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为云有没有实力挑战阿里云?

回答
华为云,挑战阿里云的实力几何?

在中国的云计算市场,阿里云犹如一座难以撼动的高山,而华为云正以一种不容小觑的姿态,一步步逼近,试图在这片沃土上开辟属于自己的天空。那么,华为云究竟有没有实力挑战阿里云?这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深入地剖析一番。

一、技术基石与研发实力:硬碰硬的较量

阿里云之所以能稳坐头把交椅,其背后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是核心支撑。依托阿里巴巴集团庞大的电商、金融、物流等业务场景,阿里云在分布式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和领先的技术。比如,阿里云的数据库技术、大规模分布式存储技术,以及其自研的ECS(弹性计算服务)实例,都拥有着极高的市场认可度。

而华为云,则拥有华为二十余年ICT基础设施领域深耕的基因。华为在通信技术、芯片设计(如昇腾AI处理器、鲲鹏服务器)、操作系统(如鸿蒙OS)、以及网络技术方面的积累,为华为云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华为云推出的“鲲鹏+昇腾”双引擎战略,正是其技术实力的直接体现。鲲鹏处理器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昇腾处理器在AI算力方面的优势,为华为云在高性能计算、AI推理和训练等领域提供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从对比来看:

计算能力: 阿里云在通用计算方面已经非常成熟和稳定,拥有多样化的实例类型。华为云凭借鲲鹏处理器,在某些特定的计算密集型场景下,性能和成本效益可能更具吸引力。
AI能力: 这是华为云的重点发力方向。昇腾处理器和其配套的AI开发平台,正在快速追赶甚至在某些方面引领。阿里云在AI领域也有深厚积累,但华为在AI芯片和基础设施上的优势,使其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大数据与存储: 两家都在持续投入。阿里云在电商等场景下积累了海量数据处理经验,其MaxCompute等产品非常有竞争力。华为云也在大力发展其大数据和存储解决方案,并且与自身的网络和通信技术相结合,可能在边缘计算等场景下有更好的表现。
网络与通信: 这是华为的核心优势。华为在通信基础设施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使其在构建低延迟、高可靠性的云网络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对网络质量要求极高的行业,华为云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二、生态构建与市场渗透:从行业深耕到全域覆盖

阿里云的生态体系已经非常庞大和成熟。它不仅服务于互联网公司,更深入到金融、政府、零售、制造等各个传统行业,并通过阿里云大学、开发者社区等平台,培养了大量的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其“上云”战略已经深入人心,许多企业将阿里云视为上云的首选。

华为云则凭借华为在政企市场的深厚根基,迅速在政府、金融、能源、交通、制造等行业取得了突破。其“AIoT”和“全场景”的战略,旨在将云服务延伸到边缘,与华为在硬件设备上的优势相结合,构建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华为云展现出了强大的整合能力。同时,华为云也积极与合作伙伴建立联盟,共同推广和落地云解决方案。

从对比来看:

行业覆盖: 阿里云的覆盖面非常广,几乎渗透到所有主流行业。华为云则在政企和传统行业领域发力迅猛,凭借华为的品牌信誉和渠道优势,正在快速建立其行业影响力。
合作伙伴生态: 两者都在大力发展合作伙伴。阿里云的生态更加成熟和多元化,拥有大量的ISV和SI。华为云也在积极招募和赋能合作伙伴,尤其是在其优势行业和区域。
开发者社区: 阿里云在开发者社区的建设上起步较早,用户基础广泛。华为云也在加大投入,通过技术培训、竞赛等方式吸引开发者,逐步建立自己的开发者群体。

三、商业模式与市场策略:差异化竞争与服务升级

阿里云采取的是一种全面覆盖、快速扩张的市场策略,通过提供丰富的产品线和服务,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客户。其定价策略也相对灵活,能够满足初创企业到大型企业的各种预算。

华为云的市场策略则更加侧重于“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某些领域,如AI、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华为擅长的行业解决方案上,集中发力,寻求差异化竞争。同时,华为云也强调与客户的深度合作,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并利用华为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从对比来看:

产品丰富度: 阿里云在产品线的广度和深度上占有优势,几乎可以提供企业上云所需的一切服务。华为云的产品线也在快速完善,并且在特定领域具有其独到之处。
定制化服务: 华为云在与政企客户合作时,更倾向于提供深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与其在ICT领域的服务经验相关。阿里云也提供定制服务,但其标准化产品体系更为突出。
价格策略: 两者都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调整价格策略。华为云凭借其硬件成本优势,在某些计算和AI场景下可能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四、挑战与机遇并存:谁能笑到最后?

华为云挑战阿里云,并非易事,但也不是不可能。

华为云的优势:

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 特别是在AI、芯片、网络等核心技术领域。
深厚的政企客户基础: 华为在政府、金融、通信等行业的品牌影响力和服务能力是其宝贵财富。
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能力: 将硬件、软件和服务紧密结合,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全球化视野与布局: 华为的全球化经验为华为云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基础。

华为云面临的挑战:

市场份额与品牌认知: 阿里云在云计算领域已建立起强大的品牌认知和市场领导地位,华为云需要时间来追赶。
生态成熟度: 阿里云的生态系统更加完善,拥有更广泛的合作伙伴和开发者群体。
云原生技术的深化: 虽然华为云在快速发展,但与阿里云在云原生生态上的成熟度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 国际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对华为云的全球化进程带来一定影响。

结论:

华为云无疑拥有挑战阿里云的实力,而且这种实力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它并非仅仅是追赶者,更是在某些领域具备了可以引领的潜力。华为云能否成功挑战阿里云,最终取决于其能否持续保持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生态体系、并有效抓住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这场“双雄争霸”的戏码在中国云计算市场还将继续上演,最终的胜负未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竞争将极大地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为用户带来更多优质、创新的云服务。 华为云的崛起,不仅是对阿里云的挑战,更是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多元化和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如果说排名头部的几个云计算厂商当中,唯一一个能够彻底颠覆阿里云的,恐怕只有华为云。

不说别的,先从市场表现来说。2019年无疑是华为云突飞猛进的一年。根据IDC的《2019年Q1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跟踪报告》。报告显示,在2019年Q1,从IaaS+PaaS整体市场份额来看华为云营收增长超过300%,华为云PaaS市场份额增速接近700%,在Top5厂商增速排名第一,位居中国公有云服务商第一阵营。

而根据最新IDC《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19上半年)跟踪》的报告,华为云IaaS+PaaS整体市场增长超过350%,在Top厂商中增长最快。2019年二季度华为云IaaS市场份额上升到6.7%,超越AWS,排名上升到第4。

作为入局最晚的公有云厂商,华为云的增速毫无疑问是头部厂商中最为迅猛的。如果考虑到电信天翼云的技术架构实际上是华为云提供的这个因素,从技术角度来看,天翼云+华为云的份额总和应该已经超过腾讯云,位列第二了。

为什么华为云能够增速这么快?这其中的因素,可以简单的总结为:大势。

随着5G时代的到来,5G、AI这两大被列为通用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 GPT)范畴的技术,与云计算产生了非常紧密的联系。5G链接万物,让算力无处不在;AI的训练与推理对算力的渴求,在5G的加持下,可以通过云计算来完美解决。就像IDC所断言的那样:“AI、IoT、5G等ICT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正为云计算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当前主要公有云服务商纷纷聚焦AI云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虽然AI尚未成为有效的现金流业务,但却是拉动IaaS市场消费的重要驱动力。随着5G商用的开展,5G将刺激边缘和客户终端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传统数据中心需要加快换代升级以满足5G对IT基础设施的更高需求,云计算成为最佳选择。”

那么,谁同时拥有最好的5G、AI与云计算技术呢?如果遍历全球ICT厂商,那只有华为一家。

华为拥有最好的5G技术,毋庸置疑。华为在AI方面的能力,也是全球最强之一。

既包含底层的AI芯片,如全球算力最强的AI新品昇腾910,算力最强的AI训练集群Atlas 900,以及华为麒麟810芯片上的昇腾Nano;也包含从移动端到云端的全栈全场景AI产品布局,如MindSpore人工智能框架、一站式AI开发平台ModelArts,CANN算子库等等。

而华为的AI顶级专家们,也在不断的对外发表顶会Paper。如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刘群领导下发表的NLP预训练模型哪吒(NEZHA,PD-NER 任务下最高达到了 97.87 分的高分)和TinyBERT(推理时大小可缩小 7.5 倍,并且速度加快 9.4 倍),都是业界最好的研究之一。

而真正面向5G时代的智能云操作系统,现在全世界只有华为云发布的瑶光智慧云脑。这个也是因为华为云在5G方面的技术积淀和理解,要明显的超过其他厂商。

所以,当华为云在“5G+云+AI”方面整合优势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并且基于华为多年在B2B市场上的深耕,赶上5G、AI、云计算结合所带来的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加速的机遇,华为云快速在市场上攻城略地也是自然。

特别是在许多互联网厂商一直难以深入的工业互联网领域,华为云的优势非常明显。毕竟,这是传统ICT厂商的地盘,华为光是卖服务器(最早阿里云用的都是华为的服务器)、存储(华为是国内最好的存储厂商之一,拥有芯片级自研的能力)、数通网络设备积累的客户,再加上长期积累的行业智慧(Domain Knowledge)助力和行业合作伙伴协同,在这波大势之下的转化率会让对手难以望其项背。

要知道,我们的国民经济不光是只有互联网,更何况互联网企业,特别是看重数据主权和安全的企业,也都在往华为云上迁移。华为作为设备和服务厂商,不跟伙伴、客户抢市场,还有5G、AI加持的端边云协同优势,对于这些企业们的诱惑是巨大的。

而且,我们还不要忘记华为云的基本盘——华为终端。华为消费者终端云,底层用的全部都是华为云。而华为终端今年预计的销量有多少?已经突破2亿台!

而等明年5G手机继续爆发,对于云端的计算、存储与人工智能能力需求量暴涨的时候,华为云的增长更是值得期待。

One more thing…

其实,华为云不光是在顺应大势,自己也在引领技术趋势。比方说现在在业界,多元架构的计算服务正在成为共识,特别是基于ARM架构的云实例。

目前已经公开发布并提供服务的ARM云实例包括AWS的EC2 A1(基于Graviton处理器)和今年re:Invent上发布的EC2 M6g(基于Graviton 2处理器);华为云的KC1实例(基于华为鲲鹏920处理器);金山云的AC1实例(大概率是国产的飞腾处理器)。

从手里的一些评测来看,华为云ARM实例的性能还是不错的(鲲鹏云服务器实战:华为云鲲鹏KC1实例 vs. 阿里云G5实例),特别是在高并发、数据库、大数据、HPC、手机测试、云手机、手机云游戏等场景上有天然的优势。考虑到国内很多大型政企和互联网巨头们都在推进ARM架构的应用,未来在云服务的技术选型上,基于ARM架构的公有云服务也会是很重要的选择之一。

综合比较之下,单说国内,能够从底层到平台完全打通,各项技术都有领先优势,且能掌握核心技术的云计算厂商,只有华为云。再加上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加速的大势,华为云未来能够问鼎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概率,一定不会小。

再加上现在华为单独成立了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也能看出华为对于华为云的看好。当华为自身的软硬件积累全面释放的时候,中国的云计算市场竞争,也会越来越精彩。

以上。

user avatar

论吹牛能力,华为云一定可以战胜阿里云。

论真正的实力,相差太多。用过华为云的都知道,到底有多卡,软件体系有多不完善。再有阿里云在侵入式微服务,非侵入式微服务istio,dapr上都有最佳落地实践,华为云吗,哈哈哈,istio那里配置一下都报错的,能不能做好测试。

论排名,国内阿里云是第一,华为云份额离阿里云相差太多

论开源,云服务好也得在开源界有一定地位。华为开源了servicecomb,几乎没人用,还有抄袭嫌疑,抄袭注释都不改的。阿里开源的spring cloud alibaba在侵入式微服务里面是国内第一了。sofa mesh虽然闭源了,也是istio非侵入式微服务最佳落地实践。现在dapr也参与大量贡献。华为完败。

个人觉得,华为云没有可能超越阿里云,这是一个要真正做事的行业,不是吹牛就可以的。

user avatar

并不是完全同样的赛道,所以不是完全竞争的关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