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在开篇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并把主线讲清楚呢?

回答
没问题,咱们来聊聊怎么写一个开头,让故事立马抓住人心,而且主线明明白白。这事儿说起来好像挺玄乎,但其实是有门道的。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保证你说完感觉手里就有活儿了。

一、 开篇的“一句话入魂”:为什么这么重要?

你想想,现在信息爆炸,大家眼睛里都是光,谁有耐心看你慢悠悠地铺垫?开篇的头几句话,就跟第一眼看到一个人一样,决定了对方是想继续聊下去,还是转身就走。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精准的文字,勾起读者的好奇心,让他们想知道“然后呢?”

那么,怎么做到“一句话入魂”呢?主要有几种方式:

制造悬念/冲突: 直接抛出一个没人能猜到的事情,或者一个摆在眼前的矛盾。
比如:《三体》的开头: “宇宙文明的初级阶段,就是连自己母星的最高文明也无法摆脱的。” 这句话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一种未知的危险感。
再比如: “我打开门,看见地上躺着个陌生的男人,他的眼睛还睁着,但里面没有一丝光。” 死亡、陌生人、未知的死因,这些元素一下子就抓住了你的眼球。
揭示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 告诉读者一个颠覆他们认知,或者与已知情况大相径庭的事情。
比如: “她一直以为自己是独生女,直到那封尘封多年的信件,打开了她家族隐藏的秘密。” 家族秘密,隐藏的事实,这就让人好奇这秘密是什么,为什么隐藏。
聚焦一个鲜活的场景/情感: 描绘一个生动、有感染力的画面,或者一种强烈的情绪。
比如: “雨像是要把这座城市从地图上抹去,而我,却在这潮湿的空气里,找到了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眼神。” 恶劣的天气,寻觅的眼神,这画面感和情感都很强。
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直接问读者一个他们或许也曾思考过,但没有答案的问题。
比如: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相信的世界,只是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你会怎么做?” 这种哲学性的疑问,很容易让人代入思考。

关键是要“准”和“狠”。 不是随便说一句,而是要像狙击手一样,一枪命中读者的注意力中心。

二、 搭建主线:让故事有“骨架”

开篇抓住了人,但如果故事没个章法,没个主线,大家一样会散。主线,就是故事的“脊梁”,支撑着整个故事的走向。讲清楚主线,最重要的一点是:让读者知道“主角想干什么”或者“要面对什么”。

怎么把主线讲明白呢?

1. 明确“是什么”:
主角是谁? 哪怕不交代名字,也得让读者知道他是个人物,一个有行动能力的角色。
发生了什么? 这是一个关键的起点,可以是突发事件,可以是长久以来积压的矛盾爆发。
主角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这是主线的核心。主角是想复仇?寻找失踪的亲人?拯救世界?还是仅仅想逃离某个困境?
主角面临的阻碍/冲突是什么?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什么困难会挡在主角面前?是反派?是社会规则?还是主角自身的弱点?

2. “引爆点”是关键:
故事的主线通常是由一个“引爆点”开启的。这个点是改变主角生活轨迹,迫使他不得不行动的事件。
你可以直接展示这个引爆点,或者在开篇稍微暗示它。
比如: 你可以直接写:“自从那天夜里,村庄被火焰吞噬,他唯一的念想,就是找到那个带走他妹妹的黑影。” 这里,“村庄被火焰吞噬”和“带走妹妹的黑影”就是引爆点,而“找到黑影”就是主线目标。

3. “三要素”的黄金组合:
人物 (Character) + 情境 (Situation) + 目标 (Goal) = 主线
在开篇,尽量把这三个要素,或者至少是其中两个,很自然地串联起来。
例如: “林浩,一个被家族流放的废物(人物+情境),在一次古墓探险中,意外得到了一个能够沟通古老英灵的玉佩(引爆点+目标初始),他知道,这是他证明自己的唯一机会,也是他改变命运的开始。”
人物:林浩
情境:被流放的废物
引爆点:获得玉佩
目标:证明自己,改变命运

4. 不要过于复杂,先“点到为止”:
开篇不是写大纲,不需要把所有细节都讲清楚。你的目标是让读者知道“故事的大方向”,知道“主角要做什么”,至于怎么做,遇到的具体困难是什么,都可以慢慢展开。
“给我一条路,我才知道往哪走。” 读者需要的是一条清晰的指引。

三、 实操演示:把理论变成例子

咱们来举个例子,看看怎么把上面说的都串起来。

主题: 一个小镇上,一个平凡的图书馆管理员,发现了一本能预测未来的古籍。

错误示范(太平淡,没抓人):

> “陈宇是一名普通的图书馆管理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整理书籍。一天,他在清理一堆旧书的时候,发现了一本封面陈旧的书,里面记载着一些他看不懂的文字。”

问题: 没悬念,没冲突,不知道主角要干嘛,读者为什么要看下去?

进步示范(加入悬念和初步目标):

> “小镇图书馆的空气里,总是弥漫着旧纸张和尘埃的味道,而陈宇,这座小镇最不起眼的角落里,也和这味道一样,平淡无奇。直到他打开那本不知从何而来的黑色古籍,里面的文字,竟像活了一般,在他的眼前,勾勒出了三天后,小镇即将发生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分析:
人物: 陈宇,小镇最不起眼的角落。
情境: 平淡无奇的生活。
引爆点/发现: 打开黑色古籍。
主线(初步): 发现灾难预言,暗示他需要行动。
抓人之处: “突如其来的灾难”,直接抛出危险,读者好奇灾难是什么,陈宇会怎么做。

再进一步(更明确的主线和冲突):

> “小镇的静谧,就像是被陈宇小心翼翼翻开的这本黑色古籍一样,一触即破。他在书页间看到的,不是历史,而是三天后,一场足以吞噬整个小镇的滔天洪水。他一个连自家水管漏水都修不好的人,该怎么去阻止一场即将到来的天灾?而更让他不寒而栗的是,书页的最后一句话,却仿佛在低语:‘凡知未来者,亦为未来所噬。’”

分析:
人物: 陈宇(通过“连自家水管漏水都修不好”来反衬他的普通和无力)。
情境: 小镇静谧。
引爆点/发现: 预知洪水。
主线: 阻止洪水(明确目标)+ 如何阻止(行动的困境)。
冲突: “连自家水管漏水都修不好” vs “滔天洪水”(个人能力与任务难度);“凡知未来者,亦为未来所噬” (预知未来的危险,制造更深层冲突)。
抓人之处: 强烈的对比,明确的行动目标,以及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警示,让读者迫切想知道他如何应对。

总结一下,要写一个完整开篇并且讲清楚主线,你就要:

1. 一句话抓住眼球: 用悬念、惊奇、冲突或情感,让读者立刻停下脚步。
2. 明确“主角做什么”: 告诉读者,故事的核心动力是什么,主角的目标是什么。
3. 交代“为什么”和“怎么做(的困难)”: 简要说明触发事件,以及主角在执行目标时会遇到的主要挑战。
4. 保持简洁,留有余地: 开篇不是全部,是引导,让读者带着好奇心继续往下读。

记住,写故事就像画画,开头是第一笔,要用得巧,用得准。把这些点想清楚,你的故事开头自然就会有力量,主线也会清清楚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多练练,多琢磨琢磨,很快就能得心应手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可行的方法实在太多,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对解决问题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这里不如只取其中一种,进行深入的分析。

能够从这个思路中联想到什么,这点我不能保证,但对多数新人作者应该是能从中有所收获的。

……

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在1954年拍摄了一部电影,影片名叫《七武士》。

这部电影时长接近三个半小时,故事可以简单分为‘招募’与‘战争’前后的两个部分。

这里就以《七武士》的前半部分的开篇为例,来讲如何在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并将主线讲清楚。

需要提前说明一下,免得直接划走:

这虽然是一部六十年前的老电影,但开篇思路放在今天的网文中也经常用到。

只不过如今,我们一般将这种开篇方式称之为‘黄金三章’。

整个故事的核心推动力均为‘冲突与矛盾’,只不过区别于网文,七武士中没有绝对意义的主角。

……

电影开场,通过一段简单的文字描述交代‘故事背景’。

注意,这里的‘战国时代’是明确的‘历史背景’信息。

他并没有详细说明究竟是战国时代的哪一年,也没有去讲解‘织田信长’‘德川家康’之流。

点出‘世界观’的同时,并不过多的阐述‘世界观’。

这种‘留白’的处理,既可以让大部分观众第一时间通过‘脑补’‘联想’了解‘环境’。

同时也不会显的信息过于庞杂,难以吸收。

而对于那些不了解‘日本战国时代’的观众来说,便直接讲明,这是一个‘战祸连绵,盗匪横行’‘百姓民不聊生,惶惶不可终日’的时代。

许多新人作者一提笔便会在开篇对‘世界观’大书特书,恨不得将一切设定都直接丢在读者脸上。

要从这里学会一件事,目的性,优先级,小取舍。

你在开篇交代世界观是为了‘建立大体的背景印象’,基于这个目的‘整个世界观信息中,哪些是最优先的,哪些又是可以不着急说明的’。

怎么确定这个优先级,我们看下一个镜头,这也是电影中的第一个场景。

画面切换到一片山地,一群有着明显‘武士’‘浪人’打扮的骑兵从镜头中驰骋而过。

但此时,观众还并不知道他们的身份。

短暂的几个运动镜头之后,这群骑兵停在了一处山坡上,可以很明显看到山下是一个‘小村庄’。

这个时候其中一名角色说话了。

人群开始鼓噪,再结合电影开篇中提到的‘盗匪趁乱而起,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观众便意识到,这群人的身份是‘强盗’。

而现在所发生的事情,正呼应了开篇字幕中提到的时代背景。

这就是为何在‘开篇世界观信息中’,幕府,大名,都不重要,却特别点出了‘盗匪’的原因。

你在开篇故事中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那么关于这个故事展开的‘信息’优先级就更高。

对于这样一个‘盗匪袭击村庄’的故事来说,织田信长,德川家康,都是不重要的。

即使可能整个七武士的故事继续延续下去,慢慢展开整个战国的大画卷中,这些人物是绕不开的。

你所给出的信息是‘盗匪’,那么你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便要利用到‘盗匪’这个信息。

这也是剧作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契科夫之枪’。

即:如果在第一幕中看到枪,那么在遵循传统的三幕结构的故事中,它应该在第三幕中使用。反之亦然,在第三幕中开枪的行为应在更早的时候完成铺垫。

这并不是一种‘绝对因果关系’,而是一种基于‘铺垫信息’与‘利用信息’之间的关系。

网文中经常会讲:‘不要在开篇中写太多废话。’

这的废话,不是某个人个事对整个小说的重要性,而是与故事‘不相关的多余信息,无用信息’。

不管你这个设定,线索,背景对小说多重要。

此时此刻,故事与他不相关,还没到他出场的戏份,不要没有需求强行创造需求也要把他插进来。

正当盗匪们鼓噪起来的时候,首领却说了一句‘不急,去年秋天才抢掠过稻米,再去也不会有什么。’

这是一个小反转,但交代了两个重要信息。

一、此时下山抢掠村庄,付出的精力与收益不对等。二、去年秋天的时候他们曾劫掠过这个村庄,因此很熟悉这个村庄的情况。

基于这点,强盗中的另一名首领便抛出了整个‘七武士’中最核心的冲突。

等麦子成熟以后再来抢掠!

你可以发现,从电影开始,一直到‘核心冲突’展开,总共用了多少篇幅。

从片头‘2分50秒’的制片方名单结束,到‘4分10秒’盗贼首领决定等麦子成熟再来抢掠。

这前后只用了‘一分20秒’的镜头。

包括之前的‘背景字幕’,一共只用了‘五句’话的篇幅。

这也是网文中‘黄金三章’最重要的一点,在开篇中单刀直入的迅速抛出‘冲突与矛盾’。

如果换算成小说描写,加入一些简短的场景刻画,描写,这个篇幅大致在一百字到两百字之间。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极限式’的案列。

不是真的要求每个新人作者都要在两百字的篇幅以内点出核心冲突,关键在理解其中的创作思路。

故事进行到这里,观众作为局外者已然知道‘冲突点’在哪里,但山下的百姓并不知情。

如果按照事件的正常发展,很可能茫然无知的农民还是会在今年秋天被劫掠一空。

所以如果想要以‘麦子成熟后会有强盗来劫掠’这个冲突点将剧情继续推进下去,需要‘变数’。

这个‘变数’便源于一名恰巧上山砍柴的村民正躲在附近的草丛里,无意间将强盗先前的对话都听了去。

他将这个消息带回村庄,使得所有人已经提前知晓了‘秋收后的危机’。

于是,摆在故事中‘第一主角’位置的‘农民们’,眼下面临一个问题‘我们该怎么渡过难关。’

这也是以前在讲网文开篇时说的,‘遇到问题’→‘思考对策’→‘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接下来这一幕,所代表的正是‘思考对策’一环。

这里,我们可以将电影中的‘农民们’视为一个统一的‘主角’。

这里有人怯懦,有人勇敢,有人愤怒,有人恐惧,每个农民代表的正是一个角色心中不同的立场。

因为观众对‘农民们’尚且一无所知,所以,需要先交代出‘农民们’此时的处境。

这里的‘菩萨’主要是突出‘农民们’这个人物的特征,属于人物塑造,就不多说了。

需要注意的是‘交年贡,服劳役,战乱,旱灾,再加上山贼’这一段中蕴含的信息。

即‘农民们’此时已经被逼到了墙角,处于底层的他们,面领着多方的压迫,而山贼,便是最后一根稻草。

而之后另一个农民接话‘是啊,真的不如死掉算了’更是直白的道明了这一点。

这是至关重要的‘情绪铺垫’,如果划去这一点不谈,那么农民之后采取行动的理由便不再充分。

一群吃饱喝足,低赋税,轻徭役,没有战乱的农民选择殊死反抗,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如果是在网文中,你想让主角能够与读者之间产生‘情绪的共鸣’。

那对于主角所采取行动给出的‘动机’,是必须要充分说明,并最大程度上争取让读者认同的。

这份动机,需要给读者一种,‘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这么想,这么做的观感’。

此时随着人群中有人开始提出‘方案’,围绕着‘思考对策’的辩论展开。

这里面主要的提议有三种:

一、报告官府,乞求救援。二、自暴自弃,投降等死。三、殊死反抗,杀光山贼。

但每一项提议最终都遭到了众人的否决。

官府虽然收年贡,但遇到这种事只会视如不见,姗姗来迟,躺平等死更是极不理智的怨气之言。

此时影片中‘农民们’的代表‘利吉’提出与之搏命,杀光山贼。

但这事显然不是未经训练和武装的农民们能做到的,因此第一时间就遭到了反对。

看似三选一,但其实不是,报告官府,无用。投降,失去粮食还是死路一条。搏命,打不过。

每一条路都会被堵死,所以最终会倒向‘第四条路’。

所以这里其实采用的是‘围三阙一’的思考对策方式,更利于将事情发展引向‘非常规方向’。

通常网文里面更为常用的是‘二选一’的抉择。

要么反抗,要么等死。

稍微一对比,最终倾向自然会倒想‘奋起反抗’这条。

如果电影名称不是叫‘七武士’,而是叫‘农民的觉醒’,故事也可以是自我武装,奋起反抗的。

只不过那个时候,想要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就需要给主角开‘金手指’来实现这一点了。

不管是‘二选一’,还是‘围三阙一’,这两种方法在设计剧情时的‘思考对策’中都会经常用。

所以新人作者想写好‘明面上的思考’,都要熟练掌握这些对观众思路的引导方式,可举一反三。

这时候面对村民的反对,利吉突然说出了一件‘秘事’,村民中有人杀过落荒的武士。

但这件事仅仅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详细展开。

我们看到后面的剧情会知道,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伏笔’,但观众此时却并不会深入的去想。

因为此时给出的‘线索’还不足以让观众破解这件事的后续,只能通过后续的事件慢慢意识到。

这是‘伏笔’与‘铺垫’之间在‘写法’上的重要区别,是否能‘补全’线索,推测出后续发展。

同样是伏笔的点还有紧随其后在争吵中的这一段‘你忘了吗,现在的米是怎样来的?’

虽然同样是‘线索’补全,无法推测,只能记住后暂时略过。

但是这一处伏笔跟上一处伏笔有着明显的区别,那就是众人的表现,以及突然点出的一个问题。

先前已经交代,山贼去年已经来过了一次,村民已经被抢走了一年的粮。

如果山贼来抢粮他们就活不下去了,那么此时此刻,这些人又为何还好端端的活着?

这些村民又为何在利吉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不约而同的低下了头。

观众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这句话中蕴含的问题,中间肯定发生过什么,只是暂时还不知道。

这两个伏笔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暗示’,后者是‘明示’,所有伏笔基本上都可以归于这两种。

同时,这一段还采用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处理,双重伏笔。

通过后一句‘明示’的伏笔将本就容易被一笔略过,忽视过去的‘暗示’性伏笔更加隐藏。

原理就好像电视里突然播放着一个少儿不宜的画面,你不想让自家孩子看到。

于是你指着窗外说‘快看,外面有飞碟’进而将小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忽略前一处的伏笔。

此时众人的争论已经结束,三条可选项都已经摊到明面,彼此坚持不下,两条伏笔都已经埋下。

这个时候,这个场景中作者亦或者说黑泽明导演想要在这里表达的目的都已经达到。

你可以注意到,从故事的开始到现在,线索是连续的,很单一的一条直线一捅到底。

中间过程中没有任何除创作目的以外的‘废话’。

这对许多新人作者来说是很关键的一点。只有故事线足够‘干净’,主线才越清晰。

更利于将故事讲完整,也更利于读者保持专注读,保持期待和吸引,而这恰是新人最常见的问题。

故事进行到这里,目的已经达成,需要有一个‘决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所以这里结束的也很‘干净’,绝不拖泥带水,绝不继续在这个场景里继续纠结,继续争论。

下一个镜头,可以看到所有村民站起来去见‘老爹’,请村中长老拿定主意。

这个过程中全程没有任何‘对白’,只是每个人心思沉重,脚步匆匆。

这个镜头在电影下是有所隐喻的,可以呈现村民此时的心理,刻画沉重氛围。

包括上一张截图,利吉一个人蹲在一边,跟身后众人形成对比,同样也有所隐喻,暗示争议结果。

只不过这些都属于电影构图上的隐喻。

小说创作中一般用不到这些,文字在需要的时候也有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所以不必强行模仿他。

小说中遇到这种情节的处理,‘直接转场’就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法。

这里需要注意,小说中的转场与电影镜头中的转场的区别。

电影中村民们步行很长一段路,出村,跨桥,然后是老爹住所的远见,然后推近景,房屋,水车。

然后啪的一下切换镜头,老爹的大脸就出现在了屏幕上。

但如果是小说中遇到这种情节,更合适的方法是描写村民起身,一同前往老爹的住所。

然后啪的一下切入下一段,交代场景来到村庄偏远处的房间,一个老人坐在那里,正在闭目养神。

通过老爹的视角交代村民前来敲门,一笔带过之前争论的经过,道明此行目的。

这种承接的切入点选择会不一样,最大的原因是,小说没办法啪的一下把老爹的大脸放到屏幕上。

所以你可以省略掉村民走路,远景,近景这些描写。

但在切换场景之后,你得从老爹的人物出场开始重新找到一个故事的切入点。

这么做是为了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标记,让读者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方便开始代入新的场景。

村民们的争论中,提及‘麦子被抢,也是死路一条’时老爹睁开眼睛,这意味着他已经做出决定。

这样的表现方式在小说中同样适用,利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进行暗示。

需要注意的是‘时机’,将关键性的‘神态’,‘动作’嵌入关键性的时机表现出来。

正如影片中老爹睁开眼睛的时机,恰好对应了‘麦子被抢,也是死路一条’,这点尤为关键。

如果你在描写过程中毫无节制的使用神态,动作描写,在关键时刻,便失去了点睛之笔的能力。

老爹所做出的决定是‘打’,但依旧是先前的问题,农民打不过山贼。

于是老爹给出了‘第四条路’,‘雇佣武士’来打。

可是这第四条路却又面临着新的问题。

首先是‘阶级问题’,深处更下层的‘农民’,如何雇佣更上层的‘武士’。

然后是‘佣金问题’,贫窘的小山村,如何能拿出让‘武士’满意的报酬。

然而跟之前‘利吉’一腔怒火的拼命不同,对于这两个问题,老爹早已准备好了‘答案’。

关于第一个问题,老爹通过亲身经历告诉众人,他见过有雇佣过武士的村落,同时,正式因为这些村子雇佣了武士,才没有被山贼劫掠。

这证明雇用武士这条路是确实可行的方案,除了效忠大名的武士之外,还有许多无主的武士,而这些人是可以被农民所雇佣的。

第一个问题得到了‘肯定’的解答,于是,摆在众人勉强的便只剩第二个问题。

老爹对于‘如何雇佣武士’所给出的‘策略’是‘寻找饥饿的武士’。

农民们此刻能拿出的报酬只有供养一日三餐,能够以此等报酬雇佣的,必然是急需一日三餐的人。

但在给出这个回答的同时也意味着‘新的矛盾’。

农民们是否真的能找到‘饥饿的武士’,而这些武士是否真的会‘接受雇佣’。

遇到问题→思考对策→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对七武士这个故事的前半部来说,遇到问题和思考对策到这里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采取行动。

至此,故事结构上属于‘开篇’的部分,实际上已经结束。

接下来所要发生的‘采取行动’也就是农民‘利吉’等人如何去城里雇佣武士,遭遇了什么,这些则是前半部分故事的‘主体’部分,也是前半部分电影主要讲的内容。

……

黑泽明导演曾经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说道:“真正的好电影是有趣的,也是容易懂的。”

这是我之所以选择《七武士》来作为分析案例的原因。

你可以从这个故事中看见,他的故事线是非常简单直接,干净利落的。

山贼袭击村庄,村庄为求自保寻求落魄武士的帮助,这并不是一个特别惊奇的悬念。

但这个悬念经过处理,却足够吸引人,让人想知道后续的展开。

老爹的策略奏效了么?利吉等人是否能找到愿意帮忙的武士?这些武士会是什么样的人?

武士会如何应对山贼的袭击?这个小村庄最后的结局会如何?

这些问题会始终萦绕在观众的心头,驱使他专注于故事,好奇的问,然后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网文的开篇,并没有所谓固定的模式。

作者需要用自己的思考,去设计每一个人物,情节,冲突,悬念,铺垫,伏笔。

如果抛开七武士的例子不谈,仅是上述所讲的这些‘思路’,你能否自行设计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能够根据自己的心意做到这点,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这个例子中的第一主角是一个群像,但如果是在网文中,让你通过一个单独的人物去将其呈现呢?

你要如何安排‘遇见问题’→‘思考对策’→‘采取行动’→‘解决问题’这其中的全部情节呢?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

将你对如何写好一个完整故事,并将主线讲清楚的知识,理顺,理清楚,形成一个自己的故事。

……

恩,对于《七武士》这部电影,如果感兴趣的话,还可以沿着这个思路自己继续往下分析。

看一看这之后是怎么再去讲好‘采取行动’与‘解决问题’的。

看一看这部电影的后半部分,围绕着‘备战’‘交战’‘终战’又是怎么处理。

试着分析,理解,逆推经典故事,是提升讲故事能力的最好方式。

自学成才,这是网文作者唯一的出路,甚至,可以说是所有‘野路子’的故事创作者唯一的出路。

优秀的经典作品,小说,电影,游戏,动漫,剧作,这对自学者来说,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

理解,语感,观察,思考。

这四项是网络小说作者最为重要的能力,亦或者说是天赋,而上述这些,就是其中的‘理解’。

……

以上,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没问题,咱们来聊聊怎么写一个开头,让故事立马抓住人心,而且主线明明白白。这事儿说起来好像挺玄乎,但其实是有门道的。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保证你说完感觉手里就有活儿了。一、 开篇的“一句话入魂”:为什么这么重要?你想想,现在信息爆炸,大家眼睛里都是光,谁有耐心看你慢悠悠地铺垫?开篇的头几句话,就跟第一.............
  • 回答
    终于,鸡吃完了米,狗舔完了面,火烧断了锁。黑漆漆的牢房里,除了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和绝望的呻吟声,便只剩下这三样东西的“动静”。它们像是一种无声的宣告,宣告着囚禁了太多日夜的漫长黑夜,终于迎来了它迟暮的时刻。第一个“打破寂静”的是鸡。它瘦骨嶙峋,羽毛黯淡无光,却带着一种近乎野性的执着,一口一口地啃噬着.............
  • 回答
    “正义在西军。”这句话如同西风一般,刮过边塞小镇,刮过那些被战火和饥饿折磨得麻木的百姓脸上,带来一丝微弱的希望,也带来了无尽的猜疑。我叫李安,一个在边境线上再普通不过的小兵,手里握着一把生锈的长枪,腰间别着一把磨得快没边的朴刀。我不是什么读书人,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只要听见这句话,我就会下意识地挺.............
  • 回答
    我在冰箱里发现一颗头。事情发生在昨天傍晚。我刚结束一整天疲惫的工作,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家。公寓里一片寂静,只有我自己的脚步声在空荡的房间里回响。饥肠辘辘的我径直走向厨房,准备从冰箱里翻出点什么来填饱肚子。打开冰箱门的那一刻,冷气扑面而来,我习惯性地扫了一眼里面塞得满满当当的各种食材。新鲜蔬菜、牛奶、.............
  • 回答
    我至今还记得那个雨夜。那天我加班到很晚,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昏黄的光晕在湿漉漉的柏油路上跳跃,雨水噼里啪啦地敲打着我单薄的外套。就在我经过一个废弃的公交站台时,一阵微弱的呜咽声钻进了我的耳朵。我心头一紧,循声望去,在站台角落的垃圾桶旁,蜷缩着一个毛茸茸的小身影。那是一只小狗,看样子刚出.............
  • 回答
    好的,这是一个以“大年初一,知乎答主 @xxx 突然出现在我家”为开头的,我将尽力详细地讲述这个故事:大年初一,知乎答主 @xxx 突然出现在我家。那是一个风和日丽,又带着一丝初春寒意的正月初一。窗外的鞭炮声渐渐稀疏,取而代之的是亲戚们拜年的热闹谈笑声。我家是那种典型的北方家庭,逢年过节,亲戚们总会.............
  • 回答
    “我迟早要死在你床上。” 我看着他,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意。他挑了挑眉,端着咖啡的手微微一顿。“哦?真够豪迈的,我该为此感到荣幸吗?” 他嗓音低沉,带着一丝戏谑。我放下手中的书,走到窗边,望着外面逐渐暗下来的天空。“荣幸谈不上,但也许可以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圆满’吧。”这里是他的书房,空气中弥漫着旧书.............
  • 回答
    “公子的剑在那场大雨后生锈了。”这句话,落在小厮阿福的耳朵里,就像是重锤敲击着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他抬头望向那柄本应光洁如月、寒气逼人的长剑,此刻正静静地躺在冰冷的石台上,剑身之上,一道道令人心悸的暗红色锈迹,如同蜿蜒的藤蔓,缠绕着它往日的荣光。这场大雨,来得如此突兀,又如此猛烈。它不仅仅是一场雨,.............
  • 回答
    在主神空间待了十年。十年,这个数字沉甸甸地压在心头,像一块温润的玉,也像一把淬了毒的匕首。我记不清初到这里时,自己是什么样子了。或许是惊恐,或许是绝望,或许,也有一丝混杂着愚蠢的好奇。只知道,当那个无声无息、仿佛由虚无构成的“主神”冰冷的声音宣布我的“资格”后,我便被塞进了一个闪烁着奇异光芒的舱室,.............
  • 回答
    请注意:以下内容包含令人不安和可能引起不适的描写,仅为回应您的写作要求而创作,不代表任何鼓励或认可相关行为的立场。我女朋友的尸体躺在我床上。这句陈述在我的脑海里回响,带着一种超现实的重量,仿佛是我刚刚发现的一个陌生的、可怕的真相。但它不是陌生的,也不是可怕的。它只是……存在。就那么躺着,安静得令人发.............
  • 回答
    是的,我被困在了知乎。这听起来有点荒谬,我承认。毕竟,知乎嘛,一个以“认真、专业、友善、理性”著称的问答社区,怎么可能“困住”一个人?但事实就是如此,我切实地,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事情要从上个月说起。我一直是个对此类平台保持着距离的人,觉得它像是另一个世界,充斥着我难以理解的知识体系和社交规则。我的.............
  • 回答
    “姐姐是不是在躲我?”他步步逼近,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回荡在空旷的走廊里。他的名字叫顾子恒,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眼神里是与他年龄不符的成熟和一丝被误解的委屈。他手里拎着一个有些旧的保温杯,里面是刚从街角那家老店买来的川贝枇杷膏,温热的蒸汽模糊了他眼底的焦躁。他已经在这里站了十分钟了,楼道里的.............
  • 回答
    公主从来都不知道,在与她成亲前,驸马就已经喜欢上她了。这句话像一颗饱满的浆果,在我喉咙里轻轻滚动,散发着酸涩又甜蜜的汁液。没人会相信,一个被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周旋于皇家宴会和朝堂奏章间的公主,怎么会不知道,那个即将踏入她生命,与她结成连理,共同承担皇家责任的男人,早在见到她的第一面,就已经被她牢牢抓.............
  • 回答
    那个与我有婚约的少年郎死在了战场上。初夏的蝉鸣依旧聒噪,扰得我心烦意乱。我坐在妆台前,冰凉的指尖抚过铜镜中自己苍白的面容。镜子里的人,眼神空洞,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生气。就在三天前,我还是那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少女,等待着那个人——我的未婚夫,李怀瑾,从边关归来,迎娶我过门。而现在,我只能对着这残破的婚约.............
  • 回答
    我是前朝公主,被囚禁/关在这里已经有三个月了。三个月。仿佛一段被拉伸得无限长的日子,又仿佛只是一个眨眼,我就从高高在上的曦月宫,跌落到了这冰冷潮湿的柴房。柴房。我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只是知道,它被藏在皇宫最阴暗的角落,只有一条狭窄、布满青苔的过道通往外界,而那过道,也早已被厚重的铁链和粗糙的木板封死.............
  • 回答
    我是一个在霍格沃茨上学的东方女孩。这个开场白,说起来,其实挺像我第一次写给妈妈的信的。那时我才刚收到那封厚重、带有奇怪邮戳的猫头鹰邮递的录取通知书,整个人都晕乎乎的,就像被施了混淆咒一样。我坐在老家那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书桌前,握着羽毛笔,看着空白羊皮纸,脑子里一团乱麻,却又万分激动。我写下的第一个.............
  • 回答
    夜幕像一张被浸透了墨水的幕布,缓缓拉开,城市的霓虹灯在湿漉漉的窗玻璃上晕染开模糊的光斑。我蜷在沙发里,手里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无聊地看着对面单元楼的灯光。说是无聊,其实是有点心烦意乱。白天工作上的不顺,像一团缠绕不清的毛线,此刻在我脑子里乱蓬蓬的。对面三层的一户窗户,灯光异常昏暗,只有一盏台灯勉强.............
  • 回答
    我正要在刑场受罚时,突然眼前一黑。冰冷的镣铐勒紧了手腕,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磨擦声,仿佛要把我的骨头都碾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混合了汗水、恐惧和一种难以名状的、带着锈迹的金属气味。我抬起头,努力想看清那高高挂起的绞索,想最后看一眼这个让我付出了代价的世界。阳光刺眼,却无法驱散我心中的阴霾。周围是.............
  • 回答
    一觉醒来,我睡在男神旁边。晨曦透过纯白的纱帘,在房间里投下朦胧的光影。我缓缓睁开眼,一种陌生的柔软和温热将我包裹。不对,不是我的床,也不是我的房间。更不对的是,身旁那带着淡淡香皂气息的身体,熟悉到令我心悸——是陆景年!我最最喜欢的、遥不可及的男神!我的脑子像被按下了暂停键,一时间无法处理眼前的景象。.............
  • 回答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这庙呀,说起来也有年头了,红墙灰瓦,飞檐翘角,在山峦叠翠中,透着一股子说不出的古朴与宁静。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大家都叫他“慧心大师”。这慧心大师,大家都说他是个得道高僧,一来是他人品好,慈眉善目,待人谦和;二来是他的佛法精深,据说一开口,就能点醒迷津,让人顿悟。我呢,是个住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