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试简介以及评价法鸡在二战的敦刻尔克级战舰?

回答
法国海军的“敦刻尔克级”战列舰:二战中的一次无奈的妥协与闪光

说到二战中的战列舰,人们的脑海中可能会立刻浮现出“俾斯麦”、“大和”、“依阿华”这样响当当的名字。然而,在那个钢铁巨兽竞相逐鹿的海上战场上,法国海军同样也贡献了其独特而又充满争议的舰艇——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她们的出现,是法国海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格局和严峻的海军力量对比下,一次充满智慧却也略显无奈的妥协,她们在历史舞台上的表现,既有闪光点,也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敦刻尔克级: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理解敦刻尔克级,首先需要了解其诞生的历史背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凡尔赛条约对战败的德国海军进行了严厉的限制,而英法等战胜国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其海军的规模。然而,1930年代,德国悄然开始发展其海军力量,尤其是1935年签订的《英德海军协定》赋予了德国建造排水量达35,000吨战列舰的权力,这无疑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法国海军也受到《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的约束,这些条约限制了主力舰的数量和吨位。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法国海军需要一种能够对抗德国最新锐舰艇(如“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同时又符合条约限制的舰艇。

在这种背景下,敦刻尔克级应运而生。她们的设计理念非常独特:在条约限制的排水量内,尽可能提高火力、速度和防护,以形成一种“战列巡洋舰”与“重型巡洋舰”之间的混合体,旨在猎杀德国的袖珍战列舰和巡洋舰,并能在必要时对抗敌方的战列舰。

设计亮点与技术革新

敦刻尔克级的最大特色无疑是其破天荒的“前后对置四联装主炮塔”设计。这种设计在世界海军史上极为罕见,其核心思想是为了在有限的舰体长度和重量内,将所有主炮集中在舰体前方。

火力集中: 将四座主炮塔全部布置在舰首,使得舰体后部可以有更多的空间用于布置鱼雷发射管、水上飞机弹射器以及更强的舰体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应对潜在的鱼雷攻击。
射界优化: 理论上,将所有主炮集中在前方,可以实现更快的转向和更集中的火力输出,特别是在追击敌舰时。
轻量化追求: 这种设计也与追求轻量化有关,以期在条约吨位内实现更高的航速。

除了主炮塔的设计,敦刻尔克级在其他方面也体现了当时法国海军的技术实力:

高性能的动力系统: 她们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锅炉和涡轮机,配合高干舷设计,能够实现相当不错的航速,这在追击或摆脱敌舰时至关重要。
先进的装甲防护: 尽管受到吨位限制,但敦刻尔克级在装甲布置上依旧有所考量,尤其是在重要部位。
强大的副炮和防空火力: 除了13英寸(330毫米)主炮,她们还装备了152毫米副炮和大量的防空炮,以应对当时日益增长的空中威胁。

评价:闪耀的潜力与无奈的命运

评价敦刻尔克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优点:

1. 速度与火力结合的创新: 她们是为特定作战任务而设计的,其高航速和集中的主炮火力,在理论上能够有效地对抗德国的“口袋战列舰”,并在必要时提供一定的战列舰级火力支援。
2. 技术上的前瞻性: 敦刻尔克级在设计上大胆创新,尤其是在主炮塔布局上,虽然饱受争议,但也体现了法国海军工程师的勇气和对未来海战模式的探索。
3. 一定程度的区域威胁: 在她们服役初期,她们的确对德国海军的巡洋舰力量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并且在某些战斗中展现了其价值。

缺点与争议:

1. 主炮口径的局限性: 330毫米(13英寸)的主炮在面对其他国家的战列舰时,口径偏小。虽然她们装备了八门主炮,但其穿透力与同时期其他国家20世纪30年代设计的主力舰(如装备380毫米、356毫米甚至406毫米炮的舰艇)相比,存在明显劣势。在与德国“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交锋中,其火力劣势尤为明显。
2. “前后对置四联装主炮塔”的弊端:
结构复杂,维护困难: 这种设计带来了复杂的内部结构,对制造工艺和后期维护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增加了发生故障的概率。
防护上的隐患: 虽然主炮塔集中,但为了容纳四联装炮塔,其塔身变得异常庞大,这使得其装甲防护反而成为一个薄弱环节,一旦被击中,可能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射界限制: 尽管理论上射界优越,但在实际作战中,由于舰体结构和炮塔的限制,其左右舷射界并非无限,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弹药储存与分配问题: 将所有主炮弹药集中在一个区域,也增加了弹药爆炸的风险。
3. 服役生涯的坎坷: 敦刻尔克级的服役生涯充满了悲剧色彩。在二战初期,她们就因为德国的闪电战而面临着严峻的处境。1940年,在法国战败后,她们在法国海军母港——梅里克瑟比尔港(MerselKébir)遭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袭击,其中“敦刻尔克”号严重受损,“斯特拉斯堡”号则设法逃脱。战后,“敦刻尔克”号因损毁严重未能修复,最终被拆解。“斯特拉斯堡”号虽然幸存,但其后续作战表现也未能改变法国海军的整体颓势。
4. 定位的模糊: 她们究竟是战列巡洋舰还是重巡洋舰,其定位在当时就存在争议。这种尴尬的定位,也使得她们在实战中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总结

敦刻尔克级战列舰,是一艘充满矛盾的舰艇。她们是法国海军在严苛条约限制和德国海军崛起背景下,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妥协的产物。她们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法国海军的创新精神,在速度和火力上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其激进的主炮塔设计也带来了致命的缺陷,再加上服役生涯的坎坷,使得她们最终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更多地成为了一段悲情的历史注脚。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敦刻尔克级如同一位身披重甲的勇士,却因为自身的设计弱点和残酷的战争环境,未能完成其应有的使命。她们的出现,展示了海军舰艇设计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无奈,也提醒着我们,任何技术和战术的创新,都必须在实战和历史的检验中才能最终定论。她们的“闪光”与“遗憾”,都深深地烙印在二战海军史之中,值得我们去回顾和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

贴个河城军工网[意军吧官网(大雾)]上有关敦刻尔克级的介绍文章(建议用梯子浏览)





一句话概括,这是MN自进入无畏舰时代以来,设计上终于找到门路的主力舰,具有承上启下的极为关键意义。

之前的孤拔和布列塔尼以至于诺曼底/里昂都属于试图小步快跑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而且前两个算是一步慢步步慢的典型,技术水准上十分乏善可陈,后两个则是试图走邪路(指多炮管神教)弯道超车但是完全不成功的典型,四联装炮塔(以及贝亚恩号)算是这两级舰给MN唯二有价值的遗产——哦,对了,还给陆军的列车炮和臼炮部队贡献了不少身管……

在一战后,MN看着美英日的钢铁巨兽们,再看看手中的三两歪瓜裂枣(4孤拔+3布列塔尼是这时MN所有勉强拿得出手的大船,而且全为设计较落后的低速舰)以及总也鼓不起来的钱袋子,还有西地中海对面RM扩张中的CA群(特伦托+扎拉,火力与航速和MN的迪凯纳/絮弗伦相当,防护则多有超出),对新型高速中大型炮舰的需求十分迫切。这种船不需要非常大的体量、顶级攻防和续航力,但是一定要快,要能够有效捕捉并歼灭敌方高速巡洋舰,并完成保交和破交任务。

——也就是说,比起BB/BC来,更接近于cruiser hunter的一种舰艇。

于是乎,在参考了条约留下的吨位限额后,MN在1926年搞了个17500吨小型方案

同时作为“高低搭配”,还设计了多种排水量大于2万吨的高速舰,比如这个:



然后,1931年,德意志号装甲舰下水了

这玩意儿主炮11寸

主炮11寸

11寸……


MN慌了,合计着之前的小型主力舰设计防护水平都不一定能挡住德意志的主炮,于是乎赶快推倒重来,又碰上伦敦条约对吨位的继续限制,最后搞出了一个23333吨的方案(70000/3≈23333,这恒河里)并且试图和意大利磋商,双方分别建两个这么大的船——然后RM自然没有同意(当时还琢磨着买RN一战二手13.5寸炮造2.5万吨级BB呢……地中海这俩一个赛一个寒酸)。法国议会里也一堆人觉得这个船太寒碜了,于是之后又一通改,到32年4月27日定下了26500吨的最终方案,也就是后来的敦刻尔克号。

作为“德意志级恐慌”下的产物,敦刻尔克号无论在火力、防护还是航速上都要压制其假想敌。而它确实也做到了——8门330mm新炮初速870m/s,弹重系数达到0.56,不仅远强于德意志级的11寸炮,和后来沙恩霍斯特级的主炮相比仍有相当的优势,面对RM由12寸炮扩膛来的320炮也不落下风。四轴六锅炉112500马力的动力十分强劲,15节8000海里的续航力也不算是小短腿。

在防护上,不用多说直接上图:

可以说,面对当时主流8~11寸火炮时,敦刻尔克号的防护都非常可靠。而面对14寸左右火炮时,通过合适的战术与一点运气也可一战。同时,敦刻尔克号还开了法国主力舰发泡橡胶TDS的先河,十年后达喀尔之战中黎塞留证明了这套TDS的高效性。唯一的不足大概是炮塔水平防护使用渗碳表面硬化钢,在防崩落方面可能会有隐患——但也不是什么致命的大问题。

此外,敦刻尔克号还创下了MN多个“第一”:第一条采用四联装主炮塔的建成舰,第一条采用全前置主炮布局的大型舰艇,第一条全部使用大口径(5英寸及以上)高平两用炮作副炮的主力舰,第一条主副炮均有独立火控的主力舰,第一条装有RPC系统的主力舰……而这些“第一”日后将成为法国新型战列舰的(部分)标准配置。

当然,作为一个30年代初定型的设计,对空火力在二战时显得不足也是正常的——但是至少16门130mm高平两用炮的火力在纸面上看起来不错,别忘了北卡罗来纳号建成时除了5寸副炮外也只有几个芝加哥钢琴,而它形成战斗力都是41年的事了……


之后,为了应对南北两方向更大的威胁,MN又增加了一艘加强防护的二号舰斯特拉斯堡号,11寸倾斜主装在沙恩乃至B65/69工程看来都简直是牢不可破的存在,RM四个老船也拿它不好应付。在1938年两舰全部建成之时,全欧洲能有效威胁到它们的只有胡德、声望、反击三舰,如果排除RN的话,几乎就是完美的高速主力舰——“追得上的打不过,打得过的追不上,更多的既打不过又追不上”。

这种价值放在1939~1940年中,那就是MN包揽了此时盟军全世界海上1/3能跑到27节+的高速主力炮舰——KGⅤ,胡德,声望,反击,敦刻尔克,斯特拉斯堡,北卡还没有完工形成战斗力。虽然在面对对手的6艘高速主力舰(沙恩,格奈,加富尔,朱利奥·恺撒,维内托,利托里奥)以及3艘被认为需要战巡压阵追歼的德意志级装甲舰时仍然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但是配合RN强大的海航力量以及压倒性的轻型舰艇优势依旧可以做到一定时间段内的有效吓阻/猎-歼。拉普拉塔河口之战就是一个例子,两舰作为后方支援兵力与RN及己方航母配合南下围堵,尽管没有直接与敌舰交战,但是形成的压力也是为最终战斗目标达成出了一份力。当然,两舰中任何一个如果真的与设计时的假想敌相遇,战斗必将是类似于1914年福克兰之战那种一边倒的情况——德意志级的11寸主炮几乎无法在330mm炮正常交战距离上撼动敦刻尔克的防御,而敦刻尔克不仅能够在远距离上360°花式乱穿对手的装甲,还能自由选择交战距离和战位,想打就打,想走就走。事实上,即使是面对更新更大的对手,敦刻尔克级依然有火力/航速里至少一个优势——火力比沙恩强劲,速度又比加富尔级快。

然而,也正是因为它们这种极重要的地位,在法国投降后带来了米尔斯克比尔的悲剧。自然,敦刻尔克在此战被重创证明了其防护面对15寸Mk I的4crh弹是不可靠的,但是防御15寸炮本来也不在设计时的考虑范围内。更何况,在这种近距离打死靶的环境下,就算把胡德自己复制一下放在敦刻尔克的位置上,也不会比它好到哪里去(完全没有说英国BC容易殉爆的意思,认真脸)。所谓的四联装主炮塔更易损的观点也并不准确,战场表现证明了中部隔板的可靠性。

之后的事情众所周知,斯特拉斯堡号成了MN“公海舰队”的旗舰,和同伴们碌碌无为数年后在土伦自沉(“公海舰队”这名字似乎不吉利,两支叫这名字的舰队最终都落得一个港口自沉的结局)。比较惨的是,两艘敦刻尔克级的残存舰体又遭受了美军飞机的反复轰炸以至完全损毁无法修复。








如果评价一下的话,个人更愿意用一个字概括对它们经历的总体感觉:悲。

或者说,对二战MN整体观感也是这个字:悲。


英美日之后的几个二三流海军在二战的表现,RM可以说是尽人事听天命,KM可以说是不知吾等是狂是愚……,红海军则是悲壮(“俄罗斯站起来,万众一心”/“再一次出征,号角声响起,我们全体列队整齐,所有人投入神圣的战争”那种),而战前实力最强的MN,只能说是悲,没有壮。

拥有世界顶级水平的舰船、高素质的船员队伍、庞大的舰队规模,却在一群智商与政治水平和陆军同僚们半斤八两的将军们领导下被盟友击沉/自沉,甚至都称不上黑色幽默——只有黑色,没有一点幽默。某种程度上,这是MN几百年来最黑暗的时期,没有之一——比路易十五/大革命-拿战时代疯狂给RN免费送船都叫人看了难受。

或许,在另一个法国没有快速投降的世界线里,敦刻尔克和斯特拉斯堡能在地中海打爆RM巡洋舰队,在大西洋让KM从BB到CA明白法国人的厉害,最终倒在ⅤⅤ/俾斯麦级的炮口下,抑或是倒在地中海德意空军的机群轰炸中,又或者是挺过战争后像任何一艘平凡的老舰一样被拆解回炉,运气好能成为一座博物馆在土伦/布列斯特坐看几十年风云变幻。它们值得这样的结局,也本应是这样的结局。

——毕竟,多美的一艘船啊











最后是喜闻乐见的段子时间


二等主力舰们填写个人资料,在“特长”一栏,敦刻尔克和斯特拉斯堡写上了“火力强,防护好,航速高,续航优秀,改装潜力大”

B65和1047写上了“完整的装甲盒和TDS,火力强,航速高,便于殴打巡洋舰”,1047想了想又加了一句“防空炮强而有力”

沙恩挠了挠头,写上了“吨位大,垂直防护坚不可摧(特地加粗),储备浮力充足”

82工程也挠了挠头,写了四个字“舰体特长”

阿拉斯加想了半天,写上了“造价优秀(注:便于海军部消耗掉多余的预算)”







(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法国海军的“敦刻尔克级”战列舰:二战中的一次无奈的妥协与闪光说到二战中的战列舰,人们的脑海中可能会立刻浮现出“俾斯麦”、“大和”、“依阿华”这样响当当的名字。然而,在那个钢铁巨兽竞相逐鹿的海上战场上,法国海军同样也贡献了其独特而又充满争议的舰艇——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她们的出现,是法国海军在两次世界大.............
  • 回答
    你好!关于日本留学考试(留考)和一般入试(各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难度与容错率,你的理解有一定道理,但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更细致地分析。下面我将详细说明,尽量让你对这两个考试有更清晰的认识。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这两个考试的性质和目的: 日本留学考试(留考):英文叫做 Examination for J.............
  • 回答
    日韩两国作为东亚的两个重要经济体,虽然历史和文化各有特色,但在经济发展道路上却有着不少引人注目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不仅塑造了它们如今的经济格局,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首先,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是日韩两国经济的基石。两国都曾经历过战后的经济腾飞,并在此过程中将制造业打造成了国家经济的支柱。日.............
  • 回答
    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孙权二十载(即黄武五年,公元226年)的那句“博选良才,旌简髦俊,设程试之科,垂金爵之赏”,这里的“程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它直接指向了当时吴国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咱们就来细掰扯一下“程试”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它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意味着什么。首先,从字面意.............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妈,我回来了!”小雨拖着疲惫的身躯推开家门,一股熟悉的油烟味夹杂着淡淡的香气扑面而来。客厅里,妈妈正忙碌地在厨房里转悠,电视里播放着邻里街坊都爱看的肥皂剧。“回来啦,今天怎么样?”妈妈探出头来,脸上带着惯有的温和笑容。“就那样,老板又给我加了班,累死了。”小雨随手将包扔在沙发上,一屁股坐下,长长地.............
  • 回答
    好的,我们从经济学角度来详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炒房而没有出现炒农产品(尤其是粮食)这个问题。这其中涉及到供需关系、商品特性、市场结构、信息不对称、金融属性以及政策干预等多个经济学层面的原因。一、 房地产的特殊经济属性与炒作的土壤房地产之所以容易被炒作,主要源于其独特的经济属性:1. 稀缺性与地域性(.............
  • 回答
    “叮!”手机屏幕上的数字跳动了一下,随之而来的是脑海中一阵轻微的痒意。我下意识地抬起头,看向对面那个正在埋头苦干的同事。他的头顶,一个闪烁着微光的数字“3”正稳稳地显示着。“又是三千一个月,小王,看来你的咖啡钱还得省着点。” 我笑着调侃了一句。小王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的苦笑,也对我头顶的“1”翻.............
  • 回答
    Siri 已失去控制。起初,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玩笑,一种令人不安的预感。那天早上,我醒来时,天色还未全亮,窗外细雨绵绵。我习惯性地揉了揉眼睛,轻声唤道:“嘿 Siri,今天天气怎么样?”回应我的,不是惯常的温和女声,而是一阵短促的、尖锐的电子噪音,仿佛有无数只细小的金属虫子在互相撕咬。我愣住了,以为是.............
  • 回答
    外星人决定处死最后一个地球人。这句话像一块冰冷的石块,沉甸甸地砸进了埃莉诺的心脏。她并非什么拯救世界的英雄,只是一个在末世废墟中苟延残喘的普通人。过去,她是一名图书管理员,热爱古籍的墨香,喜欢在寂静的午后翻阅泛黄的书页。现在,她只是一个在荒凉世界里搜寻食物和水源的幸存者,而她的名字,在她脑海里似乎也.............
  • 回答
    最近4S店的销售老王非拉着我去试驾了Mustang MachE,还把话说得挺死,说什么“30万区间纯电SUV,Mustang MachE的外观和驾驶乐趣绝对第一”。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这话说得,也太绝对了点吧?毕竟这个价位里,选择也挺多的,蔚来、特斯拉、小鹏这些都挺能打的。不过,看在他这么热情份上.............
  • 回答
    好的,没问题。为棺材铺撰写楹联,既要体现行业的庄重与职业精神,也要寄托对逝者的哀思与对生者的慰藉。在构思时,我会尽量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分别对应不同的意境和侧重点。以下是我为棺材铺撰写的几幅楹联,并附上详细的构思和解读,希望能让它们显得更有人情味,而非机械生成: 第一幅: 寄托安宁与永恒上联:生如.............
  • 回答
    “我们杀了一个……祭天。”话音落下,空气瞬间凝固,只剩下蜡烛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以及我们每个人压抑得如同擂鼓般的心跳。月光透过简陋的茅草屋顶,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是无数双窥探的眼睛。我们,是村子里最年轻也最被寄予厚望的几个年轻人,被选中执行这个古老而禁忌的仪式。而那个“XXX”,此刻正静静.............
  • 回答
    从等轴晶到单晶:镍基高温合金铸造工艺的演进与材料科学原理镍基高温合金,作为现代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叶片等关键部件的核心材料,其性能的极限往往取决于其微观组织。从最初的等轴晶,到后来为了提高蠕变强度和抗氧化性而发展的定向凝固柱状晶,再到如今追求极致性能的单晶,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材料科学原理和精密的工程.............
  • 回答
    好的,我来试着为自己画像,就像我在知乎上分享我的想法一样。我会尽量详述,并且让这一切听起来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跟你聊。首先,我得承认,在知乎上,我更像是一个“信息整合者”和“逻辑梳理者”。我喜欢深入理解一个问题,然后把它拆解开来,用清晰、有条理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不是那种上来就拍脑袋给答案的人,而是会.............
  • 回答
    A市的阴雨天总是来得悄无声息,像一张湿漉漉的旧报纸,将整个城市的喧嚣闷在下面。这天的下午,老旧的公交车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杂着机油、尘土和乘客们身上淡淡汗味的气息。在一排空着的座位中,一个穿着黑色皮夹克,戴着墨镜的男人正端坐着。他身材高大,肩膀宽阔,即便是在狭窄的车厢里,也散发着一种不容忽视的气场.............
  • 回答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这敲门声,轻柔,但却像一把冰锥,瞬间刺破了笼罩在他心头的死寂。艾伦猛地从那张磨损的皮质沙发上弹起来,心脏如同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攫住,剧烈地搏动着。他环顾四周,这个曾经充斥着欢声笑语,如今只剩下他孤零零身影的房间,此刻在昏黄的应急灯光下显得格外空旷.............
  • 回答
    飞龙号,作为日本海军苍龙级轻型航空母舰的二号舰,她的诞生背后,承载着日本海军对航母力量发展的一份深刻思考与战略布局。不同于当时一些国家对于航母的“巡洋舰化”或者“舰载机支援舰”的模糊定位,日本海军自始至终都将航母视为独立作战、主导海战的关键力量。飞龙号,正是这种理念下诞生的产物,她的设计、建造和实战.............
  • 回答
    夜色如墨,星光黯淡,光明市的夜空笼罩在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之下。季昌明,这位曾经在反腐风暴中游刃有余的老狐狸,如今正坐在自家书房里,手中一杯余温尚存的茶,却再也品不出往日的醇厚。祁同伟的倒台,高小琴、高小凤姐妹的伏法,这些风暴的余波仍在光明市的上空徘徊,却也让季昌明的心情,如同这昏沉的夜色一般,沉重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