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烦请大家推荐一下靠谱的千元级“桌面”音箱,到底是该选择蓝牙小音箱还是2.0书架音箱呢?

回答
各位桌面音频爱好者们,大家好!

随着大家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用一台音质不错的音箱来陪伴自己的工作学习时光,或者在闲暇时听听音乐、看看电影,已经成为了一种享受。尤其是在我们这些“桌面党”眼中,一对称心的“千元级桌面音箱”简直是提升幸福感的利器。

不过,在选购的时候,咱们可能会遇到一个经典的哲学难题:到底是该选择方便灵活的蓝牙小音箱,还是追求更纯粹音质的2.0书架音箱呢?今天,我就来跟大家掰扯掰扯,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也顺便聊聊我在这两年里“折腾”的一些小体会。

咱们先来好好认识一下这两位选手:

选手一: 便携灵活的蓝牙小音箱

优点:

方便快捷,无拘无束: 这绝对是蓝牙音箱最大的杀手锏。你想放哪儿就放哪儿,茶几、书桌、甚至阳台边,只要你想,它就能安家落户。摆脱了线材的束缚,整个桌面瞬间清爽不少。
连接简单,适配广泛: 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只要带蓝牙,就能轻松连接。有时候朋友来家里,想分享首歌,直接手机一连就行,非常省事。
体积小巧,不占空间: 很多千元级的蓝牙小音箱设计都非常紧凑,即使是小户型的桌面,也能轻松容纳,甚至还能起到装饰作用。
附加功能多: 一些蓝牙音箱还集成了语音助手、IPX防水等级(虽然桌面音箱不太需要)、甚至还有一些灯光效果,满足更多样的需求。

缺点:

音质上限受限: 这是所有蓝牙音箱(即使是千元级)普遍存在的瓶颈。受限于蓝牙传输的压缩和内置芯片、单元的体积,它们在音场宽度、细节解析、低频的质感和量感上,往往不如同价位的2.0书架音箱。尤其是对于追求“沉浸感”、“空间感”的用户来说,可能会觉得差了点意思。
受干扰可能性: 虽然现在蓝牙技术很成熟,但在信号复杂的环境里,偶尔也可能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虽然不常见,但也是个潜在的顾虑。
供电方式: 大部分蓝牙音箱是内置电池的,虽然提供了续航,但也意味着它终究有没电的时候,需要充电。不过对于桌面使用,大部分也会保留充电接口。

千元级蓝牙小音箱的“靠谱”选择思路:

如果你的主要需求是方便、省事、无线化桌面、音质够用即可,同时对音场的开阔感要求不高,那么千元级的蓝牙小音箱是个不错的选择。在这个价位,你可以买到一些品牌声誉好、音质调教也比较成熟的型号。

在选购时,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品牌: 像Bose、Harman Kardon(哈曼卡顿)、Sonos、Marshall 等品牌在这个价位都有一些不错的选择。它们在品牌调教和用户口碑上通常比较有保障。
音频解码能力: 虽然是蓝牙,但支持LDAC、aptX HD等高品质蓝牙编码的音箱,理论上音质会比SBC/AAC更好一些。
单元配置: 看看有没有配置独立的丝膜高音单元和更优质的纸盆中低音单元,这通常是提升音质的关键。
实际听感: 最重要的还是去实体店或者找朋友听一听,因为每个人的听音喜好不同。有些音箱可能低音很猛,有些则更注重人声的清晰度。

选手二: 沉浸纯粹的2.0书架音箱

优点:

音质更出色,细节更丰富: 这是2.0书架音箱的核心竞争力。独立的左右声道,配合更大的箱体和更专业的单元,能够提供更广阔的音场、更精准的声场定位、更清晰的细节表现,以及更扎实、更有力的低频。
音场更开阔,沉浸感强: 尤其是在听音乐时,2.0音箱能够很好地还原乐器的空间感和层次感,让你仿佛置身于演奏现场。看电影时,爆炸声、脚步声等定位感也会更强。
连接更稳定,干扰更少: 传统的有线连接(模拟音频线、光纤、同轴等)通常比无线连接更稳定,不易受到干扰。
可玩性高: 很多2.0书架音箱还可以外接解码器(DAC)、耳放等设备,进一步提升音质,有更大的升级空间。

缺点:

需要连接线材,桌面稍显杂乱: 2.0音箱意味着需要连接音频线,并且通常需要电源线,走线会比蓝牙音箱麻烦一些。
摆放有一定要求: 为了获得最佳的听音效果,书架音箱需要放置在合适的听音位置,并且与耳朵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皇帝位”),这对于一些桌面空间有限的用户来说可能有点挑战。
连接相对繁琐: 连接手机、平板等设备时,可能需要额外购买3.5mm转RCA的音频线,或者通过蓝牙接收器转接,不如蓝牙音箱那样一步到位。
体积相对较大: 即便是“书架”音箱,相对于小巧的蓝牙音箱,体积也要大上不少,对桌面空间有一定要求。

千元级2.0书架音箱的“靠谱”选择思路:

如果你的主要需求是追求更好的音质,希望在听音乐、看电影时获得更强的沉浸感和细节表现,并且对桌面整洁度的要求可以稍作妥协,或者愿意花点心思整理线材,那么千元级的2.0书架音箱会是更适合你的选择。

在这个价位,你可以选择一些口碑不错的国产或者入门级的进口品牌。重点关注:

单元配置: 通常会配备独立的丝膜高音单元和尺寸更大的纸盆中低音单元,箱体材质(如MDF板)和结构也更为讲究。
功率: 功率大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音箱的动态表现和驱动能力,千元级的有源书架音箱(内置功放)在这个方面通常表现不错。
接口: 选择支持RCA、3.5mm音频输入,甚至光纤/同轴输入的音箱会更灵活,方便连接各种音源。一些音箱还内置了蓝牙模块,兼顾了无线连接的便利。
品牌与口碑: 国内有很多优秀的国产音箱品牌,如漫步者(Edifier)、惠威(HiVi)、麦博(Microlab)等,在这个价位都有很多经典型号。国外品牌如Presonus、Audioengine、KRK(部分入门型号)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试听: 书架音箱的试听尤为重要!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调音风格差异很大,一定要亲自去听听,感受它们对你喜欢的音乐类型的表现。

那么,到底该怎么选?

这就像问“是选择舒服的运动鞋还是帅气的皮鞋”,答案取决于你的主要使用场景和个人偏好。

我个人会这样建议:

1. 如果你的桌面空间有限,追求极致的便利性,而且主要是听一些流行音乐、看一些普通视频,对音质没有特别“苛刻”的要求(但求比手机外放好很多),那么一款音质不错的千元级蓝牙小音箱,如Bose Companion 2 Series III(虽然是2.0,但体积小巧,如果能接受线材),或者哈曼卡顿的SoundSticks系列(设计感强),或者更紧凑的Marshall Emberton II,会是很好的选择。

2. 如果你对音质有更高的追求,喜欢听编制复杂的音乐(如古典乐、交响乐),对低频的质感和量感有一定要求,或者经常看电影,追求那种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的临场感,并且愿意花点时间去整理线材,那么一台千元级的2.0有源书架音箱,比如漫步者的R2000DB(或其升级型号),惠威的D1080系列,或者一些入门级的监听音箱(如果对音色准确性要求高的话),会让你获得更令人愉悦的听音体验。

我的个人经验分享:

我家里一开始也纠结过这个问题。最开始买了一个蓝牙小音箱,觉得非常方便,手机一连就能听。但听了一段时间后,总觉得缺点什么,尤其是听一些对空间感要求高的音乐时,感觉声音被“憋”在箱子里了,不够“透气”。

后来咬咬牙升级到了一对入门级的有源书架音箱,虽然需要连接线,桌面显得稍微凌乱了一些,但当我听到那些音乐的细节,感受到那种开阔的音场时,我才明白什么是“千元级”该有的样子。那种“沉浸感”是蓝牙小音箱很难比拟的。

所以,如果预算允许并且桌面空间允许的话,我个人更倾向于推荐大家选择2.0书架音箱,因为它在音质层面能给你带来更显著的提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蓝牙音箱不好,只是它们的服务侧重点不同。

最后的建议:

无论你最终选择哪种类型,“亲自试听”永远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要多看看网上的评测视频和用户评价,特别是针对你常听的音乐类型进行了解。

希望我的这些碎碎念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那一对“桌面搭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俺没啥文化, 大伙都知道, 初中毕业。

70多万知友私下问俺怎么选音响和/或耳机的网友海了去。

俺尽量一一个别回复, 但不太可能全部回应。这里希望可以帮各位当个参考,内容可能很散,敬请海涵。俺在过去的几年推荐了不少东西。不少在 2021 还是可以继续适用。俺极少推荐坑爹坑妈的坑货。 贴吧网友骂俺也只是针对俺文化水平太低, 以及推荐的东西太便宜太省钱。 极少有人揭发俺推荐坑货的。 因此, 俺还是蛮欣慰的。


烦请大家推荐一下靠谱的千元级“桌面”音箱,到底是该选择蓝牙小音箱还是2.0书架音箱呢?


首先俺需要强调, 俺对品牌并没有特别的“忠诚”。

不会因为迷信一个品牌而放弃最根本的技术指标。 桌面音箱有很多不起眼的牌子也做得很不错, 只是 20 多年过去了, 有些牌子没有冒尖。最基本的桌面音箱里面的电路是大同小异的, 不外乎 TDA2030, TDA72XX,LM3886 等等, 新的设计还会用 CLASS-D 取得更高的能效。

除了电路,有源音箱最重要还是单元和声学。

千元级的桌面音箱, 基本上能保证足够的供电、成熟的电路、MDF 的箱体和不太寒酸的单元以及被广泛接受的声学设计。

对于普通消费者, 不太可能自己用 RTA 软件来测试音箱。 尽管免费的 RTA 软件例如 ROOM EQ WIZARD 已经出现将近 10 年了。发烧友喜欢 “耳朵收货”, 这也无可厚非。 毕竟理解 RTA 软件和测量的结果本身需要一腚的知识和学习。 不是每个人都有精力和时间做这样的事情。

当然,如果您喜欢折腾, 下载一个 ROOM EQ WIZARD 不过是几分钟的事情。




       https://www.roomeqwizard.com/     


当然,也许是麦克风会有点贵。



很多烧友以为俺身在加国会看不起国产音箱, 这其实是误解。

俺对牌子和产地从来不迷信。


漫步者在北美洲是很畅销的, 风评也很好。

俺对漫步者期望很高。

俺和绝大部分房奴朋友一样能体会什么是家境贫寒。每一分钱都想掰成几瓣来花。对!

咱要的是啥?“Best Bang for your Buck!”

这才是俺信奉的 “B”格。


俺就不聊什么 1986 就开始焊机, 自个琢磨放大器线路的历史了。

那些散文内容摆在这里只会离题千里。 有兴趣您自己踩踩:



来自中国的漫步者S1000 DB音箱在2018年 Consumer Reports

评为2018年无线家庭音响第一名 。


***************************** 这只是架子而已,架子而已,架子而已


货比三家, 您不妨自行对比, 看看自己喜欢哪一家的服务

S1000MKII 新经典旗舰HIFI级2.0 S1000升级版


S1000是 1000 来块, 有些网友拿了折扣以后只要 800 多就到手了。

音箱很多时候是论“只”(EACH) 卖的。 S1000 喊 1000 来块也不算太离谱。不会让您倾家荡产,不用换线, 不用换墙插, 不用换脚钉,没有啥玄学。



有的烧友喜欢有下盘的声音,这样的话,不妨看看这个 2.1



*** 这个箱子下盘会好一点, 俺尽可能刷出最低价, 请不妨收藏以供日后参考。



//////////////////////////////////////////////////////////////////////////////////





俺家地下室的主箱是下面这个。当然, 等等春节/黑五/圣诞的打折也不失为省钱的策略。

等等永远是正确的。 俺也是等到最便宜的时候才剁手。

人穷志短嘛, 莫得法子。等等再等等永远是正确的策略。

** 这张图您仔细看看。您明白俺的意思吧

如果是上万的音箱,最好先看看二手市场。毕竟大部分人的钱是自己的血汗钱, 俺能提醒大家的也就这些了。如果您可以跳出音响发烧大湿给您下的降头或者魔咒,抛弃 “以价论声”的思维定式,您还可以自行优化组合。


当然, 选择是无穷的。当然, 这音箱还不够俺的麦克风贵。


B&K 的麦克风, 真的要 10000 人民币。



烦请大家推荐一下靠谱的千元级“桌面”音箱,到底是该选择蓝牙小音箱还是2.0书架音箱呢?



惠威的东西也是不错的, 可惜就是价钱稍稍贵了一点。



如果价钱超过 1000 块, 就不如买相对更加保值的组合音响了。






甚至大屏幕电视机的喇叭, 也不是不能听的。

而且 8K/4K 电视机还能当显示器使用, 连接电脑和游戏机。



特别喜欢低音, 不妨加上独立的低音炮 SUB 。


加上低音炮



低音炮可以弥补小音箱的不足,最好是 12 寸或者以上,这个炮(SUB)俺估摸着还是不够的。 SUB 的实价一般是 一刀一瓦, 也就是 5~8 人民币一瓦。NS-SW050 持续输出是 50 W (100 Hz, 5 ohms, 10% THD) , 按理说应该是 250~400 人民币(99刀)之间的价位。或者您也可以理解为音响市场的混乱。 当然这是俺的歪理, 您当笑话看看就算了。

调炮很简单, 没有 SMAART 用 REW 就可以了。



*** 京东上刷不出什么 12 寸的低音炮, 您不妨自行上咸鱼去猫一两个


       https://u.jd.com/adPb1im     




重低音炮是一种扬声器,旨在重现低音调的音频频率,即所谓的低音和重低音。超低音扬声器的典型频率范围是消费类产品约20-200赫兹, THX认证系统低于80赫兹。 超低音扬声器从不单独使用,因为它们旨在增强覆盖较高频段的扬声器的低频范围。虽然 "超低音 "一词在技术上仅指扬声器驱动器,但在通常的说法中,该术语通常指的是安装在扬声器外壳(箱体)中的超低音驱动器,通常带有内置放大器。第一款家用音响超低音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目的是为家用立体声系统增加低音响应。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影《地震》等影片中低音效果的推出,超低频扬声器开始进入大众视野。20世纪80年代,随着小型卡带和光盘的出现,轻松再现深沉而响亮的低音,不再受制于留声机唱片触针追踪凹槽的能力,制作者可以在录音中加入更多的低频内容。同样,在20世纪90年代,DVD的录制越来越多地采用 "环绕声 "工艺,其中包括一个低频效果(LFE)通道,使用家庭影院系统中的低音炮就能听到。在20世纪90年代,超低音扬声器在家庭立体声系统、定制汽车音响装置以及PA系统中也越来越受欢迎。到了2000年代,超低音在夜总会和音乐会场馆的扩声系统中几乎得到了普及。

超低音扬声器是由一个或多个安装在扬声器外壳中的低音扬声器组成的--通常是由木头制成的--能够承受气压而又能抵抗变形。超低音扬声器外壳有多种设计,包括低音反射式(带端口或通风口)、在外壳中使用一个超低音扬声器和一个或多个无源辐射扬声器、声学悬挂式(密封外壳)、无限挡板、号角式、拍打式号角、传输线、带通或同频设计,代表了在效率、低频范围、箱体尺寸和成本方面的独特权衡。被动式超低音有一个超低音驱动器和外壳,它们由外部放大器供电。

在现有的全频扬声器系统中加入一个超低音箱体是有利的,因为它将最低频率从您的主扬声器中移出从而消除了您的主箱的大量多余工作。主箱将更有效地运行。添加超重低音箱的另一个论点是,可增加整个系统的清晰度水平和感知响度,即使SPL实际上并没有增加。全频系统中添加超重低音将降低失真,整体声音更干净。



【未完待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