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可可是热带作物,但为什么各大著名巧克力品牌都分布在欧洲?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也很容易让人产生困惑:可可明明是产自热带地区,为何那些制作美味巧克力的著名品牌却大多起源于欧洲?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复杂且历史悠久的故事,涵盖了贸易、殖民、工业革命、文化发展以及消费习惯等多个层面。

下面我将详细为您解析这个问题:

1. 可可的起源与早期传播:

美洲本土的古老作物: 可可(Theobroma cacao)最早起源于亚马逊盆地,后来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广泛种植,尤其是在今天的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等地。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是最早将可可作为珍贵食品和饮品的人类,他们将可可豆磨碎,与香料混合制作成苦涩、提神的饮品,用于宗教仪式、医疗和社交场合,甚至将其视为一种货币。
欧洲的“发现”与传播: 哥伦布在第四次航行中曾接触过可可,但并未引起他的重视。直到1502年,西班牙探险家埃尔南·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在征服阿兹特克帝国时,才真正接触到可可饮品,并将其带回西班牙。最初,欧洲人觉得可可的味道过于苦涩,但后来加入糖、香草和肉桂等调味品后,它很快在西班牙皇室和贵族中流行起来。

2. 欧洲为何能成为巧克力产业的中心?

尽管可可豆生长在热带,但将可可加工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巧克力产品,并且发展出强大的品牌效应,这背后是欧洲一系列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机遇:

工业革命的驱动: 这是最关键的因素。18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为巧克力加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机械化生产: 传统的巧克力制作方式是手工研磨可可豆,效率低下。工业革命带来了精密的研磨机、压榨机、混合机等设备,使得大规模、标准化的巧克力生产成为可能。荷兰的范豪滕(Coenraad Johannes van Houten)在1828年发明的可可压榨机,可以将可可豆中的可可脂分离出来,这极大地降低了可可饮品的成本,也为制作固体巧克力奠定了基础。
低成本的可可脂: 分离出的可可脂不仅用于制作巧克力,也用于制作香皂等其他产品,其价值被充分挖掘。
早期贸易网络的优势: 欧洲国家,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早在发现新大陆之前就建立了强大的海上贸易网络。他们通过殖民地控制了可可的种植和最初的加工,并将可可豆运输回欧洲。欧洲国家拥有更先进的航运技术和更成熟的贸易体系,能够将原材料有效地运往欧洲进行深加工。
资本积累和创新能力: 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的资本积累,这些资本被投入到新的工厂和技术研发中。欧洲的工程师、食品科学家和企业家们不断进行创新,改进制作工艺,开发出新的巧克力产品和口味。例如,1847年,英国的J.S. Fry & Sons公司首次尝试将可可粉、糖和融化的可可脂混合制成可塑形的固体巧克力块。1875年,瑞士人丹尼尔·彼得(Daniel Peter)在汉斯·赫尔曼·施特劳斯(Henri Nestlé)的帮助下,发明了牛奶巧克力,这更是颠覆了巧克力产业,使其获得了更广泛的消费者基础。
对糖的早期掌握和生产: 糖是巧克力制作不可或缺的原料。欧洲国家通过殖民地(如加勒比地区)获得了廉价的糖源,并发展了制糖业,这为生产更美味、更受欢迎的甜巧克力提供了物质基础。
强大的品牌建设和营销能力: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一些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他们通过精美的包装、广告宣传和高质量的产品,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高价值的形象。例如,瑞士的莲(Lindt)、吉百利(Cadbury,英国)、费列罗(Ferrero,意大利)等品牌,都凭借其历史传承、精湛工艺和独特的风味,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消费文化的演变: 起初,巧克力在欧洲是贵族和上流社会的奢侈品。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产品的多样化,巧克力逐渐走向大众,成为一种日常甜点和礼物。欧洲国家在巧克力消费文化的发展上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将巧克力与节日、庆典、浪漫等情感元素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技术和知识的传承与保护: 欧洲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巧克力制作技术和配方知识,并形成了严格的行业标准和培训体系。这些技术和知识的传承和保护,使得欧洲的巧克力品牌能够保持其高品质和独特性。

3. 热带地区为何在早期未能发展出强大的巧克力品牌?

相较于欧洲,可可原产地和主要种植区在早期巧克力产业发展中处于相对劣势:

缺乏工业基础: 热带地区的殖民地通常是原材料的供应基地,缺乏先进的工业设备和技术能力,无法进行大规模、精细化的巧克力加工。
技术和资本的限制: 加工巧克力的技术和资本主要集中在欧洲,殖民地在技术引进、人才培养和资本投资方面存在较大瓶颈。
贸易和经济结构: 殖民地的经济结构以农业和原材料出口为主,无法像欧洲那样拥有完善的金融、贸易和营销体系来支撑品牌的建立和发展。
文化和消费习惯: 尽管可可豆在中美洲被广泛使用,但其消费形式(饮品)与欧洲后来发展的固体巧克力消费习惯不同,这影响了欧洲巧克力加工技术的引入和普及。

总结:

可可的起源在于热带,但巧克力作为一种工业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精致甜点,其产业中心的转移和发展,是欧洲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凭借其先进的工业技术、成熟的贸易网络、雄厚的资本积累、持续的创新能力以及独特的消费文化等综合优势的结果。欧洲国家将热带的可可豆转化为全球消费者喜爱的巧克力产品,并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享誉世界的品牌,这是一个工业化、全球化贸易以及文化交融的典型案例。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近年来,一些可可生产国也在积极向上游延伸,发展自己的巧克力加工产业,并涌现出一些本土的优质巧克力品牌,但就历史的积累和品牌的影响力而言,欧洲在巧克力产业的地位仍然举足轻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答案是,虽然可可豆是原产于南美洲的,但是巧克力的制作方式却是在欧洲发明的。


在16世纪中叶,欧洲人来到美洲。在往后短暂的时间里,欧洲迅速发现了新大陆许多有用的农产品,比如土豆,橡胶,烟草和奎宁等。


在探索新大陆的过程中,西班牙殖民者发现,阿兹特克人会将可可豆,水和一些别的东西混在一起,制作一种叫“Xococatl”的饮料(这个读音也是巧克力Chocolate的前身),但是欧洲人形容其“味令人作呕且难以消化”。同时阿兹特克人也发展出以可可豆为本位的货币制度,比如一颗番茄值1颗可可豆,火鸡值10颗可可豆,一个奴隶则值100颗可可豆。



随后西班牙奴隶主开始大范围种植可可,并且使用可可来换取货物和奴隶返回欧洲,随后他们发现了可可豆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于是可可豆也顺利成章的来到了西班牙,并且成为了上流社会的饮料。


与此同时,当时声誉卓著的英国医师汉斯·斯隆爵士,跟着当时的牙买加总督阿尔比马尔公爵前往牙买加担任扈从医官,但斯隆爵士也是个著名的收藏家,来到牙买加的时候,他采集了大量动植物标本,并且对当地人用来饮用和医疗的可可豆产生了兴趣。



他认为可可豆饮料难以忍受的味道是源自于可可豆极高的含油量,如果在里面加入牛奶,会让可可豆变得可口。经过多次的尝试,斯隆爵士于成功发现了牛奶巧克力配方,这种配方和口感和今天我们品尝到的牛奶巧克力没有太大差异。


随后在斯隆的一生中,这个配方为他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在斯隆过世后,这个配方被吉百利公司取得,时至今日,吉百利还在很多地方是牛奶巧克力的代名词,



这位斯隆爵士在1719年成为皇家医学院院长,1727年继艾萨克·牛顿爵士之后成为皇家学会会长。

在晚年他愈发关心这些收藏品在他死后的命运,并且宣布“我所提到的这座收藏馆,将不时欢迎具有参观、欣赏之渴望的人到访,满足其好奇求知之欲,增进所有人之学识与新知,或仅仅因为某藏品对其有实质之用。

最终在1753年,在他去世后几个月,以他超过7.1万件的藏品为雏形,英国政府建立了一个收藏机构,也就是大英博物馆。



在同时期,18世纪的西班牙,人们逐渐不再追求可可豆的药用价值,而不断改变它的配方以追求更好的口感,这也成为现代巧克力配方的雏形。


在进入二战后,巧克力被大量发放给军队,作为快速补充的食品,由此巧克力逐渐走入寻常大众家里。


这就是可可和巧克力的故事。




参考:

《发现之旅》

《巧克力的历史》

user avatar

其实巧克力饮料早在美洲的阿兹特克历史中就已经出现,当时阿兹特克(墨西哥)就以出产可可豆出名,还非常时兴喝可可热饮。传说皇帝蒙特苏马二世(约1475年-1520年6月29日)每天要喝上50杯可可饮料。在当时说是饮料不如说是功能性饮料,提神醒脑。因此他也一度称霸美洲,但是却被西班牙人征服。

回到问题当中,为何我们常见的巧克力生产地都不是可可产地。

而是两个极端,可可产地都是热带,而巧克力生产国家集中在寒温带。

首先我们要了解可可中最重要的成分可可脂。

可可脂(cocoa butter),也称作“可可油”,是在制作巧克力和可可粉的过程中自可可豆榨取的天然植物性可食用油脂,它占可可豆50-57%的重量,并赋予了巧克力独特的入口即化口感。

可可脂的熔点34-38℃,因此常见巧克力都是固体,入口后很快会融化。

可可脂有α、γ、β'结晶点分别为17、23、26℃。

可可豆中50%-57%都是可可脂,对于可可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如果可可脂低温凝固了的话,可可豆就无法生长。因此可可都生长在热带地区。

生产巧克力也离不开可可脂,如果生产地气温过高,可可脂成为液体无法凝固,那么制造出来只能是巧克力饮料了。温度原因与技术原因是决定了巧克力产地主要集中在欧洲的寒温带地区的主要原因。

顺便说一下,制造巧克力除了可可脂和砂糖以外,还包括了可可液(可可液是由经过发酵、干燥、烘烤并脱壳的可可豆制成的,含有53%的可可脂),巧克力颜色的深浅程度取决于可可液的量,如果加入的越多巧克力颜色越深,反之如果不加的话就是就是如同可可脂一样的颜色白色。但是纯白巧克力可可脂含量相当高,相比于普通巧克力更容易胖所以介意的话还是尽量选择颜色比较深的巧克力。

乳制产品也是制作巧克力中常见的添加物,如果特别重视健康,又想吃巧克力的话不妨选择乳质含量极低的黑巧克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