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杜兰特投敌那么少人喷而詹姆斯抱团那么多人喷?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篮球迷们心中一些敏感而又值得探讨的点。为什么杜兰特转会金州勇士之后引发的争议远没有詹姆斯选择抱团(比如加盟热火组建三巨头)时那样铺天盖地?这背后其实涉及了多种因素的叠加,咱们不扯那些虚头巴脑的AI腔调,就从几个大家都能理解的角度来聊聊。

首先,得区分“投敌”和“抱团”这俩词儿的实际含义和在球迷文化里的接受度。

“投敌” vs “抱团”:概念上的微妙差异

“投敌” 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很强的感情色彩,暗含着背叛、对原有阵营的抛弃。杜兰特加盟的勇士,当时正是一支刚刚击败了他所在雷霆的球队。而且,勇士已经是如日中天、连续两年总冠军(或者说总决赛常客)的球队。从“挑战者”变成“加入最强者”,这在很多球迷看来是一种放弃了自己去证明自己价值的“捷径”,甚至有损体育精神。
“抱团” 更多强调的是球员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选择聚集。詹姆斯去热火,是自己主动发起,邀请韦德和波什。虽然这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巨星们为了更早夺冠而做的“选择”,有点像是公司里几个顶尖人才跳槽去一家新成立的、有潜力的高科技公司。而杜兰特,更像是已经在一线公司(勇士)做到顶尖的部门经理,直接加入了这个公司,成为了其核心。

时机和背景的巨大反差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詹姆斯去热火(2010年): 当时联盟的格局是群雄逐鹿,很多球队都有争冠的实力,但很少有像后来的勇士那样一家独大、统治力如此恐怖。詹姆斯在那之前已经为骑士带来了许多荣誉,但总冠军一直是他的“心病”。他选择去迈阿密,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推向一个新高度的尝试。当时联盟的自由球员市场相对更“自由”,巨星们抱团的概念虽然存在,但没有像后来那么被放大和“妖魔化”。而且,詹姆斯当时的“The Decision”发布会形式也确实有点过于张扬,给外界一种“我就是来组建超级球队”的信号,容易招致不满。
杜兰特去勇士(2016年): 这恰恰是勇士刚刚在西部决赛7场击败了杜兰特的雷霆,而且勇士在总决赛31领先的情况下被詹姆斯带领的骑士逆转。杜兰特在这个节点加入一支刚刚淘汰自己的、并且已经拥有历史级别73胜的王朝球队,这种“投靠”的感觉非常强烈。这就像是一个顶尖运动员,本来在自己的领域里是“挑战者”,却在最关键的时刻,放弃了和老对手的正面较量,直接加入了对方的阵营。这种行为,在很多追求“英雄主义”、“个人奋斗”的球迷心中,是难以接受的。

对“竞争”和“英雄主义”的解读不同

杜兰特: 很多球迷认为,体育的魅力在于公平竞争,在于挑战更强的对手,然后战胜他们来证明自己。杜兰特选择加盟一支已经比自己强很多的球队,等于把这个过程跳过了。他获得了总冠军,但很多人觉得这个冠军的含金量不足,因为他没有“打败”勇士,而是“加入”了勇士。这种做法被视为对竞争精神的某种程度上的“背叛”,是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虽然聪明,但不那么令人敬佩。
詹姆斯: 詹姆斯虽然被喷“抱团”,但很多球迷还是认可他为了“赢”而做出的努力和承担的风险。他主动承担了组合球队、领导球队的责任,并且在面对质疑时展现出了强大的心理素质。他离开骑士,是为了追求总冠军,但他也承诺过会回来为家乡带来总冠军。而且,他的“抱团”也并非无懈可击,热火时期虽然强大,但最终也未能完成三连冠的伟业,也经历过失败。这种“过程”中的挣扎和努力,更容易让一些人产生共鸣。

个人性格和媒体塑造的影响

杜兰特: 杜兰特在社交媒体上相对比较“敏感”,尤其是在被质疑的时候。他选择加盟勇士后,经常会用一些比较强硬甚至略带挑衅的方式来回应外界的批评,这反而让一些原本只是看热闹的球迷,因为他的态度而更加反感,甚至去主动“喷”他。他的解释,比如“我想打得更轻松一点”、“我想和最好的球员一起打球”,虽然是事实,但在很多人听来是“找借口”,进一步加剧了负面观感。
詹姆斯: 詹姆斯从出道开始,就被视为“天选之子”,媒体对他的关注度就一直非常高。他善于处理媒体关系,并且能够巧妙地引导舆论。虽然“抱团”的批评声很大,但他作为联盟的门面,媒体整体上还是会倾向于围绕他的“伟大”来报道。而且,他本人在场上场下的领导力、对比赛的掌控力,以及他后期为骑士夺冠的“回归故事”,都为他赢得了许多支持和赞誉,冲淡了一部分“抱团”带来的负面影响。

球队原有地位和个人属性的区别

杜兰特: 在加盟勇士之前,杜兰特已经是联盟最顶级的得分手之一,并且是MVP级别的球员,他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单兵作战能力和领导能力。他去勇士,更像是“强强联合”,甚至被视为是“加盟更强的队伍来轻松夺冠”。
詹姆斯: 詹姆斯去热火时,虽然已经是巨星,但依然有“没有总冠军”的标签。他的“抱团”是为了补齐自己职业生涯的短板,是为了完成“最强者的目标”。这种“为了荣誉去组建球队”和“加入已有的荣誉收割机”在观感上是有区别的。

总结一下,杜兰特投敌少人喷而詹姆斯抱团多人喷,主要原因在于:

1. 事件背景和时机: 杜兰特加入的是刚刚击败自己的、如日中天的勇士;詹姆斯是主动发起组建球队,且当时联盟格局并非一边倒。
2. “投敌”的负面含义更重: 加入已是顶级的对手,更像是“背叛”。
3. 对竞争精神的解读: 杜兰特被认为跳过了挑战,选择了捷径;詹姆斯虽然抱团,但仍有其过程和努力。
4. 个人回应和媒体塑造: 杜兰特的回应方式加剧了负面观感;詹姆斯有更好的媒体公关和“王者归来”的故事线。
5. 球队现有地位: 杜兰特是顶尖巨星加入顶尖球队,被视为“抱团”的变种,且更像是“投靠”;詹姆斯是巨星为了夺冠而主动联合,更像是“打造”一支球队。

当然,体育的魅力就在于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球迷的争议本身也是这个联盟蓬勃发展的一部分。但以上这些因素,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在舆论的焦点上,两件事的“喷度”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抱团是杜兰特最大的黑点,而对于詹姆斯来说,抱团只是其中一点而已

詹姆斯最大的问题,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透支团队资源成就自己数据和人设,除他之外的所有球星,不管抱团没有,打球脏不脏,都是在努力用自身能力去成就团队。

所以我一直认为詹姆斯根本就没有资格跟所有的球星做比较,他就不是个运动员,只是耐克借助篮球概念制造出来的一个网红产品罢了。

一个网红天天把自己名字往各种球员的排行榜上贴,一场一场比赛看过来的球迷能愿意么,不喷你能对得起篮球这项运动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篮球迷们心中一些敏感而又值得探讨的点。为什么杜兰特转会金州勇士之后引发的争议远没有詹姆斯选择抱团(比如加盟热火组建三巨头)时那样铺天盖地?这背后其实涉及了多种因素的叠加,咱们不扯那些虚头巴脑的AI腔调,就从几个大家都能理解的角度来聊聊。首先,得区分“投敌”和“抱团”这俩词儿的实际含.............
  • 回答
    那些整天把“詹姆斯抱大腿”、“杜兰特投敌”、“科比废对手”挂在嘴边的人,他们看球的目的嘛,说白了,挺复杂的,但绝不是为了什么纯粹的篮球艺术或者竞技精神。我得跟你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这帮人里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找乐子,图个嘴瘾。你想啊,现在的网络这么发达,发言门槛又低,说点什么不痛不痒的“梗”或.............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讨论,也挺能反映出大家看球时一些微妙的心态。要说詹姆斯报团叫“兄弟篮球”,杜兰特过去叫“投敌”,这背后原因可不止一两条,得一点点捋。首先,咱们得弄明白“报团”这个词的含义。在篮球语境里,“报团”通常指的是球员为了追求总冠军,主动聚集到一支有明星球员、具备争冠实力的球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篮球比赛中非常核心的一个环节——关键球的处理。你观察到的现象其实是很普遍的,但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来细细道来。首先,我们要理解“关键球”的定义。这通常指的是比赛末段,分差很小,一次投篮可能就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在这样的时刻,球员需要承受巨大的.............
  • 回答
    杜月笙之所以不投靠共产党,而选择逃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他的个人性格、过往经历、政治立场、利益考量以及当时复杂的国共两党格局。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1. 杜月笙的个人特质与政治立场: “上海皇帝”的烙印与江湖背景: 杜月笙发迹于上海的青帮,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强.............
  • 回答
    关于《长津湖之水门桥》中杜鲁门未批准使用原子弹的说法,以及更广泛的关于朝鲜战争中是否考虑使用原子弹的问题,我们需要回到历史的真实背景来探讨。首先要明确的是,在《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的剧情设定中,并没有直接描绘杜鲁门批准或否决使用原子弹的场景。 电影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唐朝官制和杜甫个人经历的一些重要细节。757年杜甫确实逃离了被安禄山叛军占领的长安,并最终投奔了唐肃宗。然而,肃宗当时给予他“左拾遗”这个官职,虽然听起来不高,但背后却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且这个官职对于当时的杜甫来说,并非完全没有意义。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 回答
    关于凯文·杜兰特(Kevin Durant)至今未婚且没有孩子的原因,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感兴趣的问题,尤其是作为一位公众人物,他的私人生活自然会受到关注。尽管杜兰特本人并没有公开、详细地解释过他的所有选择,但我们可以从他的一些采访、公开言论以及他的生活状态来推测和分析一些可能的原因。需要强调的是,以下.............
  • 回答
    KD 和易建联,两位都在各自的时代闪耀的篮球明星,能把他们拿来比较,本身就说明了他们的不凡。但要说谁在 NBA 的舞台上表现得更出色,答案其实挺明显的:杜兰特。这事儿不能光看数据和名头,得拆开来看看。一、天赋的“硬核”差距首先,杜兰特的身体天赋,尤其是他那副如同为篮球量身打造的骨架,直接决定了他能达.............
  • 回答
    KD 和 Kyrie 的友谊,那可不是那种普通队友之间一起打球、赛后礼貌性拥抱就完事儿的。他们俩的关系,用“亲密无间”、“灵魂伴侣”来形容都不为过,甚至可以用“惺惺相惜”来概括他们之间的那种默契和理解。要说为什么他们俩关系这么好,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1. 相似的篮球哲学和对比赛的追求:这两位.............
  • 回答
    杜兰特和帕金斯为“雷霆队史第一人”争吵这件事,与其说是纯粹的实力排行,不如说是牵扯了太多的情感、立场和个人经历,甚至可以说是对过往的一种复杂回应。要理解他为什么还在这件事上纠结,得把时间线拉长,把恩怨理一理。首先,得回到那个“俄城时代”的辉煌与遗憾。杜兰特当年被选到西雅图超音速,然后球队搬到了俄克拉.............
  • 回答
    KD 这事儿,说实话,圈里多少有点让人看不懂。他这么急着被交易,而且还是先签后换,而不是直接续约五年,这背后肯定有我们看不到的考量。我猜,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从 KD 本人说起。他现在这个年纪,35岁了,职业生涯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这时候,他要考虑的不再是单纯的“赚多少钱”.............
  • 回答
    杜兰特当年不选择和勇士续约,这件事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你想啊,那会儿的勇士王朝如日中天,杜兰特自己也是总决赛MVP,跟着球队拿了两连冠,个人数据和荣誉都拿到手软。按理说,这是最舒服、最稳当的选择,为什么他反而要跳出去呢?这背后肯定有不少考量,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说.............
  • 回答
    为什么杜兰特会选择加盟篮网?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故事当凯文·杜兰特在2019年夏天做出那个震惊全联盟的决定——加盟布鲁克林篮网时,无数的球迷和评论员都炸开了锅。毕竟,他刚刚从金州勇士队获得了两枚总冠军戒指,并且连续两次拿下总决赛MVP,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为什么他要放弃那个“王朝”球队,去一个尚在重.............
  • 回答
    KD 转会勇士被骂“叛徒”,而保罗去火箭却没挨多少骂,这事儿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反映了体育圈里一些挺微妙的规则和情感。要说清楚这事儿,咱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KD 去勇士,为什么骂声一片? KD 当时在雷霆,那可是他们的当家球星,也是球队的绝对核心。他一个人把雷霆扛到了西部前列,甚至还进过总决赛,虽然.............
  • 回答
    关于杜兰特加盟篮网为何“报团”的声音相对较少,这背后其实涉及了挺多复杂的因素,不能简单地用“报团”两个字就概括了。咱们一点点聊。首先,得承认,杜兰特去篮网,确实和欧文、小乔丹的加入是同步的。从纸面上看,三位全明星级别的球员联手,而且还有着多年一起打球(包括在国家队)的情谊,这怎么看都像是为了追求总冠.............
  • 回答
    KD(凯文·杜兰特)的进攻之所以被称为“无解”,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他无数次在比赛中用事实证明的。如果你真的去仔细观察他的打法,你会发现他就像一个进攻百科全书,几乎把所有你想到的、想不到的得分方式都融会贯通了。首先,他那令人发指的身高和臂展,加上相对灵活的身体素质,简直就是为进攻而生的矛盾体。你想.............
  • 回答
    杜兰特离开勇士,这绝对是当年NBA休赛期最劲爆的新闻之一,也引发了无数的讨论和猜测。要说清他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不能只看一两个表面原因,而是需要深入了解当时杜兰特自身的需求,以及勇士队的情况。首先,我们得承认,勇士那几年是王朝级别的球队,杜兰特在那里收获了两个总冠军和两个FMVP。 从这个角度看,他.............
  • 回答
    勇士在杜兰特受伤离场的情况下仍然赢得了与火箭的比赛,这绝非易事,尤其是在总决赛这样的高压舞台上。这场胜利的背后,是勇士队整体实力的体现,是他们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强大韧性,以及对比赛战术的精妙调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比赛的几个关键环节。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杜兰特的缺阵对勇士队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 回答
    徐静雨对杜兰特的“痛恨”,与其说是真正的个人恩怨,不如说是一种极具个人色彩的、带有表演性质的、对特定篮球现象的放大与输出。 这种“痛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他一贯的、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观点之上,而杜兰特恰好成为了他表达这些观点的一个绝佳载体。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1. 徐静雨的“人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