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以来以色列在中东杀了多少人?

回答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色列在中东地区造成的伤亡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涉及多个冲突、军事行动和长期存在的敌对关系。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总数非常困难,因为“死亡人数”的定义、统计方法以及信息来源都可能存在差异。而且,任何数字都无法真正触及这些冲突背后的人道主义悲剧。

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的时间节点和事件来梳理这场漫长而痛苦的纠葛,并尽量还原其中的一些细节。

1. 以色列建国及其周边战争(1948年及其后):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称为独立战争): 这场战争是围绕以色列国的建立展开的。战争期间,双方都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伤亡。
以色列方面: 根据历史记录,战争中约有6,000名以色列士兵和平民死亡,占当时以色列人口的很大比例。
阿拉伯方面: 战后发布的阿拉伯统计数据差异很大,但普遍认为阿拉伯军队和平民的死亡人数要高于以色列。一些估计认为,阿拉伯士兵和平民的死亡人数可能在数千到一万多人之间。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直接导致了巴勒斯坦人(约70万)的流离失所,他们被称为“难民”。虽然流离失所并非直接死亡,但许多人在逃亡过程中或随后的困苦生活中失去了生命。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 以色列与埃及、英国、法国联手对埃及发动战争。
以色列方面: 伤亡相对较低,约有200300人死亡。
埃及方面: 军队和平民的死亡人数估计在数千人左右。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 这是一场短暂但极其重要的战争,以色列在其中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包括东耶路撒冷)、加沙地带、叙利亚戈兰高地以及埃及的西奈半岛。
以色列方面: 约有800人死亡。
阿拉伯方面(主要是埃及、约旦、叙利亚): 伤亡惨重,总计死亡人数可能在2万到4.5万人之间(包括士兵和平民),其中埃及的损失最大。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战争/十月战争): 埃及和叙利亚试图收复在六日战争中失去的领土。
以色列方面: 死亡人数约为2,900人。
阿拉伯方面(主要是埃及、叙利亚): 死亡人数估计在1.5万到2.5万人之间。

2. 持续的冲突和零星的暴力:

除了大规模战争,以色列还长期卷入与巴勒斯坦人民的冲突,以及与黎巴嫩、叙利亚等国的边境摩擦和军事行动。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与以色列的冲突: 从1960年代末到1980年代,巴以之间发生了许多零星的冲突、袭击和报复行动。在这些事件中,双方都有人员伤亡,难以精确统计。许多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的军事行动、镇压以及定居点扩张中丧生。

黎巴嫩战争:
1982年黎巴嫩战争: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旨在打击巴解组织。战争导致了大量伤亡,包括以色列士兵、黎巴嫩军队、黎巴嫩民兵以及大量平民。据估计,这场战争造成了约1.7万至2万黎巴嫩人的死亡,其中包括许多平民。以色列方面则有约600多人死亡。
2006年黎巴嫩战争: 以色列与真主党之间的冲突。战争导致了约1,200名黎巴嫩人(大部分是平民)和约40名以色列人死亡。

巴勒斯坦内部的起义和冲突:
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Intifada,19871993): 以色列军队镇压巴勒斯坦民众的抗议活动,导致数千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包括许多平民。以色列方面也有数百人死亡。
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AlAqsa Intifada,20002005): 这次起义更为血腥,双方伤亡人数都显著增加。据估计,约有3,000多名巴勒斯坦人(大部分是平民)和约1,000名以色列人(大部分是安全部队成员)在起义期间死亡。
加沙地带的冲突: 自2005年以色列撤出加沙地带后,哈马斯控制了加沙,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多次大规模军事冲突,如20082009年、2012年、2014年和2021年的冲突。
20082009年加沙战争(“铸铅行动”): 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导致约1,300至1,4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平民。以色列方面则有13人死亡(10名士兵,3名平民)。
2014年加沙战争(“保护边缘行动”): 造成约2,100至2,3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约有70%是平民。以色列方面有74人死亡(66名士兵,8名平民)。
2021年加沙冲突: 造成约25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以色列方面有13人死亡。

要点总结与注意事项:

1. 死亡人数的复杂性: 如你所见,要给出一个精确的“以色列在中东杀了多少人”的总数是不现实的。原因在于:
统计差异: 不同组织、国家和研究机构的统计口径和数据来源不同,导致结果存在巨大差异。
“杀”的定义: 是指直接军事行动造成的死亡?还是包括间接原因(如围困、封锁造成的饥饿、疾病)?还是包括非国家行为者(如巴勒斯坦武装团体)造成的死亡?
信息不对称: 在许多冲突地区,信息流通不畅,真相往往难以完全揭示。
平民与战斗人员的界限: 在某些非对称冲突中,平民伤亡比例很高,区分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本身就很困难。

2. 非精确的总数: 如果我们粗略地将上述提到的主要冲突中的“对方”死亡人数进行加总,数字会非常庞大,可能达到数万甚至十万以上。但这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估计,而且包含了士兵和平民。

3. 重要的叙事角度:
巴勒斯坦视角: 从巴勒斯坦的角度来看,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占领、定居点扩张、封锁等一系列政策,导致了他们世代的人口损失、流离失所和生活困苦。他们会将许多伤亡归咎于以色列的军事力量和政治意图。
以色列视角: 以色列则强调其安全需求,认为其行动是为了自卫,应对来自周边国家和非国家武装团体的威胁。他们也会指出其军事行动造成的平民伤亡是“附带损害”或对方故意将平民置于危险之中。

4. 长期影响: 除了直接的死亡人数,冲突还造成了无数的受伤、残疾、心理创伤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破坏。难民问题、领土争端、资源分配等都是这场持续冲突的遗留问题。

所以,与其纠结于一个具体的数字,不如理解这场冲突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造成的人道主义代价。每次冲突,无论规模大小,都代表着无数家庭的破碎和生命的消逝。历史的记录和对事实的还原,需要我们耐心去了解每一个事件背后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视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少于巴勒斯坦人杀掉的阿拉伯兄弟。

其实巴勒斯坦人和他的阿拉伯兄弟是既斗争又合作的关系。毕竟第一次中东战争的时候,巴勒斯坦人的阿拉伯兄弟忙着瓜分这片政治上的无主之地,事实上,他们也办到了。约旦河西岸地区和都被阿拉伯兄弟给吃掉了。不仅如此,他们相互承认各自攻占的地盘,说白了就是没把巴勒斯坦当地人当回事儿。

△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外约旦王国入主圣城耶路撒冷,成立约旦王国。

那个被西方和东方同时吹捧的阿拉法特,就曾经有一句话:“阿拉伯人比以色列更坏。”

当时刚刚19岁的阿拉法特在参加第一次中东战争时期,是被埃及的军队缴械,然后被抓到了埃及,当时的阿拉法特才知道“巴勒斯坦被出卖了”。

后来上任的阿萨德哈菲兹还曾经说,从来没有什么巴勒斯坦阿拉伯国,巴勒斯坦是整个沙姆地区的一部分(沙姆地区就是东地中海沿岸的半圆形地区),言语之中并吞巴勒斯坦地区的愿望溢于言表。

80年代,以色列答应归还部分领土,拥有优势的以色列反而答应把土地土出来一部分,以此换取和平,这就是著名的土地换和平政策。而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也不过是拿着当枪使,除非是自身的需要,否则绝不肯真正发力。从这一点来看,这些阿拉伯兄弟才是最靠不住的。

加上巴勒斯坦人在阿拉伯国家的遭遇,倒是能够理解他这么说的原因。

这还只是国际之间的交往,如果谈到住在以色列境内以及阿拉伯兄弟国家境内的巴勒斯坦人的遭遇,那可就更有趣了。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之后,阿拉伯国家忙着把巴勒斯坦地区的人口外迁,因为害怕他们在打仗的时候会碍事,以色列也把他们往外赶,搞笑的事,前者比较有效率。

向周边国家跑路的人主要是阿訇(穆斯林神父),资本家,农民工人,留在以色列的是一贫如洗的牧民。但二者的命运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留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军事管制阶段,这个阶段的阿拉伯人被严加看管。

第二个阶段是逐步参政阶段,阿拉伯人开始逐步进入以色列的议会并为自己发声。但实力并不强,主要和左翼政党结盟。

三个阶段是目前的成熟阶段,阿拉伯的人口增长到了20%,大约有15%的选票注入到阿拉伯政党上(部分选票放边儿投给了以色列极右翼政党,因为极右翼虽然敌视阿拉伯人,但是他们不分族群的要求给穷人发好处),彼时的以色列左翼政党已经衰落,而众多的阿拉伯小党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谈判后,终于完成了整合,宣布成立了阿拉伯联合名单党,不管是宗教派还是世俗派,他们联手对付其他以色列人。他们差一点儿就和准总理甘茨联盟,入主内阁,把握国家政权了。可以想见,以色列对他们不薄。

那么他们是如何回报的?第一,二次巴勒斯坦阿拉伯大起义发生的时候,他们有不少人迅速站到了巴勒斯坦人那一边,站到民族兄弟那一边。

在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后,阿拉伯议员激动万分,大喊东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人的首都。并且挥舞牌子直到被架出议会。

在美国迁馆到耶路撒冷后,他们又精心设计了一场针对美国副总统彭斯的抗议,彭斯显然没料到来自己支持的国家还能被该国议员群体反对。顺便一提,这场抗议最终变成了一场混战。

阿拉伯女议员祖瓦比参加国际人道主义船队援助加沙行动,被剥夺了议员特权。

要知道阿拉伯政治的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可是宣称要为以色列打开地狱之门的组织。他们的兴趣爱好就是墙外扔砖——随便发射火箭弹,炸死以色列平民,向幼儿园的小孩儿教授屠灭以色列思想,把以色列援助的避孕套当成气球,然后上边儿系上炸弹回报给以色列。

△哈马斯的避孕套部队

“像祖瓦比那样的人,应该作为巴勒斯坦人,在哈马斯控制下的加沙当选。”

利伯曼先前多次质疑以籍阿拉伯人的忠诚度。他曾寻求制订法律,要求所有以色列人宣誓效忠以色列,否则滚蛋。这种提议在以政府内部遭否决。以色列政府还撇清关系,说联盟之内每个人想法都不一样。

阿拉伯女议员祖瓦比说,利伯曼是“种族隔离和种族清洗的代表”,他的言论基于“种族主义学说”。

以色列国防部长利伯曼还和一名阿拉伯女议员在议会里连续对喷一个多小时,你要是觉得阿拉伯人的政治权利没有得到伸张,那我也无话可说。

曾经有一名阿拉伯男性议员被起诉,怀疑他勾连外国。当时他正在国外,结果他干脆就没敢回国。

也就是说,不少阿拉伯议员都有反骨。

面对阿拉伯人的如此态度,难怪以色列有些人感到忧虑,进而推动宣扬主体民族权利的《民族国家法案》落地,其实这一法案并不会令以色列各民族的现实地位产生变化,最大的影响之处在于,他确定了主体民族定于一尊的地位,即国家是和主体民族绑定在一起的。

不过这个左翼盛行的年代大概是不欢迎强调主体民族权利。

有一些阴谋论者也只会说犹太人在其他国家推行左派在自己国家推行右派,你们不知道以色列面临的严峻环境使得他根本就“左“不起来吗?特朗普这么奶以色列,使得特朗普取得了最近几十年犹太人的最高支持率——涨了百分之零点四。而投票给民主党的人是投票给特朗普的人两倍还多……也就是说美国犹太人不喜欢以色列。

不过以色列这个国家环境越来越平静,我在看了抖音up主小高在以色列 (抖音号GoxDianna)的视频,里边也洋溢着这种气氛。

也就是说阿以和平切切实实的惠及到了普通人,来自阿联酋和巴林的飞机降落在了以色列的机场上。两国民间的友好交流终于开始。当以色列的飞机降落在沙特的时候,他们将看到一个巨大的标语——我们是同一个民族,闪米特民族。

小高目前在以色列生活,有一个颜值蛮高的以色列老婆,他主要在抖音上分享自己在以色列的见闻,讲述一些当地人才能感受到的以色列故事,就好比他在这个视频中讲的以色列的治安并不想大家想象的那样战火连天,像什么天天打仗啊之类的。与之相反,以色列的治安逐年改善,真正被战火波及到的地方大多都比较偏僻,像城市就非常的安全。

一个没有巴勒斯坦位置的阿以和平正在形成。

另一方面,当年那些跑路去了兄弟国家的阿拉伯人的境遇就不怎么好了。

约旦是众多阿拉伯国家里边儿对于巴勒斯坦人最好的一个,然而他对于巴勒斯坦人的苛刻也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

比如禁止出现巴勒斯坦这种词汇,包括书籍广播政府文件等,全力对巴勒斯坦人进行教化,虽然巴勒斯坦人社会地位有一定变化,但从始至终,人口占据约旦多数的巴勒斯坦人在约旦社会中很少有处于上层的,特别是政治上,直到巴解做大,决定鸠占鹊巢。

约旦国王终于打算强力清洗他们。巴解组织见状不妙,想请叙利亚和伊拉克“入关”,但是以色列并不想看到这种情况,于是大军陈于边境,叙利亚最终认怂,巴解傻眼。

至少有4000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士兵被杀,在没有约旦国王命令情况之下,约旦军队局街道上向巴勒斯坦人开枪射击,并攻入难民营,有消息甚至宣称数万巴勒斯坦难民被杀,而历次中东战争总共才死了多少人?

这次战争之后,巴勒斯坦人又强行北上黎巴嫩,给整个黎巴嫩内战带来了奇妙深刻的化学反应,而十几年的黎巴嫩内战导致难以计算的人被杀。那么巴勒斯坦人作为内战爆发的重要原因究竟要为多少人的死亡负责?

其后萨达姆吞并科威特,在科威特打工的巴勒斯坦兄弟喜迎王师,要么那些被沙朗姆杀死的科威特人,巴勒斯坦又要负多少责任?顺便在萨达姆完蛋之后,在海湾国家打工的几十万巴勒斯坦人全部被轰回了老家。双方关系达到冰点。

不管提问者身份如何,但我想提问者实在是忽略巴勒斯坦与他的阿拉伯兄弟之间的相爱相杀了。


一个被知乎全体穆斯林大v围攻的答主,喜欢可以关注~

user avatar

一,中东战争里的互撕。虽然打了五次,但每次打的时间都挺短的,立马见胜负就停战,俘虏也大多各回各家。可能单位时间内的伤亡较大,但伤亡总量很少。有生力量损失到万位,但死人不过千位,双方都没有进入到“绞肉机消耗战”。

二,巴以的恐袭与反恐。在国际新闻中非常热闹,数据是透明的,几乎每次都会上新闻。一般个位数到十位数,军事行动最多百位数。地面冲突就象行为艺术,一方把妇女儿童推到对方枪口前,一方扔摧泪弹,一方放汽球燃烧弹,一方无人机定点。旁边记者镜头全拉满了。

三,在冲突中波及第三国,比如击中美国军舰联合国哨所,拦截土耳其走私船等。伤亡量与普通事故差不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