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好吧~_~
换个说法,这些名额是从哪里来的,给的是北京还是首都?
如果首都以及各部门都去了某个城市(自己脑补就好),那名额会去哪里?
这些名额和这个城市的土著有多大关系吗?
为啥要szjy?为啥要教育产业化?
再不懂我也很无奈啊。。。
今天正好有人留言,就顺手更新一下。
昨天写的一个回答,评论区几位大佬现身说法,这是14-15年上学那批学生毕业情况,比现在入学一年级还是要轻松一些的。
当然了,就像我写的那样,已经是家长下场的诸神之战了。
好多c刊发了不少篇,人手EI, 我还听说有SCI的
反正我听一听就已经够够的了。
以下19年原答案:
关于优质学位这个事,应该是我没说明白,是指的未来海淀+西城+东城的规划,一共可能有4万个优质学位。
并不是现在就有那么多,毕竟今年考生才四万多。。。
我不太理解评论里面激动的几位,我也明确说了,的确是有优势,上外面的大学更容易一些,现在越来越难了,为何还是一副我咋样咋样的?
亲不亲到底是什么分?地域还是?
我90年出生,我小时候还有句话,叫做考大学的都是住楼房的,这句话背后的意思,能理解就不会和我争辩了。
看自己。
北京就从来不是什么好待的地方。
不要看录取率,不要看百分比,看生源背后的家庭才是正经的。
我从小海淀西城长大,现在做学区房,所以对此深有体会。
18年高考,北京一本率34%,西城,东城70%以上,海淀68%,清华北大一共七百人,西城海淀五百人。
北京现在应该是十六个区。
分教改(2014年)前后来说这个事情吧。
教改以前:
状元可能是谁家都有,就像朝阳和顺义(其他地方也有,但是记不住了)也都有过状元,但是底下的清华北大人率,985率,211率,一本率,基本上常年由海淀西城东城把持。
但是如果把他们从头捋一遍,从小学开始计算一下,大家就会发现很多东西是可望不可及。
西城和海淀差不多,小学都是一流一类五个,一流二类七个,这二十四所小学原来全都是子弟校,甚至再往后的二流一类里面排名靠前的,也都是子弟校。
东城好一点,但是只是在数量上少一些,前任二把手的孙子就在史家小学,景山小学为了“照顾”老百姓的情绪,分了南北校区,小学初中。
这些学校最少都是10个班起步,很少对外招生,关上门自己玩自己的,一路就到了985,211。
一直到现在,他们拿到的资源也是最好最多的。
比较经典的路线就是:
育翔-三帆-师大二附-C9(北)
实验二小-实验中学初中-实验中学高中-C9(中)
更别提到现在还不对外开放的两个附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有北京户口,智力水平只是一个正常人,没有超常,那基本上也就赌一把,能去哪去哪吧,大概率是外地的大学,留在北京还是有点难的……
毕竟投胎去一个海淀或者西城家庭还是有点难的。
那个年代,土著子女一般都是职高,比如我小学里面的几十个同学,最后上了大学的应该就四五个,这还是算上考进联大这种二本的,加上了一个油二代,一个学二代,不算他俩,我特么是学历最高的……
我还是西城的,算是运气比较好,中考算是跳进了一个区重点,最后去外地上了个211。
我初中的高中部,作为西城的非重点前三,本科率可能是60左右。
2014年教改以后:
正式引入学区房的概念,北京高考开始大量引入外来优质考生的二代,我一般喜欢对客户说,以后的北京高考,就是一个修罗场。
如果想在北京正经的参加高考,哪怕只是打酱油混个普通一本的话,基本上以下三点:
1、北京户口,保证能参加中考高考
2、西城,海淀,东城,朝阳,丰台最差也要有通州的学区房,下限350万;
3、月收入供得起孩子每个月的课外班和寒暑假旅游,游学,每年开销最低也要8-10万吧;
以前是行政的垄断,现在是资本入场,和行政PK抢肉吃。
曾经有客户自己收集情报计算过,全北京四万个优质的高中学位,只有在这四万人里面,高考一本才稳妥。
跟我买房的大部分都是新兴高收入人群,跟我咨询该去哪所学校的都是……
以上是发泄一下最近的工作压力。
以下简单写两句回答。
暂定你说的北京户口就是我这种土著吧,家里父母都有工作,但都不是高收入,温饱有余,孩子上一个课外班压力不大,两个就得想办法再找个兼职干的家庭。
以下是我的感受。
以前是肯定有好处的,毕竟给的名额多,考生还少,我记得09年我高考的时候才7.2万考生,可能是因为和羊年学生少有关系,但是7.2万考生,恐怕放在城市级别,也是人很少的,但是当时给我们的名额的确是超标,哪怕刨去各路大佬预订好的名额,我们只要分数到了,哪怕不在北京,去外面也能混一个好学校,比如我,虽说我经常黑自己的大学,但是不可否认,它是一所211,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而且写在简历上,还是很有面子的。
只要自己不作,211本科在北京还是能混得还可以的,毕竟自己的支出并不多。
不过每年大学在北京的招生人数一直在减少,早年不明显,直到2014还是2015年,减招一步到位以后,晚辈们应该是不太好过,现在北京985率和211率是比一些省份或者城市要低的。
但是我上面写的政保生人数并没有减少,各路硬核大佬的二代又开始入场,这个就比较尴尬了,蛋糕小了,抢蛋糕的人越来越多了,那没办法,就只能对抢蛋糕这一行为设定门槛,减少抢蛋糕的人。
在外面的各位不要诟病素质教育,要知道能玩得起素质教育的都是不愿意玩应试教育的,就现在北京这个情况,单纯应试教育的进来,哭着离场……
上个月玩“点招”最肆无忌惮的X大附中校长,已经换人了……
有钱有资本有实力,这才是新一代的北京高考生。
熊状元不是也说过类似的话么?
当然,如果你是天才那种,一个北京户口就足够了,毕竟各高中还有自己的自留地,早培,超长,素质,道元,这几个威震北京教育界的天才儿童专用班欢迎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