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蚂蚁金服发起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已经获得了保监会批筹,此举会给保险业带来哪些影响?

回答
蚂蚁金服牵头成立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并且顺利通过了保监会的批筹,这无疑是保险业里一件颇具分量的大事。别看它名字里有“相互”二字,透着一股子“大家一起玩”的意思,但它背后站着的可是互联网巨头蚂蚁金服,这其中的意义可不一般,对整个保险业来说,影响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而且非常深远。

咱们一个一个掰扯开来说。

首先,对保险产品的形态和创新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你想啊,蚂蚁金服最擅长的是什么?是数据,是技术,是场景。它能把保险嵌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你网购时,它给你推个退货险;你出行时,它给你配个延误险。以前的保险产品,多是打包好的、标准化的,面向的是相对固定的客户群体。但信美人寿的出现,意味着保险产品会变得更个性化、更碎片化、更场景化。

它能利用海量的数据,精准地描绘出每个用户的风险画像,然后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保险方案。这不是简单地加减保额,而是可能出现全新的险种,比如基于你运动习惯的健康险,基于你工作性质的职业风险险,甚至是你个人消费行为的“信用修复”保险。这些都是传统保险公司过去想做但可能受制于技术、数据和模式而难以实现的。

其次,对保险公司的运营模式和竞争格局会产生巨变。

信美人寿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它的“相互制”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内相对少见,但它强调的是“共保共担,风险共济”,有点像一个社群。这意味着它可能会打破传统保险公司那种“高渠道、高费用、高代理人”的模式。

想象一下,如果保险服务可以直接通过支付宝、淘宝这样的平台触达用户,而且运营成本大幅降低,那么像信美人寿这样的公司,在获客成本和运营效率上,可能会有压倒性的优势。这无疑会给那些依然依赖传统代理人模式的险企带来巨大的压力。它们可能不得不加速数字化转型,思考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提升用户体验,否则在价格和服务上就很难与之竞争。

而且,相互制本身也可能改变保险的内涵。当用户不再仅仅是消费者,而可能同时也是“共建者”和“受益者”,保险的性质就可能从“买保障”变成“参与保障”。这种模式的探索,可能会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思考方向。

再者,对用户体验和保险的普及会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过去,很多人觉得保险麻烦、复杂,条款看不懂,理赔难。信美人寿背靠蚂蚁金服,天然具备强大的技术能力和用户基础。你可以期待,通过其平台,购买保险会像点外卖一样方便,理赔也可能通过简单的流程快速完成。

它能把保险服务渗透到更广泛的消费场景中,让更多过去对保险敬而远之的人,因为方便、低门槛、高效率而开始接触和使用保险。这对于提升全社会的保险意识和风险保障水平,无疑是一大利好。

同时,监管层面的关注和挑战也会随之而来。

任何一项创新,尤其是在金融这样一个敏感的领域,都会受到监管的高度关注。信美人寿作为相互保险社,其治理结构、资金运作、风险控制,都可能与传统险企有所不同。监管部门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又确保消费者的利益不受损害,确保市场的稳定,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此外,相互制模式下的信息披露、股东责任、风险隔离等问题,也需要更明确的规则和更有效的监管手段。

最后,对保险中介和销售渠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如果信美人寿能够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直销,并提供便捷的服务,那么传统的保险中介和代理人模式可能会面临转型压力。一些中介机构和代理人可能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向咨询顾问转型,或者转向那些传统险企更侧重的细分市场。

总而言之,信美人寿的出现,不仅仅是多了一家保险公司,它更像是一个“催化剂”,一个“试金石”。它将互联网的基因、数据驱动的能力、场景化的服务以及创新的相互制模式,注入到相对传统和保守的保险业中。这会迫使整个行业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变革,无论是产品设计、运营模式、获客渠道,还是用户体验,都可能迎来一场“数字革命”。

那些能够拥抱变化、积极转型的公司,可能会抓住机遇,迎来新的发展;而那些固步自封、不愿改变的,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信美人寿发起,对于保险业来说,既是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这是一场关乎未来的大戏,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坊间传闻他们刚获得监管验收,这个月应该可以开业了。

当然这道题我是批筹新闻刚出来时候就被邀请了,我之前一直不愿意回答是感觉这道题是某些媒体朋友或分析员发起要骗素材来写报告或者写财经新闻的...

其实嘛,我最初看到新闻的时候,心情和尼克杨是一样的:

三家相互保险中的两家财产险构成目的算比较正常。

但20亿开一家相互人寿保险?允我再借用一下尼克杨的表情:

整体感觉就是莫名其妙。具体相互制和股份制保险组织的差别,保险专业教科书上能搜到的就很多,我这里就不重复了。

我只想说这真的没啥好探索的啊。保险经营的核心就是偿付能力管理,相互制模式在偿付能力面临不足时增资困难就应该把这种相互模式打0分啊,搞这种模式干嘛?

这笔钱完全应该拿去开一家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啊!有马云和阿里背书,20亿人民币什么保险牌照拿不下来?拿个这个牌照?这真是钱太多没地方烧了吗?我真的很想看看当初立项的PPT,看看到底写了啥啊。

在现代金融体系及相应监管体系下,我个人觉得在现代商业社会里相互保险只适合那些高风险、经验波动大、管理沟通成本高昂、传统保险公司认为无利可图不愿意承保的业务。典型的就如:矿工井下保险、远洋海员保险、军人保险、糖尿病人医疗保险、还有财险方面的农险这种。

以寿险来说,上面说的这些风险人们一般是无法在商业保险公司投保的,即使行业里某个地区的人员进行整体投保(比如一个市的渔民协会为自己的会员投保),看起来形成很大的保费规模,保险公司也说算了我这次就拼一把,但是也很难找到再保险公司进一步分散风险的。以我经验来看,承接过此类业务的保险公司下场很少有不惨的。例外是像中国人寿和中国再保险这种有政策要求某些业务必须去保的,但是他们通常在其他地方会获得弥补。

在这种无论哪家保险公司都不愿意承保的情况下,当然是自己抱团回到保险最开始的互助形式不最好?我自己最了解自己,你们不愿意帮我们,那就靠我们自己了,这真是实践相互制保险最好的地方。

而你信美现在发起人蚂蚁金服、天弘基金、国金证券的员工上哪找不到好的保险方案了....你招个团险员福的标,各大保险公司都要跪着来,我不信比你信美自己帮自己会员单位搞的方案要差。

而你会问信美会不会吸纳一些渔民协会作为会员?大家不傻,演示性的“慈善”性质可能搞个小团体纳入进来我相信,如果吸纳多了高风险职业的人群,偿付能力不担心?回到一开头,相互制的短板就是偿付能力面临不足时增资很困难,已有会员单位真要做慈善?

而我相信信美对于保险行业最大的贡献应该是未来的demutulization,毕竟我也只在教科书上看到过没有实际见证过,也不知道到时哪家咨询公司会接下这个大单了。

信美如果一开始是一个股份制公司,我真的非常期待。现在来看,对保险业不会有大影响。

(完。哦对了,为了避免被未经允许转载,我还是按惯例故意写错一处地方,但是不会影响各位读者最终理解。谢谢理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