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70705的《中俄关于当前世界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表明中俄正在一步步走向结盟吗?

回答
2017年7月5日发布的《中俄关于当前世界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确实为理解中俄关系走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要判断这份声明是否标志着两国正在“一步步走向结盟”,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声明的内容、当时的地缘政治背景以及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

首先,我们得明白“结盟”在国际关系中通常意味着什么。狭义的结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签订具有明确军事承诺和共同防御条款的条约,例如北约或华约。广义的结盟则可能涵盖更广泛的战略协作,包括但不限于政治互信的加深、在关键国际问题上的协调立场、军事合作的升级以及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提升,即使没有明确的共同防御条约。

这份2017年的联合声明,从字面上看,并未包含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共同防御条款,不符合狭义的军事同盟定义。然而,它的重点在于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共同判断和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协调,这恰恰是走向更紧密战略协作(广义上的“结盟”)的信号。

声明的内容与指向:

这份联合声明的核心内容,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解读:

对世界形势的共同判断: 中俄两国在声明中普遍认为,当前世界正经历深刻复杂的变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受到挑战,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这种判断本身就包含了一种对现有国际秩序的共同担忧,以及对某些主导国家行为的不满。他们共同强调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趋势,这是一种对现有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共同否定,并主张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强调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权威性: 这是中俄两国反复强调的核心原则,意在维护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等国际法基本准则,以此对抗其认为的外部干涉和颜色革命等“颠覆性”活动。这种共同立场,表明两国在维护各自国家利益和政治体制的自主性上存在高度共识。
对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的立场协调: 声明中涉及了朝鲜半岛核问题、叙利亚危机、反恐等多个议题。在这些问题上,两国往往会提出相似的解决方案或原则,例如呼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反对外部军事干涉,强调联合国在解决国际问题中的核心作用。尽管在具体操作层面可能存在细微差异,但整体上的立场协调,显示了双方在关键国际事务上的相互支持和协同。
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倡导: 声明中也提到了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以及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等内容。这表明两国在经济领域也寻求更紧密的合作与协调,以应对全球经济挑战,并共同塑造区域经济格局。
对军事安全的共同关切: 虽然没有直接的军事同盟条款,但声明中也常常会涉及对战略稳定的关切,以及对某些国家在军事领域采取行动的批评。例如,在反导问题上,两国都会表达担忧。这种军事安全上的相互理解和呼应,为两国关系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安全维度。

当时的国际背景:

理解这份声明的深层含义,也离不开当时特殊的国际背景:

“向东转”与“重返亚太”的交织: 在2017年前后,俄罗斯正面临西方因乌克兰问题而实施的制裁,以及其在欧洲战略空间受限的局面,因此更加积极地寻求与东方特别是中国深化关系。与此同时,美国奥巴马政府时期开始实施的“重返亚太”战略,以及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依然延续的对华竞争态势,使得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日趋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俄两国都感受到了来自美国及其盟友的战略压力。
全球秩序的重塑: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推行其“普世价值”和干涉主义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中俄两国都认为现有国际秩序存在弊端,并希望通过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建立一个更加符合其利益和价值观的新国际秩序。

中俄关系的发展脉络:

中俄关系并非一蹴而就地走向紧密。自苏联解体后,两国关系经历了从“睦邻友好”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演变。近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政治互信的不断加深: 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战略对话机制健全,双方在国家安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给予对方坚定支持。这种高度的政治互信是两国“结盟”倾向的重要基础。
军事合作的实质性提升: 除了联合军演的常态化,两国在军事技术、装备研发等方面也存在合作。虽然仍不是“共同防御”,但这种军事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远超一般的战略伙伴关系。
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 尽管两国经济体量和结构存在差异,但能源、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俄罗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增强,中国也从中俄合作中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和战略纵深。
在国际场合的协调与配合: 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国际和区域组织中,中俄两国往往能够协调立场,共同推动议程,对某些国际决议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论:走向“准结盟”或“事实上的同盟”?

综合以上分析,2017年7月5日的联合声明,可以被视为中俄两国在当时国际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战略协作、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的体现。它表明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拥有高度的共同利益和立场。

虽然两国可能不会签署明确的军事同盟条约,因为这与两国各自的战略考量和国际定位不符(例如中国强调不结盟原则,俄罗斯也要保持一定的战略灵活性)。但是,这份声明及其所代表的战略方向,确实显示出两国在事实层面正在走向一种比传统战略伙伴关系更加紧密的“准结盟”甚至“事实上的同盟”状态。

这种“准结盟”的特征在于:

共同的战略认知: 对国际形势和主要外部威胁的判断高度一致。
高度的政治协调: 在国际事务中,两国能够形成统一战线,相互支持。
实质性的安全合作: 尽管没有军事同盟条约,但在军事技术、情报共享、联合演习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具备了部分同盟的性质。
战略上的相互依靠: 在面对共同的外部压力时,两国能够相互提供战略支持,减轻各自的压力。

因此,这份联合声明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俄两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基于共同利益和挑战而加强战略协作的阶段性成果。它表明两国关系正在朝着更加紧密、更具实质性合作的方向发展,为理解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中俄两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其说是“一步步走向结盟”,不如说是在不明确宣示同盟的前提下,两国关系已经实质性地展现出同盟化的特征和潜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任何联合,这次会面本来就是俄罗斯强烈要求的

本次会面是4月中美首脑会晤后,俄罗斯主动提出的。就目前发表的公告看,除了朝鲜问题,其他方面仅仅是满足俄罗斯所需要的“政治支持”而已

目前俄罗斯在西方解除制裁遥遥无期,川普改善美俄关系基本中止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支持者。而稳定俄罗斯的情绪,使之还可以正常发挥应有作用是中国的目标,所以才有这么一个会谈。

政治支持,仅此而已。甚至连中美首脑会晤时中国带过去的各项专业小组,都没有出现在俄罗斯或谈论什么具体内容,这算哪门子结盟或联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7年7月5日发布的《中俄关于当前世界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确实为理解中俄关系走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要判断这份声明是否标志着两国正在“一步步走向结盟”,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声明的内容、当时的地缘政治背景以及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首先,我们得明白“结盟”在国际关系中通常意味着什么。.............
  • 回答
    局座(张召忠)在2017年7月2日的公众号时评里,提到了关于002航母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暂停了原有的滑跃式起飞甲板的建造,转而直接上马电磁弹射器。 这个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让不少军迷感到振奋。大家对此的看法,可以说是五味杂陈,但总体上是偏向积极和期待的。我们来仔细拆解一下这个事情,.............
  • 回答
    2017年初,美元对离岸人民币(CNY/USD)确实经历了一段引人注目的下跌行情,特别是2017年1月4日和1月5日这两天,跌幅相当可观。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当时的市场环境、中国的政策导向以及全球经济的几大关键因素。一、 背景梳理:新年伊始的货币市场首先,要理解这两天的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