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位大佬能详细的讲讲1496年在那不勒斯的阿泰拉之降?

回答
1496年在那不勒斯的阿泰拉之降,这可不是一个随便哪个历史爱好者都能随口道来的事件,它牵涉到意大利战争的复杂格局,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与军事博弈的落幕。要讲透彻,咱们得把时间线往前捋一捋。

首先,得说说当时那不勒斯王国是个什么情况。要知道,那不勒斯王位在那段时间里就像个烫手山芋,谁都想 grab 一把。当时的主角,是阿拉贡的费尔南多二世(Fernando II of Aragon),也叫那不勒斯的费迪南多二世(Ferdinando II of Naples),他刚刚继承王位不久。他的叔叔,阿方索二世,在法国国王查理八世首次入侵意大利(14941495年)后,迫于压力禅位给了他,自己隐居去了。费迪南多二世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他从他老爸阿方索一世那里继承了一股子精明和野心。

查理八世那次入侵,虽然最后被意大利各邦联手赶走了,但却像是在意大利这锅本来就没搅匀的粥里又狠狠地搅了一勺。他不仅看到了意大利王国的财富和地盘的诱惑,更重要的是,他打破了意大利长久以来的势力平衡,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外来的力量是可以染指这片土地的。

那么,阿泰拉(Atella)这个地方,虽然不是什么战略要地,但在这个时期,它就像是那不勒斯王国境内的一处重要据点。费迪南多二世上位后,他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尤其是要对付那些对王位虎视眈眈的家族和个人。

在查理八世第一次入侵后,意大利局势并未平静。法国人虽然撤退了,但他们留下的影响依然存在,而且,那些原本支持法国人或者不满阿拉贡统治的那不勒斯贵族们,也并未完全甘心。

具体到1496年,那不勒斯王国正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时期。费迪南多二世虽然名义上是国王,但他的统治基础并不稳固。有几个关键的势力在他身边围绕。

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吉安·弗朗切斯科·贡扎加(Gian Francesco Gonzaga)。这位贡扎加家族的大人物,在当时的意大利军事界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是个经验丰富的将领。他的出现,标志着这场“降服”行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有外部力量介入的。

这里的“阿泰拉之降”,更准确地说,是 费迪南多二世派遣军队围攻并最终迫使驻守在阿泰拉的势力投降。这股势力,很可能是在查理八世入侵期间,趁乱占据了阿泰拉,或者是由一些反对费迪南多二世统治的贵族所控制的。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费迪南多二世刚刚坐稳王位,他需要向国内那些不服从的力量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并且夺回重要的控制区域。阿泰拉作为那不勒斯王国境内的一个据点,如果落入敌手,对王权的稳定是个巨大的威胁。所以,他自然要派兵去“处理”。

贡扎加的角色,可能是在这次行动中,作为费迪南多二世的雇佣兵将领,或者是有联盟关系的军事力量,率领军队前往阿泰拉。围攻一个据点,需要的不只是人多,更需要战术、攻城器械以及持久的耐力。历史记载中,围城战往往是漫长而残酷的。

“阿泰拉之降”之所以被记录下来,可能在于它的象征意义。它标志着费迪南多二世在平定国内反对势力方面取得了一次重要的胜利,巩固了他的统治基础,也为他日后在那不勒斯王国继续推行他的政策铺平了道路。

更深一层讲,1496年的这场阿泰拉之降,也预示着意大利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意大利地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多个城邦、王国和公国组成,它们之间的争斗,以及外国势力的介入,构成了这个时期意大利历史的主旋律。每一次小规模的冲突,每一次据点的攻防,都在为更大的政治格局变化埋下伏笔。

至于费迪南多二世本人,他的一生也是充满戏剧性。他这位国王,后来还经历过被法国人再次赶走,然后又在西班牙的帮助下复位的曲折过程。1496年的阿泰拉之降,只是他漫长而动荡的统治生涯中的一个片段,但它展现了他早期巩固权力、展现军事决断的一面。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场简单的“投降”,不如说这是在那不勒斯王国权力斗争的背景下,费迪南多二世通过军事行动,重新夺回一个重要据点,以巩固其统治的标志性事件。贡扎加的加入,也体现了当时意大利地区雇佣兵制度的普遍性,以及外部军事力量在地方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查理八世的骑士征服

法国人的到来改变了意大利的均势,原本几个强国通过互相干涉保障小国的独立,然而在法国人入侵的过程中。米兰大公认为法国人不会真的动手,于是敞开了大门,威尼斯保持了自己传统的独立,而佛罗伦萨首先有勇无谋的支持自己的传统盟友,然后不得不向法国双手把自己的领土奉上,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佛罗伦萨沦为法国的附庸。没有经过一场战争,法王在攻占了几个堡垒之后取得了胜利。这本身是一种昭示了法国强大力量的成功。然而联盟开始组建起来,法王不得不离开意大利,军队开始减员。而法王在那不勒斯的总督也节节败退,最后失去了自己的领土。


剑桥近代史的说法是这样,很简略。不过我们知道查理八世至少从1490年就已经开始准备1494年的征服。《Renaissance France at War》:

1494年对那不勒斯的征服尽管有许多争议,但在1490年就已经开始认真的打算。到了1494年已经建立了一个细致的计划,不仅要从阿尔卑斯出发,同时还要通过在伊特鲁里亚海畔的海军来确保阿拉贡国王和教宗不会干涉战争。

近代史之所以说佛罗路上那沦为附庸,乃是因为佛罗伦萨的要塞已经被法国接管。同时,热那亚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已经进入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而在1495年查理五世的回国途中也有几次最高层之间的讨论。第一次争论是有关是否要将佛罗伦萨的要塞归还给他们并且接受一笔金钱,以及是否要让Ligny去指挥在比萨的军队。第二次争论则是有关是否有必要送出军队前往热那亚,大多数人认为,只要战斗能够胜利,就没有必要这么做,因为那样的话热那亚人无论如何都会帮助。


查理八世的征服不仅是武力占领,同时也是对整个意大利势力的洗牌。利用好米兰公爵的同盟关系,打好和教宗国的关系,傀儡佛罗伦萨,获取那不勒斯。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进行一场野战。实际上从计划制定的角度来说,这四年的准备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做了充分的形势分析的工作。那不勒斯的占领实际上确实需要从陆路和海路共同保证。而后来法国丢掉那不勒斯也和陆路无法确保阿拉贡的干涉有关。


但是问题是查理八世是怎么丢掉的那不勒斯。以至于导致你说的阿泰尔之降。

我们还是先用传统叙事的角度说完战争接下来的部分。

查理八世留下军队,离开,在福尔诺娃打了一仗。回到本国。而那不勒斯很快被阿拉贡攻占。

就我目前看的史书来说,大多数的镜头都跟随着查理八世离开。不过在这里还有两条资料。

1.人们一般认为查理八世进入意大利的时候带领了五万名士兵,是自从古代以来法国最多的,而他自己则宣称有12400名步兵以及18000名骑兵,还有8800个人被留在法国本土。实际上他大概只带了两万名士兵,其中有一半是骑兵,并且将一半的部队留在了要塞里。

2.最后一次争论有关是否应该在撤退途中携带火炮,大多数人都认为要轻装前进,但是法王舍不得自己的火炮。而在福尔诺娃之战以后,还有很多意大利军队留在战场之上,一些意大利的指挥官提出应该乘胜追击,这是一种正确的选择,能够导致一场压倒性的胜利。但是最后事情的结果却不是这样。

看来查理八世在那不勒斯大概留下了一万人。而福尔诺娃战役中,法国本来应该能够击溃意大利人,但是查理八世并没有这样决策。


那不勒斯陷落的传统叙事

从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法国在那不勒斯留下的驻防,但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资料来判断法国在那不勒斯建立的政府究竟如何。

The administration which the French established in Naples during this

first brief occupation of the kingdom was an uneasy compromise between

arbitrary impositions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status quo. No plans had been

made for institutional changes; generally, Charles was simply distributing

rewards and grants and responding to petitions. The seven great offices

of state were divided between fi ve Frenchmen and two Neapolitans, and

members of the Council of State were French. Most of the major prizes, in

terms of confi scated lands, lucrative monopolies and rich heiresses, went to

French captains. All the governors of cities and fortresses were French.

法国贵族占据了原有那不勒斯的一些土地,同时那不勒斯的七个官职在那不勒斯人和法国人之间分割,而议事会也主要是法国人。显然在占领那不勒斯以后法国贵族在政府中占领了主要地位。

法王这样的举动具有一定前因,那不勒斯从来就存在着安茹派和阿拉贡派,在之前的政治斗争中,安茹派失败,阿拉贡派上位。这也成为后来法王进入那不勒斯的理由。法王相当于重新扶持了原来的安茹派,并加上了一些法国贵族。但是这样的政策可能确实会造成一些那不勒斯贵族的不满。

Charles formally showed himself as sovereign to his people on 12 May,

making a ceremonial entry to the city. This time he was dressed in royal

robes, wearing a crown he had had specially made, and carried an orb and

sceptre; he rode a fine horse, under a canopy borne by Neapolitan nobles,

surrounded by his commanders, courtiers and officials. The procession

ended at the cathedral, where Charles took an oath before the high altar

to govern his subjects well.58 This was not a coronation – Charles could

not be crowned, for he had not received papal investiture.

而由于法王本人不能够接收到教宗的授职仪式,他实际上也没有戴上那不勒斯国王的王冠。法国在那不勒斯的统治其实可以说是缺少正当性的。

这是一个缺少正当性的,扶持了安茹派的,但是很可能受到那不勒斯贵族反对的政府。那不勒斯政治的这种两重性使得阿拉贡国王和法王的剑成为该地归属的主要裁决者。


With their

support, Ferrandino was able to return to fight the French, but Ferdinand’s

help came at a price. Ferrandino had to agree to the annexation to

the kingdom of Sicily of several important towns in Calabria, including

Reggio.68 Nor were the Spanish troops initially a match for the French. In

a fi rst confrontation with the seasoned heavy cavalry and Swiss infantry

of d’Aubigny on 21 June at Seminara the combined Neapolitan and Spanish

forces were badly beaten, although d’Aubigny reckoned they numbered

3,000–4,000 infantry and 800–1,000 horse against his 100 men-at-arms

and 1,200 Swiss.69 For several months, Gonzalo de Córdoba avoided further

major confrontation while he built up his heavy cavalry and began to

equip some of his infantry with pikes.

在法王撤出那不勒斯以后,费迪南德在那不勒斯登录。但是他们没有立刻向那不勒斯前进,因为在七月二十一日,西班牙军队溃败。西班牙占领估计他们3000-4000人的步兵和800-1000人的军队远远多于法国一百人的MAA(重甲武士。你可以想象成板甲骑士)以及一千二百名瑞士人。在这次野战失利之后阿拉贡这一方暂时采取了比较谨慎的策略。你可以看到名将科尔多比的名字,他建立了西班牙大方阵的基础。为人谨慎,不打必胜的战争,而从bicacco以及拉文纳的战役来看,他习惯于修筑建筑工事来进行遭遇战。


After the battle at Seminara, Ferrandino made his way to Messina;

from there, with ships paid for by his father Alfonso, and some lent from

Spain, he sailed for Naples. A popular uprising in Naples on the night of

6/7 July prepared the way for his return to the city that day, to an exultant

welcome.

使用他父亲阿方索雇佣的船只以及一些从西班牙招来的船只,费迪南德重返那不勒斯。


After vain attempts to drive him out again, the French forces

in the city retreated to the fortresses, which also provided cover for their

ships at anchor in the bay. Among those who rallied to the young king

were Prospero and Fabrizio Colonna; Prospero helped him direct operations in Naples.

这一会法国没能顺利将费迪南德赶走。因而收缩防御到那不勒斯。

这里提到的Colonna后来在1521年的战役中,迅速的将米兰从弗朗索瓦手中夺取,也是一员良将。


A relief force under François de Tourzel, baron de Précy,

accompanied by pro-French Neapolitan barons defeated the larger force

Ferrandino sent out of the city to confront them at Eboli. But Montpensier

in the Castelnuovo did not hear of this French victory and, short of food,

accepted an offer of terms on 4 October, agreeing to surrender if no

help came within fi fty days. The French relief force withdrew and,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lull in the fi ghting, Montpensier escaped by sea with many

of his men to join d’Aubigny. Ferrandino considered this a breach of the

truce, and resumed assaults on the Castelnuovo. It was the innovative use

of a gunpowder mine, sprung on 27 November 1495, that allowed the

Aragonese to breach the defences; the main fortress was surrendered on

8 December

尽管法国军队在对阿拉贡的一支大量的军队的野战中再次以少敌多获得胜利,但是那不勒斯的首都已经陷落了。这就是阿泰拉之降的详细过程。


分析这些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法国的MAA和瑞士雇佣军在面对这个时期的西班牙军队的时候占有不小的野战优势,往往能够以少敌多获得胜利。科尔多比的改革可以说就是对这种战斗形式的反应。

“1495年科尔多瓦在被法国人雇佣的瑞士人打败之后,根据德国人为模式重新训练了自己的军队。很快西班牙人就被看作是有纪律和训练的。”——《Renaissance at War》

然而,为什么在占有野战优势的情况下那不勒斯仍然陷落了呢。围城依靠很多因素,这个时候那不勒斯对围城的准备不足,因而只坚持了很短的时间。同时,守城者的意志也是很重要的。在马耳他和罗德岛,具有棱堡的医院骑士团都能支持五个月到半年,但是在一些其他战役中,也有过一两个月就攻陷了棱堡的例子。在这里我们应该把责任归咎于守城方将领的准备不足、难以凝聚城市力量,同时之前我所提到的那不勒斯政府的不稳定也应该为此负责。新近征服的地区没有足够的凝聚力。

除此之外,法国在本地区的守军肯定也是不足的。第一次派出扫荡西班牙的军队只有三千左右。从之前的文献我们可以估算法国在本地留下了一万人。但是能用于野战的军队实际上是不多的。较少的兵力也使得法国在本地只能采取一种谨慎的姿态,不能利用野战中的优势。关于这种兵力的例子,我们可以看一下路易十二时期的米兰征服:

路易十二1499年对米兰的征服被认为可能有1800个兰斯和三万名步兵。实际却很不相同,一千名兰斯需要保护边境,因而在野战上法国只能动用六千到九千名骑兵和两万名左右的步兵,而且还不是集合在同一个地方。1503年他派往那不勒斯的军队包括1200个兰斯和一万名步兵。

总的来说,政府的不稳定和军队数量、守将因素使得法国在那不勒斯的统治迅速被推翻。


丢失那不勒斯的直接原因

如果还要深究为什么法国丢失了那不勒斯,那还有更深层的因素。我们之前在会议文件中可以看到,攻陷那不勒斯的计划需要海陆并进。然而从刚才的传统叙事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费迪南德两次成功登陆不小的军队,法国在这个地区显然没有控制航海的能力。


整个意大利战争的战略分析

其次,法国也无法保障自己的陆上支援。米兰公爵、教宗国都跳反到反法同盟一边,这也是法王急忙赶回国内的原因,否则法王自己都有可能会命丧那不勒斯。没有在米兰建立统治,在米兰维持一支强大的常备军,隔开威尼斯和教宗国,钳制教宗国的背反倾向,(这就是哈布斯堡建立的意大利体系)可以说是法国意大利战局陆路不通畅的原因,这是战略规划上的错误。我们之前提到四年的计划准备,但是我们确实可以说,法国人还是没有对意大利的局势有足够的认识。这是法国在战略上的失误。

其三,法国其实从来都是不能兼顾本土战场以及意大利战场的。这是法国的力量的局限。我们可以考察一下法国这个时期的军事力量。


当弗朗索瓦在1523年准备进攻意大利的时候,他宣称自己拥有五万名军队。我们可以看出来,政府已经掌握了更多有关军队组织结构的信息,其次,军队已经在数量上显著的增长了,其三,步兵在军队中占有比以前更重要的地位。不过这个数字可能是夸大的结果,从Barrillon可信的账目和书信来看,弗朗索瓦的军队可能包括2500个兰斯(7500名战士)、23000名德国雇佣军和八千名加斯科涅轻装步兵。在1542年,弗朗索瓦宣称自己拥有十万三千名步兵和八千八百名骑兵,有三支野战军,而只有皮埃蒙特的军队是驻防的。这可能只是为了对付亨利八世的一种手段。实际上这段时期由于匈牙利地区的战争德意志雇佣军不是很好征募,而法国的征召诏书最多允许在三个月内使用七万名法国军队,而这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在Landrecies的战斗中,弗朗索瓦不像是拥有超过三万名步兵和三千名骑兵。而在军事危机,比如说1544年皇帝对Jalons的围攻的时候,法国似乎能够集结一支四万五千人的军队。

在1552年法国军队的数字似乎将会更加准确。这个时期的军队数字有三个来源,一个是一份总的在对德国的军事行动中的部队的名单,两个很接近的对梅斯和对皮埃蒙特驻防的名单。第一个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千六百个兰斯,2940名轻骑兵,41个大队的旧法国步兵,大概12300人,21个大队的新法国步兵,大概6300人,七千名瑞士人以及四个德国雇佣军的军团,六个苏格兰卫队,一支来自英国的军队。似乎步兵的总数达到三万人。同一时间,皮埃蒙特的驻防军似乎在12-13000名步兵以及五个宪兵骑士的大队。而在梅斯的战役则大概有三万六千人,这个地区的攻占这使得整个王国的驻防部队增加11450人。将这些数字加起来,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五万人到六万人就是这个时期法国军队作战的总量。

1557年的法国将军队分成两个部门,一个前往皮卡迪防御西班牙-尼德兰联军,另外一个前往意大利,由吉斯公爵带领。结果在北方边境,法国的军队很难集结两万人,在Sanit-Quentin之战中,哈布斯堡集结了四万人,而法国只集结了两万人。而吉斯公爵在意大利的军队包括大概一万的步兵,五百名MAA和六百名轻骑兵。皮埃蒙特可能由一万名瑞士人防守。在北方严重的战败以后,法国迅速开始重新武装军队,十个新的宪兵骑士被重新建立,吉斯公爵也带回来一千四百个他最好的arquebuser,一千八百名法国步兵以及六千名瑞士人,宪兵骑士以及轻骑兵。因而他大概给北方战场多提供了一万人左右。但是这个时候大概有两万名没有薪俸支付的外国人。而在对加来的围攻中,吉斯公爵已经重新建立了一只军队,大概有一万瑞士人,六千德国雇佣军,差不多一万人的法国人,五百名手枪骑兵和五百名MAA,三到四千名轻骑兵,大概有三万步兵。看起来已经有三万人左右的军队在北方重新建立起来。


法国全国大概是四万到五万的野战军队,如果在意大利维持一支两万人的军事力量,才有可能守住这个地区。(按照这个时期的野战表现,甚至可能取得大胜)但是这样的话北方战场可能就只剩下一两万,如果面对勃艮第或者英格兰的进攻,或者德皇和瑞士人的进攻,这样的力量是完全不足的。如果要维持意大利的统治,法国就要小心的进行外交,防止自己的敌人超过自己力量能够抗衡的范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