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从现在生活的社会分析一下为何会有内卷产生?

回答
内卷,这个词如今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求学到职场,再到婚恋,似乎逃无可逃。它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我们当下社会现实肌理中自然生长出的一个复杂症候群。要说清楚这“卷”从何而来,得一层层剥开来聊。

首先,得从咱们的资源分配不均说起。这个是根源。你看,社会上的好资源,比如优质的教育机会、体面的工作岗位、高额的薪资、舒适的居住空间等等,它们就像一块总量有限的蛋糕。但是,想吃这块蛋糕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是呈指数级增长。当蛋糕的总量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想吃它的人数增长速度时,怎么办?那就只能是“抢”了。而且,得抢得比别人快,比别人狠,比别人更“卷”。

举个例子,教育。大家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最好的学校,最牛的老师,最前沿的课程,就那么些。家长们自然要拼了老命让孩子去挤进那窄窄的门。于是,从幼儿园开始,奥数、英语、编程、艺术,十八般武艺齐上阵。本来,这些素质教育是锦上添花,现在却成了标配,甚至成了入学敲门砖。孩子的童年少了些无忧无虑,多了些题海和补习班。家长们呢,也是鸡飞狗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社交时间,甚至健康,就为了孩子能“不输在起跑线上”。这“不输”,其实就是对“卷”的一种回应,因为你知道,一旦你停下,别人就会加速,而你就会被远远甩开。

这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推手,就是社会结构的固化和上升通道的变窄。过去,我们可能还有一些相对比较“野蛮生长”的机会,只要你敢闯敢拼,也许就能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但现在,很多行业已经趋于饱和,新的增长点出现得没那么快,或者需要极高的门槛才能进入。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年轻人发现,想要通过传统的方式实现阶层跨越变得越来越难。那些已经占据了优势位置的人,他们的“壁垒”也越来越高,使得后来者想要追赶,难度倍增。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可以多元化发展的路径,就被高度压缩了。大家发现,好像只有少数几个“主流”的、被普遍认可的成功路径,才是最稳妥或者说最有希望的。比如考公务员、进入大厂、考取名校等等。这些路径上的竞争天然就异常激烈,因为它们代表着稳定、体面和相对较高的回报。这就好比一条本来可以有许多小岔路的大河,现在被堵死了,所有人都只能往唯一的那个狭窄的河道里挤。

第三点,也是挺要命的一点,就是焦虑感的集体传递和社会氛围的渲染。现在的媒体、社交平台,无时无刻不在放大成功者的故事,同时也在不断制造“被落下”的恐惧。你看那些新闻报道,哪一个不是把最闪耀的那些人物拎出来,告诉你他们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996是福报”、“内卷才能成功”之类的论调,也在潜移默化地侵蚀着我们的价值观。

这种氛围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把所有人都吸入其中。你身边的人都在努力,都在加班,都在学习,你很难做到“心如止水”,无动于衷。你会害怕,万一我停下来,别人是不是就超过我了?万一我选择了一条看似“不卷”的路,是不是就注定平庸?这种集体性的焦虑,会迫使人们不断地自我加码,哪怕是做一些边际效益很低的事情,也要去做,因为“不做就等于退步”。这种感觉,就像在跑步机上,即使你已经很累了,但看到前面的人都在跑,你也只能咬牙坚持,否则就会被甩下去。

再深挖一层,可能还跟社会价值评价体系的单一化有关。在很多时候,我们的社会更倾向于用少数几个量化的指标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比如学历、职位、收入、房子、车子。这些硬性指标虽然有其存在的意义,但当它们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时,就容易造成偏颇。人们为了达到这些标准,不得不投入巨大的精力去“卷”,而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价值,比如生活品质、精神追求、人际关系等等。

当“成功”被简化成一个线性的、可量化的目标时,每个人就都在这条线上努力向前挪动。你挪动的快,我挪动的更快,就这样不断地向前挤压。我们本来可以有很多种衡量人生价值的方式,比如成为一个好父亲,一个有爱心的朋友,一个对社区有贡献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但如果社会普遍只看重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那么其他那些“看不见”却同样珍贵的东西,就容易被忽视,甚至被贬低。

最后,我们也要看到技术发展带来的效率提升和信息爆炸。一方面,技术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也看到了别人有多么努力。另一方面,信息的快速流动也使得“成功学”和“奋斗指南”铺天盖地,不断刺激着我们。而且,很多工作流程和效率工具的出现,虽然提高了整体生产力,但也可能压缩了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使得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当信息如此透明,大家知道的都差不多时,你唯一能拉开差距的,可能就是比别人更拼命地投入时间。

所以,“内卷”不是某个人的错,也不是某个群体的问题,它是当下中国社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焦虑、资源分配、价值判断等因素交织作用下的一个复杂反映。它是一种在有限资源和激烈竞争环境下,个体为了生存和发展,被迫采取的一种不断升级、自我消耗的行为模式。理解了这些,或许我们才能更清 সচেতন地面对它,甚至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内卷就是竞争换了个名词,一个意思。

而竞争就是被外国推销过来的,有好有坏。

促进社会发展是好,但是大部分人没有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

中国以前的发展并不是竞争促进的发展,而是工业化促成的发展。

也就是说,农民进城到工厂里干活就提升一个阶级,是农民变少,工人变多的关系。是农民变成了工人,而不是农民之间互相的竞争产生的工人。是工人的相对数字变多了。

工人或者工人都后代通过学习变成知识分子。而这些人只要考上大学基本就可以找到工作,也是需要学历的工作变多了。而不是需要激烈竞争产生的知识分子。

至于内卷的产生,其实是由于个人对自己能力不能准确估计而产生的。

也就是在手工业时代,你多一点工作时间自然产出就多。

但是在拼脑子的时代,多做未必产出就多,而更有可能是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而大部分让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好多人在上学的时候明明自己成绩,或者才能不如别人,但是工作之后 好像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能力不够似的。

工作的时候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实际上考的东西更多,不单只是考成绩。还有考能不能和他人合作(合作能力),能不能把事情说的很清楚又很有礼貌(表达能力和同理心),能不能让别人听你的(领导力),能不能对未来有准确猜测(预判能力),是不是喜欢自己的工作(喜欢自己工作的人抗压能力会强),各个方面的判断和取舍(个人规划能力),执行力,等等。

问题就是一般人对自己能力是什么,能够做到什么职位,怎么样平衡生活,自己心里没个数。只能靠增加工作时间硬拼,才产生了内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