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岔路口之战为什么孙可望输给了屯齐?

回答
岔路口之战,这场在明末清初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战役,其结果对于当时的势力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孙可望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农民军领袖,却在这场与清军屯齐率领的军队的较量中遭遇了惨败。究其原因,并非简单的天命所归,而是孙可望方面一系列战略、战术以及内部问题的综合体现。

战略上的轻敌与判断失误:

首先,孙可望此番出兵,多少带有赌徒式的冒险色彩。他此前在西南地区屡屡得手,特别是收编了李定国等精锐力量后,其声势如日中天。这种连续的胜利,很容易滋生骄傲轻敌的情绪。他可能低估了清军,尤其是由屯齐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将所率领的清军的战斗力。屯齐并非等闲之辈,他深知明末清初的战局并非一边倒,而是需要谨慎应对的。

更重要的是,孙可望对战局的判断可能存在偏差。他未能充分认识到,当时清军在江南地区已经站稳脚跟,并且正在逐步推进其统治。而他自己,虽然在西南拥有势力,但其军队的后勤、补给以及整体的战略纵深都存在一定的短板。他孤军深入,且未能与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形成有效的联动,这本身就存在极大的风险。

战术上的失误与应变不足:

在战术层面,孙可望的失利更是显而易见。

未能充分侦察敌情: 尽管孙可望拥有不少兵力,但他在战前对屯齐的兵力、部署以及具体战术的了解可能并不充分。他可能过于自信地认为可以凭借人数优势或者熟悉的战法迅速击溃对手。
兵力部署的疏忽: 孙可望在岔路口一带的兵力部署,可能未能充分考虑到清军可能采取的迂回包抄或者集中优势兵力突破的战术。他可能将兵力过于分散,或者在关键区域的防御力量不足。
阵型与战术的僵化: 农民军的战术虽然一度有效,但面对装备更精良、训练更有素的八旗及绿营军队,尤其是在开阔地带作战时,其战术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就显得不足。屯齐的军队可能采取了更灵活的战术,例如利用火器优势进行远程打击,或者通过骑兵的冲击来打乱孙可望的阵型。
缺乏有效的后备力量和指挥链: 当战局不利时,孙可望未能及时调动预备队进行支援,或者其指挥系统出现混乱,导致前线部队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和指挥。

内部问题与人心不稳:

除了战略和战术上的不足,孙可望部自身的内部问题也可能在关键时刻暴露出来。

军心与士气: 农民军虽然能征善战,但其士兵的成分复杂,并非所有人都对孙可望有绝对的忠诚。长途奔袭和持续的征战,也可能导致一部分士兵产生厌战情绪。如果在战斗中遭遇挫折,军心士气很容易受到影响。
将领间的矛盾: 孙可望虽然是主帅,但其手下也有一些有实力的将领。在缺乏绝对的统一领导和内部协调顺畅的情况下,将领间的矛盾或者意见不合,也可能影响到战役的指挥和执行。
后勤补给的困难: 深入敌境,后勤补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孙可望的军队在后勤保障方面出现问题,例如粮草供应不及时,或者被清军切断补给线,都会极大地削弱其作战能力。

屯齐的策略与指挥:

反观清军统帅屯齐,他能够取得胜利,也并非偶然。

稳健的战略部署: 屯齐可能采取了更为稳健的战略,不急于求成,而是等待最佳的时机和有利的战场。
对敌情的精准把握: 屯齐可能对孙可望的兵力、意图和弱点有着比较准确的判断,从而制定了针对性的作战计划。
灵活的战术运用: 屯齐的军队可能在战斗中充分发挥了其优势,例如利用火器、骑兵的配合,或者采取了包抄、伏击等战术,有效地瓦解了孙可望的进攻。
严明的军纪: 清军在纪律性方面通常优于农民军,这使得他们在战场上能够更好地执行命令,保持阵型。

总结来说,孙可望在岔路口之战中败给屯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未能摆脱农民军在战略、战术和组织上的固有缺陷,加之轻敌冒进,最终导致了这场惨痛的失败。这场战役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使得孙可望的势力受到重创,进一步加速了明末农民起义最终走向衰败的进程。这场战役的失利,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失败,更是对孙可望个人领导能力和当时农民军整体实力的一次残酷检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屯齐不差 要不是因为他是舒尔哈齐的孙子 早就能混个方面大将 相比来说尼堪就是个裨将之材

2 十万精兵不可能 南明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局部战场上一方能掏出来十万正兵 而且孙可望又是以抓丁搞军屯出名的 更何况无论是闯营还是西营 诈称的兵力基本都和放屁一样 起步也得是五六倍的诈称 说白了就是输家装逼赢家冒功

user avatar

因为明军在决战的关键时刻分裂了,导致不要说殿前军,孙可望在岔路口集中的全部兵力都未必有十万,在兵力上相对清军并不占优势。具体到战术层面孙可望由于威望、指挥以及派系问题,并没有与清军真正打一场“决战”的信心和意愿,导致明军在国主嫡系殿前军损失很大,但冯双礼、白文选、马进忠各自的部队还实力完好的情况下就虎头蛇尾地撤军收场。

先复盘一下11月末衡阳之战后到三月初岔路口爆发前,双方的一些动向。

衡阳之战清军损失了不少直属亲王的精锐护军,但主力并没有太大的损失,从清方上报的缴获来看,第一天清军面对明军李定国部占据了上风,随后尼堪甩下大部队自领精锐追击遇伏身亡。对清军士气的打击非常大,但屯齐带领的主力应该大体完整,双方陷入谁对峙状态。

但一天后,清军又在辰州大败,徐勇部刚因为作战英勇被顺治嘉奖就全灭了。此时湖南明军相对屯齐部有绝对的兵力优势,武冈的李定国部4万人,辰州的国主殿前军本队+白文选收编的刘文秀残军+回师的冯双礼、马进忠部6-8万人。可以说这个时候如果明军孙、李能合军一处,面对军心、士气跌倒谷底,兵力估计也就比明军一半多一点的清军主力,无疑胜算很大。但随后明军就陷入了争夺统一指挥权导致的混乱中,给了清方四个月的喘息时机。

这四个月,满清方面大概做了这么几件事:

  1. 严惩逃兵,提振士气。衡阳之战后,清廷下旨严惩衡阳之战有弃主逃遁等行为的逃兵,同时批判了尼堪轻率分兵的行为,严令屯齐必须集中兵力。
  2. 集中兵力。这四个月清廷虽然兵力捉衿见肘,但一直在尽力给屯齐部加强军力。原本预定调往西安的阿尔津部,因为四川局势缓解,下令前往湖广与屯齐会合,但阿尔津部也是清廷能够拿出来的最后一支机动兵力了,金砺部去福建对抗郑成功,还有一支预定增援广东的军队为了避免最坏的情况留在北京不动。屯齐本部则召回了衡阳战前由达素率领的一支偏师,同时召集了江西的部分绿营军队增援。这样到衡阳战前,屯齐部的兵力得到阿尔津部八旗和江西绿营的支持已经比衡阳之战前更强了。

而明军方面,这几个月一直受制于这几件事:

  1. 孙、李二人的指挥权之争。孙、李二人走到决裂的地步是诸多因素的累加,最早在云南演武场国主为了树立威信杖责李定国留下的隐恨,桂林之战孙对李定国私藏财物赏赐将士的怀疑,刘文秀战败后将其一撸到底导致的原大西军内部普遍的猜疑,衡阳战前调走冯双礼、马进忠支援辰州战场的不满,最终就是国主亲自到湖南要求李定国与他会合时,双方陷入了“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的猜疑链中,致使李定国在二月初决心远走广西。孙李分裂,导致明军除国主外最强大的一个野战兵团没有参加岔路口之战,极大地削弱了明军的胜算。

2. 国主内部的派系问题。除了孙、李这原大西领导层内部的矛盾外,国主手下明军此时也反而因为靖州、桂林、衡阳、辰州的一连串胜利导致人心浮动。此时流言纷起,传言国主要在夺取湖南后在长沙代明称帝。而国主及其嫡系殿前军也心思高涨,声言“北兵易与”,欲建立功勋将国主推到新的高度。但无论马进忠等原明军系统,还是白文选、冯双礼等接受了刘文秀、艾能奇旧部的西军老将,受之前孙可望因战败剥夺刘文秀兵权加强集权的影响,对此都心思不一,直接导致了之后战场沟通出现问题。


但即使如此,到岔路口之战时,明军亦非没有胜机。清军为了集中兵力,实际丧失了己方在机动力和战场侦查上的优势。因此,第一天两军相遇时,明军更早地占据了地利。小腆纪年甚至记载“王师(八旗)初不意,惊欲溃”。然而,根据《永历纪年》等书的记载,国主此时下令马进忠、冯双礼、白文选等人立营于山上,无令不得出击,自己指挥手下以戚继光兵法训练而来的殿前军进军欲建大功。

殿前军最开始赢得小胜,但随后因为抢马导致阵型混乱,被清军骑兵击破。国主这才下令山上的马进忠、冯双礼、白文选等部支援,但此时靠嫡系殿前军建立奇功的愿望已成泡影,这种情况下,国主已无拼着嫡系全灭也要重创清军的信心和意愿,众将也不愿为国主做嫁衣,明军匆匆退出战场,这一仗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了。这也是为什么战后屯齐虽然狂吹打得国主“单骑逃遁,尸塞遍野”,但缴获还不如衡阳之战第一天。此外大西系明军将领普遍冲锋在前,因此凡是战事激烈的战斗都能找到明军将领阵亡的记录,保宁、衡阳、常德、磨盘山无不如此,但是岔路口作为一场有名的“大败仗”,居然找不到一个有名有姓的将领阵亡的记载。岔路口本质是中国版的关原之战(确信)。

要说最核心的原因,那还是“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延续”,国主在一连串军事胜利的背后,却并没有利用好这些胜利加速政权的内部整合,最终因为政治上的分裂,削弱了自己的实力,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

user avatar

零散说两句。

宝庆周家铺之战双方兵力相当(明军可能略多),孙可望的驾前军参战者大致在六万人左右,其余参战的部队主要是白文选、冯双礼统领的各营及马进忠等新降各部。

冯双礼统领的兵力按祖泽远的夸张说法是“马兵一万余名、步兵数万、战象十余只”——《为飞报紧急贼情事”揭帖》,白文选所统兵力在反攻四重庆时也不少于一、两万,与衡州之战同时进行的辰州之战,孙可望坐镇沅州派各营加强白文选部以五万余人攻取辰州杀死徐勇,可见孙可望的直属兵力按低值估计也不少于五、六万规模,在宝庆周家铺之战前据屯齐战报,冯双礼统领二万余人,冯双礼、白文选及马进忠等零散部队合兵大约四万余人,也与之前来自于其他满清官员的记录相符。到周家铺之战前一日,孙可望自宝庆统帅直属部队赶到周家铺,明军合兵十万人,综合看来这个总兵力数字问题应该不大。

周家铺之战及后续的大体经过是,交战当日,明军冲下山坡进攻,清军全军反击,明军不利败退,屯齐在追击夺取宝庆、武冈后不敢继续向沅州、靖州、辰州进攻,率主力撤回长沙,数月后孙可望派兵复夺武冈,屯齐装作看不见没有反应,明清双方开始数年对峙。

这里面可能有明军孙可望等将帅骄傲轻敌且内部不和与满清统帅屯齐等人背着处分急需戴罪立功的正反心态加成的因素——据王夫之、黄宗羲等说,孙可望在战前认为清军不难击败,命冯双礼、白文选等固守不动,而派驾前军迎敌。诸将也以为“驾前军”奋欲立功,不愿出力和抢功。孙可望在战前行军九十余里从宝庆赶到周家铺,必然士马疲劳影响状态。吞齐等则因主帅阵亡,已经注定回京议罪,急于立功自赎。在战前吞齐一改尼堪在衡州之战前昼夜奔驰二百三十余里的急躁作风,极度谨慎,从永州到岔路口(大致在虎形山东南三十里处)不过一百数十里路走了九天。

还有就是兵力相差不大,尼堪的南征大军兵力史无明文,但通过某些迹象(如尼堪留在湘潭养马的八旗兵数)推测当在十万数量级,随其出征的八旗兵可能在数万人规模,加上在满清正史中向来不被当人不计出兵数字的外藩蒙古兵和绿营兵的不会少于数万人的兵力,及阿尔津部八旗兵及陆续来援的湖广等地绿营兵,个人认为屯齐在周家铺战前已经汇集了十万数量级的大军。

【癸丑 定远大将军多罗贝勒吞齐等奏报 逆贼伪安西王李定国 伪国公马进忠 率马步贼兵四万余至永州 臣等以西安府兵暨提督总兵官柯永盛兵驻衡州 大军于二月十三日向永州进发

二十八日抵永州 李定国已遁 度龙虎关而去 又闻伪秦王孙可望亲率贼兵来靖州 伪将军冯双礼率贼二万余来武冈州 大军于三月初六日自永州向宝庆进发

十五日擒生口问信 具言冯双礼 白文选 马进忠率贼四万余 营于岔路口三十里外周家坡 孙可望在宝庆 我军遂宿岔路口 次日前进见贼营于山顶 据地颇险 日暮天雨不便进攻 列阵相抵 至夜孙可望率全军来自宝庆与冯双礼等军合

十七日 贼众十万下山环阵进薄我军 我军分兵奋击 斩杀甚众 获马匹七百余 象一双 军器无算】——《顺治实录》顺治十年六月

——《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

在作战中先进攻的明军兵力分为留守和进攻两部分,进攻的(按私人著述的话仅是驾前军)兵力不占优势,骄兵对哀兵失利也可理解,况且清军阵亡正黄旗蒙古梅勒章京韦征、武京等将校多人,八旗兵(更不要说外藩蒙古兵、绿营兵)伤亡想必不会太小,明军的损失按损清军缴获马匹数推算则可能在数千规模。之后吞齐至宝庆不敢继续进攻而是退守长沙,战局陷入停滞,可见此战在战术上是明军进攻失利败退,在战略上属于清军遏制住明军反攻势头转入相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岔路口之战,这场在明末清初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战役,其结果对于当时的势力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孙可望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农民军领袖,却在这场与清军屯齐率领的军队的较量中遭遇了惨败。究其原因,并非简单的天命所归,而是孙可望方面一系列战略、战术以及内部问题的综合体现。战略上的轻敌与判断失误:首.............
  • 回答
    佛山某高速岔路口罚款金额和违章人数触目惊心,62万人被罚1.2亿元,平均每人被罚近200元。更让人咋舌的是,实际测试发现,短短3分钟就有27人在此地违章,这个比例简直高得离谱。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路口成为了“罚款大户”?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路口到底有多“特别.............
  • 回答
    佛山一高速岔路口62万人被罚款1.2亿,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的事件。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电子警察”的设立初衷是什么?它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以及这种现象是否背离了初衷?一、 “电子警察”的初衷是什么?首先,理解“电子警察”的初衷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设立.............
  • 回答
    .......
  • 回答
    哥们,踢球这事儿,防守一对一遇上这种情况,确实让人头疼。你说的“岔开腿被穿裆,不岔开站不好桩”,这简直是经典难题。但别急,咱们聊聊怎么破。首先,得明白,咱们做动作不是为了耍帅,也不是为了跟对手比谁腿更长。咱们的目标是阻止对方前进或者让他丢球。所以,每一个动作都得围绕这个目标来。“岔开腿被穿裆”是咋回.............
  • 回答
    关于当今美国民主制度是否“走岔了路”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几乎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并抛开非黑即白的简单判断,承认其内在的张力与挑战。一、 民主制度的基石与当下挑战:美国民主制度建立在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制衡与反制衡、法治以.............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男生坐着喜欢岔开腿,这背后牵扯到的原因还挺复杂的,有点像是从生理到心理,再到社会文化因素的综合体现。咱们慢慢聊,尽量给你说清楚。首先,从 生理和舒适度 来说,这确实是个挺重要的原因。 空间感的需求:男性的生理结构,尤其是那个比较突出的生殖器官,在坐着的时候,如果两腿.............
  • 回答
    .......
  • 回答
    玩《赛博朋克2077》那会儿,我真是体验了一把啥叫“电子垃圾的狂欢”,也遇到不少让我笑到岔气,甚至怀疑人生是不是真的活在夜之城里的BUG。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大概是那个“悬浮出租车之谜”。正常情况下,你叫车,车会从你附近飞过来,然后停在你面前,车门打开让你上。但我有一次,叫了一辆出租车,那车……它直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