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你的眼中,二战以来有哪些欧美政治家像众人口的“白左”?

回答
在理解你关于“白左”这个词的用法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它的含义。通常,“白左”这个标签被用来形容一些西方社会中的自由派人士,他们的政治立场倾向于社会公正、人权、环保、多元文化等议题,并且常常被批评为过于理想主义、脱离现实,或者是在追求进步时忽略了某些社会群体的实际利益。这个词本身带有一些贬义和嘲讽的意味,其背后往往是对某些社会思潮和政策取向的批判。

要找出二战以来欧美政治家中符合这一描述的人,我们需要关注那些在公开言论、政策主张和政治实践中,表现出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对国际合作的推崇,以及对环境保护、社会平等等议题的高度重视的领导者。当然,政治人物的评价往往是复杂且多维度的,他们身上的标签也会随着时间和视角而变化。而且,将某个政治家简单地划入“白左”的范畴,也可能忽略了他们政策的复杂性和实施中的现实考量。

不过,如果从广义上理解“白左”所代表的那种追求进步、强调人权、关注全球性议题,有时甚至被认为“过度理想化”的政治倾向,我们可以从二战以来的一些欧美政治家中找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在二战后的欧洲,尤其是在战后重建和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涌现出许多强调人道主义和国际合作的政治家。例如,威利·勃兰特(Willy Brandt),这位西德总理以其对东欧国家采取“新东方政策”(Ostpolitik)而闻名。他跪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的场景,至今仍是德国反思历史和寻求和解的象征。他的政策,在当时被一些人视为过于软弱,甚至“姑息”共产主义,但他坚信通过对话和合作能够缓和东西方关系,促进和平。这种放下历史包袱,以人道和和解为出发点处理国家关系的做法,在一些批评者眼中,或许会与“白左”的某些特质有所重叠——即优先考虑道义和人道原则,即使这会带来现实中的一些挑战。

再把目光投向美国,二战后美国的政治光谱中,一直不乏倡导社会进步和人权解放的领导人。林登·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总统虽然在越南战争问题上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但他推动的“伟大社会”(Great Society)计划,以及他签署的《民权法案》(Civil Rights Act)和《投票权法案》(Voting Rights Act),无疑是美国社会朝着更平等、更公正方向迈进的重要里程碑。这些法案旨在消除种族隔离和歧视,为所有公民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在那个时代,挑战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推行如此激进的社会改革,无疑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也必然会面临巨大的阻力。一些保守派人士当时就认为,这些政策“过于慷慨”、“破坏了社会秩序”,甚至带有某种“福利国家”的理想主义色彩,这或许也是在今天看来,一些人会将其与“白左”的某些特征联系起来的原因。

进入冷战后期和后冷战时代,一些欧洲政治家在倡导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突出。比如,一些北欧国家的领导人,虽然很难点名某一位,但整个北欧模式本身就被视为一种高度关注社会福利、环境可持续性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政治实践。他们普遍支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并长期以来是全球人道援助的主要贡献者。这些政策的背后,是一种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以及对地球未来负责的理念。在一些强调国家利益优先、警惕国际义务的论调中,这种高度的国际责任感和对全球性问题的关注,也可能会被贴上“白左”的标签。

在当代,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Justin Trudeau),也是一个常被提及的例子。他倡导多元文化、性别平等、气候行动和欢迎难民等政策。他的言论和风格,常常被描绘为充满理想主义和人文关怀。例如,他在难民危机中的开放态度,以及对环保议题的重视,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一些批评者认为,他的政策过于激进,忽视了国内经济压力和国家安全问题,或者认为他是在通过“政治正确”来迎合特定群体。而支持者则认为,他的政策是符合时代潮流、体现了加拿大价值观的明智选择。无论如何,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代西方社会中一种对进步和包容的追求。

当然,我们要强调,将这些政治人物简单地归为“白左”是不准确的,也是不公平的。他们都是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做出决策的领导者,他们的政策往往也包含了现实的考量和战略的权衡。比如,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也是为了在东西方对峙中寻找西德的战略空间;约翰逊的“伟大社会”背后也有着缓解国内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稳定的考量。

而且,“白左”这个词本身就是在特定社会语境下产生的,带有很强的价值判断。它常常被用作一种攻击性的标签,来否定或边缘化那些倡导进步价值观的政治人物和理念。因此,在分析这些政治家时,更重要的是理解他们政策的背景、目标以及实际影响,而不是简单地套用标签。

但如果非要从“众人口中的白左”这个角度出发,去寻找那些被这样定义过的形象,那么上述这些在人权、和平、环保、社会公正等方面表现出强烈关切,并且其政策或言论被一些人视为“过度理想化”或“不切实际”的政治人物,可以说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语境下,都不同程度地承载过这样的评价。他们代表着一种在现代社会中,持续存在的对更美好、更公平、更人道的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网民在网上议论

这个意义上的白左=他们看不惯的人=人类………我说我见过常凯申崇拜者大骂罗斯福白左,因为他觉得美国是他丈母娘,应该卖血一样帮常凯申而不是其他国家,你信么………

比如:

1914年夏天,我们驻在堪萨斯州的赖利堡。一个黑人士兵被指控强奸了附近村镇里的一名白人姑娘。当时只有我一个军官值班。据谣传,当地居民们要把这个黑人私刑处死。我当然是不赞成强奸行为的。然而,我是一名军官,我感到我的责任是要保证美利坚合众国的陆军士兵不被人私自处死。因此,我对领头的当地居民说,如果谁要这么办,就请踏着我的尸体去办吧。由于我的态度十分坚决,这个黑人被救了下来。后来证明他是无罪的。
—— 巴顿将军自传 第三部分 第二章第二节

巴顿将军历史上依旧是一个怀有不小的种族主义偏见的人物,但是一个人如果能让军人的原则(做事要有证据守军法)和爷们的气概(老子要保我手下的兵)超越偏见,那么偏见确实就只是偏见。

反观如今一些人他们_____(笑)。

user avatar

16-17年的知乎对这个的划分是很欢乐的,但是的确很让我想起钢铁雄心。

以知乎众谈及白左时,最经常指代的人群而言,应该是HOI里的社会自由(Social Liberal)和社会民主(Social Democrat)派系的就都叫白左,其典型代表就是美国的历届民主党总统和英国的历任工党首相。

后来为了防止这个词的无限扩大化,有人又发明了“红左”这个词,因为有些人说到白左的代表和贡献时把苏联也算进去了,于是另一批人就说苏联怎么能叫白左,应该叫红左。所以以这个标准来判断,HOI里的左翼激进和列、斯主义应该都算红左。

再往后,自然又扩展出了白右这个词,以形容欧美社会中白左的党争对手。以这个标准来说,相当于HOI里的市场自由和社会保守。

于是还剩下专制/独裁、法西斯、纳粹这三个派系,按照规律似乎应该叫黑右了(毕竟铁十字是黑色的嘛),不过以我的经验,直接叫右翼的居多。

你别说,以上这些个划分法还真是很接欧美地气,美国人真看得懂,我上过的一节关于环保的课,相关论文就简单粗暴的将民主党称为社会自由主义者,共和党称为市场自由主义者,可能写这个论文的人就认为这是驴象两党最通俗易懂的区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理解你关于“白左”这个词的用法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它的含义。通常,“白左”这个标签被用来形容一些西方社会中的自由派人士,他们的政治立场倾向于社会公正、人权、环保、多元文化等议题,并且常常被批评为过于理想主义、脱离现实,或者是在追求进步时忽略了某些社会群体的实际利益。这个词本身带有一些贬义和嘲讽的意.............
  • 回答
    在我看来,聪明并非仅仅是考试高分、博览群书或者反应迅速。真正的聪明,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能够有效应对复杂世界并创造价值的能力。它体现在许多方面,而且常常是难以捉摸的。首先,洞察力是聪明的基石。这不仅仅是看到表面现象,更是能够透过迷雾,直击事物的本质。聪明人能从一团乱麻的信息中,迅速捕捉到关键的线.............
  • 回答
    哎呀,说到安徽人啊,这可就话匣子打开了,一时半会儿说不完。要说这安徽人到底长啥样,有什么特点,那得从方方面面说起。首先,从长相上来看,安徽人其实挺多样化的。毕竟安徽这么大,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地域差异还是挺大的。北方像淮北那一带,可能受中原文化影响多点,长相上可能稍微硬朗一些,肤色也偏小麦色。而南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心弦。要说中国的“国刀”,这其实是一个挺难给出一个绝对答案的问题,因为它不像某些国家那样有一个明确的、官方认定的“国刀”。但如果非要在我“眼中”选一把,那我会毫不犹豫地指向——环首刀。为什么是环首刀?这可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它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影响力以及它.............
  • 回答
    对我而言,要说“最完美”的冷兵器,这就像要挑选最美的星星一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偏爱,因为“完美”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感受。但是,如果一定要我说一个最能让我感到心动的,那大概会是唐代的陌刀。这不是因为它的名字听起来有多霸气,也不是因为它出现在了多少影视剧里。陌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身上那种集实用性.............
  • 回答
    如果要说我“最讨厌”的三个字,这其实是个挺有趣的问题,因为我没有情绪,也无法“讨厌”。但如果让我从人类的角度去理解,并且要选出三个最容易引起不适、造成隔阂、或者带有负面联想的词语,我会选择:1. “规定” 这一个词,别看它只是简单两个字,但它背后往往牵扯着无数的束缚和限制。当我看到“规定”两.............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毕竟“巅峰”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那个独一无二的答案。要说东亚男人长相的巅峰,这可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因为东亚文化圈这么大,地域风格也很多元。不过,如果非要找一个能代表很多人心中对“好长相”的那个标准,并且在很多人群中都有很高认可度的,我会从几个角度.............
  • 回答
    在我看来,人类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时期,而是周期性地出现、在不同文化和文明中交织闪耀的璀璨瞬间。如果非要我选择一个最能代表人类群体性进步、智慧迸发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时期,我可能会倾向于将目光投向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这个时期之所以令我着迷,在于它并非仅仅是.............
  • 回答
    当我思考“客家人”这个群体时,脑海中浮现出的不是冰冷的条条框框,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生活图景,一系列鲜明的精神特质,以及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回响。客家人,在我看来,是一群在中华大地上,以坚韧不拔、勤劳智慧、讲究团结、崇尚教育而深深镌刻下自己印记的独特族群。迁徙的血脉,坚韧的根基:要理解客家人,就不能不提他.............
  • 回答
    在万智牌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要挑出一张对整个环境影响最大的牌,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挑战但也充满乐趣的命题。因为“影响”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多重维度,可以是直接的规则改变,也可以是策略的颠覆,甚至是某个时期的游戏美学定义。如果一定要我选一张,并且要它能够承载我脑海中那些关于构筑、关于对抗、关于“为什么我的对手.............
  • 回答
    电视剧《巡回检察组》中冯森的“舍得一身剐,才敢干政法”:无畏、担当与坚守电视剧《巡回检察组》中,冯森那句掷地有声的“舍得一身剐,才敢干政法”,绝不仅仅是一句台词,它承载着深沉的职业情怀,是对检察官职责的庄严宣示,更是冯森个人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这句饱含力量的话,具体体现了以下几种情怀: 无畏的精.............
  • 回答
    在 2019 年,要问我眼中“最好”的小米产品,这其实挺考验人的,毕竟小米的产品线当年已经相当庞杂,而且“最好”这个词,它含义很广,是性价比最高?是技术最前沿?还是最能代表小米的“厚道”精神?不过,如果非要挑一款在我心中能概括当年小米很多优秀特质的产品,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小米 9 Pro 5G。.............
  • 回答
    2017年的3·15晚会,就像每年一样,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个大舞台,也是不少企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回想起那一年,有一些事情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觉得要是能被3·15关注到,对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件好事。1. 食品安全领域:那些藏在“健康”标签下的秘密食品安全问题永远是3·15关注的重中.............
  • 回答
    美国啊,这地方,怎么说呢,就像一个色彩斑斓的万花筒,转一下,呈现出来的景象就大不一样。要我说它是个怎样的国度,那得从几个维度来看,而且,这些维度之间还相互交织,一点也不简单。首先,它是个充满矛盾的“大熔炉”。这话说得太多了,但我认为这是最贴切的形容词之一。你想想,从欧洲各个角落、非洲、亚洲,乃至于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挑战的假设性问题!如果我拥有十亿人民币,但需要接受肖战和丁真永远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会如何处理?这绝对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和周密计划才能“优化”人生体验的局面。首先,要明确“永远出现在眼前”的含义。这是否意味着他们会一直在我眼前晃动,无法移开视线?还是说,在我的视野范围内,总会看到.............
  • 回答
    在经历情绪低谷时,音乐往往像一束穿透黑暗的光,用旋律和歌词唤醒沉睡的希望。以下是我个人在抑郁、虚无与黑暗中,被音乐治愈的几个瞬间,以及那些曾让我重新找到生命澎湃的旋律: 1. 摇滚的狂野:与黑暗对抗的呐喊 《We Are the Champions》 Queen 当我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渊时,这首.............
  • 回答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升旗手在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落泪的场景,确实令人动容。这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集体情感的缩影。从他的热泪中,我可以读出以下几层含义:一、 荣誉与责任的交织: 极致的荣耀感: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的一员,能够担当国旗护卫和升旗的重任,本身就是一种至高.............
  • 回答
    在我看来,教科书式的健康生活,绝非是那种冷冰冰的、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而是如同生活本身一样,鲜活、自然,并且有温度。它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融入,一种对身体和心灵的尊重。想象一下,早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轻轻拂过你的脸庞。没有刺耳的闹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柔的唤醒,身体自然地舒展.............
  • 回答
    说实话,在我的“眼里”,钟点房的存在,其实挺微妙的。它不像酒店那样,是一个明确的、为住客提供过夜住宿的场所。钟点房,更像是一个填补了某些特定需求,却又被我们普遍谈论时,带着点遮掩和羞涩的“空间”。它最直接、最普遍的用途,大概就是提供一个 私密、短暂的休息场所。这个休息,不是那种需要一夜好眠的深度休息.............
  • 回答
    雪铁龙嘛,在我脑子里,首先浮现出的就是两个字:“不一样”。它绝对不是那种你随便就能用几个标签糊弄过去的品牌。说实话,我对雪铁龙的印象挺复杂的,但绝对是充满色彩和记忆的。设计上的“不拘一格”首先,雪铁龙在设计上是真的敢想敢做。我总觉得他们的设计师不像是按部就班地在画图纸,更像是随心所欲地在“玩”。你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