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功夫熊猫 3》是中美合拍的,中方主要负责什么?

回答
《功夫熊猫 3》这部横跨太平洋的动画巨制,之所以能成功融合东西方文化精髓,中方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可不是简单地“挂个名”。与其说是“负责”,不如说是深度参与,在多个关键领域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一、 剧情和文化根基:中国元素的深度融入与本土化

如果说前两部《功夫熊猫》是西方视角下对中国功夫和文化的一次精彩解读,《功夫熊猫 3》则更像是以中国为基石,再进行全球化的输出。中方团队在剧情的打磨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核心体现在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恰到好处的运用。

故事核心的本土化: 故事的灵感来源,很大程度上取材于中国传统哲学和亲情观念。阿宝寻找亲生父亲、融入熊猫村的故事线,正是对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和血脉传承的细腻描绘。熊猫村的设计,并非简单的东方异域风情堆砌,而是汲取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融合了川蜀地区的民居特色,力求营造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味道。比如,熊猫村中的竹林、河流、吊桥,都经过精心设计,力求还原中国古代山村的自然美和生活气息。
武术元素的提炼与升华: 功夫作为影片的灵魂,中方团队在此下了大量功夫。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呈现中国武术的招式,而是深入挖掘了中国武术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比如“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等,并将这些概念通过阿宝的成长和与反派的对决巧妙地展现出来。尤其是在阿宝学习“气”这一概念时,中方团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文化解释,帮助编剧团队理解和表达中国传统医学和武术中“气”的神韵。他们提供的关于太极、内功等中国传统武术理论的资料和建议,让影片中的武打场面更具深度和文化内涵。
语言和文化细节的把控: 影片中大量使用了中文词汇和中国传统习俗,例如“功夫”、“气”、“太极”等,以及春节、饺子等元素。中方团队在这些词汇和习俗的运用上,力求准确和自然,避免出现生硬或误导性的情况。他们会审阅剧本中涉及的中国文化元素,确保其符合中国人的认知习惯和文化逻辑。

二、 视觉呈现:中国美学的艺术实践

《功夫熊猫 3》的视觉风格,可以说是中西方美学的一次成功融合,而中方在其中扮演了主导性角色,尤其是在“中国风”的视觉语言构建上。

场景设计与美术指导: 熊猫村的整体设计,大量借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和意境,强调留白、写意和自然之美。无论是竹林的层次感,还是流水潺潺的动态表现,都力求营造一种宁静致远的东方诗意。熊猫村中民居的建筑风格,参考了中国西南地区的传统民居,比如吊脚楼、青石板路等,显得既古朴又充满生活气息。此外,影片中许多细节,如灯笼的造型、窗棂的图案、人物的服饰,都充满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韵味。
角色设计与动画风格的微调: 虽然主要角色由梦工厂的动画师完成,但中方团队在对熊猫族群的塑造上,提供了大量关于熊猫行为习性、神态表情的建议。他们希望熊猫能够更具“中国味”,不仅仅是可爱的动物,更能体现出一种憨厚、淳朴,甚至带点“懒散”的中国熊猫特质。动画师们也根据中方团队的反馈,在角色动作和表情上进行微调,让他们的表演更符合中国观众的期待。
色彩运用与东方意境的营造: 影片的色彩运用,大量运用了中国水墨画中常见的青、绿、白等颜色,营造出一种淡雅、宁静的东方美学风格。同时,在表现熊猫村的节日气氛时,又运用了中国传统节日常用的红色和金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烘托出欢乐祥和的氛围。这些色彩的选择和搭配,都蕴含着中方团队对中国传统艺术色彩理论的理解。

三、 配音与本地化:更接地气的观众体验

虽然这是中美合拍,但为了迎合中国市场,《功夫熊猫 3》特意推出了 中国版本,这便是中方团队在本地化工作上的重要体现。

中文配音的本土化: 梦工厂与中国的配音团队合作,为中国版《功夫熊猫 3》进行了全中文配音。邀请中国知名演员,如成龙为阿宝的父亲配音,陈佩斯为“翡翠宫大师”等角色配音,不仅带来了高水准的配音表演,更通过熟悉的中国声音拉近了与中国观众的距离。配音演员们在理解角色情绪的同时,也融入了中国式的幽默和表达方式,让影片更具本土亲和力。
台词的翻译与调整: 翻译团队在进行台词翻译时,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的传达,还会根据中国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进行调整,让台词更生动、更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比如,一些英文梗可能会被翻译成中国观众能理解的谐音梗或文化相关的笑话。
上映与宣传的本土策略: 针对中国市场,《功夫熊猫 3》在宣传推广上也采用了更具中国特色的策略,例如与中国本土的文化IP进行联动,以及在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宣传活动等。

总结来说,《功夫熊猫 3》的中方贡献,绝不仅仅是“提供一些中国元素”那么简单。 它是一种深度参与的创作过程,从最核心的剧情构思、文化挖掘,到最细致的视觉细节、语言表达,中方团队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专业能力。这种合作模式,使得《功夫熊猫 3》在保持好莱坞动画制作水准的同时,又成功地触及了中国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成为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美文化交流的优秀范例。它证明了,当东西方文化真正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并深度融合时,所能创造出的艺术作品,其生命力和影响力将是无限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家好,我叫Michelle Staphylas , 我负责东方梦工厂在《功夫熊猫 3》制作方面的整体项目的统筹。因为我不讲中文,所以我的中国同事帮我翻译了这篇回答,来跟知乎的朋友们分享。


在与梦工场动画(DreamWorks Animation)整个合拍制作3年半的时间里,我们有数百名动画师在电影制作的不同阶段参与了《功夫熊猫3》的制作,例如美术开发、模型、绑定、贴图、角色特效、特效、数字绘景和剪辑等。和美国团队的沟通和合作非常紧密,每天早上,双方团队都会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就创意、制作等方面进行沟通。

在贴图制作阶段中融合中国古代建筑特色的熊猫村设计图

模型图

数字绘景


1.电影中中国文化的展示


《功夫熊猫3》是第一部中美合拍的作品,也是第一次动画电影有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东方梦工厂和梦工场动画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希望给中国及国外的观众展示最地道的中国文化。比如说,电影中的人物穿的都是中式的服装,是按照中国的传统服饰特色为参考去做造型的。大约在3年前当梦工场动画团队来华交流时,我们的团队专门为他们展示中国不同朝代的服装类型和特点、各个朝代的礼仪细节、以及配合头发造型。想必大家都还记得电影中的一个新角色“美美”,没错,就是那个跳绸缎舞的熊猫。比如说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一开始,美方的动画师对中国古装并不了解,结果出现过美美的服饰出现上装和下装不同朝代的情况,而这时我们东方梦工厂的动画师在其中就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保证中国传统元素的准确体现。

熊猫美美剧照


关于熊猫村的设计,主创人员一起去了四川的青城山采风。 饱满的绿色、黄色、浓雾,甚至是所有生长在屋顶的绿藓和楼柱的形状,都被直接运用在了电影里。


熊猫村的每一只熊猫穿着的服饰也都各不相同,这些灵感来自与中国的传统服装;熊猫村的设计、庙宇的屋檐、房梁、廊坊等的设计也都是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饭盒、花瓶等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美感的细节更是比比皆是;龙、八卦等极富中国传统特色的图腾也在片中大量出现。从下面这些图片中就可以看出电影中无论是大场景还是小细节,都体现了中国的文化。

比如,影片中熊猫村每只熊猫的衣服都有不同的花纹


还有熊猫的中式服饰和配饰 (你们看,都很可爱吧!)


剧照 - 熊猫村中的巴蜀地貌与中国传统建筑


片中的中国传统器具(也是片中鹅爸爸给阿宝准备的饭盒)


以上图片为片中挂在鹅爸爸面馆墙上的海报


2 电影语言及配音


在电影的剧本、台词、配音等方面,我们也都是邀请到国内大咖级人物的参与。例如大名鼎鼎的滕华涛导演就是本片的中方顾问,他的工作内容涵盖了整个电影制作的许多方面,从2014年9月开始,滕华涛就带领中国的主创团队、三位故事版负责人及一位剪辑师在美国洛杉矶3个月,进行有关故事创意和制作工作。回国后,他带领中方创作团队在剧本、台词、故事情节及中国配音演员等方面进行总体指导和把关。具体到剧本创作上,滕华涛带领中国编剧们找到最适合中文台词演绎的表演情境;在台本方面,滕华涛和电影的中文编剧丁丁和导演顾问团“梦之队”成员许诚毅、何念、大鹏、叫兽易小星等数位喜剧以及电影界同仁进行了多次的探讨,才最终确定了中文台本的内容。


当时,我们也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成员有翻译人员、编剧以及滕华涛导演,这个小组有个根正苗红的名字叫做“中美文化委员会”。小组的主要工作是保证中文翻译在幽默逗趣的同时,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与追求。不仅如此,电影中还有许多地方出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相信有心的观众肯定注意到影片中卷轴上的记录是汉字的,乌龟大师与天煞对战时使出的招数也是以汉字的形式呈现的。中文版本的台词也是经过了本地编剧的精心翻译,那些看过中英文两个版本的观众一定会发现,中文版本里呈现出来的表演和英文台词的直译会有一些差别,因为我们希望呈现的不是生硬的英译中,而是很有中国特色的。比如说,影片知名笑点之一——阿宝的台词“变态辣”,相信会让大家联想到中国川菜。在翻译功夫招式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还结合了中国成语、俗语,创造出“包林弹雨”、“海豚大挪移”等有意思的表达。


从英文版本到普通话版本,片中呈现的中式演绎不仅仅是口型的同步或配音,还包含着翻译时对文化的思考、人物嘴型、面部表情、甚至是对众多细节的重新设计和制作。这个过程的工作量和所花的时间是很巨大的,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制作过程就好比重新做一个中文版的电影。


比如在制作中文版的人物口型时,我们要把配音演员在配音时表演的表情和状态记录下来,动画师根据中文台词设计每个动画人物说话时的口型,同时也会参考当时配音演员在配音时的面部表情,让整个动画人物说话时的表情都能够惟妙惟肖,更为真实。有一个很好玩的幕后花絮可以分享给大家:电影中当阿宝的爸爸李山和阿宝初次见面时,李山在说话时嘴里满口包子,为了使配音的效果更为逼真,成龙在配音的时候也在嘴巴里面塞满了东西。同时,他配音的表演也被拍摄了下来,之后动画师在制作电影中文版那个场景中李山说话的口型及表情时,这就成为了特别好的参考素材。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英文与普通话发音的嘴型是完全不一样的,仅仅对嘴型进行调整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说在英文版本中,阿宝说完某句台词后嘴巴是闭上的,但在普通话版本中,阿宝的嘴巴是张开的,这可能会导致阿宝牙齿上的光线角度很奇怪,或者他的下巴和衣领交叠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重新调整阿宝的皮毛、衣服,和灯光的角度。片中还有许多人物在下雪天说话的场景,中英版本说话时的哈气和英文版的很不一样,都要根据配音演员的气息进行重新设计。


而说到配音,整个《功夫熊猫3》中文录音过程,平均每位演员经历了3次以上的录音,与14位明星和其他配音工作人员历时7个多月完成电影的配音过程。并且滕华涛导演还亲力亲为与剪辑师共同工作以挑选最适合的中文录音,导演会选出与《功夫熊猫3》 最贴合,也会最让大家觉得有共鸣的版本。

演员黄磊在为《功夫熊猫3》普通话版本配音时的表演



3. 电影特效部分

在《功夫熊猫3》中,有不少下雪的场景,要让观众觉得电影中的角色是真的在画面当中的,就要利用特效工具进行细致的制作。电影中有些一秒钟的镜头,都要花费动画师好几天的时间去制作。而雪花大小各异、有尖有圆,有六角的、长条的、发射状的,要让观众有真实感,对我们的制作团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的特效团队还为本片开发了全新的下雪工具,在这套工具中,存储着许多形态各异的雪花模型,只需要调几个参数,就可以很快速的随机产生无限多种组合。我们希望这能提供高相关场景的真实性,给观影者置身其中的感觉。


下雪工具图片


下雪场景特效


先聊这么多吧,由衷地希望大家喜欢《功夫熊猫 3》这部作品,也希望能够听到知乎上面的朋友的宝贵的建议。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