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是一位家长,我的女儿不愿意好好学习,并美其名曰自己患上了抑郁症,我是否应该加强对其电子产品的管控?

回答
您好!看到您为了女儿的学习和情绪问题而烦恼,我非常理解您此刻的心情。作为家长,谁不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并且能够好好学习呢?您提出的关于是否应该加强电子产品管控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难题,尤其当孩子用“抑郁症”来回应学习问题时,事情就变得更加复杂和棘手了。

我这里没有办法直接诊断您的女儿是否真的患有抑郁症,这需要专业的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来评估。但我们可以一起梳理一下您目前的情况,以及加强电子产品管控可能带来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谈谈“抑郁症”这个说法。

孩子说自己患有抑郁症,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层含义。

真的可能是一种信号: 孩子可能真的感到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学习动力不足,这些都是抑郁症的常见表现。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用了一个他们认为最能引起您重视的词。这种情况下,单纯的“管控”电子产品可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让孩子觉得不被理解。
可能是逃避学习的借口: 也不排除孩子将抑郁症作为一个盾牌,用来抵挡您对学习的关注。当孩子面对学习压力、挫败感或者觉得学习本身很无聊时,他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寻找一种“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而抑郁症听起来是一个“正当”且难以反驳的理由。
可能是对压力的反应: 现在的孩子面临的学习压力、考试竞争,以及来自外界的各种信息(包括网络上的),都可能让他们感到焦虑和无力。如果孩子在学校或家庭中感到不被支持,或者学业成绩不理想,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们感到“提不起劲”。

那么,回到您的问题:是否应该加强电子产品管控?

这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决定,因为电子产品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既是娱乐的工具,也是学习、社交和了解世界的窗口。

加强电子产品管控的可能“好处”:

1. 减少干扰,聚焦学习: 这是最直接的好处。如果孩子沉迷于游戏、短视频或社交媒体,势必会占用大量本该用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减少这些干扰,理论上可以帮助孩子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学业上。
2. 改善睡眠和身体健康: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尤其是睡前使用,会影响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对学习效率和情绪稳定都至关重要。
3. 减少负面信息影响: 网络上存在各种不良信息,如果孩子接触过多,可能会影响其价值观和情绪。
4. 培养自律能力(如果方法得当): 在合理的规则下使用电子产品,并最终能够自我管理,这本身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但是,加强电子产品管控的潜在“风险”和需要注意的点:

1. 激化矛盾,引起逆反心理: 如果您一刀切地完全剥夺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权,或者管控方式过于严苛、不近人情,很容易引发孩子的强烈反抗。孩子可能会觉得您不理解他们,更加疏远您。
2. “治标不治本”: 如果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根本原因不是电子产品本身,而是学习的困难、缺乏兴趣、人际关系问题、或者真的有情绪困扰,那么单纯限制电子产品,问题依然会存在。孩子可能会寻找其他的方式来逃避。
3. 影响正常的社交和信息获取: 很多孩子的社交活动和获取信息(包括与同学交流学习内容)都离不开电子产品。完全禁止可能会让他们在社交和信息层面与同龄人脱节。
4. 模糊了真正问题的焦点: 如果您因为孩子说自己“抑郁”就立刻想到限制电子产品,可能会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她可能需要的是倾听、理解、情感支持,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禁令”。

我建议您采取一个更加综合和温和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而不是仅仅盯着电子产品:

第一步:理解和沟通,是关键的第一步。

放下评判,尝试倾听: 当孩子说自己“抑郁”时,您首先要做的是倾听,而不是立刻反驳或指责。试着问她:“你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会觉得是抑郁吗?是什么让你有这种感觉?” 让她知道您愿意听。
表达您的关心和担忧: 用“我”开头的句子表达您的感受,例如:“宝贝,我看到你最近学习不太积极,而且你说自己情绪不好,我感到很担心。我想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避免用“你总是”、“你就是”、“你为什么不…”这样的句式。
不要轻易否定或放大: 无论您认为孩子是真心抑郁还是找借口,都不要轻易下结论。如果您怀疑是借口,可以暂时先当作是她表达的一种困难,先去理解她背后的需求。如果真的是抑郁,那更需要专业的帮助。

第二步:评估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根本原因。

学习上的困难: 她是不是觉得课程太难,跟不上?是某个科目特别让她头疼?还是学习方法不对?
学习的兴趣问题: 她是否觉得学习很枯燥,没有意义?有没有尝试过让她找到学习的乐趣?
人际关系的影响: 在学校和同学、老师的关系如何?有没有校园欺凌或其他社交困扰?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氛围是否和谐?您和她父亲的沟通方式、对她的期望,是否也给孩子带来了压力?
生理或心理的因素: 除了您担心的抑郁症,还有没有其他的身体不适?情绪低落的背后是否还有其他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第三步:关于电子产品管控的具体建议。

在尝试沟通和了解原因之后,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电子产品的使用规则,而不是一概而论的加强管控。

共同制定规则: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女儿一起坐下来,讨论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内容和时段。让她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她会更容易接受和遵守。可以问她:“你觉得每天玩多久是比较合适的?在什么时间段玩不会影响学习和休息?”
明确界限,但留有余地: 规则要清晰具体,例如:“学习时间(比如下午放学后到吃晚饭前)不得使用电子产品,除非是查资料。” “晚上九点后停止使用电子产品,以保证充足睡眠。”
分类管理: 区分学习用途和娱乐用途的电子产品使用。如果她需要用电脑完成学校作业或查阅资料,这应该是允许的,但需要监督内容是否与学习相关。
“奖惩”分明,但侧重“奖励”: 当她遵守规则,比如认真完成作业、情绪良好时,可以适当给予她一些自由支配的电子产品时间作为奖励。当她违反规则时,先是提醒,如果屡次不改,再考虑暂时减少她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但这应该作为最后的手段,并且是大家共同约定的。
转移注意力,培养兴趣: 引导她参与其他活动,比如运动、阅读、艺术、与朋友线下交流等。当她有了其他感兴趣的事情,自然会对电子产品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父母以身作则: 您自己平时使用手机的情况也会影响到孩子。如果要求孩子少玩手机,但您自己却一直在刷手机,效果会大打折扣。

第四步: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经过沟通,您仍然觉得女儿的情绪问题比较严重,或者她坚持自己“抑郁”,那么寻求专业帮助是您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

心理咨询: 带女儿去看心理咨询师或儿童青少年心理医生。他们有专业的方法来评估孩子的情绪状态,判断是否是抑郁症,并提供专业的干预和治疗。同时,咨询师也可以给您提供关于如何与孩子沟通和引导的建议。
就医检查: 如果孩子确实表现出抑郁症的症状,也需要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这可能包括心理治疗,有时甚至需要药物治疗(当然,这是非常谨慎和专业的决定)。

总结一下,您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立刻“加强管控”,而是:

1. 耐心沟通,深入了解: 弄清楚她不愿意学习的真实原因,以及“抑郁症”这个说法的背后隐藏的真正需求。
2. 评估现状,理性分析: 孩子目前的学习状态、情绪表现,以及电子产品使用的具体情况。
3. 协商规则,共同遵守: 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电子产品使用计划,而不是单方面强制执行。
4. 寻求专业支持,必要时就医: 如果情况复杂或严重,一定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请记住,您的理解、支持和耐心,是帮助女儿走出困境最重要的力量。有时候,孩子表达的“问题”只是他们内心深处某种需求无法被满足的信号。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帮助,祝您和您的女儿都能度过这个难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恳求各位写各种回答的同学们,能不能先看完问题的描述之后,再写回答。

首先说,知乎的群体现在质量不高,学生、自媒体、公知占据绝大多数,专业性已经与前几年不可同日而语,更多的是情绪发泄,并且以各种事例来说明抑郁症的危害——最后会死人的,一个人这么说,十个人这么说,一百个人也这么说。

不信你看,这几百个帖子中,至少有三分之二都接触过抑郁症甚至是自己有过抑郁症的经历,以至于在知乎上,抑郁症成了第一高发疾病。

这就很危险。

我们不否认抑郁症的危害以及百姓们对其的偏见。

但作为青年一代,是不是也对父母们的认知有所偏差呢?

为什么就觉得父母一定不理解孩子呢?为什么在知乎上,每一次出现类似的问题,绝大部分的人都坚定的认为,父母是错的,孩子得了抑郁症就是父母的错。

如果孩子不是抑郁症呢?

几百篇声讨家长的帖子,这是不是有点网络暴力的倾向了?

我要是这位家长,我可能也会得抑郁。

退一万步说,这是一个关于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为什么因为有了“抑郁症”三个字,一切就都变了味了?

事实上,在各种媒体的大力宣传下,抑郁症已经不是什么不可说的秘密,尤其是每一名正常的家长,孩子一旦出现任何的情绪波动都会非常重视,退一万步说,孩子患上任何疾病——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都会不遗余力的治疗,寻找解决办法。别再说什么家长不懂啦,二十一世纪了,抑郁症早就不是什么秘密,然而在一些媒体和平台(包括知乎在内)的引导下,孩子和父母在“抑郁症”的问题上,变成了天然的敌人,不共戴天的敌人。

我也是一位家长,我女儿今年高二。情况跟你差不多,高一时候也说自己是抑郁症。

情况跟你的女儿差不多,不学习,玩手机,追各种动漫、二次元、汉服,学习成绩原本就不怎么好,后来已经落到全年级倒数,父母和她谈了好多次,孩子说是抑郁。她妈吓坏了,背着孩子偷偷哭了好几次。我带她去看了心理医生,结果……也就那么回事吧,青春期,叛逆,诸如此类。

诊断结果就是,不用吃药,不用住院,也不用休学。聊天就行。

然后就聊吧。找心理辅导老师聊,一节课300块钱——不是心疼钱,是想说这老师真是花钱请来的,不是赤脚郎中。

聊了一个疗程,12节课。

然后没有然后了,学习依旧那样,依旧是喜欢汉服,古筝,动漫,等等。

现在高二了,成绩一直稳居全年级倒数三十名之内。模拟考、期末考、期中考成绩综合,总分大概二百二三十分,非常稳定。

好在,孩子母亲是音乐老师,孩子从小学钢琴,为了能够让孩子日后有个出路,计划走艺术路线。所以孩子假期每天练至少6个小时琴,现在开学了,每天4个小时。然后还有乐理课、试唱课等等。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当然二百二三十分走艺术生也没戏,等艺考过后,还要单独花钱请老师补习文化课。

其实抑郁症我并不陌生,因为我自己也曾经有过抑郁的前兆(几年前在知乎发过帖),所以我很能理解,也对抑郁症有切身体会,在此不对此过多赘述。这位家长,在刨除钓鱼的前提下,我以一名家长的身份给你一些建议。

首先,抑郁症不是说出来的,是需要去医院,找专门的医生来诊断才行。所以我建议您带着孩子去相关的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

其次,关于孩子的学习,这个我也没办法,只能一次次的跟孩子聊。但是切忌,千万不要失去耐心,千万不要动用暴力以及冷暴力。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只不过可能不太成熟,但请记住: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选择的空间,而不是要替孩子去选择未来路线——比如说,我和我家孩子说,第一,你可以努力学习,通过课外补习等办法提高成绩,将来走正常高考路线;第二,走艺术生路线,即以练琴为主,文化课为辅,但艺考之后,文化课成绩一样需要提高,只是不用提高那么多;第三,走职业化路线,找职业高中、相关中专,甚至是当兵等等。最后孩子自己选择的走艺术生,当然练琴的苦,也是她自己需要承受的。

三,关于上网玩游戏、玩手机等问题,这是底线。个人建议把电脑搬到自己房间,控制孩子上网时间。手机留在家中,晚上定点收回。

最后,再有类似的情况,建议去医院或者相关的“专业”的地方,不要来知乎,这样的问题,在知乎你找不到你想要的答案——原来还有个丁香医生,现在丁香医生也不知道上哪划水去了。

以上。

user avatar

过了没几天我又看到下面的评论,有一个误区我希望大家明白

抑郁症不是失语症

抑郁症不是失语症

抑郁症不是失语症

:不是说抑郁症患者都不懂的和别人交流……我就贼喜欢在知乎上回答和辩论,因为我想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抑郁症,抑郁症患者有为自己辩解的权利,不是说患了抑郁症就一直没有精神气,姑娘我吃了药依旧是东方的一条铁骨铮铮的好汉

一定要记住啊

抑郁症不是失语症啊

两天没上线评论告诉我这是一个孩子模仿妈妈提问

我内心直接是

小朋友,且不说你是否压抑,你在这里提问能否真的转变你母亲的想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且不说母亲的做法是否正确,你上面的描述明显将你主观的恶意把母亲做的事情无限的放大,所以才有了评论那么多指责你母亲的。

如果你真的抑郁了就应该和母亲认真的交谈,让她真的理解你体会你的感受,而这个交谈过程中你必须首先保持冷静和严肃,如果你只是哭喊着吵闹着是个人都不想听你说话。

而且无论是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都是十分严重并且十分严肃的

如果只是偶尔厌学情绪就叫做抑郁的话,那青少年就没有正常的了

如果真的感觉自己情绪不好尽快让家长带你去医院就诊

如果只是因为单纯的厌学而说什么抑郁的话,作为一名医院确诊的抑郁症患者,我只想告诉你

我去年买了个表,祝你真得抑郁症(微笑)

看到大家都在指责你我就放心了,为了回答你这个问题专门截图一条条的回答你

然后我们一条一条分析,

从题目开始,女儿不愿意学习是起因提出的理由是有抑郁情绪,而解决的措施却是要管制电子设备?

这牛头不对马嘴的解决措施难道真的有效果吗?不管女儿是否真的有抑郁情绪,不喜欢学习难道真的是电子设备引起的吗?放眼70.80年代电子设备没有普及的时候,孩子照样有厌学情绪,这跟电子设备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吗?不去寻找本质的原因而到处找外部原因有个锤子用

再然后我们看看,女儿说自己有抑郁情绪,作为我们亲爱的家长不是坐下来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到底是学习上哪里出了问题而是管制电子设备?那我想请问到底是你们是孩子的父母还是电子设备是孩子的父母?

他们为什么老攥个电子设备心里没有点数?因为孩子想和你们平等沟通的时候都被你们强硬的自以为是的拒绝了

我们且看第一段,你也说了考试成绩特别重要,还报了化学补习班,老师也在为孩子加油,那你家姑娘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然而她在你进入房子的第一时间向自己最亲的人她的母亲倾诉自己的烦恼,而你作为一个家长,一位母亲的基础反应居然是“她居然为了不学习而撒谎!”

且不说这是不是借口,自己最亲最信任的妈妈居然不信任自己,还认为自己是撒谎,我觉得光这一条都足够崩溃的了。而且您有什么理由和什么依据认为您的孩子是在撒谎呢?不要说什么我自己的孩子我还不了解吗?您真的了解您孩子的感受吗?连一点点信任都不给她?您连给她一个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只凭借她没有写作业就就觉得她明显在撒谎?我要是您女儿我该多崩溃啊,最亲最爱的人不但不理解自己还不信任自己,而且自己连一个倾诉的渠道都没有。

您也说了你试图和孩子讲道理,可孩子不知道那些道理吗?孩子知道啊,孩子需要的不是你给他们说的那些大道理啊,孩子需要的是你真的去了解和感受她的压力听她倾诉啊

我的字打到这里我都仿佛能听见您孩子心里痛苦的声嘶力竭的喊:妈妈,能不能听我说说,从我的角度出发理解理解我

再看看,您说的,孩子已经说了情绪上过不去,而你一句贪玩不想学习的理由彻彻底底把她和您的沟通的路封的死死的,我还是那个疑问,您到底是通过什么确凿的证据判断你家孩子就为了玩而不学习的?因为王者荣耀玩多了?你把王者荣耀卸载了你看看她情绪会好吗?

您自己把孩子与您的倾诉渠道亲手封死了

最令我震惊的是,孩子都试图自残了,您居然还不为所动认为她偷懒,是不是到孩子从哪栋教学楼上跳下去您才能大彻大悟?我真的实在是太震惊了,你封死了让她对您的倾诉的渠道,孩子试图通过打游戏和朋友对话来宣泄自己的压力,而你确认为是游戏和朋友把孩子带坏了?

您还是个家长吗?您真的是一点责任都不负?孩子出了问题不是游戏就是朋友您也考虑过是不是自己的原因吗?真的是“负责”的家长。

从图中看出来您对女儿的期望很大,但是孩子不是你们完成梦想的傀儡,让孩子体谅你们,孩子才活了十几年凭什么还没踏入社会什么都不懂凭什么体谅你们?反过来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体谅孩子?

孩子情绪都不对了,孩子都试图自残了还在这里上知乎提问是不是电子设备的问题您可拉到吧。再不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再不带孩子去看看医生,恭喜您成功把自己的孩子毁掉

救救孩子吧zhuanlan.zhihu.com/p/11

贴一条对抑郁症的描述,希望大家能够正视,谢谢

越想越气,于是又想到了一种可能,你根本就不愿意承认孩子有问题,因为面子。所以自欺欺人的告诉自己孩子只是不想学习而找借口,无论孩子怎样向你发出求助你总是自我安慰说只是孩子贪玩,也许你害怕带孩子去医院别人指指点点,可是孩子成长重要还是你们的面子重要。别再自欺欺人了,别再糟蹋自己孩子了,求求你了,真的

家长可以参考一下链接里的方法帮助孩子

user avatar

看这问题描述,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可能性是钓鱼/非当事人主动提问。

答案是:是的,有病吃药,没病继续管。

不是要比烂比惨的意思,但是既然我上学时代可以一周只玩俩小时电脑还没有手机,那现在的学生凭啥就不可以了呢?一个App一个半小时…这尼玛比上班摸鱼的时间都要多了。

抑郁的状态是一个问题,抑郁症是另一个问题。

亲身经历,是病就赶紧的上医院开药,不吃药就只能拿着笔对着卷子哭,开始吃药连写八小时代码腰不疼腿不酸。

是抑郁状态本身的话——谁学生时代没抑郁过呀,数学刷题刷不下去了就去抄单词,单词抄不下去了就去写日记,日记写不下去了去操场跑十圈去。刷题对答案各种错刷到在教室哭的一脸鼻涕的经历少说有个十来次。学习本身就够痛苦了,努力还学不好是更加十倍的痛苦,在这之上去愤恨一周只能玩几个小时电脑根本就排不上心理阴影的趟。

我觉得做人要懂得我们都是生理和环境的奴隶,认识到你不能靠意志力解决生理疾病是第一要务,认识到自己的承受下线可以在无生理心理健康问题的情况下几乎接近无限的延展是第二要务。

保持肉体健康(抑郁症包括在内),然后在关键时刻逼自己学习/工作,这不就是人生吗?

user avatar

“要我去死你才相信是吗?”

user avatar

科里新来的小姑娘,接诊病人总是很热心的样子,回来会和我说,这个小女孩好可怜好可怜,她的家人如何如何。即使来的病患做的事令她非常不喜,也总抱着热忱去关心自己的每个病人。

每当她和我讲到这里时,我都会告诉她,去和家属核实下情况,听一听两方的说法。

于是,一个被抑郁严重的丧失了一切兴趣,只能靠手机为伴不能走出家门,但仍坚持做家务的女孩子,在父母口里成了半个月玩游戏(貌似是WZRY)花几千,出门会男友、以离家出走为借口威胁父母的形象。女孩接下来病房的表现也印证了,住院第三天就神奇“康复”,在病房内和小姐妹玩得如鱼得水。又一次被啪啪打脸的“重度抑郁发作”。

那么小姑娘的父母是无辜的吗?并不是,父亲非常难以沟通,属于接了他电话恨不得顺着电话线过去抽丫几下的那种,但说他不关心自己女儿?也不尽然,花几万块让女孩漂亮一点的投入不是每个家庭都肯出的。而这个家庭也面临现实问题,简单粗暴的父母,同样自主性很强难以转变的女儿,以及一个弟弟。我们知道家庭心理治疗对此有帮助,前提是,家庭成员愿意彼此为之做出改变。然而,没有人愿意。连坐下来谈一谈都是奢望。

所以,骂骂咧咧的来了,骂骂咧咧的走了。在这场家庭战争里,没有人是无辜的,也没有人会是胜利者。


回到这个事件,很多人都知道钩直饵咸,也有很多人指出即使如此确有问题。但目前我们看到的是女儿单方面于己有利的控诉。这母女两人的战争,可能会升级,可能会寻求心理援助,但说实在的,不乐观,(母女)两方都没有坐下来心平气和的态度。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女孩情况并不严重,即使她“尖叫抓头发大喘气”,但仍不能排除自杀的可能。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做出自杀的决定并不困难。

这个提问下的回答者们,这些辱骂母亲的回答对女孩有帮助吗?短期看,是有的,她会高兴,“看,那么多人骂你(妈妈),我是正义的,正确的,是受害者”。对于题主母亲有用吗?当然是没用的,提问又不是她提的,看不看得到还两说,几百个人排队骂她,就算看到,脑子有病才把所有答案看完。

那么当下一次母女冲突的时候,她会不会继续选择这个得到收益的途径?大概率会吧。

假定女孩现在15岁,母上40岁,10年后,25岁的女儿继续上网发帖以这样的方式控诉自己50岁的母亲

25年后,40岁的女儿继续上网发帖以这样的方式控诉自己65岁的母亲

这样的行为模式好吗?这样的行为模式是谁为她铺就的。养成这样畸形行为模式的女孩,人格塑成会完整么?也许这就是甜蜜的,温暖的,毒药吧。

user avatar

你知道那个在高架桥上和孩子吵架的妈妈吗

车一停

孩子直接毫不犹豫开车门跳下去

看客都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可是谁知道当事人家长有多后悔,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你的下场就是这样

我实在想不通你为什么用美名其曰这个词描述抑郁症

并且一味地指责自己的孩子,认为是她的朋友带坏了她,把她带抑郁了。

我在怀疑你究竟有没有系统的查过抑郁情绪,抑郁症究竟是什么。

这种事情拜托您不要这么不屑好吗,就算是叛逆期的抑郁情绪,我说句不好听的,就您这种教育方式和一味的限制,总有一天你家小孩没抑郁都要抑郁了。

你以为自残不需要勇气吗?谁没事给自己划两刀,不疼吗?为什么明知道会疼痛仍然选择自残?第一是内心更痛苦,第二是孩子真的渴望被救赎和理解。

为什么就不能试着心平气和多沟通多了解

你觉得你拼尽一切想要让这个孩子未来过得好

但你有没有考虑你的孩子可能以后会麻木到对世界和你给她创造的一切无动于衷

这样的结果你喜欢吗

我只是个学生,和你的女儿差不了几岁

我的话你大可以不听

我相信你继续你的教育方式

你的女儿的确会按照你设想的角度变得“越来越好”

到时候你连自己失去了什么都不知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