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体》中最残忍的话有哪些?为什么?

回答
刘慈欣笔下的《三体》,确实有不少让人不寒而栗、拍案叫绝的“残忍”之语。这种残忍,不是简单的血腥暴力,而是渗透在宇宙法则、社会伦理、乃至人性深处的冷酷与无奈。它之所以能触动我们,是因为它撕开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暴露了宇宙运行最本质、最赤裸的真相。

在我看来,《三体》中最残忍的话,往往是那些看似平淡,却蕴含着颠覆性意义,直接挑战我们认知边界的句子。

1. “给你们的建议是:想办法活下去。”

这句话出自ETO在黑暗森林法则曝光后,给人类文明的“建议”。它极度精炼,却有着比任何恐吓都更强大的力量。

为什么残忍?
将生存本身变成唯一的、最高的目标: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活着,还有尊严、自由、幸福、意义。而这句话,在宇宙极度危险的环境下,将这一切都剥离了,只剩下最原始的本能。它无情地告诉人类,你们过去的一切追求,在宇宙生存面前,都可能是一种可笑的奢侈。
暗示文明的渺小与脆弱: “建议”这个词背后隐藏的含义是,ETO,或者说ETO所代表的ETO内部的某种势力,掌握着更高级的信息和判断,他们“建议”你怎么办。而这个建议,不是教你如何发展、如何进步,而是教你如何勉强苟活。这无异于宣告,人类文明的努力在高等文明看来,不过是挣扎求生的表演。
否定了大部分的价值观: 那些为了理想、信仰而牺牲的人,在生存面前,他们的选择会被重新审视。如果生存是唯一重要的,那么很多宏大的叙事都会变得苍白无力。
一种绝望的善意,或是冷酷的警告: 它可能是一种出于“好心”的提醒,避免人类在黑暗森林里盲目撞墙;也可能是一种冷酷的警告,暗示人类的灭亡是大概率事件,只能寄希望于渺茫的生存机会。无论哪种解释,都充满了无力感。

2.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

这是叶文洁在一次对话中,向章北海解释“黑暗森林法则”时的核心论断。

为什么残忍?
颠覆了“宇宙大家庭”的幻想: 在此之前,我们总以为宇宙是广阔的、充满未知惊喜的,可能存在着善良、友好的外星文明,大家可以交流、互助。这句话,将这种浪漫的猜想一脚踢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酷的、丛林式的生存逻辑。
将文明间的关系定义为零和博弈: 猎人意味着捕食者和猎物,意味着一方的生存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死亡。宇宙中的文明,不是朋友,不是邻居,而是潜在的敌人。这种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的设定,使得善意几乎不可能存在,因为任何善意都可能被误解为伪装的攻击。
剥夺了文明交流的意义(在初次接触时): 如果文明的本能就是隐藏自己、消灭发现的潜在威胁,那么主动暴露自己、寻求交流,本身就是一种自杀行为。这使得人类过去孜孜不求的与外星文明接触的愿望,变得异常危险和愚蠢。
一种孤独的宿命论: 在这样的宇宙里,即使你想要和平,也无法保证其他文明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你。为了生存,你必须比别人更隐蔽、更强大,或者更狠辣。最终,文明只能在孤独和猜疑中发展,或者走向自我毁灭。

3. “清理你就像我们初次清理地球一样。”

这句话来自智子对程心说。

为什么残忍?
将对一个人的毁灭比作对整个文明的毁灭: 将程心,一个人类文明的“罪人”,其最终的“清理”过程,比作三体文明对地球文明的“降维打击”,这是极其残酷的对比。它瞬间将程心的个人命运置于一个史诗级的、带有毁灭性的背景之下,让她所承受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审判,更是整个文明兴衰的缩影。
轻描淡写地描述了巨大的灾难: “清理”这两个字,在智子口中说出来,就像清理地板上的灰尘一样轻松自然。而实际上,这指的是宇宙级别、维度层面的毁灭性打击。这种轻描淡写,恰恰衬托出三体文明强大的、冷酷的执行力,以及它们对其他文明生命的不屑。
否定了个人价值,强调了规则的绝对性: 在某种程度上,智子是在执行某种宇宙规则,而程心,只是因为违背了规则而被“清理”。她的个人情感、她所做的“善事”,在这些规则面前都毫无意义。这种对个体生命的漠视,是对人类情感和价值体系的根本性挑战。
一种无差别的惩罚逻辑: 无论程心是否主观恶意,她的行为导致了三体文明(或者说执剑人制度)的失败,进而影响了整个宇宙的局势。这种“清理”不带感情色彩,只是一个逻辑链条上的必然结果。

4. “前进,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

这句话出自《三体》中关于威慑失效后人类文明的选择。

为什么残忍?
彻底抛弃了道德束缚: 在威慑失效、面壁者失败的绝境下,章北海的“前进”主义精神得以升华。它意味着,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有的道德、伦理、甚至法律,都可以被抛弃。为了生存,可以不择手段。
将文明的生存意志推向极致: 这句话是文明面对灭顶之灾时的生存本能的呐喊。它不仅仅是对个体的要求,更是对整个文明群体行为的指导原则。这意味着,为了延续文明,任何牺牲和背叛都是可以接受的。
可能导致文明的异化: 如果一个文明只追求“前进”,而忽略了前进的方向、意义和代价,它可能会变得扭曲和非人化。这种不择手段的生存,是否还能称之为“文明”,这是一个深刻的哲学拷问。
对“好人”的绝望: 在这样的语境下,那些坚持善良、道德的个体,反而可能成为文明灭亡的阻碍。这对于秉持传统价值观的人来说,是一种深刻的打击。

总结起来,这些“残忍的话”之所以残忍,是因为它们:

揭示了宇宙生存的残酷本质: 它们无情地戳破了我们对宇宙的美好幻想,让我们直面黑暗森林的冰冷现实。
挑战了我们根深蒂固的价值观: 它们迫使我们重新审视道德、善良、文明的意义,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何为最重要的。
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挣扎: 在绝境中,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都会被放大,而这些话语,正是这种复杂性的体现。
具有极强的哲学思辨性: 它们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推动,更是对文明、生存、宇宙规律的深刻探讨,引发读者内心的共鸣与思考。

《三体》的魅力,恰恰在于它敢于直面这些令人不适的“残忍”,并通过这些语言,将一个宏大、冷酷但又极其真实的宇宙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战栗中反思自身,反思文明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执剑人的生活不叫生活,地狱里都找不到那么糟的位置,这些公元男人干吗追逐那个?”

  “用自己的一根手指就能决定全人类和另一个世界的命运,这种感觉,对那时的某些男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也可能是他们的终身追求,会让他们着魔。”

user avatar

谢邀。"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儿站在死于武斗的红卫兵墓前,那孩子问大人:他们是烈士吗?大人说不是;孩子又问:他们是敌人吗?大人说也不是;孩子再问:那他们是什么?大人说:‘是历史。"应该就是这段了,它让我脑子里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空白,然后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悲伤和无力感。

user avatar

整个第一章都很残忍。

相比后面的想象的故事,第一章很多情况,都是已经发生的事实,甚至是美化粉饰后的事实。

才多久啊,到今天,很多人就已经开始遗忘了,甚至开始翻案了。这是比一切后面的科幻更加科幻更加残忍的事情。

整个三体仿佛在嘲讽:人类永远不会从自己的历史教训里面吸收任何教训。

的确,这就是残忍的现实。

user avatar

人类不感谢罗辑

user avatar

这是三体里面被删除的一段,因为太血腥太残忍而被和谐,很多人没看到这个版本的,这里放出来给大家看看。

三体的版本其实非常多,各种删删改改,光我知道的就有四个版本,我也没有太仔细比较区别,但很明显,里面很多细节都不一样,比如章北海和父亲对话,比如量子幽灵计划和蚊群计划,比如这段讲叶文雪的惨死,在最主流的版本(金黄色那本实体书)里面就没有。

最主流版本,在疯狂年代那一章,镜头由叶文洁观看父亲被批斗,转到城市巷战,从叶文雪被子弹击中坠落“她那轻盈的身体落得甚至比旗帜还慢,仿佛小鸟眷恋着天空”,直接下一句就是“其实,比起另外一些人来,她还是幸运的,至少是在为理想献身的壮丽激情中死去”,就交代完了叶文雪的死。

其实中间还有这一段,非常残忍,尤其是掉落的带起汁液的沾着灰尘一只眼睛,和另一只精致美丽的大眼睛强烈对比,反差效果让人毛骨悚然。


“红色联合”的战士们欢呼起来,几个人冲到楼下,掀开四.二八的旗帜,抬起下面纤小的遗体,作为一个战利品炫耀地举了一段,然后将她高高地扔向大院的铁门,铁门上带尖的金属栅条大部分在武斗初期就被抽走当梭标了,剩下的两条正好挂住了她,那一瞬间,生命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柔软的躯体。红色联合的红卫兵们退后一段距离,将那个挂在高处的躯体当靶子练习射击,密集的子弹对她来说已柔和如雨,不再带来任何感觉,她那春藤般的手臂不时轻挥一下,仿佛拂去落在身上的雨滴,直到那颗年轻的头颅被打掉了一半,一只眼珠掉落到布满灰尘的地面上,如破碎的精致玻璃球,带起一点点汁液。
仅剩的一只美丽的眼睛仍然凝视着一九六七年的蓝天,目光中没有痛苦,只有凝固的激情和渴望。


这段也是文革的故事,在叶文洁父亲死后那一段,不过整个被删除。

阮雯曾留学剑桥,她的家曾对叶文洁充满了吸引力,那里有许多从欧洲带回来的精致的书籍、油画和唱片,一架钢琴;还有一排放在精致小木架上的欧式烟斗,父亲那只就是她送的,这些烟斗有地中海石楠根的,有土耳其海泡石的,每一个都仿佛浸透了曾将它们拿在手中和含在嘴里深思的那个男人的智慧,但阮雯从未提起过他。这个雅致温暖的小世界成为叶文洁逃避尘世风暴的港湾。但那是阮雯的家被抄之前的事,她在运动中受到的冲击和文洁父亲一样重,在批斗会上,红卫兵把高跟鞋挂到她脖子上,用口红在她的脸上划出许多道子,以展示她那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叶文洁推开阮雯的家门,发现抄家后混乱的房间变得整洁了,那几幅被撕的油画又贴糊好挂在墙上,歪倒的钢琴也端正地立在原位,虽然已被砸坏不能弹了,但还是擦得很干净,残存的几本精装书籍也被整齐地放回书架上……阮雯端坐在写字台前的那把转椅上,安详地闭着双眼。叶文洁站在她身边,摸摸她的额头、脸和手,都是冰凉的,其实文洁在进门后就注意到了写字台上倒放着的那个已空的安眠药瓶。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转身走去,悲伤已感觉不到了,她现在就像一台盖革计数仪,当置身于超量的辐射中时,反而不再有任何反应,没有声响,读数为零。但当她就要出门时,还是回过头来最后看了阮雯一眼,她发现阮老师很好地上了妆,她抹了口红,也穿上了高跟鞋。


这段我想起自己也许有一天也会成为海湾的志愿者,我心里那一幕,黑色的太阳和暗蓝色的海水混着黑色,我瘫坐在沙滩上,身边是死去的海鸟,真的像世界末日,三体这一段描写,震撼人心

“我十二岁那年,我父亲公司的一艘三万吨级的油轮在大西洋沿岸海域触礁,两万多吨的原油泄人海中。当时,我们一家正在距事故发生海域不远处的度假别墅中。父亲得知这消息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推卸责任和减小自己公司的损失。
那天下午,我来到了那片地狱般的海岸,看到大海已变成黑色,海浪在黏稠油膜的压迫下变得平滑而无力;海滩也被一层黑油覆盖。我和一些志愿者就在这黑滩上寻找那些还活着的海鸟,它们在油污中挣扎着,一个个像是用沥青做成的黑色雕塑,只有那一双双眼睛还能证明自己是活物,那油污中的眼睛多少年以后还常常在我的噩梦中出现。
我们把那些海鸟浸泡在洗涤液中,想把它们身上的油污洗掉,但十分困难,油浆和羽毛死死地粘在一起,稍用力羽毛就和油污一起一片片掉下来……傍晚,那些海鸟大部分还是死了。当时我浑身油污地瘫坐在黑色的海滩上,看着夕阳在黑色的大海上落下,感觉这就是世界末日了。”
user avatar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三体1》“无人忏悔”章节。

四个打死叶文洁父亲的女红卫兵,没有人为自己当年打死人的恶劣行为道歉,都在抱怨时代带给自己的悲惨命运。

短短几段话,就贯穿了大串联-大武斗-上山下乡-知青返城的历史,揭示了一代人的命运,时也?命也?天知道!

……………………………………………………………………

三个老红卫兵走到叶文洁面前,面对着她站成了一排一当年,她们也是这样面对叶哲泰的——试图再现那早已忘却的尊严,但她们当年那魔鬼般的精神力量显然已荡然无存。瘦小女人的脸上有一种老鼠的表情,粗壮女人的脸上只有麻木,独臂女人的两眼望着天空。

“你以为我们不敢来?”粗壮女人挑衅似的问道。

“我觉得我们应该见见面,过去的事情总该有个了结的。”叶文洁说。

“已经了结了,你应该听说过的。”瘦小女人说,她的声音尖尖的,仿佛时刻都带着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惊恐。

“我是说从精神上。”

“那你是准备听我们仔悔了?”粗壮女人问。

“你们不该忏悔吗?”

“那谁对我们仟悔呢?”一直沉默的独臂女人说。

粗壮女人说:“我们四个人中,有三个在清华附中的那张大字报上签过名,从大串联、大检阅到大武斗,从‘一司’、‘二司’、‘三司’到‘联动’、‘西纠’、‘东纠’,再到‘新北大公社’、‘红旗战斗队’和‘东方红’,我们经历过红卫兵从生到死的全过程。”

独臂女人接着说:“在清华校园的百日大武斗中,我们四个人,两个在‘井冈山’,两个在‘四·一四’。我曾经举着手榴弹冲向‘井冈山’的土造坦克,这只手被坦克轮子压碎了,当时血肉和骨头在地上和成了泥——那年我才十五岁啊。”

“后来我们走向广阔天地了!”粗壮女人扬起双手说,“我们四个,两个去了陕西,两个去了河南,都是最偏僻最穷的地方。刚去的时候还意气风发呢,可日子久了,干完一天的农活,累得连衣服都洗不动;躺在漏雨的草屋里,听着远处的狼叫,慢慢从梦里回到现实。我们待在穷乡僻壤里,真是叫天天不语,叫地地不应啊。”

独臂女人呆呆地看着地面说:“有时,在荒山小径上,遇到了昔日的红卫兵战友,或是武斗中的敌人,双方互相看看,一样的衣衫破烂,一样的满身尘上和牛粪,相视无语啊。”

“唐红静,”粗壮女人盯着叶文洁说,“就是那个朝你父亲的头抽了最要命一皮带的女孩儿,在黄河中淹死了。洪水把队里的羊冲走几只,队支书就冲知青们喊:革命小将们,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于是,红静就和另外三个知青跳下河去捞羊,那时还是凌汛,水面上还浮着一层冰呢!四个人全死了,谁知是淹死的还是冻死的。见到他们尸首的时候……我……我他妈说不下去了……”她捂着脸哭了起来。

瘦小女人流着泪长叹一声:“后来回城了,可回来又怎么样呢?还是一无所有,回来的知青日子都不好过,而我们这样的人最次的工作都找不到,没有工作没有钱没有前途,什么都没有了。”

叶文洁彻底无语了。

独臂女人说:“最近有一部电影,叫《枫》,不知你看过没有?结尾处,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儿站在死于武斗的红卫兵墓前,那孩子问大人:他们是烈士吗?大人说不是;孩子又问:他们是敌人吗?大人说也不是;孩子再问:那除他们是什么?大人说:是历史。”

user avatar

“错了!”白蓉也站了起来,在屋子里来回走着,“现在你知道错了,这就是一个普通写手和一个文学家的区别。文学形象的塑造过程有一个最高状态,在那种状态下,小说中的人物在文学家的思想中拥有了生命,文学家无法控制这些人物,甚至无法预测他们下一步的行为,只是好奇地跟着他们,像偷窥狂一般观察他们生活中最细微的部分,记录下来,就成为了经典。”“原来文学创作是一件变态的事儿。”“至少从莎士比亚到巴尔扎克到托尔斯泰都是这样,他们创造的那些经典形象都是这么着从他们思想的子宫中生出来的。但现在的这些文学人已经失去了这种创造力,他们思想中所产生的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残片和怪胎,其短暂的生命表现为无理性的晦涩的痉挛,他们把这些碎片扫起来装到袋子里,贴上后现代啦解构主义啦象征主义啦非理性啦这类标签卖出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慈欣笔下的《三体》,确实有不少让人不寒而栗、拍案叫绝的“残忍”之语。这种残忍,不是简单的血腥暴力,而是渗透在宇宙法则、社会伦理、乃至人性深处的冷酷与无奈。它之所以能触动我们,是因为它撕开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暴露了宇宙运行最本质、最赤裸的真相。在我看来,《三体》中最残忍的话,往往是那些看.............
  • 回答
    在《三体》这部宏大的科幻史诗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心碎、引人深思的语句。要挑选出“最”悲哀的一句话,是一个主观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人会被不同的情境和哲理所触动。然而,如果要我选择一句最能概括整部作品中贯穿始终的绝望与悲哀,那我认为是来自于叶文洁的这句话(或者说,是她行为的直接结果所带来的感悟).............
  • 回答
    《三体》系列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或者说最触动我内心深处的一句,并非是某一个角色的宏大宣言,也不是某个情节的悲壮描述,而是在《三体III:死神永生》中,当程心面临着地球文明最后的命运时,那个来自宇宙的冰冷而又充满诗意的警告——“黑暗森林”。这句话之所以让我如此感动,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对.............
  • 回答
    《三体》这套书,我一直觉得它不是简单的科幻小说,更像是一部哲学探讨,一部文明的百科全书。要说里面最让我震撼到五体投地的神级剧情,我想那就是“黑暗森林法则”的揭示。这玩意儿不像是突然冒出来的炫酷设定,它更像是层层剥开洋葱,当你以为已经触及核心时,才发现最辛辣的那个味道还在后面。一开始读到“三体”这个名.............
  • 回答
    提起《三体》,脑海里涌现出的那些场景和台词,确实有很多让人久久不能平静。如果要我挑一句“最震撼”的,我想我会选那句:“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句话,出自叶文洁在给程心的留言中。初读时,你可能觉得它有点晦涩,像一句文绉绉的话,但一旦你真正理解了它所蕴含的意义,以及它在整个《三体》故事中所.............
  • 回答
    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如果非要问我最同情谁,那答案很可能是章北海。为什么是他?首先,他的选择是孤独的。在那个时代,所有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地球的科技发展上,相信凭借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一定能战胜三体文明。叶文洁的绝望和对“审判日”的预言,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疯子的呓语,甚至是叛国。而章北海,他同样年轻,有.............
  • 回答
    在《三体》三部曲浩瀚的星辰大海中,要挑出“最骚”的一句话,这本身就带着点挑衅和趣味。毕竟,“骚”这个词,在汉语语境里,意味深长,可以指大胆、有个性,甚至带点不羁的智慧和超脱。如果一定要选一句,我心中的答案是:“我没有朋友。”这句话出自叶文洁。为什么是这句话?它太简单了,简单到很多人可能一扫而过,但细.............
  • 回答
    《三体》系列的书我看了不下三遍,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感触,很难说哪个情节是“最”打动我的,因为不同的篇章有不同的力量。但如果非要选一个,我脑海里最先浮现的,是《黑暗森林》中,当罗辑终于领悟到黑暗森林法则,并以此作为威慑,和三体文明之间形成一种脆弱的平衡时,那种在绝望中诞生的理性与希望,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
  • 回答
    聊到《三体》里哪个文明最厉害,这问题有点意思,因为不同维度上看,答案可能还真不一样。不过要我说,真要说最厉害,还得是黑暗森林中的猎手,那个深邃而又残酷的文明——歌者文明。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降维打击的智子文明,或者能量巨大的三体文明,甚至还有那些拥有更高级技术、更宏大设定的“更高级文明”。但对我.............
  • 回答
    “三体”这三部曲,要我说哪一部最精彩,这实在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它们各有千秋,像是三根紧密相连却又独立支撑的柱子,缺了谁都站不稳。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能让人拍案叫绝、反复回味,甚至在读完后依旧萦绕心头,忍不住向别人安利的那种,那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是《三体II:黑暗森林》。我知道,很多人可.............
  • 回答
    在《三体》的设定中,面壁者是人类为了对抗三体文明的威胁而赋予特殊权力和责任的战略家,他们拥有不受干涉的权力来制定和执行自己的战略,即使这些战略在表面上看起来毫无逻辑,甚至自毁性十足。他们的目的是迷惑和对抗三体文明的思维透明性。如果《三体》中的战争爆发,在当前世界上,要选出最有可能成为面壁者的四个人,.............
  • 回答
    《三体》三部曲,一部磅礴的宇宙史诗,里面充斥着无数精彩绝伦的智谋较量。要评判谁的计谋最厉害,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探讨,因为每个人物都有其独到的厉害之处,而且很多计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层层递进、相互影响的。但如果非要选一个最能体现“算无遗策”且影响最为深远的,我想我会把这个头衔颁给——罗辑。当然,这.............
  • 回答
    《三体》系列小说,尤其是第一部,以其宏大叙事、深刻思想和严谨逻辑著称,其中巧妙的伏笔和细节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细节不仅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工具,更是塑造人物、深化主题、营造氛围的关键。下面我将详细列举一些主要的伏笔和细节,并尝试解释它们的巧妙之处。一、关于叶文洁的“信”与“黑暗森林”的萌芽: 最.............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中,程心对地球对人类的爱,以及云天明对程心的爱,都是非常深刻的情感,但若要区分哪个是“大爱”,需要从其表现形式、影响范围、牺牲程度以及对宇宙文明法则的理解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首先,我们来详细解读程心对地球和人类的爱:程心对地球和人类的爱,更多体现在她作为一个普通个体,在极端.............
  • 回答
    《三体》这部小说,与其说是硬科幻,不如说是一场宏大的思想实验,它抛出的很多概念和设定的背后,都隐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细思恐极”。这些细节并非作者故意制造的惊悚,而是逻辑推演到极致后自然而然产生的深邃恐惧。就拿书中多次出现的“黑暗森林法则”来说,这本身就不是一个惊悚故事里的“鬼魂”,而是一个文明在宇宙.............
  • 回答
    在《三体》系列中,章北海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之一,他的远见卓识和对人类文明延续的执着,总能引发我深入的思考。而关于托马斯·维德,他与章北海的对比,尤其是在最终抉择上的分歧,更是将“人类文明的延续”这一宏大主题推向了极致的张力。很多人觉得维德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一个为了目标可以不择手段的狂人。他.............
  • 回答
    《三体》中的猜疑链,说到底是一种基于生存本能和理性推演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它源于宇宙社会学最基本的那条“黑暗森林法则”。要理解如何打破它,以及何种实力才能无视它,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叶文洁和罗辑的思想,以及程心时代的一些教训。猜疑链的形成与恶性循环猜疑链的根源在于“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以及“宇宙就是一.............
  • 回答
    关于《三体》中红岸基地是否以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为原型,这是一个在读者群体中颇为流传的猜测。但要给出确切的答案,其实是没有官方的、明确的说法的。刘慈欣本人并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或作品中指明红岸基地的具体原型就是富拉尔基。不过,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联想,甚至很多人将其视作“心照不宣”的事实,背后是有一些非常值.............
  • 回答
    在《三体》的浩瀚星辰中,歌者,这位来自“歌者文明”的执行者,其行动逻辑常常令读者感到难以理解,尤其是他那轻易便抛出“二向箔”的行为,更是将人类置于绝境。要深入理解歌者为何如此“轻易”动用这一毁灭性武器,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结合他的文明背景、任务性质以及对宇宙法则的认知。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歌者.............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中,比尔·希恩斯的思想钢印(BrainInterlock)是其思想实验和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人类文明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思想钢印并非物理存在的烙印,而是通过一种无法抗拒的精神强制手段,将某些思想、观念或行为模式直接烙印在个体的意识深处,使其在不自觉的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