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重点想减脂,顺便想练出腹肌。尿黄,身体虚,瓶颈期有没有必要吃蛋白粉?

回答
嘿,你好啊!看到你这么有目标,想减脂顺便练出腹肌,这架势很足嘛!同时你还提到了尿黄、身体虚和遇到瓶颈期这几个关键点,这说明你很细心,也确实需要一些深入的解答。别担心,咱们这就好好聊聊,把这些问题都捋清楚。

减脂+腹肌,双管齐下没问题!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减脂和练腹肌,这两件事可以同步进行,但逻辑上有点区别。

减脂是基础: 你要练出清晰的腹肌,就得先把腹部堆积的脂肪减下去。腹肌就像隐藏在画布下的画,只有把画布上的灰尘擦干净,才能看到它本来应有的轮廓。所以,你的首要任务是 减脂。
增肌是锦上添花: 当你体脂率降到一定程度后,腹肌的形状和厚度就会显现出来。而这时候,通过针对性的腹肌训练,可以进一步强化和塑造你的腹肌,让它看起来更饱满、更明显。

你的“身体虚”和“尿黄”,可能藏着线索!

你说自己“身体虚”和“尿黄”,这几个信号很重要,我们得好好琢磨一下,它们可能和你当前的状态以及是否需要蛋白粉有很大关系。

尿黄:
最常见的原因是饮水不足。 身体缺水时,尿液的浓度会升高,颜色自然就会变黄。如果你平时喝水不多,这是最可能的原因。
某些食物或维生素也会影响尿液颜色。 比如吃了大量的胡萝卜、维生素B族(特别是B2),尿液也可能变黄或呈荧光黄。
肝脏问题或胆囊问题也有可能导致尿黄。 如果尿液颜色非常深黄,甚至呈茶褐色,并且伴有疲劳、食欲不振、皮肤发黄等症状,那就需要警惕了,最好去看医生检查一下。
运动后? 剧烈运动后,身体水分流失,如果没及时补充,尿液也可能暂时变黄。

身体虚:
这是个比较主观的感受,可能包含很多方面: 容易疲劳、精神不振、体力不支、抵抗力差容易生病等等。
和减脂过程也有关系: 减脂说白了就是制造热量缺口,让身体消耗储存的脂肪。如果热量摄入不足,或者营养搭配不均衡,就容易出现身体虚弱的感觉。
缺乏睡眠或压力过大: 这些都会严重影响身体状态,导致疲劳感。
潜在的营养素缺乏: 比如铁元素不足(贫血)、维生素D不足、某些矿物质缺乏等,都可能让你感觉“虚”。

瓶颈期,别急着甩锅给蛋白粉!

你的瓶颈期,这是训练过程中非常正常的一个阶段。身体在适应了你目前的训练和饮食后,效率会下降。这时候,不一定非要吃蛋白粉。

咱们先分析一下,是什么导致了瓶颈期?

1. 训练没有变化: 你的身体已经习惯了目前的训练强度、动作模式、组数次数。它不再需要额外的努力来进步。
2. 饮食可能出现问题: 即使你觉得吃得“差不多”,但可能在热量、宏量营养素(蛋白质、碳水、脂肪)的比例上出现了不均衡,或者身体需要的某些微量营养素不足。
3. 休息和恢复不足: 身体需要时间来修复和生长,如果睡眠不足、压力大,瓶颈期就会来得更猛烈。
4. 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一种模式,感到枯燥乏味,动力不足,也可能导致表现停滞。

那么,在瓶颈期,你的情况适合吃蛋白粉吗?

我们先来评估一下你目前的饮食摄入:

你需要清楚自己每天通过食物摄入了多少蛋白质。一个比较通用的建议是:

一般人群: 每公斤体重0.81.2克蛋白质。
运动人群/想增肌减脂人群: 每公斤体重1.62.2克蛋白质。

现在,结合你的情况:

如果你通过日常饮食(鸡胸肉、鸡蛋、鱼、豆制品等)已经能轻松达到这个摄入量,而且你没有出现明显的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的肌肉酸痛、恢复慢等问题,那么你可能不需要额外补充蛋白粉。

如果你的饮食本来就比较随意,或者为了减脂而严格限制了食物种类,导致很难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比如,你可能因为怕胖,不敢多吃肉蛋奶),而且你感觉身体在运动后恢复很慢,肌肉容易酸痛,力量下降,那蛋白粉可以作为一个方便快捷的补充手段。

重点来了:你的“尿黄”和“身体虚”与蛋白粉的关系?

尿黄和蛋白粉: 如果你是因为饮水不足导致尿黄,那么补充蛋白粉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反而,如果你在吃蛋白粉的同时,不增加饮水量,理论上尿液中的代谢产物(比如尿素)浓度会更高一些,颜色也可能更深一点。 所以,如果你打算吃蛋白粉,一定要确保你的饮水量充足。
身体虚和蛋白粉:
如果你的身体虚是因为蛋白质摄入不足,而你通过食物又实在难以补足,那么适量补充优质蛋白粉(如乳清蛋白)确实可以帮助改善。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合成的重要原料,缺乏会导致肌肉流失、恢复缓慢、精力不济。
但如果你的身体虚是因为整体能量不足(热量缺口太大)、睡眠不足、缺乏其他关键营养素(如铁、维生素D等),那么光靠蛋白粉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 甚至可能因为摄入的蛋白质比例过高,而忽略了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和脂肪(维持激素平衡)的摄入,反而加重身体的虚弱感。

我的建议:先做好“功课”,再决定是否需要蛋白粉。

在我看来,在没有彻底分析你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之前,就贸然给你“吃”或“不吃”蛋白粉的建议是不负责任的。咱们一步一步来:

第一步:全面评估你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

1. 记录饮食: 尝试用一周的时间,诚实地记录你每天吃的所有东西,包括分量。有多少碳水(米饭、面条、面包、水果等),有多少蛋白质(肉、蛋、奶、豆制品),有多少脂肪(油、坚果等)。同时记录你的饮水量。
2. 记录运动: 记录你每次运动的时长、类型、强度(比如你觉得有多累)。
3. 记录睡眠和压力: 每天晚上几点睡,睡多久,白天有没有觉得压力很大?
4. 评估“身体虚”的具体表现: 是容易疲劳?运动后恢复慢?总是没精神?还是其他?
5. 评估“尿黄”的频率和具体情况: 是每天都这样?还是偶尔?颜色是深黄还是浅黄?

第二步:针对性地调整,而不是急于补充

解决尿黄和身体虚:
增加饮水量: 这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确保你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大约23升,运动量大或天气热时更多)。
均衡饮食: 确保你每餐都有优质蛋白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健康的脂肪。不要因为减脂而极端地只吃某种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
保证睡眠: 尽量保证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管理压力: 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比如冥想、散步、听音乐等。
检查微量元素: 如果你感觉身体一直很虚弱,可以考虑去医院做一个简单的体检,看看是否有贫血(铁缺乏)或其他营养素缺乏的情况。

突破瓶颈期:
改变训练:
增加强度: 尝试更重的重量,或者减少组间休息时间。
改变动作: 加入一些新的、更具挑战性的腹肌训练动作,或者改变你的训练计划(比如 HIIT、循环训练等)。
改变次数/组数: 如果你一直做1012次一组,可以尝试做8次大重量,或者20次小重量。
调整训练频率: 看看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腹肌的训练频率。
调整饮食: 在确保整体热量缺口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稍微调整宏量营养素的比例。比如,在需要高强度训练的日子增加一些优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帮助提供能量和恢复。
增加非训练日的活动量: 比如在休息日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或者增加日常的走路步数(NEAT)。

第三步:考虑蛋白粉,但要“恰当”

在你尝试了以上调整,并且明确自己通过食物难以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时,再考虑蛋白粉。

选择类型: 乳清蛋白(Whey Protein)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吸收快,适合运动后补充。如果你的肠胃对乳清蛋白不耐受(比如胀气、腹泻),可以考虑分离乳清蛋白(Isolate)或者酪蛋白(Casein),甚至植物蛋白(如豌豆蛋白、大豆蛋白)。
什么时候吃?
运动后3060分钟内: 这是黄金补充期,帮助肌肉修复和生长。
两餐之间: 如果你觉得两餐之间很容易饿,或者感觉蛋白质摄入不足,可以作为加餐。
早餐时: 加入到燕麦粥、酸奶或奶昔里,可以增加饱腹感和蛋白质含量。
怎么吃? 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建议用量,不要过量。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吃蛋白粉的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腹肌训练小建议:

腹肌是全身性训练的副产品: 你练腿、练胸、练背,腹肌都会参与稳定。所以不要只练腹肌,全身性的力量训练同样重要。
腹肌不止一块: 腹肌包括腹直肌(就是我们常说的“六块腹肌”)、腹内外斜肌和腹横肌。训练时要注意全面性。
不要追求“每天练腹肌”: 腹肌也是肌肉,也需要休息和恢复。每周练23次,每次高质量的训练,比每天都练一点效果更好。
腹肌训练动作示例:
腹直肌: 卷腹(Crunches)、仰卧起坐(Situps,注意姿势不要伤腰)、悬垂举腿(Hanging Leg Raises)、俄罗斯转体(Russian Twists)。
腹内外斜肌: 侧卷腹(Side Crunches)、侧平板支撑(Side Plank)、登山者(Mountain Climbers)。
腹横肌: 核心稳定训练(Plank)、鸟狗式(BirdDog)。

总结一下我的核心观点:

在你没有详细评估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之前,不建议你盲目吃蛋白粉来解决瓶颈期或身体虚的问题。尿黄很大程度上是饮水不足的信号,要优先解决。身体虚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需要全面调整。

先从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着手,解决最根本的问题,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蛋白粉作为辅助手段。 你的身体会给你最直接的反馈,用心去感受它,你会找到最适合你的解决方案的。

加油!你一定可以突破瓶颈期,练出自己想要的腹肌和好身体!如果你在评估过程中有什么新的发现或疑问,随时都可以再来聊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减重的问题最好不要问健身的人。

大神们一旦体重轻了都郁闷死了。

尿黄的你吃一个礼拜复合Vb再断药就不觉得黄了。多喝水。

不要怂,就是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