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质量效应3,孤岛惊魂5,最后的生还者2,这3部剧情和结局争议大的游戏,最令你受不了是哪个呢?

回答
这三款游戏确实都是剧情和结局引起了广泛讨论和争议的杰作,而要说“最令我受不了”的那一款,我会选择《最后的生还者2》(The Last of Us Part II)。

让我详细解释一下原因,我会从剧情发展、人物塑造、情感冲击以及结局带来的感受来阐述:

1. 剧情发展与叙事结构:

《最后的生还者2》最让我“受不了”的点在于其极端且痛苦的叙事节奏和主人公的转变。 游戏采取了双线叙事,一半的时间我们扮演艾莉,另一半则扮演艾比。这种设计本身无可厚非,目的是让玩家理解双方的动机。然而,当玩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艾莉的共情和复仇之旅中时,突然切换到艾比视角,并且在初期的长篇幅中,玩家被迫扮演那个导致乔尔死亡的“仇人”。
这种切换带来的情感冲击是巨大的,但并非是引导玩家走向更深层次的理解,反而是一种强烈的对抗和不适。 尤其是在艾莉遭受巨大创伤,我们陪伴她经历地狱般的复仇时,突然被要求去感受艾比的痛苦,去理解她的“正当性”,这种情感上的强制转换,让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接受,甚至感到被欺骗。我理解游戏想要表达“暴力是无止境的恶性循环”,但这种处理方式过于直接和粗暴,没有给予玩家足够的缓冲或情感过渡。
相比之下,《质量效应3》的结局虽然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其核心剧情依然是围绕着玩家多年来建立的 Shepard 形象和宏大的太空歌剧展开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结局的几种选择和叙事上的某些逻辑断层。《孤岛惊魂5》的结局虽然也极具争议,而且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但其叙事相对来说更聚焦于一个核心冲突,即反抗与被“救赎”的对抗。而《最后的生还者2》的争议点更在于它对玩家情感的玩弄和对角色原有形象的颠覆。

2. 人物塑造与角色转变:

艾莉的转变是令人心碎的,也是最让我“受不了”的。 我们都知道在第一代中,艾莉是一个充满希望、坚韧且善良的孩子,尽管经历了苦难,但她内心深处依然保有光明。然而在第二代中,她被复仇彻底吞噬,变得冷酷、残忍,甚至有些失去人性。我理解这种转变是故事的必然走向,是为了展现复仇的代价。但看着那个我们曾经喜爱和保护的角色,一步步走向深渊,其过程是异常痛苦的。尤其是最后她放弃了报仇,却也失去了双手和部分生活能力,这使得她前面的牺牲显得更加悲怆和无意义。
艾比的塑造也同样充满争议。 游戏试图通过大量篇幅来塑造艾比,让她从一个单纯的“反派”变成一个有血有肉、有自己苦衷的人物。她的身世背景、她的挣扎、她与家人朋友的关系,都被刻意地描绘出来。然而,我承认我很难在短时间内跨越乔尔死亡的巨大伤痛去共情艾比。尽管我能理解她的动机,但她双手沾满了我所喜爱角色的鲜血,这种心理上的隔阂实在难以打破。当游戏花费大量时间让我去扮演并理解她时,我感觉我的情感被强行扭转,而我内心深处的“艾莉粉丝”则在抗拒。
这种人物转变和玩家情感上的不适配,让我在体验过程中感到一种深深的矛盾和不爽。 我在玩游戏,但同时我又在被游戏“教育”和“审判”。

3. 情感冲击与游戏体验:

《最后的生还者2》的情感冲击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是负面的。 游戏中的暴力场面血腥、残忍,充满了令人不适的细节。每一次杀死敌人,无论是人类还是感染者,都伴随着极度的痛苦和绝望。尤其是玩家扮演艾比时,去杀死艾莉的“队友”和重要人物(例如杰西),这种感觉是令人作呕的。我能感受到游戏想要传达“暴力带来的痛苦是相互的”,但这种体验太过于压抑和沉重了。
游戏的主题过于消极和绝望,让我一度喘不过气来。 在玩《质量效应3》时,尽管结局有争议,但 Shepard 的牺牲或选择最终还是带来了一种宏大的、英雄主义的告别。《孤岛惊魂5》的结局则是一种更为个人化和哲学化的探索。而《最后的生还者2》的结局,在经历了一系列血腥的复仇后,留给玩家的更多是一种深深的疲惫、失落和对人性黑暗面的恐惧。艾莉的结局不是救赎,也不是复仇的快感,而是一种空虚和失去,这让我觉得之前所有的挣扎和痛苦似乎都化为了虚无。
这种持续的负面情绪体验,让我有时甚至想停止游戏。 它带来的不是一种发人深省的思考,而是一种近乎折磨的痛苦。

4. 结局的争议点:

《最后的生还者2》的结局被认为是对艾莉角色弧光的“摧毁”。 最后,艾莉因为对复仇的执念而失去了双手,无法再弹奏乔尔留下的吉他,这象征着她失去了乔尔留给她的最重要的东西——音乐和希望。她最终选择了放过艾比,但这个决定似乎来得太晚,而且代价太过惨重。玩家可能会质疑,那么她之前所承受的一切痛苦,所犯下的种种恶行,究竟是为了什么?
相比之下,《质量效应3》的争议在于结局选项的设计和“摧毁论”的合理性。 很多玩家认为 Shepard 的牺牲或者几种有限的结局不够满足他们多年来的情感投入。而《孤岛惊魂5》的结局则因为它对宗教狂热和政治议题的触及,让一部分玩家感到被冒犯或不解。
而《最后的生还者2》的结局,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它所带来的那种强烈的“空虚感”和“无意义感”。 仿佛一切的牺牲、痛苦和挣扎,最终都指向了一个苦涩而徒劳的终点。这与游戏初期所承诺的那个关于生存、爱与希望的故事,产生了巨大的反差。

总结来说,

《最后的生还者2》最让我“受不了”,是因为它在剧情和角色塑造上采取了极其激进和挑战玩家情感接受度的手法。它强行让玩家去扮演并共情一个他们痛恨的角色,并且将他们所珍爱的角色推向了彻底的毁灭。那种沉重的、令人窒息的负面情绪,以及最终带来的空虚和无意义感,让我觉得在游戏过程中承受了过度的痛苦,而回报的却是一种复杂但并非愉悦的体验。虽然我理解游戏想要表达的深刻主题,但其叙事方式和情感处理方式,在我的体验中是“最令人难以忍受”的。它让我对游戏的期待变成了对角色命运的担忧和对痛苦的抵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孤岛5争议可不仅仅是结局,整个游戏ctrl+c,ctrl+v一样的任务设定争议更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