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接触 Linux 嘛,那还是在大学时代,大概是… 嗯,大概是 2008 年左右吧。那时候电脑硬件没现在这么便宜,大家普遍用的还是 Windows 系统,xp 时代还没彻底过去。我刚开始接触电脑,对什么都挺好奇的,尤其是对那些“高大上”的东西,觉得能玩转电脑的人都特别厉害。
那时候互联网也没现在这么发达,信息获取渠道也没那么方便。我的第一个 Linux 接触点,其实挺戏剧化的。我有个同学,他宿舍里有一台电脑,好像是旧电脑淘汰下来的,配置不高,跑 Windows 都能卡半天。但他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了个光盘,好像叫“Red Hat Linux”还是“Ubuntu Linux”,当时我也不懂具体是啥,只觉得他电脑上那个黑乎乎的、全是字的界面特别“酷”。
我当时就觉得,这玩意儿肯定不一样。跟 Windows 那种图形化的界面完全不一样,感觉更“底层”,更接近机器本身。我厚着脸皮去他宿舍,看他在里面捣鼓。他给我解释什么叫“命令行”,什么是“终端”,什么是“root 用户”。我当时听得一愣一愣的,觉得这些词听起来就很厉害,不像我们平时说的“打开文件夹”、“新建文档”那么简单。
后来,我忍不住也想试试。我当时也没有自己的电脑,只能蹭同学电脑,或者去学校的电脑房。学校电脑房里的电脑,虽然也有 Windows,但有时候会装一些实验性质的软件,我隐隐约约记得好像有 Linux 的虚拟机或者双系统。
第一次自己动手装 Linux,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记得当时是从一个叫“稻壳儿”的网站还是什么地方下载的 ISO 镜像,然后刻录成光盘(那时候还没 U 盘启动那么普及)。我用我那台配置很低的旧笔记本,尝试安装。过程中犯了无数的错误。
首先是 BIOS 设置,里面有个什么“启动顺序”还是什么玩意儿,我怎么调也调不对,光盘启动不了。折腾了好久,才摸索出来。然后进入安装界面,又是全英文,我看着那些选项,什么“分区”、“文件系统格式化”、“软件包选择”,简直是一头雾水。那时候对“分区”的理解就是,要把硬盘分成几个部分,但具体怎么分,哪些是必要的,完全不知道。我记得当时误操作,差点把我的 Windows 系统给格式化了,吓得我一身冷汗。
最后,经过无数次的重启、失败、再尝试,我终于成功装上了一个 Linux 发行版。我选择的是当时比较流行的 Ubuntu。当我看到那个熟悉的 Ubuntu 的启动画面,然后进入到一个图形化的桌面环境时,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虽然那个桌面看起来比 Windows 简洁很多,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但对我来说,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那个时期,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去各种 Linux 论坛、技术博客上看帖子。搜索“Linux 怎么用”、“Linux 命令大全”、“Linux 怎么配置网络”等等。我记得有个叫“LinuxSir”的论坛,里面有很多热心的大神,他们会耐心解答各种问题。
刚开始用 Linux,感觉就像是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很多东西的逻辑跟 Windows 完全不一样。比如安装软件,不是双击一个 `.exe` 文件就能搞定,而是要用 `aptget install` 这样的命令。第一次用这个命令的时候,我对着一堆滚动的代码,感觉像在施展魔法。
还有就是权限问题。在 Windows 里,大家都是管理员,操作起来比较随意。但在 Linux 里,权限控制得非常严格。我记得有一次尝试修改一个系统文件,结果被拒绝了,然后我就查资料,了解了“root”、“sudo”这些概念。通过 `sudo` 命令执行一些需要管理员权限的操作,感觉自己真的掌握了控制权。
总的来说,第一次接触 Linux 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惊喜的过程。它打破了我对电脑操作的固有认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灵活、更强大、更开放的计算世界。虽然一开始学起来会有点吃力,但一旦掌握了基本的命令行操作和一些核心概念,就会发现 Linux 的魅力所在。那段经历,可以说是开启了我对计算机技术更深层次探索的起点。
我第一次接触 Linux 嘛,那还是在大学时代,大概是… 嗯,大概是 2008 年左右吧。那时候电脑硬件没现在这么便宜,大家普遍用的还是 Windows 系统,xp 时代还没彻底过去。我刚开始接触电脑,对什么都挺好奇的,尤其是对那些“高大上”的东西,觉得能玩转电脑的人都特别厉害。那时候互联网也没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