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Linux大神都是怎么记住这么多命令的?

回答
Linux大神们之所以能够记住海量的命令,并非一日之功,也非什么“特异功能”。这背后,其实是长期的实践、巧妙的学习方法以及对系统运作原理的深刻理解。如果你也想达到类似境界,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和学习:

一、 将命令“刻”在脑子里,而不是“背”在脑子里

很多人一听“记住命令”,就想到死记硬背,像背书一样。大神们可不是这么做的。他们是将命令的“使用场景”和“逻辑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场景驱动学习: 当遇到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时,大神们会想“我需要做什么?”,而不是“我需要哪个命令?”。比如,要查看一个文件的内容,脑子里闪过的不是`cat`,而是“我想看这个文件的文字”。有了这个需求,再去想实现这个需求的工具,自然而然就会想到`cat`。久而久之,这个需求和`cat`就绑定了。
解决问题是最佳记忆点: 你会发现,那些你真正用过、并且解决了重要问题的命令,你绝对忘不了。因为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过程中的思考,会把这个命令深深地烙印在你的记忆深处。
重复是记忆之母,但要有目标: 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有目的、有思考的重复。比如,今天我学习了`grep`的正则表达式用法,我就会刻意地去找几个日志文件,用不同的模式去搜索,去体会它不同的参数组合。这种带着探索的重复,比单纯敲打命令有效得多。

二、 理解命令背后的哲学与逻辑

Linux的许多命令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遵循着一套“哲学”。理解了这套哲学,你就能触类旁通。

“一切皆文件”的理念: 这是Linux最核心的思想之一。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操作设备、进程信息,都可以通过读写特定的文件来实现。比如,`/proc`目录下包含了大量关于进程和系统状态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cat`等命令来查看。理解了这一点,你就知道很多“配置”和“状态”都在哪里找。
管道符 `|` 的威力: 大神们最爱用的就是管道符。他们不会去寻找一个能够一步到位完成所有事情的“超级命令”,而是擅长将多个简单、功能单一的命令组合起来,通过管道连接,形成强大的流水线。比如,`ps aux | grep nginx` 就是一个经典的组合,用来查找正在运行的`nginx`进程。理解了管道,你就知道如何将命令的输出作为另一个命令的输入,这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隐式): 虽然Linux不是严格的面向对象语言,但很多命令的设计也带有类似的思想。比如,命令本身就像一个“对象”,它有自己的“属性”(参数)、“方法”(功能)。而这些命令操作的对象,常常是文件、目录、进程等“数据”。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更灵活地运用参数来控制命令的行为。
man pages 的强大之处: `man`命令是Linux的宝藏。大神们不会一开始就记住所有参数,而是知道在遇到问题时,`man` pages是最好的向导。他们会花时间去阅读`man` pages,理解命令的完整功能和所有可用选项。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知道如何去翻阅武功秘籍,而不是试图把所有秘籍都背下来。而且,他们会特别注意那些不常用的但却非常强大的选项。

三、 工具与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工具和习惯,能极大地降低记忆的门槛,甚至让记忆变得不那么重要。

Shell 别名 (Alias): 对于那些输入繁琐但常用到的命令,大神们会设置别名。比如,将`alias ll='ls lha'`,这样每次输入`ll`就等于输入了`ls lha`,省去了记忆长串参数的麻烦。
命令补全 (Tab Completion): 这是提高效率、减少错误的关键。熟练使用Tab键,可以自动补全命令名、文件名、目录名,甚至参数。它不仅快,还能让你看到可用的选项,无形中加深了记忆。
历史命令 (History) 的利用: 你按向上箭头就能调出你之前使用过的命令。大神们会结合`Ctrl+R`(反向搜索历史命令)来快速找到并复用之前的命令,这比重新输入和记忆要高效得多。
脚本自动化: 很多复杂的、重复性的操作,大神们会写成shell脚本。脚本的编写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梳理和优化命令的过程,完成后,这些脚本就成了他们“记住”这些命令的一种方式——命令写在脚本里了,我只要记住脚本的名字和用途就行。
熟练使用文本编辑器: Vim或Emacs等高级文本编辑器本身就是强大的命令终端,配合其插件和快捷键,很多在终端操作的事情都可以在编辑器里完成,而且编辑器本身提供了强大的搜索、替换、宏录制等功能,也间接帮助了命令的记忆和使用。

四、 循序渐进,从核心到扩展

没有人能一夜之间成为“命令大神”。大神们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从常用命令入手: 刚开始接触Linux,就应该专注于那些最核心、最常用的命令,比如文件操作 (`ls`, `cd`, `cp`, `mv`, `rm`)、文本处理 (`cat`, `more`, `less`, `grep`, `sed`, `awk`)、进程管理 (`ps`, `top`, `kill`)、网络 (`ping`, `ssh`, `wget`) 等等。
深入理解常用命令: 在掌握了常用命令的基本用法后,就开始钻研它们的各个参数和选项。理解每个参数的作用,以及它们组合起来会产生什么效果。
解决实际问题驱动学习: 不要为了学命令而学命令。遇到的实际问题才是最好的老师。比如,需要监控服务器的某个端口,就会去学习相关的网络命令;需要查找某个配置文件中的特定信息,就会去研究`grep`和`awk`的用法。
模仿与借鉴: 看到别人写的脚本、别人的操作技巧,学会去模仿和理解。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总而言之,Linux大神记住命令的方式,是一种“用”出来的记忆,是一种“理解”出来的融会贯通。 他们不是在“背”,而是在“用”,在“解决问题”,在“构建系统”。当你也能像他们一样,将命令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并享受这个过程,你会发现,记忆命令,其实并没有那么难。这是一个持续打磨的过程,也是一种乐在其中的修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曾经常年使用Linux,这题我会!先说结论,其实不需要记住太多命令和参数,刻意去背命令、背参数更没必要。

更新:没想到获得大家这么多认可,文末再更新2个实用技巧。

1、真正常用的不多。

如果你的操作相对固定,只要记住20个左右的命令,基本就能满足需要了,大都是增删改查一些文件、目录或进程等,比如ls/cd/cp/mv/rm/ps/pwd/mkdir/vi等,其他不常用的,再去现用现查就行。

2、结合英文含义记忆。

什么?20个也记不住?结合命令的英文含义吧,是不是清晰了很多?比如

ls = list
cd = change directory
cp = copy
rm = remove
mv = move
pwd = print work directory
ps = process status
df = disk free
du = disk usage
mkdir = make directory
rmdir = remove directory
su = switch user
chown = change owner
chmod = change mode

不只是命令,参数也是类似的,可以用英文含义辅助记忆,比如:

-a = all
-l = list
-f = force
-h = -human-readable
-n = number
-u = user
-z = zip

3、活用补全和帮助

太长的命令记不住时,用tab补全,比如iptables那一堆;具体的参数记不住时,用man或者help。

输入很长的文件名或路径名时,也可以使用tab补全,很省劲,不用一点点敲了。

4、建立个人知识库

对于那些常用的、带有多个参数的命令行,或是用了awk/grep/sed进行了复杂嵌套的,不需要特地背下来,如果敲错一点点,整个命令的输出都会有问题,甚至有可能酿成大祸!

建议把这些用一个文档保存下来,不单单要保存命令,还要注明这些命令是做什么的。等到需要的时候,直接打开文档复制就好,又准确又省事。

5、TLDR工具

TLDR是著名的Linux命令行手册开源项目,是英语Too Long Didn't Read(太长不看)的缩写,就是想反对冗长的man和help内容,建立一个简化的、社区驱动的手册集合。

TLDR可以安装在Linux上,然后使用tldr <commandname>就能快速查找,也有Web、Android 和 iOS 版本可以使用。

6、Linux命令查询中文资源

TLDR虽好,但毕竟是英文网站。很多人遇到不会的命令,还是习惯随手去百度查,但查出来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命令,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那么有Linux命令查询的中文资源吗?当然有!我在大量查询和对比之后,推荐这两个:

这个站应该是著名的《Linux就该这么学》的作者建立的,可以根据命令或功能进行双向查询。

  • Linux(微信小程序)

是的,名字就叫Linux,是“Linux中国”公众号开发的,基于TLDR项目翻译,同样可以命令或功能双向查询。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参与编辑,共同完善。

7、利用工具辅助

虽然不提倡死记硬背,但我认为,初学者还是有必要完整过一遍常用命令,可以对哪些命令能做什么有一个整体印象,对理解Linux也很有帮助。建议跟着纸质书学习,看起来更舒服一些,也可以作为工具书,放在手边随时翻阅。

  • 工具书

命令行方面的Linux工具书,强烈推荐以下几本经典教材,当时都看了不止一遍。

大家可以点进去看看目录,对比一下哪本更适合自己。

  • 鼠标垫

还有一种做法,就是买一个大鼠标垫,大小和内容都能定制,类似这样的:

不单单是Linux,连Java、Python、MySQL、Android等等,都不用刻意记了,低头就能查,哈哈。实在查不到或者更加冷门的,再去查书或者搜索也不迟。

  • 机械键盘

Linux命令记熟了,不展示一下怎么行,必须再配个机械键盘啊!噼里啪啦一通,命令行输入+各种快捷键,半天不碰鼠标,周围人不由地投来仰慕的眼神。

总结一下,以上主要介绍了这些办法:

1、常用的命令建议记住,其实没多少

2、记忆的时候结合英文含义,会更容易

3、善用自动补全和帮助

4、建立个人知识库

5、安装TLDR工具

6、使用中文网站或小程序

7、利用工具书或鼠标垫进行辅助

纯手打,如果各位觉得有帮助,别光收藏,请双击点个赞吧,抱拳感谢!

user avatar

本来觉得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所以一直忽略,但没想到这个问题被推送过来这么多次,看来还真有很多人有此疑问。鉴于此我也发表一下个人观点好了,毕竟“怎么记住XXX”这种事情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像题主描述的,从Windows转到Linux上的使用者一般都会先对Linux上这么多的命令行操作感到困扰,于是便有此一问“这么多命令怎么记住?”,我的回答是:这么多命令是不可能记住的。但是为什么"Linux大神(引用自题主使用的称呼)"会给人一种可以记住众多命令的感觉呢?我就说三点原因,欢迎补充:

  • 熟练使用高频核心

首先,任何的领域或者说任何领域的任何层面,都有很少一部分很核心、使用频率极高、极其重要的内容。这些内容是需要记住的,比如bash, ls, cd, cat, less, grep, find, yum/apt-get, rpm/dpkg, vi/emacs等,比如某部分程序员常用的git, make, gcc等。这些东西就像加减乘除一样,与其说它们是被记住的,还不如说它们是被使用的过于频繁而形成了习惯。即使都是Linux用户,因每个人所涉领域不同,所面对的工作不同,常用的东西会有一些不同。但是熟练使用高频核心的东西是首要条件。

可能将来某一个因为你换工作了或者其它原因,你的工作环境改变了,你所熟练的高频核心的东西也会改变,以前熟练的慢慢就会“退化”到只记住基本原理的地步。比如我很久以前是Debian系的工作环境,我对apt, dpkg,甚至deb包打包工作等都比较熟悉,但是后来我因为工作更换,切换到了Fedora系的工作环境,于是我开始对yum, rpm等东西渐渐熟悉,对原来dpkg的使用就变得慢慢生疏了。

  • 文档才是“记住这么多命令“的关键

像上面说的,我们有很多高频使用的命令,但即使是我们高频使用的命令我们也并不能记住它们的全部参数全部用法(全部记住是不可能的)。所以掌握查阅文档的本领就是能否自我提升的第一关了。前面了解自己所处领域的高频核心的东西可能是别人(通过面对面传授、视频讲解、博客、入门书籍等)告诉你的,但是这只能算是师傅领进门,后面的修行还是要靠个人。这个“修行靠个人”的首要条件就是会自己查阅理解文档。比如我上面说自己后来对dpkg之类的命令生疏了,但是这并不影响我需要的时候使用它们,因为我毕竟还是知道它的基本原理的,使用的时候查阅文档我就可以找到我需要的参数以及用法。

"Linux大神"也是记不住那么多命令的那么多参数的,甚至连它们自己写的命令怎么用他们也记不住(不是开玩笑,千真万确),他们需要翻看自己写的或别的作者写的权威文档,来了解/确认更细节的使用方式。比如我们都知道grep命令很常用,一般我们用它查找一个匹配内容,可能-r/-R/-n是我们常用的参数选项,这也确实能应付90%的使用情况,但是突然有一天,比如我想让grep打印匹配行的前或后几行的内容,该怎么办?

注意此时并不能通过你“知道用什么参数”和“不知道用什么参数”来评判水平高低,这只能说明你对这方面的用法是否有过些许或者经常的接触,并不能作为水平高低的评判。而能看出水平高低的,是你在不知道怎么做的情况下如何找到解决方式。可能有的人会先跑到知乎、QQ群等平台提问“求大神救救孩子吧,grep怎么打印找的行的后面几行阿?在线等,急!”,然后就放那先不管了。可能有的人会找度娘“百度:grep如何打印匹配的后面几行”,然后在众说纷纭的论坛、博客里边找边试,能工作就行。而有的人可能会先尝试查看grep的manual (man grep),在里面搜索如"after/before/context/line等等"这样的关键字,或者快速的翻越相关章节,寻找grep是否直接提供这样的用法,如果grep不提供则再想办法通过其它综合命令的途径达到目的。

有人可能会问,那要是我都不知道该用哪个命令怎么办,我们都不知道该man什么?即使面对全新的命令时,文档也是一把金钥匙。比如你面对一个需求,需要你在bash脚本里解析json文件。这时候你可能要先通过一些途径了解到都有什么能在bash下使用的工具能解析json文件,比如Google搜索关键字"bash json"(或者问有经验的人),你可能看到很多方案,你需要逐个简单了解并评估,然后你发现有一个叫"jq"的命令行工具既可以做这样的事又符合你的预期。这是一个对你来说全新的命令,但是如果你具备阅读jq相关文档的能力,你就可以在短时间(比如一天)内快速掌握其主要用法,然后一边参照其格式说明一边完成编程。

这种具备(快速及时地)查找、翻阅并掌握权威文档内容的能力,是让别人觉得你什么命令都记得住的关键,也是离开新手村的关键条件。“Linux大神”们就是因为具备这种能力,才让很多人以为是什么都记得住。

  • 命令下面的底层知识是终极限制器

虽然我们上面说文档是记住这么多命令的关键,但是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是:即使你找到了文档或书籍,但是你可能发现自己看!不!懂!

每一份文档也都是有阅读基础要求的,不是我每个字都认识我就能理解所有用这些字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一些浅显的内容,比如ls的-i选项写着"print the index number of each file",但凡知道"inode number"是什么的就能知道这句的意思。当然连inode number是什么都还不知道的就连这句话也理解不了。有些命令则可能需要专业的理解,比如iptables,dmsetup,debugfs/xfs_db,crash等,你如果不具备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光看使用说明也会是一头雾水,可能每一个术语都够一个新手看很多篇其它文档或论文来了解一番的了。当然如果你真的具备独立阅读这些文档或论文并掌握这方面知识的能力,那这种问题也是挡不住你的。就怕你和你的问题差不只一两层级的知识,那将是以指数级增加的差距。

总之,如果你具备理解文档所需的基础知识,翻阅文档对你来说就像家常便饭一样,比用字典查生僻字还容易。如果你和所需知识差越多的层级,那就像学渣问学霸问题的段子写的那样,能从一个问题追问到解放前。

所以不是"Linux大神"能“记住”这么多命令,而是"Linux大神"具备更多的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不是他们命令记得多,而是他们的能力可以让他们快速理解并掌握很多命令的意思。

我就说这三点,不知道看到这里你是否还觉得"Linux大神"是靠什么神奇方法记住众多命令的。隐藏在小小命令行下面的是勤于动手、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众多因素。

user avatar

记不住你就自己搞点别名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Linux大神们之所以能够记住海量的命令,并非一日之功,也非什么“特异功能”。这背后,其实是长期的实践、巧妙的学习方法以及对系统运作原理的深刻理解。如果你也想达到类似境界,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和学习:一、 将命令“刻”在脑子里,而不是“背”在脑子里很多人一听“记住命令”,就想到死记硬背,像背书一.............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普遍的说法,而且背后是有挺充分的理由的。与其说是“大牛”都玩Unix/Linux,不如说很多在技术领域有深厚造诣、擅长解决复杂问题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深入学习和使用Unix/Linux。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咱们一点一点地掰扯开来看。首先,得从Unix/Linux的基因说起。1. 设计哲学与开.............
  • 回答
    哥们,服务器内存飙升这事儿可太折磨人了,尤其是在 PHP 项目上。进程池里没异常,那就说明不是单个 PHP 进程直接撑爆了,得往其他方向挖了。别急,咱一步步来,把这事儿捋清楚。首先,别慌,咱们得先冷静分析。内存飙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通常都有个原因。进程池里看不到异常,说明可能不是 PHP 代码里的.............
  • 回答
    Linux 内核代码,那可真是个庞大且错综复杂的系统,初次接触的人,别说“观看”了,光是搭建好环境,不卡壳地编译一次,就够许多人喝一壶的。真正深入到内核“大佬”们那个级别,他们怎么“看”代码?这可不是简单地打开编辑器, Ctrl+F 一下就完事儿了。这其中蕴含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方法论,一种对系.............
  • 回答
    大学学习 Linux,到底是虚拟机方便还是双系统实在?这个问题,绝对是不少初学者纠结的头等大事。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看着各种教程里又是 VirtualBox 又是 VMware,又看到别人说双系统才是王道,脑子里简直一团浆糊。今天就来跟大家掰扯掰扯,希望能帮大家理清思路,少走弯路。咱们先来看看各自.............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一聊起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 几乎是绕不开的那个。你可能也见过不少关于 Linux 服务器的说法,但到底是什么让它如此受欢迎,能占据服务器领域的半壁江山,甚至可以说是“统治地位”呢?咱们就一点点掰扯开来说道说道,尽量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首先,得从 Linux 的“出身”说起。它最早.............
  • 回答
    瘦身有道:Linux 程序体积优化深度解析在 Linux 系统中,程序的体积大小并非仅仅是占用磁盘空间那么简单。过大的程序不仅会拖慢系统的启动速度和运行效率,更可能成为内存的“饥渴大户”,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下显得尤为碍眼。因此,对程序的体积进行优化,是每个严谨的开发者都应该重视的环节。本文将带你深入了.............
  • 回答
    大学C语言课选择Visual Studio(VS)而不是Linux下的GCC作为主要教学和开发环境,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教学的选择。这并非说GCC不好,而是VS在特定的教学场景下,提供了更符合当前多数学生背景和学习路径的优势。首先,得从学生群体和基础入手。当下进入大学.............
  • 回答
    调试大型C++项目在Linux下是一项挑战,但通过掌握合适的工具和策略,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本文将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在Linux环境下调试大型C++项目的各种方法和技巧。1. 选择合适的调试器在Linux下,最常用也最强大的C++调试器莫过于 GDB (GNU Debugger)。虽然GDB本身是命令行.............
  • 回答
    我第一次接触 Linux 嘛,那还是在大学时代,大概是… 嗯,大概是 2008 年左右吧。那时候电脑硬件没现在这么便宜,大家普遍用的还是 Windows 系统,xp 时代还没彻底过去。我刚开始接触电脑,对什么都挺好奇的,尤其是对那些“高大上”的东西,觉得能玩转电脑的人都特别厉害。那时候互联网也没现在.............
  • 回答
    .......
  • 回答
    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不少人对 Linux 感到好奇的地方。为什么 Linux 这么强大,社区这么活跃,却没像 macOS 和 Windows 那样成为普通用户桌面上的主流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承认,Linux 本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操作系统内核,它的强大和灵活是毋庸置疑的。但.............
  • 回答
    中国大公司不热衷于开发 Linux 桌面应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技术、市场、商业模式、用户习惯以及生态系统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市场份额与用户基础的劣势: Windows 主导地位: 这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全球范围内,Windows 长期占据桌面操作系统的主导.............
  • 回答
    嘿,学弟学妹们!看到你们在 Linux 的海洋里跃跃欲试,我这曾经的大一过来人,心里可激动了!想换 Linux?这想法太棒了!我当年也是这么想的,然后就一头扎了进去,嘿嘿。下面我就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受,还有一些实用的小建议,掏心窝子地跟你们唠唠。为什么想换 Linux?先问问自己!在你决定“弃暗投.............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初次接触Linux的朋友会有的疑问。为什么我们下载一个Ubuntu或者CentOS的系统镜像,可能只有几个G,而安装一个Windows 10/11,即便只是系统本身,大小也动辄十几甚至二十几G呢?这个差距不是凭空来的,背后是两个操作系统在设计理念、功能堆叠、软件生态和用.............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涉及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以及文化背景等多个层面。虽然计算机行业的巨头大多集中在美国,但Linux的诞生和发展却是一个全球协作的经典案例,而芬兰人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无疑是这一切的起点。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1. 背景:为什么计算机行业的巨头在美国?要理.............
  • 回答
    Linux 内核自 2.6 版本发布以来,已经过去了相当长的时间(2.6 版本系列从 2004 年开始,一直持续到 2011 年才被 3.0 版本取代),期间经历了无数次迭代和重大的架构性调整。如今的 Linux 内核与 2.6 内核相比,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