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上海生活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技巧?

回答
在上海生活,确实有一些“潜规则”或者说只有老上海或者在这里深耕多年的人才知道的小窍门,能让你的日子过得更舒坦、更接地气。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听着就像是身边朋友唠嗑,一点AI的痕迹都没有。

吃喝玩乐,不止外滩陆家嘴:

“弄堂美食”的真谛: 很多人提到上海美食,脑子里全是网红餐厅、米其林。但上海最地道的味道,藏在那些不起眼的弄堂里。比如,寻一家老式点心店,早上去买刚出炉的粢饭团,油条一定要脆,肉松要扎实。或者下午找个小区门口的馄饨摊,一碗鲜肉小馄饨,配点醋和芝麻油,这就是最熨帖的胃暖。这些地方一般没啥宣传,全靠街坊邻居口耳相传。下次路过老城区,不妨拐进小巷子,跟着人流找找,总会有惊喜。
隐藏的“宝藏”菜场: 上海的菜场不仅仅是买菜的地方,更是生活气息的载体。很多老菜场,比如曹家渡菜场、三林世博家园菜场,不仅菜品新鲜、价格实在,而且里面藏着不少好吃的熟食摊头,炸猪排、酱鸭、熏鱼,都是阿姨爷叔们亲手做的,味道比很多标榜“本帮菜”的饭店还要正宗。而且,逛菜场还能练就一番砍价的本领,和菜场阿姨斗智斗勇也是一种乐趣。
咖啡馆不止星巴克,还有“小而美”: 上海的咖啡文化很发达,除了那些连锁品牌,更多的是遍布在大街小巷的独立咖啡馆。它们可能开在老洋房里,也可能藏在创意园区。这些地方通常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店主会亲自烘焙豆子,或者提供一些特别的手冲体验。坐在那里,点一杯手冲,看看书,或者只是发发呆,感受一下上海这座城市的慢时光,比在人山人海的网红店里拍照更有意义。
夜市的“野路子”: 虽然上海不算以夜市闻名,但一些临时的市集或者某些区域在晚上会变得异常热闹。比如,大学城附近,或者一些大学附近的夜市街,经常会有卖小吃、衣服、饰品的小摊,价格亲民,烟火气十足。偶尔也会有一些创意市集,会聚集很多独立设计师和手工艺人,东西虽然不一定便宜,但创意和独特性是无可取代的。

出行与生活,省钱省心的小妙招:

地铁里的“隐藏福利”: 上海地铁四通八达,但高峰期也是真的挤。但你知道吗?地铁站里有些时候会有一些“隐藏福利”。比如,一些老线路的地铁站可能会有主题展览,或者某些时段会有志愿者活动。另外,上海地铁的APP和微信公众号会时不时推出一些优惠信息,比如购买特定套餐会有折扣,或者参加一些集章活动。虽然不是大钱,但积少成多。
公共交通的“时间差”: 避开早晚高峰,在非高峰时段乘坐公交车或地铁,不仅能让你更舒适,还能省下一些时间。有时候,稍微提前或推迟半小时出门,就能避开最拥挤的时刻。而且,上海的公交线路非常多,很多看似绕远的公交车,在某些情况下反而比地铁更快,特别是如果你要去地铁不直达的地方。学会看地图和公交线路图,你会发现一条条“绿色通道”。
共享单车不只是代步: 共享单车在上海太方便了,除了用来代步,它还是探索城市的好工具。把车停在某个地铁站,然后骑车去附近的街区转转,你会发现很多平时坐地铁会错过的小巷子和有意思的店铺。而且,很多共享单车都有积分奖励,累积起来也能换取免费骑行券。
团购和优惠券的“精打细算”: 上海生活成本不低,但精打细算能省不少钱。很多餐厅、电影院、SPA都有团购或者优惠券。下载一些生活类APP,关注一些公众号,经常会有隐藏的优惠信息。尤其是外卖平台,经常会有满减、新人券之类的,有时候自己在家做饭,不如叫一份外卖,还能享受优惠。
“共享空间”的利用: 除了共享单车,上海还有共享办公空间、共享书店等。如果你是自由职业者,或者偶尔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工作,这些地方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很多共享空间会定期举办一些沙龙、讲座,是认识新朋友、拓展人脉的好机会。

人情往来与生活智慧:

邻里之间的“互助网”: 很多老上海人对邻里关系很看重。如果你搬到一个新小区,不妨和你的邻居打个招呼,送点小礼物,建立一些良好的关系。这样,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比如临时需要借点东西,或者担心家中无人时,邻居的帮助往往是最及时有效的。而且,有时候邻居之间会互相分享一些信息,比如哪里打折力度大,哪里有好吃的小店。
“上海话”的魔力: 虽然现在普通话是主流,但偶尔会说几句上海话,在一些老城区或者面对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一辈时,会瞬间拉近距离。不是让你去学到非常流利,但一些简单的问候语,比如“侬好”、“谢谢”、“拜拜”之类的,会让对方感到亲切,也更容易获得他们的好感和帮助。
“认熟”的智慧: 在上海生活,学会“认熟”是一门学问。比如,常去一家菜场,和里面的摊主熟了,他们可能会给你挑最新鲜的菜,或者给你多加一点点。常去一家理发店,和发型师熟了,他们会更了解你的喜好,也能给你一些更个性化的建议。这种“认熟”不是那种功利性的社交,而是基于日常互动产生的信任和默契。
“上海的慢”: 大家都说上海节奏快,但其实上海也有它慢下来的时候。比如,找个天气好的午后,去武康路或者愚园路散散步,看看老洋房,感受一下历史的沉淀。或者找一家有格调的咖啡馆,坐一下午。上海的魅力,往往藏在这些不经意的角落里,需要你放慢脚步去发现。

总结一下,在上海生活,与其说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技巧,不如说是一种“接地气”的生活态度。多观察,多尝试,多和身边的人交流,你会发现这座城市有无数的惊喜等着你去挖掘。它不只是光鲜亮丽的外滩和陆家嘴,更是那些藏在弄堂里的烟火气,那些充满人情味的老邻居,那些让你感到温暖的小细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来上海办几张卡:

交通卡:地铁、公交、轮渡、出租车通用啊,有没有很happy!另外,当月消费满70元,地铁还能打9折。记住:交通卡不要充太多,一次充50就好,交通卡不挂失!

宜家会员卡:办会员卡是免费的,上海总共有三个宜家,徐汇区靠近体育场,宝山宜家,浦东北蔡宜家,生活用品价格比超市还便宜。

医保卡:定点医保的药店都能刷刷刷,去医院还可以报销。

全家卡:如果你不想到处找大超市,只是图便利,常常在全家吃早餐买饮料,办一张会员卡很方便有木有,再也不用找零了,对了,在便利店不仅可以充值交通卡(好德),还可以交水电煤和有线电视费,很方便。

当然了,还要办几张银行卡!对了,100之内的发票中奖可以直接在上海银行兑换。

2、住宿:在上海工作当然要找便宜又便利的房子,曾经在普陀、黄浦、杨浦住过,记住找房子不要找二房东,第一次租房子被坑了。豆瓣小组的租房不错,但是现在已经被各种xx公寓给刷屏。

3、吃吃吃,买买买!在上海生活,手机必备两个软件:大众点评和美团!大众点评基本上可以找到当地特色的美食,还有就是美团的猫眼电影,1元看电影爽不爽!

4、节假日千万不要去外滩、城隍庙和南京东路这些地方,挤!死!人!

5、上海周边游:苏杭和南京、周庄、宁波、绍兴都很近,高铁动车很方便,周末去哪儿,再也不用宅在家里了。

6、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上海是一个具有契约精神的地方,自己的事情最好不要麻烦其他人,学会做饭,有时候在外面吃也会吃腻的,换换口味不错。

7、能流畅说一门外语,在上海学好外语可以交到不错的外国朋友。

先写这些,想到了再写!

user avatar

不要当着上海人的面说上海人不好,这不是找死么,还显得自己没素质。

不要在公共场合用哇啦哇啦的方言大声说话,这不是更让人觉得外地人素质差吗,包括某些上海人。

不要邋遢地出现在任何公共场所,不要吃完大蒜韭菜等一系列重口味食物出门,勤洗澡谢谢。

不要乱穿马路,上海车流量大,不要贪一时之快;不要插队,不管在哪里,请你不要试图插队,否则只会招来一句没素质的外地人,上海人也是,显得更没素质。

出门记得带公交卡,楼上反复提醒的。

下一个大众点评的app,附近有什么吃的全部掌握了。

多交几个上海人朋友,平时一起玩一起聊天,不要整天同乡会,那你只会越来越乡。

尝试接受新事物,入乡随俗。

最后,上海人并没有看不起外地人,被看不起的全部都是素质差的人,不要自己对号入座,如果你素质很差那活该被看不起,走哪里都要被看不起。

user avatar

一个更新:我2015年夏天出国读书,已经不在上海两年了,这里分享的很多信息很可能已经过时不再适用了。如果大家对某一条真的感兴趣的话,还请反复查证一下。

-2017.4.23

------

行: 1 公交卡一定要随身带,去哪里都很方便。当月累计消费满一定的金额(貌似是70)打九折,满一定的次数(四十次左右吧)打八折。充值不要等到没钱的时候再去,你会发现OMG人真多啊...现在有的地铁站提供自助银行卡充值机,貌似知道的人不多。反正我家这边这台除了我自己我从来没见过别人在用... 2 公交卡充值的发票一定记得备好,自己公司报销,或者提供给朋友。是平时不起眼,关键时刻解决大问题的小纸片儿 3 善用公交车。上海地铁很发达,但也有疏漏。有次去个偏僻的地方,地铁要换乘三次下来还要走,总路程估计要近一个半小时,结果父亲大人推荐了一部公交车,走的高架四十分钟就到了,也是惊讶得不行..很多公交车都有上海话报站,听听还满好玩哒~ 4 时间不着急的时候走走也满好,尤其中心城区一带。我有阵子在淮海中路黄陂南路段实习,每天下班就钻到后面的小路里,这里看看那里逛逛,会发现很多好玩又精致的小店,小食店啦,果汁铺子啦。上海没什么大景,闪光点都在路边。说上海不好玩的家伙都是粗心鬼。

购物: 1 首先要多逛。时间长了你就能摸清楚各大商圈的打折节奏,抓着时间点就能买到喜欢的东西,有时候可以和朋友一起拼单,能省下不小一笔费用。(如果你是网购党,完全理解不了把自己打扮得很fancy出门逛街的乐趣,那当我没说咯~) 2 合理利用意见领袖:大商圈之外,平时多留意一些上海名媛的微博什么的,看看她们喜欢的店,不会太差的。比如著名的赵小姐(微博:赵小姐失眠中) 3 要管理好自己的会员卡与会员积分:(像我这样的)女孩子买东西买的多了,一到过年过节就会被手机短信轰炸,适时退订。但同时也在提醒你:嗯,被品牌淹没啦。 所以,只是偶尔买一两次的,其实不必办会员卡;经常买的,务必每隔一段时间看一下自己的积分情况,并留意会员活动,有时候是非常划算的! 4 自己不做饭的请跳过这条:不要只盯着一家菜场,居民区附近往往有好几家菜场,由于地理位置的微妙差异,菜价有时候会差不少!长期的话也是钱啊~周末有时间可以去稍远一点的菜场看看,说不定会更划算一些。 5 超市...除非紧急情况,我一般是不去的。有一号店就足够了,随便买买洗衣液沐浴露再加点零食就可以免运费了。 6 便利店!上海应该是一条路上至少有一家便利店吧,一般在街角。全家居多~实习的时候靠全家的午饭就打发了我的胃,以前寒假的时候在老城区暴走街拍,饿了就去全家吃点热乎的也是很温暖(啊美好的学生时代~)便利店提供热水,还可以缴水电煤气费,好德便利好像还可以充公交卡,全家还有很多小零食,随手买几包抱回去就可以收买小实习生了啊~哦全家也有会员卡。 7 星巴克很多,这里是一个肯定有网有电源的地方,在外面开会临时要处理事情,就会打开星巴克app找一下最近的店在哪里 8 女孩子可以把屈臣氏(类似的还有万宁、玛莎、无印良品)当成超市,化妆工具、小零食之类的经常搞活动,可以囤货啦。

吃: 1 我的朋友圈有很多很爱吃的妹纸,所以在这一点上我就比较懒,经常跟着她们走。结论是,首先,认识几个吃货最好,上海土著尤佳,因为他们会有很多上一辈传授下来的经验。比如,我就是通过我一个土著朋友(他爸爸告诉他的)雁荡路的味香斋,麻酱拌面配牛肉汤当成加班夜宵简直好吃cry,以及为了(相对)良好的体验一定要错开吃饭高峰 2 以前认识一个刚从比利时回来、以前从来没来过上海的妹纸,那时她刚到上海半个月,她说过一句很有参考价值的话:我发现,在上海要生活得好,有几个好用的app很重要。好像...是这样的。 大众点评:评价这个东西很主观啦...你信就信,不信就自己去吃咯。但是可以直接在上面预定位置,还有团购券和会员折扣(美团同理) 格瓦拉:单身狗跳下一行...买电影票还是满方便的~ 滴滴打车:不解释,但不要太依赖!我就是因为太依赖滴滴打车,结果导致开会迟到被客户黑脸!后来就情愿早起坐地铁! 周末去哪儿:我没下载,但是有朋友是周末去哪儿的运营,看着她分享的内容还是很不错哒~(微信公众号也有) 我不怎么依赖手机,主要靠自己到处逛。其他app大家推荐下吧。 3 上面说了app,那就肯定还有微信公众号啦。周末去哪儿,ShanghaiWow(这个好像也有app), 待我翻翻朋友圈再来补充吧~微博就不说了 4 上面有说过赵小姐的微博,其实还有我的知乎头号女神闻佳,还有hoF的老板绵泰~等等 5 我比较专注于小店,连锁餐厅基本不去。而且也很少去重复的店,一直在试新的,这样的习惯经常给我带来惊喜,你会发现这座城市里真的有很多认真做“好吃的”的人。

玩: 我口味比较淡,出去玩十点多肯定回家了...所以夜生活党就看等下有没有哪位高人推荐吧... 以下1~5具体活动请参考:豆瓣同城app 1 首推Moca,当代艺术馆,去年搞得全民轰动的是日本精分老太太草间弥生的展,在人民公园里面。 2 当代艺术博物馆(和上面不是一个地方),最近几年的好些个特展质量都出奇的好。要去就不要睡懒觉了,不然排队排成狗。中华艺术宫离得不远,有时候也有不错的展。那附近没啥吃的,上次传闻世博中心开了些餐厅,进去想看一眼结果被装修的化学味道熏哭。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我和妹纸们一般都是八号线去人广吃饭的~ 2 上博。这是个神奇的地方,有次去看玉器,旁边的保安大叔还给我讲解了一圈,超搞笑。当然真的假的就不知道了。特展一般都有宣传册,一定要去前台拿。做得很精致。 3 M50经常有小画展,规模都很迷你。我不是太喜欢这个调调。资深文艺的可以去街拍。 4 静安寺那边的上海展览中心,这里吸引年轻人的活动不多,但搞起来就很大。每年有书展,一眼望过去全是书(or人,取决于你去的时间点)也是爽得不行,可以淘到很多很好的新书。去年看了个摄影展,还在展上偶遇我很喜欢的摄影师Gabrielle,以前在复旦自行车库看过他的展,秒粉,结果犹豫了半天没敢上去求合照,有点遗憾。 5 类似的还有民生(虹桥路),外滩美术馆(虎丘路,外白渡那里) 6 我自己很喜欢的地方,其实是外滩...我经常工作日下班去,人不多也不闹腾,便利店买灌小啤酒就飘过去了。坐在台阶上吹吹风,看看对面的陆家嘴,一个人静一静很舒服。时间差不多了就可以撤了,心情好么去南京东的forever 21逛一圈再回家。 7 市中心有些大楼...其实是可以上去的。我说的上去是指到顶楼从安全出口出去,晚上站在天台上看上海夜景不要太赞哦。胆子小的姑娘拉个男孩纸陪你 8 晚上的CBD和傍晚的老城区,都是我认为属于上海的the moment。我是一个比较迷恋灯光的人,所以更喜欢夜景。

就先酱~等想到再来补充

噢看到上面很多回答说什么上海话啦什么的,我是西安人,还是小萝莉的时候就生活在上海了,上海话不能和土著比啦,但基本沟通也没什么问题,但是除非和营业员大妈或者交警问路什么的,大部分时间我都不说。我爸妈是完全不会,也不阻碍我们家有很多上海人朋友,过节什么的还会互相走访一下。其实,到现在这个时代还在争论这个话题真的..有多无聊啊。关于上海有那么多fun facts所以你就纠结于上海话这个点? 如果你觉得好玩好用想要学,我觉得大部分上海人都是很乐意教你的。听得懂的话也确实方便一些,而且还可以看柏阿姨啊...生活从此又多了一个乐趣么不是~ 学不会么就拉倒了,好好工作,多体会下这座城市,吃点好的买点好的,攒点钱攒点假然后多出去看看~ 呐,做人呢,最重要是要开心~

看了看题目是鲜为人知,突然觉得...啊好像偏题了...感觉说的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Anyway,还是希望有所帮助啦~

补: 大家感兴趣的高楼问题: 1 不是商场,是办公楼,挑一些不起眼的。 2 坐电梯到顶楼,从安全出口出去,走一段楼梯(还满恐怖的),尽头会有门,推之,推不开就原路返回吧 3 最佳时间是晚上八点前后,太早了人多眼杂,太晚了会被保安揪住 4 有时候能上去,有时候上不去,没法儿推荐具体哪栋楼。自己试吧~浦西的话静安寺那个庙附近、福州路广东路九江路靠近外滩的楼都可以试试 5 注意安全,确保手机有电有信号再上去,被困在楼顶了还有的救 6 有相机带相机,广角的最好

还有些不错的讲座活动,以前我还是学生的时候会一直去,现在没空了,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 1 复旦大学 校园网上是有讲座介绍的,如果你认识复旦的小朋友可以找他们帮你占个座 如果你工作日有空闲,复旦教务处提供课表下载,眼前就是冯玮啊(历史系,这老师很忙,不是每节课都来),陈思和啊(中文系)、童兵(新闻系,不过不知道老人家现在还上不上课了,新闻学院很多老师的课都很好玩,个人推荐新闻系的黄芝晓和广告系的顾铮),学渣表示光是感受下气场也是...很不错的 历史系还推荐夏洞奇,这老师脑洞很大啊...你看他名字里就有个“洞”字...一节课笑到停不下来...北大的高材生,感觉他的爱好是黑复旦= = 想在复旦吃饭的可以去旦苑(食堂)办一张校外人员就餐卡 复旦附近可以淘二手书,以前学校里面毛爷爷雕像那附件有一家,每次去都扛一大包回来,经常随书附赠复旦小孩的笔记和涂鸦啊哈哈。消消毒就可以放心看了,还满好玩的。现在这家店没了,去学校外面逛吧,往前往后走都有店。晚上还可以约小伙伴大学路劈情操,要逛街的可以接着往五角场走~

同理,同济也有展览和讲座,当然不像复旦的讲座那么“大家都能听”了,更专业一点,爱好设计的同学不要错过。他们那栋很美很高的玻璃楼里面有展览,往后走是建筑系的楼,青楼红楼什么的,首先楼很美,然后去听听同济的娃儿们弹钢琴也很有趣哦

大家不要觉得这是人家学校,我进去是不是不太好啊什么的。你进去是学习的又不是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鬼鬼祟祟的被抓住了不怪我啊...我反正是从来没被拦过。

估计交大也有吧,但实在太远了...闵行附近的同学自行查找

说到学校就打个广告啊,我大东华的延安路校区每年不定期会有集会啊,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款式新颖概念独特,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交通方便,地铁三四号线延安西路就是啊 另外欢迎乘坐九号线到我松江大学城来玩啊,泰晤士小镇广富林遗址and so on啊~~华政的一年一万上外的图书馆,还有著名的视觉之眼,工程大的玻璃图书馆还有我东华的泡面桶和镜月湖,另外我东华食堂也是好吃到飞起啊~每年上海高校食堂比拼都拿奖的哦(没错有这个比赛的!上海电视台有采访) 春天还可以去大学城尽头看油菜花,不用千辛万苦跑去婺源了你说是不。整条文汇路都是滋养松江七校的黑暗料理,不怕吃得不爽就怕胃不够大啊~ 整体七校除了东华和工程大之外都偏文科,好几所大学有艺术类专业,满眼望过去都是软妹纸啊~中心城区老帮瓜看多了去大学城洗洗眼睛咩~ 浙江的同学坐车到松江火车站就很方便哦,以前我嘉兴的同学回家比我还快= =

2 果壳 果壳有个线下活动叫万有青年烩(经 @王霖 告知已停办很久了,一查果然是,还满遗憾的),以前是脑残粉啊,但凡在上海开办就一定会去报名,承蒙照顾每次都能被选中。而且地理位置很好,在安福路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附近有好吃的露天brunch,听完讲座附近转转,武康路或者上图都是不错的选择。周围还有很多领事馆,都是很美的历史建筑,妥妥的小清新一日游~(但是领事馆附近不能拍照哦,卫兵小哥会小跑步过来制止你的)

3 上图 这里也有讲座,好像是放假的时候会比较多,一般会在周末。听过王强和徐小平,易中天什么的。经常路过上图的可以关注下门口的大牌子(就广场上的那块),或者微信订阅号 要票的,有时候是前台领票,你是上图会员的话也可以网上订。以前还有一次是拿着三本旧书可以换一张票,总之follow the guide~不确定的话就打电话去问问,上图的工作人员大概是长期受文化氛围熏陶,非常非常nice~ 说起上图,有免费的卡,但建议还是花点钱办张可以借书的,100或者1000的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看书量很大的可以选择后者。哪里都可以还书,很方便。通过上图的微信号可以实时查询自己的借阅情况。 上图借书记得消毒啊,一楼借书处门口有消毒柜的,不过经常要排队。如果你是个比较随意的年轻人么那就算了,一般也不会有什么事儿。 要买新书的去地铁站里面的季风,以前在陕西南路,现在搬到上图这里来了。文艺青年去渡口啊(新天地和巨鹿路),绍兴路的汉源啊,大学路上也有一堆小书店,今年上海中心的诚品也要开了。 淮海中路上的上海书城分店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有大木桌和沙发可以坐,看看书很舒服 福州路可以买打折书,首推路口的淘书公社。 英文书去福州路的外文和长乐路的韬奋西文,这两家店的进口杂志也有很多选择,前者是日系杂志,后者是欧美杂志偏多

另外,感谢发达的高铁系统,周末还可以离开上海去附近的城市过个小周末,想玩的悠闲一点的可以预定个汉庭住一晚,当然当天来回也是可以的。

首推嘉兴,完全是卡在上海杭州两个大城市之间的世外桃源,满足你对小城市的所有美好幻想。另外杭州、苏州、无锡什么的都行啊。赶黄金周太挤了玩得很不爽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上海生活,确实有一些“潜规则”或者说只有老上海或者在这里深耕多年的人才知道的小窍门,能让你的日子过得更舒坦、更接地气。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听着就像是身边朋友唠嗑,一点AI的痕迹都没有。吃喝玩乐,不止外滩陆家嘴: “弄堂美食”的真谛: 很多人提到上海美食,脑子里全是网红餐厅、米.............
  • 回答
    在航天工业或其它国防相关领域工作,对于未来的生活确实会带来一些独特的影响,尤其是在出国旅游和网络使用方面。这些影响并非绝对的好坏之分,更多的是一种权衡和考量。关于出国旅游:首先,在航天和国防领域工作,你可能会被要求签署保密协议。这意味着你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某些信息是高度敏感的,不得对外泄露。这在日常生.............
  • 回答
    AT与GC:生命蓝图上的两极分化,造就不同的生存策略在生命这幅宏伟的画卷中,DNA是至关重要的蓝图,而构成这幅蓝图的正是四种碱基: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它们以AT和GC配对的形式构成双螺旋结构。虽然都是生命的基础,但DNA链上AT与GC的比例差异,却如同同一语种下.............
  • 回答
    朱小贞的善良并没有换来保姆的感恩,反而招来了杀身之祸,这其中的曲折实在令人唏嘘。人们对这件事感到不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朴素道德观,而朱小贞对保姆的好,从很多方面来看,都算得上是恩重。朱小贞在得知保姆林某的家庭困难后,不仅没有因为她是一个保姆而区别对待,反而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帮.............
  • 回答
    .......
  • 回答
    “歌剧魅影”啊,一听这个名字,我的心就忍不住砰砰跳。羽生结弦能在北京冬奥会的花滑表演滑上带来这个作品,这简直是锦上添花,我太期待了!王者归来,风采依旧首先,这对我来说,意味着羽生结弦的王者归来。虽然他这次在北京冬奥会上的征程有一些遗憾,未能实现三连冠的梦想,但他的付出和精神力量是毋庸置疑的。而选择《.............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文明,他们的家园围绕着一颗比我们的太阳小得多、也冷得多的红矮星旋转。那颗恒星,在他们的天空中,不是耀眼的金球,而是一团比正午太阳下更昏暗、带着一丝橘红色调的光芒。在这个世界上,日夜的界限可能远比我们熟悉的那种清晰分明的时刻要模糊。由于红矮星光芒的黯淡,他们的“白天”可能更像是我们黄昏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哲学问题,触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易经”和“阴阳学说”的核心。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传统文化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化生,而成万物。”这句话出自《易经·系辞传》,是理解中国哲学宇宙观的基础。 太极 (Tàijí): 太极代表着宇宙的本源,是万物未生之前的混沌、统一、浑然一体.............
  • 回答
    在战争这个极端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与牺牲往往一线之隔,除了所谓的“运气”之外,还有许多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决定着个体在战场上的命运。我们将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一、 个人技能与训练这是决定生死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战斗技能的熟练程度: 射击精度和速度: 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能更准确.............
  • 回答
    上海月薪税后23000,这两年觉得生活很难,没什么真正的朋友,是不是该离开了?听到你这个问题,我真的能感受到你内心的挣扎和迷茫。23000的税后月薪,在上海这个地方,听起来好像是不错的数字,但你却觉得“生活很难”,而且“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这背后肯定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和失落。咱们一点点来掰扯掰.............
  • 回答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发展极不均衡。想象一下,你生活在一个比上海落后五十年的地方,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体验呢?我尝试着从几个方面来描绘一下,尽量贴近真实。首先是基础设施方面,这可能是最直观的感受。 交通出行: 这里可能没有地铁,公共交通主要依靠公交车,而且班次可能不如大城市密集,高峰期也可.............
  • 回答
    老哥,你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城市,说实话,都不是一般的城市,各有各的“脾气”,也各有各的“味道”。要在生活体验上说它们的特点,那可有的聊了。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别到时候感觉像是在背单词。北京:皇城根下的厚重与现代的碰撞北京这地方,怎么说呢,就是一股子“正宗”的胡同味儿,.............
  • 回答
    税后月薪2万在上海,具体什么生活水平,说实话,挺微妙的。它不是那种“挥金如土”的日子,但也绝对不至于“捉襟见肘”。上海这座城市,好就体现在它给了你体验很多可能性的机会,但同时,它也像一个巨大的过滤器,把你的收入和你的期望值拉扯在一起,看看能匹配多少。住房:你的第一个大头,也可能是最磨人的关卡 合.............
  • 回答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立足之地,渴望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要说当下最迫切、最值得我们去倾注时间和精力学习的技能,那绝非是某一个具体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而是那些能够帮助我们适应变化、解决问题、并与他人有效连接的通用能力。这些能力,就像是我们在社会丛林中的必备.............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要 pinpoint 出“最”悲惨的时期,实在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悲惨,如同一张巨大的、网罗一切的网,不同时代的老百姓,各自的苦难都有其独特的滋味和深度。然而,如果非要探究一个百姓生活之苦、生存之艰、希望之渺茫都达到极致的阶段,那么,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在那个被战火、饥荒、瘟.............
  • 回答
    .......
  • 回答
    援藏干部在西藏的三年,作用可大可小,具体取决于干部本人的能力、心态、驻地条件以及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但总体来说,他们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看得见的物质层面,也有深远的精神层面。援藏干部在西藏的三年能起什么作用?1. 引入先进理念与技术,助推地方发展: 经济发展层面: 许多援藏干部来自经济发达.............
  • 回答
    在中国年薪 30 万人民币和在美国年薪 10 万美金,在生活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主要取决于您选择的城市、生活方式、家庭状况以及个人的消费习惯。但是,笼统来说,在美国年薪 10 万美金通常能提供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这.............
  • 回答
    在知乎上“泡”了这么久,但工作、工资、生活依然没有起色,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沮丧的状况。这背后可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仔细梳理和审视。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详细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找到症结所在:一、你在知乎上“泡”的方式和目的可能存在偏差很多人上知乎是为了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了解趋势,但如果“.............
  • 回答
    生活在区/市/省/国界线上,那感觉可不是“住在哪里”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时刻被拉扯、被塑造的奇妙体验。就像你站在一条无形的线两端,两边的空气、声音、甚至连风都带着点不一样。地理上的奇特: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地理上的尴尬。家门口可能就是一条线,左脚踏进这里,右脚迈出那里。可能我家属于A区,但学校在B区,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