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电视电影正面描写国民党?

回答
在华人影视作品中,正面描写国民党的内容并不像描写共产党那样普遍,但确实存在一些作品。这些作品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展现国民党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奋斗、牺牲、理想,或者某些正面的人物形象。

以下是一些正面描写国民党的电视电影,并尽量详细地介绍:

1. 侧重于国民党领导人和重要历史事件的描写:

《建国大业》(2009年,电影):
详细介绍: 这部电影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而拍摄的献礼片。影片以宏大的视角,从1945年到1949年国民党与共产党争夺全国政权的这段历史时期为背景。
正面描写国民党的部分: 虽然影片最终的主旨是中共的胜利,但它也花了不少篇幅描写了国民党内部的一些人物和他们当时的处境。例如,蒋介石(由张国立饰演)的形象被塑造成一个面对复杂局势,试图维护国民党统治的领导人,尽管他的决策最终导致了失败。影片中也展现了国民党军队的集结、政治会议等场景,试图客观地呈现国民党方面的视角和行动。
侧重点: 更多的是在描绘历史大势下,国民党作为一方势力的运作和决策过程,以及其中领导人的挣扎和考量,而非纯粹的宣传。

《建党伟业》(2011年,电影):
详细介绍: 作为《建国大业》的前传,这部电影聚焦于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但同时也描绘了当时北洋政府以及国民党(早期也曾与共产党合作)的一些情况。
正面描写国民党的部分: 影片中有对孙中山的描写,孙中山是国民党的创建者,他的革命理想和努力是影片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影片也触及了国民党早期的组织活动,以及在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中的角色。虽然重点不在国民党,但其历史作用和人物是可以被正面呈现的。
侧重点: 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影响是重点,国民党在那个时期的作用更多是作为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一部分被提及。

《叶问》系列电影 (2008年起):
详细介绍: 这个系列电影以民国时期为背景,讲述了咏春拳大师叶问的传奇经历。
正面描写国民党的部分: 在《叶问》系列中,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表现被描绘成抵抗日本侵略的主力。例如,影片中会展现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的英勇作战,以及一些国民党军官的牺牲精神。叶问本人虽然是一位武术家,但他也与一些国民党人士有过接触和合作,共同抵抗侵略。
侧重点: 影片更多地是将国民党作为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力量来描绘,突出其在民族危难时刻的担当和牺牲。

《辛亥革命》(2011年,电影):
详细介绍: 这部电影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讲述了孙中山领导下的革命党人推翻清朝统治的历史。
正面描写国民党的部分: 影片的核心人物是孙中山,他是国民党的精神领袖和主要奠基人。影片充分展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他为国家独立富强所做的努力。同时,也描绘了黄兴等国民党早期革命者的英勇事迹。
侧重点: 重点在于国民党(当时称为革命党)作为推翻帝制的革命力量,其先驱们的贡献和牺牲。

2. 侧重于国民党个体人物的描写:

《风声》(2009年,电影):
详细介绍: 这是一部谍战片,背景设定在抗日战争时期,讲述了潜伏在汪伪政府的共产党特工与日伪特务斗智斗勇的故事。
正面描写国民党的部分: 虽然影片的主线是共产党人的斗争,但其中也有一些国民党背景的人物,他们的形象被描绘成在民族危难时刻,出于爱国情怀而采取行动。例如,影片中一些国民党人士为了传递情报,不惜冒生命危险。
侧重点: 更多的是在描绘那个时代背景下,不同政治立场的人们为了民族大义而产生的联系和行动,其中部分国民党人士的爱国情怀是被肯定的。

一些涉及国民党将领的传记类影片或电视剧:
详细介绍: 有些作品会聚焦于国民党时期的一些具体人物,例如某些在抗日战争中表现英勇的将领,或者在某个领域有贡献的国民党人士。
正面描写国民党的部分: 这些作品往往会着重展现这些人物的个人品质、军事才能、革命信仰以及他们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例如,一些描写张灵甫、杜聿明等国民党高级将领的传记性影视作品,可能会突出他们在某些战役中的指挥才能或个人品格(虽然这些作品也可能引发争议)。
侧重点: 侧重于展现个体人物的正面形象,并不一定是代表整个国民党。

需要注意的几点:

视角和时代背景: 评价一部作品是否“正面”描写国民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所聚焦的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
“正面”的定义: 在很多情况下,“正面”描写可能意味着展现国民党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努力、牺牲和理想,或者塑造某些有血有肉、有复杂人性的国民党人物,而不是将国民党整体描绘成完美无瑕。
大陆与港台的差异: 在中国大陆创作的作品中,正面描写国民党的数量相对较少,且往往是在宏大叙事的背景下,突出其在特定历史事件中的作用。而香港和台湾的一些影视作品,由于历史和政治环境的不同,可能会有更多元化和深入的国民党形象展现,其中也包含许多正面描绘。
历史的复杂性: 国民党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扮演了复杂而重要的角色,其内部派系众多,成员成分复杂,因此任何简单的“正面”或“负面”标签都难以概括。

总的来说,正面描写国民党的影视作品通常会选择一个特定的历史节点或人物作为切入点,以展现其在国家危难时期的担当,或者突出个体人物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和创作的多元化,未来也可能会出现更多不同角度的作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一件真事,

我老家是赣东北红军的游击区,在第三次(或第四次)果军围剿苏区,顺手把我们村给屠了,全村上下,就只逃了我家老爷子一人,我家老爷子能逃脱,因为他当时还是一个孩子,我家老奶奶把他塞进灶台里。老奶奶就假装在灶台边干活,用身体挡住了灶洞。

于是全村人死了,全家人死了,老奶奶也死了,而我父亲活了…………

但是这段非常惨痛的历史,老爷子却什么都不记得了,就像一盒磁带,中间留了一段空白,我们今天知道的一些事情,老爷子说,是救他的游击队告诉他的。

当年事有多惨,居然让一个孩子造成了记忆震荡…………

父亲从江西老家来到贵州几十年,很少提及老家的事,我们以为,他离开家乡时年纪太小,对老家没多大感情,所以不愿提及。但到2000年,他要病故之时,思乡之情却陡然而生,说想回老家看看,但几乎是每次刚说出口,又反悔了,有一次甚至要出发了,但刚出了家门口,说什么又不想去了。他去逝的前一天,晚饭时,毫无征兆的说了一句:“昨晚,我梦见你们老奶奶了,她说他很想我!”

我们这才意识到,父亲晚年不知不觉中还是恢复了一些记忆,思乡的孺慕之情,人皆有之,他想回去,但始终无法面对那段伤痛…………

第二天,父亲老溢血发作…………

每次想起可怜的老父亲,我就心如刀绞,父亲当了半辈子的兵,又经历了半辈子的蹉跌,心志坚如磐石,然而在面对那段历史时,表现得像一个无助的孩子…………所以,我想对那些为蒋匪帮洗白的蒋粉们骂一声:“去TM的民族大义,什么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些都是我们该说的吗?”

========================================

看了一些朋友的回复,居然有人怀疑是假的,

我非常的无语,难怪国共内战片,有些观众在屏幕上爱打什么“内战无义战”

这也就不难理解像《风筝》这种大毒草能盛行一世,把一些大特务、刽子手洗白成一群理想主义者。如果不是对这段历史的无知,说到这里(能骂人吗?)…………如果韩冰是理想主义者,那么死在他们手上成千上万的苏区百姓算什么?赵简之、宫庶之流…………,我都不敢说了,闻一多的棺材板都快盖不住了。

近几十年来的宣传,让我们忘记了太多的历史…………

又比如,管虎作为山东老区的红二代,居然会以一种非常轻佻的态度对待志愿军烈士

志愿军大多来自于三野和四野,三野和四野的骨干大多来自于山东根据地,

管虎慢待的不是一般的革命烈士,而有可能就是他的父执之辈,如果这不是从心灵上的不认同,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会让他对先辈的态度如此轻佻。

所以,我想再问一下,可以骂人吗?

…………………………

有些朋友让我提供更加详实的资料,实在抱歉,我提供不了

一来老爷子说得少,二来说的也很琐碎,还有一点,在细节上,作为亲历者,一些细节他们似乎记得也不是很清晰,再说老爷子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还有点失忆。我听过几位父执之辈在谈论过去,彼此往往出入也很大。

所以,要想还原当初的历史,除了亲历者的记忆之外,还要后人的专门整理。但非常遗憾的是,我年轻力壮时正赶上国内“告别革命”的风潮,后来嘛,又遇上什么“血浓于水”的宣传…………,所以,对这种问题,以前一点兴趣都没有,现在有兴趣了,但由于结婚晚,背上还背着一家子的生活负担……,聊聊天还行,要拿他当一件事来干,条件还真不允许。

非常遗憾,也非常的无奈……

我父亲的记忆是从“莲花山”这个地方开始的,我没回过老家,我不知道这三字是怎么写,我是从父亲浓浓的鄱阳腔里分辨出这三个字的发音。

父亲说,他被游击队救出来以后,就给安置到一个交通员家庭里,在莲花山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就跟着这家人到了鄱阳。他对于莲花山的印象也不多,只记得村里有一个阴森森的祠堂,老远、老远的地方就能味到一股浓浓的恶臭味,大人们经常嘱咐他们千万不要靠近。

父亲是当过兵上过战场的,他后来对我们说,那个祠堂散发的恶臭味,应该是血腥味,那么浓的恶臭味,这说明这里不久前可能发生过屠杀事件,死的人至少有10人以上。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 一下这个叫“莲花山”的地方,说不定有令果粉惊喜的东西。

哦,差点忘了说,“莲花山”这个地方大概就在弋阳和万年交界地方。

user avatar

《大决战》。

一部国军行军军容齐整(12兵团)、将军知道体恤士兵(郭景云、杜聿明)、下属敢于向上司诤言(冯治安、魏翱)的电影。







另外,如果是觉得我在黑的话,可以换一个答案:《血战昆仑关》。

user avatar

电视剧《潜伏》拍的就非常好,在剧中,国民党各级官员为了争权夺利不择手段,同僚之间互相算计,甚至不惜致对方于死地。

《潜伏》里面描写的主要是中下级官员,却也真实反映了整个国民党官僚系统的情况。实际上,中上层因为权力更大,腐败更加严重,整人手段也更高明,更阴狠毒辣。

建议题主去读一套书,原果党军统中将沈醉的回忆录,看看真实的国民党什么样子。

读完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现在的很多电影电视剧,对国民党何止是正面描写,简直是过分美化了。

下面摘录一些《沈醉回忆录》书里有意思的情节。

1、蒋大帅警卫人员带枪进入上海法租界需要办枪证

全面抗战前,蒋大帅经常去上海,为安全起见,在上海期间都是住在法租界。进入法租界之前,蒋大帅都会提前让下属去法租界办好枪证。

法租界规定,任何人持枪进入其辖区都必须办理枪证。按规定最多可以办6个枪证,但是蒋元帅面子大,法租界通常给他办12个枪证,也就是警卫人员最多可以带12只枪。

当然,只能带手枪,像机枪这类重武器都不能带入租界。

堂堂大国领袖,真的羞先人。

2、国民党政府自家的机场自己不能用

蒋在重庆期间,宋美龄要去美国,得去成都机场坐飞机。难道重庆没有机场么?不是的,重庆有机场,但是唯一适合大飞机起飞的白市驿机场,被美国人占了(当然是国民党政府批给美国人的)。

美国人规定,除美方飞机外,其他任何飞机禁止出现在该机场上空,否则一律击落。

宋美龄要坐大飞机出国,就只能跑去几百公里外的成都新津机场。

读到这个,大家应该能够理解,为啥美国人明明知道国民党烂透了、还是一直不遗余力支持它的原因了吧。

3、军官坐牢当度假

1944年,日军进攻广西的时候,蒋元帅命令戴笠派遣特务组进入桂林潜伏,如果桂林失陷,可以在敌占区收集情报,由沈醉具体负责。结果由于沈醉高估了桂军的战斗力,认为桂林不会那么快失陷,办事拖拖拉拉,等派遣的特务组来到桂林时,桂林早已被日军占领,特务没法进城执行潜伏任务。

蒋大帅大怒,把戴笠臭骂一顿,然后戴笠就把气撒在沈醉等三个军统处长头上,说他们延误军机,要惩罚他们三个坐两年牢,让他们赶紧回去把工作交接了准备坐牢。

沈醉和另两个处长,就抓紧安排自己坐牢事宜,提前吩咐下属买好床和鸭绒被送入牢房,另外还准备了十几箱罐头,计划在牢房里面打牌时享用。

一切准备停当,他们三个处长对坐牢满怀期待,觉得工作太辛苦了,还总是得罪人,在里面好好休息两年也是很好的。

结果戴笠知道他们的心思了,又把沈醉等三人叫去臭骂一顿,说你们想休息两年,我偏不让你们入愿。这样,你们仨继续给我干活,坐牢的惩罚取消了,找三个科长去代替吧。

沈醉急了,说科长进去坐牢了,没人干活,影响工作。

戴笠说那不管,科长不去就找三个副科长去。

最终,沈醉他们精心准备的“牢房度假屋”,结果被三个副科长享用了。

4、军统特务挖了王陵基母亲的坟

戴笠的情妇——当红女明星胡蝶要来重庆,戴笠给她建了一栋豪华别墅,让手下特务满城去搜罗奇珍异草来装点,结果手下特务太不长眼,把川军将领王陵基母亲坟上的一课柏树挖走了。

当时王陵基任第30集团军总司令,正率领川军在江西前线抗日,家人把事情告诉了他,王陵基为了这事专门给戴笠发了一封电报。最后戴笠把手下大骂一顿,让手下把柏树还回去。

至于其他平民百姓的东西,被拿走只能忍气吞声。

5、郑介民老婆贩卖鸦片

郑介民老婆利用其老公的身份,贪污侵占了无数钱财,可是她还不满足,竟然私下贩卖鸦片牟利。

抗战胜利后,军统从重庆迁回南京,时任总务处长沈醉购买了很多船只,用来运器材和物资,郑介民老婆托沈醉帮她从重庆带一口楠木棺材去南京。

结果,装载这口棺材的船只翻了,幸好棺材捞上来了,沈醉打开棺材查验,大吃一惊,原来棺材里面满满当当全是烟土。

6、沈醉清查地方财产、审讯川岛芳子

抗战胜利后,军统成立财产清查委员会,由总务处长沈醉负责,清查各地方接收的日伪财产,审查地方大员是否有贪污侵占中饱私囊行为。

沈醉心想这活可不好干,严格执法吧,自己没法捞好处不说,还要得罪人,说不定哪天被报复就死无葬身之地。敷衍了事吧,万一日后查出来,自己也落不了好。

思来想去,沈醉便推脱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推荐由廖华平任清查委员会主任,自己任副主任。

这个廖华平,原本是共产党员,被捕后叛变投到国民党,时任军统督查室主任。他不讲私情,小心谨慎,做事认真得近乎迂腐,也不和军统其他同事来往,几乎所有人都恨他,是背锅的最佳人选。

果然,到了地方上,廖华平下班就回到住处,连地方上准备的接风宴席也不参加,总是让沈醉去应酬。军统很多地方上特务都是沈醉的学生或者旧识,沈醉就利用这些廖华平不在场的机会,和地方特务周密筹划,编写账本,应对廖华平检查,同时大捞好处,天衣无缝。

为保万无一失,沈醉借口任务紧时间不够,故意把行程安排的颠三倒四,每天坐飞机跑几千公里几个地方,通常上午跑一个地方,下午又坐飞机跑另一个地方。因为廖华平身体不好,要晕机,一通折腾下来,人都无精打采有气无力,甚至需要人用藤椅抬上飞机,那还有精力去检查?于是到了地方,通常都是沈醉一个人去检查,沈醉到地方就做做样子,让地方负责人把账本编好,拿回来给廖华平签字。

(说实话,看到这段,我都忍不住同情起这个廖华平来,虽然他是个叛徒,哈哈)

查到北平的时候,还是出了一点岔子。

北平军统办事处主任是马汉三,他和郑介民勾结,把接收的一仓库日伪财物,几乎搬走了一半。沈醉深知其中内幕,不敢得罪郑介民,从旁打掩护,总算把这事敷衍过去,但是在清查剩下的半仓库财物时,发现一只手镯是假的,廖华平犟脾气犯了,非要查清楚这个手镯是不是被掉包了。

这只手镯大有来头,是从原满清后裔、日本著名女特务川岛芳子家抄来的。川岛芳子显赫一时,按理说不可能戴假手镯,很可能是在仓库里被人掉包了。

为了查明真相,沈醉和廖华平来到北平草岚子监狱,提审川岛芳子,让其辨认这个手镯是不是她的。

川岛芳子何等精明,怎肯给他们作证。她当然清楚,如果她证明金手镯是假的,掉包的人肯定会报复她。所以她面对沈醉的问询,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给正面答复。

沈醉没辙,就岔开话题,希望能够找到突破口。

沈醉装作关心的问:你在这里面生活怎么样。

川岛芳子故意瞥一眼站旁边的监狱长,答道:挺好的,他们对我很关照,就是晚上经常闹鬼,让人害怕。

沈醉明白,川岛芳子是指,晚上有监狱看守人员侮辱她取乐。

沉默了一下,川岛芳子接着说:我倒不是很怕闹鬼,只是旁边牢房那些女学生害怕极了,晚上经常被鬼吓得大哭大叫,让人睡不着觉。

沈醉狠狠瞪了监狱长一眼,意思是让他收敛一点,别太过火,并没有深入追究。

在他们眼里,监狱里面糟蹋几个女犯人,实在算不上什么事。

最终,因为川岛芳子不配合,这个假手镯事件也就查不下去,不了了之。

7、沈醉设计绑架反蒋人士

沈醉担任军统上海行动组长时候(那时候军统还叫复兴社),负责在上海租界抓捕和暗杀共产党员和反蒋人士。

沈醉发现,在租界抓捕共产党员,通常会得到巡捕房和帮会的支持,比较容易完成任务,但是如果是抓捕军阀代表或者有影响力的反蒋人士,帮会就不肯协助了,因为帮会也不愿意得罪地方势力。

这种情况,就只能先把抓捕对象骗出租界,如果对方不上当,就毫无办法。

直到后来,沈醉研究出一套在租界实施绑架的办法,这个问题就完全解决了。

沈醉带领特务盯住绑架对象,趁对方在路上行走时,派一个特务冲上去猛的一棒把人打到,然后打人的特务迅速跑掉,这时候沈醉和其他特务装作是被打人的朋友,上去扶起被打人,叫来汽车,说是送他去医院。旁边人以为是私人恩怨或者江湖仇杀打人,不疑有他,还会帮忙抬人。

有一次行动,被打人一位亲戚正好路过现场,也跟着挤上汽车。沈醉对他说,我是他朋友,送他去医院,你赶紧回去通知他家人吧。那人信以为真,就下车了。

如果是在热闹人多的场所,不适合用打人的办法绑架,沈醉就用另一个办法。他派两个女特务跟着绑架对象,其中一个女特务瞅准时机冲上去,冲着那人狠狠就是两巴掌,一边打一边嘴里还骂道: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扔下我们母子不管,在外面花天酒地,我不活了!

围观的人看了,以为是丈夫寻花问柳被老婆抓住了,也就跟着看热闹。

那人被打的一愣一愣的,正要分辩,另一个女特务也走上前拉住他说:大哥,你们又吵架了,快回家去吵吧,在大街上多不好。不由分说拉着那人往人群外走。

这时候,躲在人群中的其他男特务也跟着起哄,连推带架把那人带上准备好的小汽车,在围观人群的起哄声中,神不知鬼不觉就把人绑架带出租界了。

也有出岔子的时候。

有一次在百货商店门口,特务们看到绑架目标一个人走出来,女特务又像往常一样冲上去就是两巴掌,连声咒骂。

结果正在这时,那人的老婆跟着从百货商店出来了。沈醉心想坏了,西洋镜要被拆穿了。

谁知那人的老婆一看这情景,以为是老公在外面的野女人找上来了,也跟着大吵大闹,要她丈夫把事情说清楚,还帮着特务们把丈夫拖上车。

等到了车上,那人老婆看到特务们亮出的手枪,才知道上当了,后悔莫及。

8、计划暗杀宋庆龄

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事变之后,宋庆龄就开始反对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支持共产党,积极营救被国民党逮捕的“政治犯”。

对于宋庆龄的所作所为,蒋介石恨之入骨,但是因为其身份特殊,不能用对付其他异见人士那套办法,就先来软的,找了很多人劝说宋庆龄,包括宋家兄妹和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等人。

宋庆龄均不为所动,执意和国民党中央划清界限,要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继续革命。

军统特务也多次恐吓宋庆龄,跟踪监视是常事,连寄送子弹这种烂招都用了多次,但是都没能够阻止宋庆龄。

蒋介石要戴笠解决,戴笠就把任务交给沈醉。

沈醉先是派一个女特务,接近宋庆龄保姆李燕娥,然后交上朋友,企图通过李燕娥打入宋的家中,但是没多久就被宋庆龄识破了,然后她就叮嘱李燕娥不要再和这个女特务来往。

这个女特务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获得了一个有用的线索。原来,李燕娥刚与她不务正业的丈夫离婚,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

沈醉心想李燕娥还那么年轻,总不能不交男朋友,于是便决定使用美男计,设法使李燕娥上钩。

沈醉派了一个长相不错的年轻特务,化妆成汽车司机接近李燕娥。果然,不到三个月,这个男特务就和李燕娥交往上了。沈醉大喜,赶忙把这事报告给戴笠,戴笠也很高兴,指示千万不要急躁,以免露出马脚。

不料李燕娥对宋庆龄一向忠心,主动把自己交男朋友的事告诉了她。

宋庆龄让李燕娥把男友带来见见,见面后经过仔细询问和观察,这个特务还是露出马脚了,美男计宣告失败。

美男计失败后,沈醉去南京见戴笠,戴笠问沈醉除了暗杀,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对付宋。

沈醉说可以用制造车祸的办法把宋庆龄撞成重伤,然后再通过医护人员使她长期住院,不死不活地过下去,这样就没法和蒋委员长作对了。

沈醉自告奋勇,愿意亲自驾驶汽车动手。

戴笠询问了计划的具体细节,也觉得这法子不错,要沈醉做好准备。

沈醉回到上海,专门从杜月笙那里弄了一辆结构结实的德国小车,挡风玻璃特意改装成防弹玻璃,这样可以避免驾驶人受重伤。

一切准备就绪,计划周密。沈醉多次催问戴笠什么时候动手,戴笠总是让他等通知。

可是大约一年后,戴笠告诉沈醉,计划取消了。

沈醉不理解为啥要放弃这么周密的计划。

原来,是蒋介石对于沈醉的这个计划没有信心。他非常清楚自己手下特务的手段,要把人撞死很容易,但是要恰到好处撞成重伤,实在太难了。

可是如果不小心撞死了,势必要追查到底,查来查去难保不会查到蒋介石头上。以宋庆龄在国内国外的巨大影响力,如果查实是蒋介石干的,麻烦可就大了,甚至会影响他政治生命。

以上这些,是书中比较有意思的情节。

其他太残酷的事,这里我就不摆了。比如修建中美合作所和渣宰洞监狱的时候,军统特务逼死平民百姓的情节,读起来令人不适。

以上内容,出自沈醉的回忆录《我的特务生涯》。

有人看我就继续追更书中有意思的内容,感谢点赞的知友。

user avatar

在我们老家,国民党被叫做“刮民党”、“白狗子”,蒋介石被叫做“蒋该死”。

我们老家几十年前还有一首民谣,嘲讽的就是国民党党歌:

“杀民主义,狗党所宗;
出卖中国,屠杀工农;
苛捐杂税,层出不穷;
豪绅恶霸,横行逞凶;
剥削压迫,毫不放松;
工农团结,狗党送终”。

讲道理,我的家乡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在近代史上也是有名的农业、手工业发达地区,经济条件并不差,但阶级矛盾依旧严重,地主豪绅为了几斗租子,几条鱼,几斤盐,能把穷人绑在太阳底下的旗杆上活活晒死……在30年代,乡下的地主、县城的豪绅,都会给自己买个国民党的身份。

大地主黄辟尘,身为“国会议员”,把周围一百零八个村庄划为私人的封建庄园,号曰“震东市”,自设公堂,自定法律,自收捐稅,养了一批警察和私兵,几乎是一个小军阀;省议员、大地主卢锡山,同样私设公堂,草菅人命,还纵容儿子强奸民女,霸占民妇……

他们从上到下把持了基层的行政、司法、产业,尽管老家物产丰盛、经济不错,但穷人依然没有活路……有一首歌谣如此唱道:

“正月里来是新春,地主豪绅杀穷人;
别人杀人用刀杀,地主杀人只需说一声;
…………
九月里来是重阳,地主勾结国民党;
屠杀工农心肠黑,要把穷人杀个光……

国民党的残暴反动,连当地的宗教人生都看不下去,周惠吾同志是党外人士,自幼父母双亡,被寄养教堂,长大后接触到了我党思想,立刻转变成了革命者……最后被捕走向刑场的时候高喊:“耶稣为了穷人钉上十字架,我也不怕被钉上十字架……共产党的战士是杀不完的”。

所以你知道,在民间,在农村,在广大老百姓那里,有关国民党的“共同记忆”是什么?是“血海深仇”。

我老家的老人至今记得,国民党和“还乡团”一起造的孽,堪比鬼子扫荡;他们还记得国民党一直和汪伪日寇勾结,不去抗日,专门对付新四军和老百姓……有的村子,几乎家家和“白狗子”有血仇。

所以他们看到某些影视剧中国民党抗日、国民党讲“大义”的情节都气不打一出来,因为那和他们认识的“白狗子”不一样。

当今影视圈充斥了一帮妄想回到那个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旧社会的“精神地主”。

他们对“泥腿子闹革命”的历史根本不认同,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价值观更加不认同,所以他们的影片中,精忠报国的必须是地主大少、国民党军官、资本家小姐……

如果说世界主流文艺圈、影视圈大多是左翼,中国的影视圈、文艺圈大多是铁杆的右翼,他们对无产阶级叙事有着天然的仇视。

他们中有一群人,是蠢得对历史一无所知,另外一群人,则是故意使坏,试图扭曲历史,篡改共同记忆。

这帮人时时不忘复辟!

user avatar

《一寸河山一寸血》是我大学时翻墙看的,里面看到这句解说词我就再也看不下去了。

黄河施展它母亲一样的怀抱,再一次保护了中华民族的儿女。

老子心中五万匹草泥马在奔腾。

祝你们全家都滚进黄河母亲的怀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