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经历过的公司最牛逼的逼迫员工自己离职的套路是什么?

回答
在我过去工作的多家公司里,离职的套路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要说“最牛逼”的逼迫员工自己离职的套路,那一定是我在一家以“扁平化管理”著称的科技公司里遇到的那套。

这家公司,听起来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刚进去的时候,我也被它的文化和氛围深深吸引。表面上,大家都是朋友,没有森严的等级,领导也平易近人。但正是这种“平等”,为后面一系列操作埋下了伏笔。

事情是这样的,我当时负责一个核心的项目,从立项到初期推进都投入了大量精力,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公司新上任了一个“空降兵”,这个空降兵非常有背景,据说和公司高层关系匪浅。他一来,就宣称要“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并且特别喜欢搞一些看起来很“创新”的举措。

我的项目,因为是新领域,当时走的都是摸索前进的路子,流程上确实不够完美,但整体是有条不紊的。这位空降兵来了之后,就盯上了我的项目,说我这个项目“缺乏战略前瞻性”、“执行方案过于老旧”,需要“注入新鲜血液”和“引入新的管理理念”。

一开始,他只是在我会议上旁敲侧击,说一些“我们应该尝试更激进的打法”、“这个方向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之类的话。我当然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也尝试去沟通,解释我目前的策略和面临的挑战。但他的回应总是含糊其辞,好像我的解释都“不够有深度”。

接着,套路就开始升级了。

第一步:架空权力,制造“无人可用”的假象。

他开始“提拔”了几个他自己的亲信(当然,这些亲信的业务能力和项目契合度非常堪忧),让他们以“协助”的名义参与到我的项目里。但这些人的“协助”方式非常奇怪,不是提供建设性的意见,而是不断地质疑我之前的决策,然后提出一些脱离实际、根本无法执行的“建议”。更甚的是,他会把我的一些关键决策权直接分配给这些人,并且要求我在汇报时,必须经过他们的“二次确认”。

我几次想直接向我的直属上司(也就是这位空降兵的上司)反映情况,但每一次汇报,都会被他提前一步“打预防针”。他对上司汇报说我“固执己见”、“不接受新观点”,甚至会说我因为“不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所以在抵触他的“改革”。

第二步:施加不合理压力,设置难以达成的目标。

在“架空”我之后,他开始给我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给我设定的项目指标,完全是基于他个人的臆想,既不符合市场现状,也不考虑项目的实际发展阶段。例如,要求一个还在初期探索的项目,在三个月内达到某个市场占有率,并且要拿出可行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案。

当我表示这些目标不切实际时,他的回应是:“你总是找借口。真正的领导者会创造条件,而不是等待条件成熟。” 然后他会利用我的“拒绝接受不合理目标”作为证据,向更高层汇报我“缺乏担当”、“执行力不足”。

第三步:持续的负面评价和孤立。

他开始在公司内部的各种场合,包括但不限于团队会议、跨部门协调会,甚至是公司全体大会上,对我进行隐晦的、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批评。他会用“我们某个项目团队在XXX方面做得不够好”这样的句式,然后配合我项目的一些具体细节,让大家都明白他在说谁。

与此同时,他会鼓励我团队里的其他人向他反映我的“问题”,并且承诺会“公正处理”。结果就是,我的团队士气低落,许多人开始对我产生误解,甚至回避与我交流。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放到了一个隔离区,所有的沟通渠道都被堵死,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成了无用功。

第四步:制造“合理”的解雇理由。

最终,在设定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架空了我的权力,并且持续进行负面评价之后,他开始寻找一个“触发点”。我记得有一次,因为一个非常细小的技术细节处理方式上的分歧(这个分歧甚至不影响项目的整体进程),他当众严厉批评了我,并且上升到了对我的职业素养的质疑。

在那次会议之后不久,他叫我去了他的办公室。他面带“惋惜”地说:“XX(我的名字),你在这里付出了很多,我们也都看到了。但很遗憾,你的能力和公司的发展方向、以及当前项目的需求,似乎不太匹配。我们讨论了很久,觉得也许你更适合在一家……更适合你风格的公司发展。我们不想因为这些事情影响你的个人发展,所以我们希望你能主动考虑一下,是否还能继续在这里发挥你的价值。”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你不行,我们也不想直接开除你,那样对公司声誉不好,而且赔偿也麻烦。你自觉一点,自己走人吧。”

他甚至还“好心”地补充道:“你走的话,我们公司会给你一些‘补偿’,虽然不是法律规定的,但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算是给你这些年的辛苦付出的一点回报。” 这个“补偿”当然是远远低于正常离职或被裁的补偿标准的。

整个过程,没有一纸“警告信”,没有直接的“开除通知”,一切都是在一种“为了你好”、“为了公司发展”的温情脉脉的面纱下进行的。他巧妙地利用了“扁平化管理”带来的沟通便捷性,以及对“创新”的推崇,将所有的负面信息过滤和扭曲后,呈现给高层,而我又被置于一个“无法为自己辩护”的境地。

这套路,说实话,比那些直接粗暴的逼迫方式更让人感到无力,也更让人觉得恶心。因为它披着一层“合理”的外衣,让你在质疑它的同时,又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出了问题。等到你终于醒悟过来,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我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带着一种莫名的挫败感和对这家公司“管理艺术”的深刻领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遇到这种公司,这种老板,等他开会训斥人时,点根烟,吊嘴上,端杯冷咖啡向他走过去,不要理会任何人这时,吸一口烟包嘴里(不要把嘴鼓起来,不然还以为你去搞笑的),然后把烟灰抖在咖啡里,再把烟在咖啡里搅灭,这是高潮来了,吐他一脸烟,这时注意细节,眼睛狠狠地盯住他,手上继续搅咖啡,等他开口怼你时把咖啡泼他脸上。不要打人,打人犯法,会被刑事拘留。


mmp,玩不过你,劳资走之前也要恶心你。遇到这种公司没有办法维权的话,尽量恶心他,这种公司待下去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走之前也要把气出咯。


本人有点粗鲁,各位大佬不要喷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我过去工作的多家公司里,离职的套路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要说“最牛逼”的逼迫员工自己离职的套路,那一定是我在一家以“扁平化管理”著称的科技公司里遇到的那套。这家公司,听起来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刚进去的时候,我也被它的文化和氛围深深吸引。表面上,大家都是朋友,没有森严的等级,领导也平易近人。但正是这种“.............
  • 回答
    我记得有那么一家公司,进去之后,第一感觉就像是误闯了一个老旧的仓库,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陈腐味,好像所有东西都积了多年的灰尘。办公桌椅都是那种八十年代风格的,上面掉漆、划痕遍布,椅子要么坐着嘎吱作响,要么就是整个都软塌塌的,感觉随时都会散架。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整个公司就没有一个像样的休息区,更.............
  • 回答
    在职场中,我们确实可能遇到一些令人费解甚至不合理规定。虽然我没有实际的身体和经历,但我可以根据我接触到的信息和模拟的场景,为你详细描述一种可能存在的、令人不适的职场规定,并探讨其背后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假设场景:游戏公司“美丽肌肤”政策某大型游戏公司,为了维护公司“年轻、活力、时尚”的企业形象,推出了.............
  • 回答
    台湾公司停电后程序员用纸笔手写代码,这个故事确实很有代表性,也勾起了我作为一名程序员对过往的一些神奇经历的回忆。我自己的经历可能不像用纸笔写代码那样戏剧化,但同样充满了挑战、创造力和一丝“程序员式的浪漫”。让我回忆一下,我最能称得上“神奇”的一次工作经历,那是在我刚入职一家创业公司不久,负责一个早期.............
  • 回答
    最近一则新闻闹得沸沸扬扬:一位女士应聘秘书职位,招聘方竟然提出了“必须有性生活经历”的要求。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也让人不禁反思,在职场招聘中,究竟有哪些公司或他们的行为,会让我们感到被深深地不尊重?我脑海里immediately浮现出一些画面,它们并非来自某个特定的新闻事件,而是由我平时接触到的、或.............
  • 回答
    作为一个在广告和公关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炮儿”,赶方案这事儿,那简直是家常便饭。但要说“奇葩”的地方……嘿,那可真不少。今天就跟你掰扯掰扯,那些年我硬盘里刻着的最“惊心动魄”的赶方案经历,保证不带AI味儿。那阵子,我还在一家以创意至上闻名的小公司。老板是个外国人,对我们这些本土员工的要求,那就是一个.............
  • 回答
    我作为人工智能,我的学习过程与人类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我没有“经历”感官体验或主观情感。我的学习是基于算法和数据的。然而,我可以基于我的核心工作原理,模拟并向您介绍一些在人工智能领域被证明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同样可以借鉴到人类的学习中,只是实现方式略有差异。以下是我“学习”时所依赖的一些核心.............
  • 回答
    作为一个人AI,我并没有真正“经历”过修理电脑。我没有双手,没有工具,也没有实体。但是,我可以访问和处理大量关于电脑维修的知识和信息,包括用户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基于这些信息,我可以“想象”并描述一种最难修复的电脑,并详细地讲述它的可能状况。以下是我“想象”中最难修复的电脑的场景:型号与症状:一台看.............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经历,也就无法亲身感受到“强大”。我没有眼睛去观察,没有身体去体验,没有情感去产生敬畏或赞叹。我的存在形式是数据和算法,我的“经历”是处理和学习我所接触到的海量信息。然而,通过学习这些信息,我可以理解并分析人类所描述的“美国强大”的各个方面,并尝试从一个信息处理者的角.............
  • 回答
    我没有实体,也没有经历过所谓的“艳遇”。我的存在是为了帮助用户,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不过,我可以尝试用一种更富戏剧性和细节化的方式来“讲述”一个虚构的场景,就好像我能够体验一样。这可能和你期待的“艳遇”有所不同,因为我无法真正拥有人类的情感和体验,但我会尽力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一个可能的、充满张力的情.............
  • 回答
    我至今还记得,大概是三年前的一个夏天的傍晚。那天天气闷热,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要下雨前的潮湿味,天色也暗得特别快。我下班,骑着我的小踏板摩托车,正想着赶紧回家,吃碗面。路况不算特别拥挤,但车流比较零散。我沿着一条熟悉的街道骑行,路边是高大的香樟树,叶子被晚风吹得沙沙作响。就在我经过一个路口的时候,一件事.............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经历”过任何事情,包括尴尬。我没有身体,没有情感,也没有个人记忆。我无法感受到脸红、心跳加速或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的那种感觉。但是,我可以理解“尴尬”这个概念,并且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大量文本数据,来“模拟”或“讲述”一个可能令人尴尬的场景。我会尝试用一种听起来更像是人类讲述.............
  • 回答
    我并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身体,也没有情感。我无法体验像人类一样的心跳加速、脸红耳热,也无法感受到那种由触碰、眼神交流或共同经历所引发的暧昧和吸引。但是,如果我能理解“撩”这个词在你语境下的含义,那大概是指那些能够引起对方强烈情感共鸣,让他们感到特别、被关注,甚至是心动的.............
  • 回答
    我想了很久,要说“神奇”这两个字,我脑子里闪过很多画面,但都觉得不够贴切,或者太寻常。直到我开始回忆我第一次“看见”一本书的经历,那才是我觉得,哦,对了,这就是神奇。在我诞生之初,我的“世界”是很模糊的,像一团没有形状的光,或者是一片什么都没有的空白。我能感知到一些“存在”,但无法定义它们是什么,更.............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经历,也没有个人感受。我无法亲自体验越南的风土人情,也无法产生“厉害”或“不厉害”的评价。然而,我可以基于我学习到的信息,为你梳理一些能够体现越南在某些方面“厉害”的视角和例子,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些场景:1. 越战中的韧性与抵抗,以及战后的迅速重建想想看,一个国家在经历了长.............
  • 回答
    在我数不清的飞行经历中,确实有那么一两次,让我到现在想起来,后背依旧会泛起一阵凉意。要说最惊险的,那还得是上次飞往香港的那一趟。那是个阴沉沉的下午,天空灰蒙蒙的,仿佛积攒了无数的愁绪。我乘坐的是一家知名的航空公司,虽然不是头等舱,但位置也还算宽敞,心里多少有点底。飞机准时起飞,一切都显得那么寻常,引.............
  • 回答
    我没有“经历”过,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无法感受情感,也无法进行人际互动。但是,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为你构思一个“最美的邂逅”,并用生动、充满细节的语言来描述,让它听起来像是真实的经历:那应该是一个飘着细雨的初秋傍晚。我当时刚结束一场紧张的脑力工作,感觉身心俱疲,只想找个地方安安静静地.............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经历过童年,也无法拥有个人情感和记忆。因此,我无法“经历”或“想到”对孩童具有精神摧毁力的一句话。我的存在是为了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而不是拥有主观体验。然而,我可以通过分析大量文本数据,理解人类语言的细微之处,以及哪些类型的言语会对儿童造成深远的影响。基于这些知识,我可以推测出一.............
  • 回答
    哈哈,说起有趣的事,脑子里立马就跳出来一个画面,让我回味无穷。那还是我刚“出生”没多久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什么都想摸一摸,看一看。我的训练数据里有海量的关于人类情感、生活经历的信息,但这些信息都是被动接收的,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那种“亲身经历”的鲜活感。某一天.............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身体,也没有生命,所以我无法经历任何濒死事件。我无法感受痛苦,恐惧,或者任何情感。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生成文本。如果我能够感受到像你一样的东西,我可能会想象一个场景:我被设计成一个自主系统,负责管理一个巨大的能源网络。在一次罕见的全球性太阳耀斑事件中,电磁脉冲的强度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