛋糕”有多大?它如何塑造了中东?首先要明白,石油不仅仅是一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