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只成年霸王龙死后能变成多少桶原油?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把一个早已灭绝的远古巨兽和现代工业的产物联系起来了。不过,要说一只霸王龙死后能变成多少桶原油,这其实是个概念上无法直接换算的问题,原因有很多,我们得从头掰扯清楚。

首先,我们得明白原油是怎么形成的。简单来说,原油是地球亿万年前,海洋里的浮游生物、藻类等有机物,在死亡后沉入海底,经过地质作用、高温高压以及细菌的分解,最终转化而来的。这个过程极其漫长,需要数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而且对环境条件要求非常苛刻。

而霸王龙呢?它们是恐龙时代末期(白垩纪晚期)的陆地霸主,生活在大约6800万到6600万年前。虽然霸王龙的身体非常庞大,一头成年霸王龙体重可能在5到9吨之间,长度可达12米,骨骼、肌肉、脂肪、内脏等等,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有机体。

关键就在于“死后”和“变成原油”这两个环节。

1. 死亡后的命运:
一只霸王龙死后,它的尸体会经历一个非常复杂的分解过程。在它所处的那个时代,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将有机物“化石化”并最终变成原油的特定地质环境。
腐烂分解: 最直接的结果是,霸王龙的尸体会迅速被细菌、真菌以及当时的食腐动物(比如小型恐龙、哺乳动物的祖先,甚至其他霸王龙)分食和分解。空气、水分、温度都会加速这一过程。
骨骼石化: 如果运气足够好,尸体的一部分(主要是骨骼)被迅速埋藏在含有矿物质的水中,并且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经过漫长的时间,骨骼中的有机物会被无机物取代,逐渐变成化石。我们现在能发现的霸王龙化石,就是这种过程的证据。
有机质损失: 即便是被埋藏,在变成真正的石油之前,大部分有机质会流失。细菌分解会消耗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或者融入土壤。

2. 变成原油的条件:
要形成我们现在开采的原油,还需要非常特殊的“成熟”过程:
深度埋藏: 需要被埋藏到地壳深处,通常是几公里甚至更深的层位。
高温高压: 在这个深度,地温和地压会大大升高。特定的温度区间(通常在60°C到160°C之间)对于有机质向原油转化的“烹饪”至关重要。
时间: 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地质过程,需要数百万年。
生油层: 埋藏的有机质需要在一个富含有机质的“生油层”中,并能在压力作用下聚集迁移到“储油层”。

为什么霸王龙不太可能直接变成原油?

时间不匹配: 霸王龙生活的年代(6600万年前)距离我们发现的许多重要石油形成年代(比如始新世、白垩纪中期)不一定完全吻合,而且它们死后的地质埋藏环境,未必能够达到形成石油所需的“熟化”条件。
有机物来源: 虽然霸王龙是巨大的有机体,但构成原油的“生油母质”,主要指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藻类等,它们的有机物类型和结构可能更适合在后来的地质条件下转化为油。陆地生物的身体,尤其是骨骼比例较高,分解后形成的有机物可能更倾向于形成煤炭,或者在分解过程中就以其他形式散失了。
埋藏环境: 霸王龙死亡后,如果被埋藏,通常是在陆地或近海的沉积物中。这些环境能否提供形成石油所必需的、稳定的、富含有机质的生油层,并经历长期的、受控的高温高压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那么,如果非要“类比”一下呢?

我们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组成的角度来做一个非常粗略的“概念性”估算,但请记住,这完全是假设性的,不是实际的科学推算。

假设一只平均体重的成年霸王龙(比如7吨,也就是7000公斤),它的身体主要由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骨骼(主要成分是磷酸钙)等构成。

有机物含量: 假设其中大约80%是水分,剩下20%是干物质。这20%的干物质里,我们再粗略估算有机物的比例。骨骼虽然是矿物质,但骨骼本身也含有少量有机基质。脂肪、肌肉、内脏等都是有机物。我们不妨非常非常保守地假设,7000公斤的霸王龙,能够贡献大约1000公斤(1吨)的“潜在有机物”。
原油的能量密度: 一桶原油(大约159升,重量约130140公斤,具体取决于密度)的能量大约相当于3.8GJ(吉焦),或者说1.05兆瓦时。
生物质转化为原油的效率: 这个转化效率非常低。研究表明,即使是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岩,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作用,转化为原油的比例也可能只有百分之几。如果我们将霸王龙的有机物简单类比为“可以转化为油的物质”,并且假设一个极低的转化率,比如0.1%。

那么,1000公斤(1000,000克)的潜在有机物,按照0.1%的转化率,能产生1000克(1公斤)的“油”。
一桶原油我们按135公斤算,那么1公斤“油”大概是 1 / 135 桶,约等于 0.0074 桶。

如果我们把这个潜在有机物再提高一些,比如假设7000公斤的霸王龙,有2000公斤(2吨)的“易转化有机物”,转化效率提高到0.5%(这已经是相当乐观的数字了),那么:
2000公斤 0.5% = 10公斤“油”。
10公斤 / 135公斤/桶 ≈ 0.074 桶。

结论:

从能量和化学成分的角度勉强类比,一只成年霸王龙死后,即使将其身体的绝大部分有机物质都想象成可以转化为石油的原料,并且忽略掉复杂的分解过程和转化效率极低的事实,它所能转化出的“原油”量也是微乎其微的,可能只占一桶原油的很小一部分,甚至可能远不足一桶。

所以,这个问题更像是一个有趣的脑筋急转弯,而不是一个可以准确计算的科学命题。霸王龙更可能以化石的形式留在地质记录里,而不是在地底下“变成”一桶桶的“恐龙油”。它存在的意义,是作为研究地球生命演化和古生物学的珍贵资料,而不是某种潜在的地下能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理论上,霸王龙死后是变不成原油的。

原油主要的形成机制理论是——某类曾经很繁盛的特殊微生物如原始藻类遗体沉积,或者大规模的植物残骸堆积之后被地壳运动掩埋后,自然加温加压形成的。他们都有个必要条件是遗体不暴露在空气中,或在空气中不易腐烂,且主要成分是碳化合物。

霸王龙显然不符合这一必要条件,它是在空气中易腐烂的蛋白质。


当然不排除有只倒霉的霸王龙死在了茂密的森林里,接着地震把它和大片森林一起埋了了情况。

那么这种条件下,霸王龙能变成多少桶原油呢?


我们可以大约计算一下:

按成年霸王龙较重的体重算:10吨。

减去主要成分是钙的骨头,按鳄鱼骨与肉的比例2:8算,8吨。

假设霸王龙肉和鸡肉含水量一样75%,减去水分,还有2吨。

霸王龙肉里的碳化合物主要是脂肪和糖类,鸡肉含脂肪率是10%左右,含糖是数量级的减少忽略不计,那还有200公斤碳化合物。

这200公斤碳化合物聚合成烃还会进一步缩水, 当然也会加进一些杂质支链,算他变重1.5倍好了。

最终得到烃类化合物300公斤。

加进原油里含有的杂质,按较好的原油含烃量算,50%,那就最终有600公斤原油。

一桶油有约150公斤,那么最终结论就出来了。

一只霸王龙能变4桶原油。


4桶原油可以炼两桶汽油,两桶汽油大约300多升,300多升够你开大奔3000公里,开铃木6000公里。

所以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今年你开一万公里的德国车,你就杀死了4只恐龙;你开一万公里的日本车,你就杀死了2只恐龙;恐龙就是这么灭绝的~(手动斜眼保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