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姜瓖和山东的赵应元原本做的就是这种打算,各拉出一个宗室做幌子,但是见识到清军的实力之后都放弃了。姜瓖的部队是大同的边军,赵应元的部队来自农民军贺一龙部,和普通的内地明军相比,他们算是不错的部队了,但是并不具备和清军主力战场争锋的能力,在数量上都没有优势。
要建立一个政权,首先要保证外部环境的安全,这就注定了直接受到清军攻击的北方不可能产生这样的政权。而南方的各路军阀,包括郑芝龙在内,最大的弱点都是军事实力不够硬。没有在陆地上挡住清军甚至友军的能力,别的就都免谈了。
再者,要割据一方,就得形成一套自己的行政管理体系,而当时放眼全国,除了明清两个朝廷和闯军、西军、郑军之外,谁也没有这个本事,刘泽清、刘良佐、左梦庚他们通通都不行。
唯一能成功割据一方的西军,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云南偏远,清军一时追不过来,沙定洲叛乱又把云南的官员、士绅、土司、百姓,甚至世袭勋爵沐天波都逼到了西军这一边来。西军本身又有比较强的战斗力,内部团结,还有建立政权的经验。而那些降清的军阀,谁也不具备这种条件。比如左梦庚,左军就是一堆兵痞的集合体,左良玉活着的时候都难以全面掌握部队,更何况左梦庚。如果左梦庚选择南下湖广、江西,试图割据,军队必然解体。田雄、马得功、李本深、李成栋、胡茂桢、刘泽清、刘良佐这些人,更是连一块可以占的地盘都找不到,更谈不上争天下。
结论就是,这些人选择投降而不选择争天下,是因为他们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这个条件。如果有条件的话,他们也会拼一把试试的。就像吴三桂、李成栋、金声桓这些人,割据一省之地以后,不就也扯旗造反了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