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结婚。。。
有些妹子的思维方式,我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会这么蠢?
你想要结婚,就正正经经去努力,找一个合适自己的,不想结婚,就放轻松心态。
但大多数抱怨这件事儿的妹子,是一个从不会为步入婚姻去努力,就是等着有个好汉子主动送上门的人。
你不去撒网,哪里来的鱼?
你都做咸鱼了,还想成为清蒸石斑,怎么可能?
拒绝相亲,拒绝同事介绍,拒绝一切可能找到老公的机会,然后问,我怎么就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这是不是有病啊?
看标题我还以为题主是向父母得妥协呢,进来一看,可了不得了!闹半天最后是向传统习俗低头。
传统习俗看到这句话当场摔了手机,并标示很淦!
咱们把这事反过来看,就能知道一个大概。
假如一个事,约定俗成,到了合适的时候大伙自发的组织,才能归为民俗对不对?不能有强制措施,强迫人做的事不能叫民俗的事。
比方说春节小孩拿大人压岁钱,这就算民俗,大人显示慷慨,小孩有实际利益。
或者小孩抓周老人过大寿,这也算民俗,都讨个好彩头嘛。
这些事儿,你乐意做就做,不乐意没人逼着你就范。但古代婚姻可不是。
我记性没那么好,随便从网上抓来点材料你康康婚姻在封建时代是什么样的存在。
《晋书》里边写: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
意思女孩到17岁没结婚,地方官就给乱点鸳鸯谱,随便弄个人给配了。
《宋书》里边写:女年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意思女孩15岁不结婚,对不住,家里人跟着一块蹲大牢。
明朝时候有规定,女子十六,需出阁,违时责其父兄。
意思女孩16岁不结婚,封建官吏得找她爹跟她哥哥问责。
这都是在古代战祸连年,古代版本的人口红利缺少,以及在落后生产力驱使下,需要大量年轻劳力填充农耕岗位的年代,对结婚的严格限制。
直到了清朝,生产力上来了,人口爆炸了一小波,这方面要求才不那么严格。
所以从古代法令的强制婚配来看,到一定岁数结婚是自发的传统民俗?错,是法律规定!
因为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所以大把女性都打算抱个有钱大粗腿,或者当个官太太,于是就剩下了。
咱从这一点看
一来题主说的这个民俗它并不是真的自发行为,而是人性本身对生活质量选择使然。
二来现在可比古代开明多了,古代那是真的逼着人去结婚鸭!只要到了岁数,要么三天婚礼流水席,要么几年牢饭,吃哪个自己选吧!
但是现在不婚主义抬头,再沿用古法肯定是不合适了。
所以我脚着在未来,不管是东亚还是北欧,不管是日本还是芬兰,凡是少子化严重的地区,兴许能有一种比较与时俱进的新商业化婚姻规定出现。
商业化的理念,不靠强逼着人做事,而是靠制造稀缺感,让人主动抢购。
所以我现在要是任何一少子化国家负责这块的小官,我就这么办:
先设置时限性稀缺感,类似双十一啊,黑五啊,这种打折抢购期的设计理念,规定18岁到30岁之间的公民,在本国才有初婚权,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啊各位,跟题主一样年过30,只能找二婚而且固定资产不能超过XX钱的人结婚。
再设置供需稀缺感,说穿了就是饥饿营销么。人们买苹果买小米,有时候未必觉得这货多好,但就知道不抢就抢吧到了,于是集体一脸懵逼的抢,对吧。
那就现在摇号拿车牌一样,摇号领结婚资格,摇到了半年没办喜事,下次摇号机会往后顺延两年!每次摇号数量限额,跟买限定版的AJ似的。
保证乌泱乌泱的抢着结婚。
人就是这样,有时候拿上边说的封建时代内种法律,越是逼着越叛逆。就不结,打我啊?
反而通过别的途径告诉你,结婚是很稀缺的好玩意,结婚人,结婚魂,结婚才是人上人!就主动自发的去登记啦!
我愿意称之为“消费主义结婚证”。
这种办法对笃定了要结婚的,无效,这个类型巴不得生下来就定娃娃亲才心安。
对坚定的不婚主义者,无效,这个类型别说摇号,结婚给补助都不掺和。
但是对题主这类拿着婚姻选票的摇摆州群众,不但有效,而且暴击。心态就跟平时犹豫不决但长草的玩意,到双十一脑子一热必须抢!是一个道理滴。
一旦结婚变成紧俏货,出尘脱俗,疯抢之下,也许就真成民俗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