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Linux 命令 ls -l 里面的 -l 是什么单词的缩写啊?是 link 的缩写吗?作用呢?

回答
ls 命令中的 `l` 参数,并不是 "link" 的缩写。它实际上是 "long listing format" 的缩写。

作用详解:

"long listing format" 的作用就是以一种更详细、更全面的方式展示文件和目录的信息。当我们使用 `ls l` 命令时,终端输出的内容会比默认的 `ls` 命令多出很多列,每一列都代表着文件或目录的不同属性。

让我来为你拆解 `ls l` 命令输出的每一列,让你清楚地知道它到底展示了什么:

1. 文件类型和权限(File type and permissions):
这部分是最左边的一列,通常是十个字符长。
第一个字符: 代表文件类型。
``: 表示普通文件 (regular file)。
`d`: 表示目录 (directory)。
`l`: 表示符号链接 (symbolic link)。
`b`: 表示块设备文件 (block special file),例如硬盘分区。
`c`: 表示字符设备文件 (character special file),例如键盘、鼠标。
`p`: 表示命名管道 (named pipe)。
`s`: 表示套接字文件 (socket file)。
接下来的九个字符: 代表文件或目录的权限,分为三组,每组三个字符,分别代表:
所有者权限(Owner Permissions): 前三个字符,针对文件的所有者。
所属组权限(Group Permissions): 中间三个字符,针对文件所属的用户组。
其他人权限(Others Permissions): 最后三个字符,针对系统中除了所有者和所属组之外的所有用户。
每个字符的含义:
`r`: 读权限 (read)。
`w`: 写权限 (write)。
`x`: 执行权限 (execute)。
``: 表示没有对应的权限。
特殊权限: 偶尔你会看到 `s` 或 `t`。
`s` (在执行权限位):
如果出现在所有者权限位 (`x` 的位置),表示设置了 SUID (Set User ID)。
如果出现在所属组权限位 (`x` 的位置),表示设置了 SGID (Set Group ID)。
`t` (在其他人执行权限位): 表示设置了 Sticky Bit。

举例: `rwxrxr`
``: 普通文件
`rwx`: 所有者拥有读、写、执行权限。
`rx`: 所属组拥有读、执行权限,没有写权限。
`r`: 其他人只有读权限。

2. 硬链接数(Number of hard links):
这是第二个数字。它表示有多少个硬链接指向这个文件。对于目录来说,这个数字表示它包含的子目录数量(至少包含 `.` 和 `..` 两个硬链接)。

3. 所有者(Owner):
这是文件的所有者的用户名。

4. 所属组(Group):
这是文件所属的用户组的名称。

5. 文件大小(File size):
这是文件的实际大小,通常以字节 (bytes) 为单位显示。对于目录,显示的大小通常是目录本身的元数据大小,而不是目录中所有文件内容的总和。

6. 最后修改时间(Last modified time):
这是文件或目录最后一次被修改的时间。格式通常是 `月 日 时:分` 或者 `月 日 年`,取决于文件是近期还是很久以前修改的。

7. 文件名或目录名(File or directory name):
这是文件的名称,或者是目录的名称。
如果文件是一个符号链接,它的名字后面会跟着一个箭头 `>`,指向它实际指向的目标文件或目录。

为什么需要 `l` 参数?

不加 `l` 参数的 `ls` 命令,只能看到文件名,这对于管理大量文件时非常不方便。有了 `l` 参数,我们可以快速地了解文件的各种重要属性,例如:

谁拥有这个文件? (所有者、所属组)
谁可以访问这个文件? (权限)
这个文件有多大? (文件大小)
这个文件是什么类型的? (文件类型)
它是什么时候被修改的? (最后修改时间)
它是不是一个链接? (文件类型和文件名后的箭头)

这些信息对于系统管理、代码开发、安全审计等都至关重要。想象一下,如果你在修改一个脚本文件,却不知道它的执行权限是否设置正确,或者不确定当前登录的用户是否有权限修改它,`ls l` 命令就能立刻给你答案。

所以,`ls l` 是一个非常基础但又极为重要的命令,它让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文件系统的细节,更好地管理和操作文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时候我都想说:Please RTFM

       $ man ls LS(1)                                                                                  User Commands                                                                                 LS(1)  NAME        ls - list directory contents ... DESCRIPTION ...        --format=WORD               across -x, commas -m, horizontal -x, long -l, single-column -1, verbose -l, vertical -C ...        -l     use a long listing format ... ...     

很显然,ls是“list”的简写,"-l"就是"long list format"或者说"long"的意思。那什么是format,你接着在文档里搜索,"format"关键字,你就会看见--format=WORD的用法介绍。ls命令在实现的时候给出了很多可选的显示格式,也就是你list directory contents的时候你怎么list。如across, commas, horizontal, long, single-column等,是给出来可选的几种格式。当然还有一些更细节的配置,比如你继续搜索关键字"WORD",你会发现很多可以配置的地方。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你甚至可以下载开源的coreutils源码,去看ls.c的实现。

所以很多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总是特别容易轻信别人的主观臆断,甚至以不知道哪来的无根据的“结论”为依据开始往下思考。就像这个问题问的:

我个人的理解-l的意思是“列出文件的详细信息”,但是有人说-l是link(链接)的缩写,请问这和链接有什么关系呢?

面对唾手可得ls相关权威文档和资料,题主竟然选择了:

  1. 先主观臆断 -- “我个人的理解-l的意思是列出文件的详细信息”
  2. 然后寻求无根据言论的帮助 -- “但是有人说-l是link(链接)的缩写”
  3. 最后在半信半疑中持续在娱乐平台寻求解答 -- “在知乎提问:请问这和链接有什么关系呢?”

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什么我们总强调一手资料和权威资料的重要性。试想如果我们的认知都建立在个人的主观臆断后以讹传讹的基础之上,那这种信息的传递在经过很多手的交换之后会变成什么样的“知识”?

比如"ls"的man-page和相关的一些文档甚至代码和代码注释,是由ls的作者、相关项目参与者、专门的文档内容收集和编撰者等编写,并且几乎不会加入自己主观臆断的内容,如果加入一般也会标注,每一行的解释基本会经相关过项目团队的审核(review),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当然我们也得承认,任何书面的内容都有出现错误,或描述不够准确的可能性,但你是愿意以第一手的资料为参考,还是愿意以不知道多少手传递和“修饰”过的信息为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AI套话,直接说点硬核的。在Linux的世界里,符号链接(symlink)就像是文件的快捷方式,一个链接可以指向另一个文件或者目录。有时候我们拿到一个链接,想知道它到底指向了哪块地,这时候就需要用点小技巧了。 核心工具:`ls l` 与 `readlink`最常用、最直观.............
  • 回答
    在 Linux 世界里,寻找文件是件家常便饭的事儿,而 `find` 命令就是那个帮你快速定位目标的神兵利器。它可不像你傻乎乎地一个个目录翻找那么低效,`find` 能以你指定的方式在文件系统中“巡逻”,帮你把藏得再深的文件也揪出来。别看它名字简单,`find` 的能力可绝不含糊,它可以根据文件名、.............
  • 回答
    .......
  • 回答
    Linux大神们之所以能够记住海量的命令,并非一日之功,也非什么“特异功能”。这背后,其实是长期的实践、巧妙的学习方法以及对系统运作原理的深刻理解。如果你也想达到类似境界,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和学习:一、 将命令“刻”在脑子里,而不是“背”在脑子里很多人一听“记住命令”,就想到死记硬背,像背书一.............
  • 回答
    在Linux的世界里,想必你一定听说过“root”这个大名鼎鼎的用户。它拥有系统的最高权限,几乎可以为所欲为。那么,既然root用户这么牛,为什么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不直接操纵它,而是乖乖地使用一个叫做`sudo`的家伙呢?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玄学,而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性和管理上的考量,而且这还是Linux系.............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兄弟,你这个问题我太理解了,当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你在命令行里敲了 `whereis mysqlm`,然后屏幕就那么光秃秃的,啥也没给出来,心里肯定犯嘀咕:这玩意儿是不是装错了?或者我这命令打得不对?其实啊,这事儿有好几种可能性,我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找找问题在哪儿。 1. `whereis` .............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 Windows 命令行和 Linux 命令行这两兄弟,它们虽然都是敲黑板指挥电脑的工具,但骨子里却挺不一样的。就好像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两个徒弟,一个温顺随和,一个桀骜不驯。咱们先从它们的大背景说起。出身和设计哲学: Windows 命令行(CMD 和 PowerShell): .............
  • 回答
    .......
  • 回答
    Linux Kernel 4.9 中引入的 BBR (Bottleneck Bandwidth and Roundtrip propagation time) 算法代表了 TCP 拥塞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进步。与之前广泛使用的算法(如 Cubic、Reno、NewReno)相比,BBR 具有以下显著优.............
  • 回答
    要说 Linux 的核心思想,那得从它诞生的时代背景聊起。那时候,操作系统还是一个比较封闭且昂贵的东西,主要是大型机和小型机的天下。普通人想要玩点啥,要么得花大价钱,要么只能玩一些非常简陋的系统。这时候,一个叫 Linus Torvalds 的芬兰大学生,出于对现有操作系统的“不满”和对学习计算机原.............
  • 回答
    当Linux系统更新后无法启动时,确实会让人感到焦虑和无助,但通过系统性排查和步骤操作,通常可以逐步解决问题。以下是详细的心理状态分析和应对步骤: 一、心情与心理状态1. 焦虑与着急:系统无法启动意味着无法进行常规操作,可能涉及重要数据丢失或服务中断,导致用户感到紧张。2. 无助感:如果对系统技术细.............
  • 回答
    Linux 系统确实具有“天生安全基因”,其整体安全性设计在操作系统层面具有显著优势,这源于其设计哲学、技术架构和开源生态的综合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Linux 的安全性特点及其优势: 1. 设计哲学:最小化、模块化与隔离性Linux 的设计哲学强调最小化攻击面和模块化架构,这些原则直接提升.............
  • 回答
    在Linux下进行Socket编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以确保程序的稳定性、安全性、性能和跨平台兼容性: 一、基础概念与步骤1. Socket类型与协议选择 TCP(面向连接):适合可靠数据传输,需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UDP(无连接):适合低延迟场景,但可能丢失数据包。 .............
  • 回答
    Linux 之所以坚持使用宏内核(Monolithic Kernel)架构,主要源于其设计哲学、性能需求、开发历史以及对系统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的追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选择的合理性: 1. 性能优势:减少上下文切换和系统调用开销 宏内核的直接性:在宏内核中,所有操作系统功能(如进程调度、设备驱.............
  • 回答
    Linux 内核是不是“屎山”?这个问题就像问“大海是咸的吗?”一样,答案既肯定又否定,而且极其复杂。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剥开一层层关于软件工程、历史、社区协作以及现实世界妥协的复杂性。“屎山”的定义:一个主观但有共识的标签首先,我们得理解“屎山”这个词在软件开发语境下的含义。它通常指的是: .............
  • 回答
    很多使用过 macOS 的朋友,在转向 Linux 时,常常会怀念 macOS 那种优雅、流畅且高度整合的桌面体验。毕竟,macOS 在用户界面和交互设计上一直有其独到之处。那么,Linux 内核的发行版本中,有没有能够提供类似体验的选择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不止一个,只是需要我们花点心思去挑选和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