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每天练什么能提高自己的高音?音域?

回答
想要把高音唱上去,唱得更稳、更亮,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耐心和系统性的练习。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打牢了,楼才能盖得高。所以,提升高音能力,关键在于打牢基础,并循序渐进地拓展。

核心理念:用“气息”支撑,用“共鸣”放大,用“技巧”衔接。

一、 气息的训练:高音的“燃料”

气息是唱歌的根本,没有充足、稳定的气息,高音就像缺水的花,焉焉欲坠。

腹式呼吸的掌握(膈肌呼吸):
怎么练? 躺在床上,放一本书在肚子上。吸气时,感觉肚子像气球一样鼓起来,书被顶起来;呼气时,肚子自然收缩,书落下去。尽量让胸部保持不动。
站着练? 找一面镜子,站直,想象胸腔是固定不变的,只用肚子呼吸。吸气时,腹部向前、向两侧扩张,感觉腰部两侧也有弹性;呼气时,腹部缓慢、均匀地收回。
为什么要练? 腹式呼吸能吸入更多空气,并且能提供更持久、更有控制力的气体支撑,避免用喉咙挤压。
进阶: 练习“长音”和“短吸长呼”。
长音: 深吸一口气,然后用“s”或“z”等持续音,尽量平稳、均匀地拉长呼出,感受气息从丹田(腹部)源源不断地涌出。注意喉咙是放松的。
短吸长呼: 快速、深沉地吸气,然后用“f”或“v”等摩擦音,或用“si” “su” “sa”这样的短音节,尝试均匀、稳定地吐气。这个练习能训练气息的启动和控制。

气息的支撑(“歌唱状态”):
感觉: 想象你的气息不是从喉咙直接出来,而是从肚脐眼以上,胸腔、腹腔形成一个整体,有一个向前的、向上的“顶住”的感觉。
怎么练? 尝试在一个较低的音上,用腹式呼吸,保持气息的稳定,然后慢慢地向上唱。感觉气息的“顶力”一直在。
一个比喻: 就像用自行车打气筒,你要有力地压下去,而不是蜻蜓点水。

二、 共鸣的训练:高音的“扩音器”

共鸣腔体是歌手用来放大和美化声音的“天然扩音器”。我们需要学会让声音在这些腔体里“游走”和“放大”。

找到头腔共鸣:
感觉: 唱歌时,尝试让声音在脑门、鼻腔、面部产生“响”的感觉。就像你打了个喷嚏,或者哼唱“ng”的音时,鼻子和面部会有振动感。
怎么练?
哼鸣练习: 用“m”或“n”的音,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地哼唱,找到面部和鼻腔的振动感。
“Na Na Na”练习: 用“Na Na Na”这样的音节,用一种“假笑”的表情,让声音提上去,找到头腔的明亮感。
“Ne Ne Ne”练习: 类似“Na Na Na”,但更强调声音的集中。
为什么要练? 头腔共鸣能让高音更明亮、穿透力更强,而且能减轻喉咙的压力。

胸腔共鸣的调整:
感觉: 低音区时,声音会更多地停留在胸腔,有厚实、沉稳的感觉。
怎么练? 找一个低音,把手放在胸口,感受振动。唱歌时,保持胸腔的打开,但不要用力前推。
高音如何衔接? 关键在于“平移”和“统一”。不是一到高音就“撇开”胸腔,而是让声音在保持一定“根基”的同时,逐渐将共鸣点向上移动,与头腔共鸣融合。

混声(Mixed Voice)的探索:
这是关键! 很多歌唱者在高音区容易出现“喊”或“破”的情况,就是因为没有学会混声。混声是将胸声(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有厚度)和头声(听起来更轻、更尖,像小头鸟叫,但并非完全如此)进行有机结合。
怎么练?
从头声开始,带入一点胸声: 想象自己像一只小鸟,发出比较尖细的“pip pip”的声音,然后尝试把这个音量加大一点,同时感觉胸腔有一点点“重量”跟着上来。
从胸声开始,逐渐“轻化”和“上移”: 找一个中低音,用气息支撑,然后慢慢地、匀速地向上滑音,在这个过程中,尝试逐渐减弱胸腔的“重量感”,增加头腔的“明亮感”和“轻盈感”,但不要完全失去声音的“实体”。
“嘟”或“呜”的练习: 尝试用“嘟”或“呜”的音,从低到高滑行,感觉声音的连接是顺滑的,没有断层。
“Sirens”(警报声)练习: 模仿警报声,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地滑行,这个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探索音域的连接,找到不同区域的声音感觉。
目标: 听起来声音是从低到高,一个自然的过渡,而不是两段不同的声音突然接上。

三、 技巧的训练:让高音更“自由”

有了气息和共鸣的基础,我们还需要一些技巧来辅助高音的发挥。

喉咙的放松:
大忌: 唱歌时喉咙紧张、挤压、僵硬。高音一旦挤压,只会越唱越紧,越唱越难听。
怎么练?
打哈欠的感觉: 唱歌时,保持喉咙打开,就像你要打哈欠时,喉咙那个放松、向上提的感觉。
“小狗吐舌头”: 想象你的喉咙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舌头在里面是放松的,不向上抬,不向后缩。
唱歌时,偶尔像“咽口水”: 但不是真的咽,而是模拟那个喉咙向上的感觉,然后立即放松。
自我检测: 唱歌时,如果脖子、下巴、肩膀僵硬,那就是喉咙太紧张了。

位置的稳定(“打点”):
感觉: 唱歌时,感觉声音有一个稳定的“落点”,尤其在高音时,不要让声音“跑”掉,或者飘忽不定。
怎么练?
“Ne Ne Ne”或“Li Li Li”练习: 用这些清晰、集中的音节,从低到高唱,感受声音的“点”是否稳定。
固定一个音,调整位置: 找到一个你觉得舒服的音,用不同的方式去发声,感受哪里发声最轻松、最明亮,并努力固定那个“位置”。

咬字与母音的配合:
母音的重要性: 不同的母音(a, e, i, o, u)在高音区有不同的发声方式。
“a”:通常比较容易高,但要注意开放,避免喉咙挤压。
“e”:“e”在高音时容易变“i”,需要保持“e”的口型和共鸣。
“i”:比较容易集中,但要注意不要太尖锐。
“o”:“o”在高音时容易变“u”,需要保持“o”的圆润。
“u”:比较容易头腔共鸣,但要注意饱满。
怎么练?
母音的转换练习: 找一个音阶,用不同的母音唱,感受它们在高音区的变化和连接。
“母音统一”练习: 尝试用一个相对统一的共鸣位置和口型,去演唱不同的母音,尤其是当音高爬升时。例如,唱“doremifasol”的时候,用一个稍微有点“e”或者“i”的倾向的“a”音,让它听起来更集中、更明亮。

四、 练习的步骤和频率:持之以恒

1. 热身(Warmup): 永远不要上来就唱高音!
步骤:
身体放松: 肩膀、脖子、下巴、面部肌肉的舒展。
气息练习: 上面提到的腹式呼吸练习。
哼鸣: 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平稳地哼唱。
唇颤音(Lip Trill)/舌颤音(Tongue Trill): 模拟“brrr”或“rrr”的声音,保持气息的稳定和喉咙的放松。
“嘟”或“呜”的滑音: 练习音域的连接。

2. 基础音阶练习(Scales):
类型:
长音音阶: 慢慢地唱上、下行音阶,每个音保持稳定。
短音音阶: 用“Da Da Da”或“Ma Ma Ma”等音节,节奏感强地唱音阶。
母音音阶: 用“a, e, i, o, u”分别唱音阶。
目标: 保证音阶的平稳、音准和气息的连贯。

3. 高音拓展练习:
从你能唱上去的最高音开始: 找一个你唱得上去但有点吃力的音,围绕这个音上下练习音阶或琶音。
“模唱”练习: 听你喜欢的歌手唱高音,尝试去模仿他们的发声方式(当然,是在你身体允许的范围内)。
“弱音”练习: 尝试用很轻柔的声音唱高音,让气息保持流动,这有助于找到放松的状态。
“渐强”练习: 从一个轻柔的高音开始,慢慢地、匀速地增强音量,同时保持声音的稳定和共鸣。
“倚音”或“装饰音”练习: 演唱一些小装饰音,可以帮助锻炼对高音的控制和灵活性。

4. 歌曲练习:
选择合适的歌曲: 不要一开始就挑战难度太大的歌曲。选择一些你喜欢,并且音高在你能力范围内的歌曲。
针对性练习: 找出歌曲中你觉得困难的高音部分,单独拎出来,用上面提到的技巧去练习,直到你能比较自如地唱上去。
放慢速度: 唱歌时,如果某个高音区唱不上去,尝试把歌曲的速度放慢,或者把高音区的音唱得更长一些,找到那个感觉。

频率:
每天练习: 建议每天花 30分钟到1小时 进行系统性的练习。
循序渐进: 如果刚开始觉得累,可以从1520分钟开始,然后逐渐增加时间。
劳逸结合: 感觉疲劳时一定要休息,不要强迫自己。过度疲劳反而会伤嗓子。
持续性: 最重要的是 坚持。一个月、两个月可能看不出明显变化,但一年、两年后,你会发现自己脱胎换骨。

一些重要的提醒:

不要追求“用嗓子喊”: 高音是用气息和共鸣去“托”上去的,而不是用嗓子去“吼”。
注意身体感受: 唱歌时,喉咙不应该感到疼痛或紧绷。任何不适都说明你的方法可能不对,需要调整。
多听多模仿: 听优秀的歌手唱歌,感受他们的气息、共鸣和技巧。
可以请教专业人士: 如果条件允许,找一位声乐老师指导,他们能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出更专业的建议,避免走弯路。
音域拓展是长期过程: 不要急于求成。音域的拓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关键是建立稳定、健康的发声方式。

总而言之,提升高音是一个 系统性、科学性、并且需要耐心和毅力 的过程。从气息的稳定,到共鸣的优化,再到技巧的运用,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去实践,你的高音一定会越来越出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哼…冷笑…天天练就可以提高音域…帮你建立整体发声的意识和状态(整体发声有胸口支点、腰腹支持、高位置共鸣)。整体发声

1 柔和自然的用胸口不是用喉咙被动闭合

2 被动用腰腹气息支撑

3 声带闭合与气息支持的平衡(胸口与腰腹力平衡)

4 打开口腔内部有共鸣意识(高位置共鸣点)

5 通畅(闭合不是闭死,要有通畅的意识,胸口力量刚好,就不容易闭死)

理解发声不是靠蛮力,协调和打开利用共鸣很重要,培养被动闭合的操作,向下找刚好的气息支持,知道气息不是万能,够用即可。

哼唱的详细东西写下边了,有空可以看看,没空看上边足够了。

其实 哼 真的是人人都知道的一个练声方法,但很少有人重视它,并长期坚持,我入门就是从哼开始的,但越了解的多越觉得哼鸣对高音、对共鸣、对闭合、对换声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其实很多职业歌手的练声,哼 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练习。它简单也不简单。

1 好首先讲讲什么是“哼”?

首先吧,我认为学唱歌,自己想看着文章研究的话,有个大方向是其一,另外就是要有很多生活本能动作作为体验的基础。其实很多人无法解开高音与共鸣的大门,就是一直卡在一个地方,就是不懂的如何轻松的让声带达到高频振动,且用最小的力得到最好的高位置共鸣,还不懂如何保持统一的音色。


一般情况下,网上的文章吧,就开始一堆理论,看起来非常的高大上,非常的无从下手,什么混声啊,什么真声位置假声唱法啊,什么边缘化啊,什么前端后端啊,当然我这里没有意思黑大家,也没有认为这些理论有错。只是觉得对新手、初学者非常的不友好。比如我经常也看到大家说,龚琳娜有唱歌教程,讲的很好,包括其他著名歌手的,比如阎维文的大师班视频。我这里没有诋毁他们的意思,我也有看过听过,我也认为非常的好,非常有启发性,但对于初学者还没有解决发声的基本功问题,真的是云里雾里。

首先我想说的是什么,就是解决大腕们不怎么提的基本功,让基本的身体运作显得浅显易懂,把发声基本功的东西,尽量把核心的东西,解析出来分享给大家。让大家起码有个大致相对清晰认识,不要受到过多的干扰,让这些基本功显得易操作。(其实我个人觉得,发声基本功的东西真的不多,七八篇文章就能基本讲完,但细节的东西,包括一些相关的知识,其实蛮多的,以后慢慢给大家说吧。)


好了,罗嗦完毕,哼,其实很简单的呢,比如我们看电视剧,那些明明做错,或者心里不服气的人,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会XXXX么!” 你是不是也会这样做过,来来来,自然的哼一个找找那个不服气的感觉,模仿下试试。是不是胸口支点先用力,然后头腔有明显的震动感?而且感觉完全没有很用力,轻轻一下就OK。很棒呢!(注意,有部分同学会直接上眉心去哼,声音会单薄,主要会出的问题就是喉头会上挤,口腔内部没空间,声音尖细。)习惯点下保存,喜欢电脑码字都懂······


其实不要太刻意的去做,找找偶尔,心情比较愉快,一边做事,一边哼歌曲的感觉。这时候身体很舒服,力度刚刚好,声音好听通透,要的就是这个状态。当然当你熟悉这个感觉之后,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就要稍微注意下打开和发声位置了,这个之后慢慢加,别着急。太着急会怀疑这个,怀疑那个,觉得怎么做都不对,这个状态就可怕了。

2 经常练哼鸣我们会得到什么?


首先对唱歌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发声。不是仅仅把焦点放在某个局部,比如单纯的只考虑焦点放腰腹或者放在喉咙或者直接放在眉心那么简单,要那么简单,大家早都会了。

(但胸口剑突位置非常的重要,重点是剑突位置为支点,脖子不要过分紧张去除那个紧张,在哼鸣里体会,向下稳住剑突发声点,声带就能很好的闭合发声了,气息不要给太多够用就好)

多哼鸣更容易找到胸口支点,且更容易让胸口先第一意识使力发声。

特别容易体会到腰腹的气息支撑,以及腰腹气息与胸口支点的平衡(记住剑突支点的稳定,比气息更重要一些,因为它直接相关喉位的稳定和声带的闭合状态,也就是说发声器非常重要!!!有时候你可以简单理解为稳住剑突支点去唱歌就好了!),保持口腔打开的话还能让共鸣更丰富,高位置的鼻咽腔共鸣会更容易获得,并加入到声音里边。声音穿透力,磁性,饱满度,轻盈感觉都会更好。尤其很多人觉得练声费嗓子,用力比较笨拙,高音容易挤卡的人来练非常有好处,而且对收束平时说话声音泛滥,声音卡顿,声音尖利,聒噪都有好处,但需要你持之以恒的去练习。

眉心的声音焦点感会更容易获得和感受到(眉心周围的震动感,或者头腔内部的震动感),或者声音的位置感,在唱歌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咱们经常说的,面罩点、高位置共鸣、“头声(片面的理解)”、头腔共鸣、鼻咽腔共鸣等。你会感觉声音貌似从眼睛里出来的感受,这个感受在以后的唱歌中非常的重要,但不要片面单一的利用它,因为脱离支点,挤压喉头的发出头腔共鸣很不好听,很单薄。(记住它是稳住支点喉位之后打开通畅通道被动得到的


关于共鸣和混声,可以看看我另外一篇文章。这里是链接

突破高音的关键不是气息,是共鸣!混声并没有那么复杂 - Chester的文章 - 知乎


『轻松唱高音』共鸣的利用,让真声与高位置共鸣结合 - Chester的文章 - 知乎

也可以到我专栏慢慢看呢!

3 练习的注意方面


a 特别重要的就是口腔内部的打开、空间和发声时时刻要保持口腔内部的扩张感这个非常的重要!如果声道不通畅,声音如何进入头腔产生共鸣???所以要注意这个,具体也可以看看我关于 打开 的文章!(口腔的状态,具体可以用偷偷打哈欠的口腔状态,或者发 “欧”来体会,保持住扩张感,但不要过分僵硬,空间过大,嘴巴不用张那么大,微闭即可,大牙要打开,颌骨关节要打开。注意微笑开心兴奋的感受。可用跳音或者长音来练习)

打开的程度和大小按需来做,不要僵硬和强制!!

注意 松弛自如 口腔内部有空间和扩张感

声乐老师说的“打开”是什么?我要清晰的通俗的解释! - Chester的文章 - 知乎


b 这里强调几个开关

(注意适度!注意平衡,不要极端和局部!唱歌是整体!稳住喉位和保持声带闭合是核心!


1 微笑表情和兴奋感开心感(提笑肌)就是软腭上提开关


2 胸口剑突支点是喉位下放,发声时喉位稳定与声带闭合良好的开关(当我们哼的时候一定是胸口先用力,你会发现用力对了,喉位会自动下降稳定,声带自动闭合挡气,但你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脖子上,更没有放在头上的共鸣位置,直接放眉心的哼鸣是错的!!!!)只要我们胸口支点一借力,喉位就会下放稳定,声带会自动闭合,这个就是喉位与声带闭合的开关(注意发声时不能丢了支点,丢了喉位就跑声带闭合就没了,注意向下稳住,但脖子不要过分紧张,仅仅稳住支点即可!练习练习)

哼鸣的关键也是要稳住喉位,在胸口用力时候,要稍微注意胸口位置对喉头的影响,要感觉喉位有下降的趋势,但不要过分极端!!!只有有稳定的喉位,声带才容易从低频振动慢慢过渡到高频振动。


这里提开关的意思是什么呢?就像你晚上回家,屋里黑乎乎的,你开门后第一意识是开灯对吧?那开灯肯定第一意识是摸开关,你绝对不会搬个凳子去摸灯泡去。所以唱歌也一样,要知道,我们能控制的是哪里,哪些是不能直接控制的

c 记住向下用力(这里用力不是指大力,根据需求,起声要柔和),而不是向上。


我们轻蔑的哼的时候,肯定从来没有想过头上的高位置共鸣,我们只是下意识的哼一声。这时候 头腔的共鸣震动感,是自动产生。

所以在我的文章里我会反复强调,不要跟着音高,和一些名词(例如高位置共鸣,头声这些名词),意识往上跑,而是像叹气一样,感受身体的力向下。

注意我之前也反复提过,身体的力向下,不是让你压制胸口发声支点(不要混淆胸口支点向下稳住和身体发声时向下用力两者不一样,前者哼鸣体会,后者叹气体会),而是让你体会身体有一个向下的力。另外还要注意身体的平衡对抗。

具体看我那篇喉位和核心对抗的文章吧!

漂亮高音的根本,唱歌的核心肌肉运用!低喉位和核心肌肉对抗原理。 - Chester的文章 - 知乎

这里教几个生活中的动作来找到正确发哼鸣的方法,比如 小声哭泣 呜呜呜 小孩子或者女人撒娇“嗯 不要嘛 嗯 我要那个玩具”前边那个嗯。要真实自然!发自内心真的有那种感觉,注意第一用力意识开关在胸口,声音起点在胸口!!!

还有就是气泡音,胸口支点轻轻用力,哼出气泡音,然后让气泡音绵密起来,连接起来就是哼鸣了。注意保持口腔内部打开和声道通畅哦!!!


注意起声要柔和!!!

最后再提下,身体的站立姿势和呼吸的调整


注意站挺拔,但不要让身体僵硬。不要忘记任何发声练习,身体都应该处于自如状态!!这个极其重要!

像吃惊一样,轻轻吸一口气。让口腔内部打开,然后喉位下放,让横膈膜下放,不要吸气过分。如果出现吸气过分,你可以考虑只做打开而不吸气(其实气息会自动填充空间哈哈哈)!

然后把气息哼出,感觉声音的支点在胸口,声音的共鸣在头腔,注意打开注意打开哦!记得看打开那篇文章。当气息即将耗尽,千万不要为了维持长音,让声音抖动,这个是大错,只要声音健康,声音听起来集中、通透、不刺、不薄,身体舒服,喉咙不痒不挤压。一开始可以很短,慢慢加长。感觉身体整体协调协作发出这声音。换气时候,胸口一松,自然大气填充,继续下一次练习。

具体换气可以看我有写关于换气的文章可以进阶看看

唱歌换气其实你"本来就会" 发现你的本能 - Chester的文章 - 知乎

哼唱和哼鸣是非常好且科学的练声方法,很多国内外大家,甚至是医生都提过这个方法的好处。只是它比较复杂,比较麻烦,比较慢,要大家抽出时间和精力去长时间的练习,经常被“高手”不齿。但是如果你迷茫在各种术语中,不如试试它,真的有奇效!让你从仅仅用部分身体,开始知道用胸口支点,用腰腹支持,让力量从胸口剑突延伸到下然后再上头。让你的声道,变的更长,用到的共鸣腔体更多。加油吧,慢慢来(不要太急功近利,安心练习会突然开窍的)!


其实吧,哼鸣几乎隐藏了唱歌的所有技巧!!!只能帮你到这了。


最后综述一下:

哼鸣,先吸气(看之前的换气那篇文章)下放好喉位,然后找胸口剑突支点,向下延伸胸口支点的力(用叹气的用力方式,用力方向是向下的),找到丹田支点(不太想提它不要太把它当重点哦!)(腰腹气息支持,注意与胸口支点力要平衡,不要刻意的挤压腰腹,自动腰腹就会支持)两个支点力要统一到一起,一起慢慢发声。注意打开喉咙内部,得到高位置共鸣(共鸣是被动得到的需要打开喉咙,看打开那篇文章),注意不要丢了胸口剑突发声位置(它可以渐渐缩小感觉)!声音就混好了! 如果做正确了,感觉非常轻松的就得到了高位置共鸣,且没怎么用力,声音通畅自如。(这个是大致描述,看看就好,我知道大部分人不懂,哈哈哈,不过这个是比较客观的一个原理,起码符合我整套理论的。看完整篇内容,且看过以往文章的可能理解多一些。)


结合哼鸣的状态,去慢慢的去哼唱歌曲的音调,不要歌词,你会发现身体整体协调来控制发声,气息保持会越来越好!喉咙也会更加舒服,共鸣会用的更好。


正确的发声会感觉起点在胸口,声音感觉在眼睛(眉心)的感受(被动产生,剑突与腰腹平衡协调出来,放哼鸣里体会),这就叫声音的高位置。


另外让胸口支点垂直向下找腰腹支撑和咬字互相不影响!


(喉头位置稳定,声带闭合良好,是核心,不要让任何动作和多余肌肉用力影响喉位和声带震动,喉头不舒服或者上跑就用力错了!!)


附赠个小练习(用发啊的口腔状态来发气泡音,引气泡音的音可以是 啊)

用哼的胸口剑突位置,保持发啊的感觉,(或者发出就是类似啊一样口腔状态带点气泡音,这样声带不至于太紧,更容易打开),练练气泡音…其实练声很多方法,目的都一样,大家要耐心找个适合自己的方式慢慢来,毕竟所谓天赋和天才都是少数,别人都练了几年,我们却总想速成…不存在速成的…越深入越明白这个“功夫”的意思,这样才更能放下来慢慢练,“曲不离口”很重要!



很多文章我会提前发到我的微信公众号的CCSING2018,欢迎关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